电池单体的壳体的检测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520465发布日期:2024-04-01 14:35阅读:11来源:国知局
电池单体的壳体的检测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属于视觉检测,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的壳体的检测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1、在电池单体的制备过程中,电池单体需要经历多道制备工序,其中,电池单体的壳体也是制备工序中的重要加工对象。电池单体的壳体的棱边,在壳体棱边位置常常会出现一些诸如撞伤、划伤、磨花、裂纹之类的缺陷,若棱边位置的先未及时检测,则会影响到后续的对壳体的加工质量,甚至电池的质量。

2、然而相关技术中,棱边成像方案有对壳体的表面进行拍摄取图,这种方式可以获取到壳体表面的图像,但这些图像仅能的看到位于此区域的壳体表面缺陷,棱边的图像则存在不清晰的问题,影响了壳体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的壳体的检测系统和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电池单体的壳体的缺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的壳体的检测系统,包括:

3、输送线、底面检测组件、第一大面检测组件和第二大面检测组件;

4、输送线,用于输送壳体经过底面检测组件、第一大面检测组件和第二大面检测组件;

5、底面检测组件、第一大面检测组件和第二大面检测组件均分别包括:遮光箱、条光源,半透半反玻璃和相机;半透半反玻璃设置于遮光箱内,遮光箱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侧壁设有第一开口,遮光箱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侧壁设有第二开口,其中,第一开口位于半透半反玻璃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并在壳体输送到检测组件的情况下,第一开口与检测组件对应的壳体表面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二开口位于半透半反玻璃沿第二方向的一侧,并位于相机的拍摄范围内,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条光源沿第一开口的周向设置;

6、底面检测组件,用于在壳体到达底面检测组件的情况下,通过底面检测组件中的条光源对壳体的底面的棱边打光,使底面的棱边成像于底面检测组件中的半透半反玻璃,以及,通过底面检测组件中的相机拍摄半透半反玻璃中底面的棱边成像,得到底面棱边图像;

7、第一大面检测组件,用于在壳体到达第一大面检测组件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大面检测组件中的条光源对壳体的第一大面的棱边打光,使第一大面的棱边成像于第一大面检测组件中的半透半反玻璃,以及,通过第一大面检测组件中的相机拍摄半透半反玻璃中第一大面的棱边成像,得到第一大面棱边图像;

8、第二大面检测组件,用于在壳体到达第二大面检测组件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大面检测组件中的条光源对壳体的第二大面的棱边打光,使第二大面的棱边成像于第二大面检测组件中的半透半反玻璃,以及,通过第二大面检测组件中的相机拍摄半透半反玻璃中第二大面的棱边成像,得到第二大面棱边图像;

9、上位机,用于根据底面检测组件、第一大面检测组件和第二大面检测组件分别获取的底面棱边图像、第一大面棱边图像和第二大面棱边图像,生成壳体的棱边检测结果。

10、基于此,电池单体的壳体的检测系统中包括底面检测组件、第一大面检测组件和第二大面检测组件,在每个检测组件中包括遮光箱、条光源,半透半反玻璃和相机;在壳体进入各检测组件后,检测组件中第一开口与检测组件对应的壳体表面沿第一方向相对,同时,由于条光源沿第一开口的周向设置,从而可以对检测组件对应的壳体表面的棱边打光,使棱边成像于检测组件中的半透半反玻璃。基于此,由于第二开口位于半透半反玻璃沿第二方向的一侧,并位于相机的拍摄范围内,通过相机可以拍摄得到清晰的棱边图像。由于棱边的图像清晰度高,在棱边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更易识别出缺陷,因此,可以有效提高电池单体的壳体的缺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1、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下位机;

12、底面检测组件、第一大面检测组件和第二大面检测组件均分别包括:面光源,其中,面光源设置于遮光箱内并连接于第三侧壁,第三侧壁与第一侧壁沿第一方向相对;

13、底面检测组件,用于在壳体到达底面检测组件的情况下,通过下位机控制底面检测组件中的条光源关闭,以及控制底面检测组件中的面光源对底面打光,使底面成像于半透半反玻璃,以及,通过底面检测组件中的相机拍摄半透半反玻璃中底面的成像,得到底面图像;

14、第一大面检测组件,用于在壳体到达第一大面检测组件的情况下,通过下位机控制第一大面检测组件中的条光源关闭,以及控制第一大面检测组件中的面光源对第一大面打光,使第一大面成像于半透半反玻璃,以及,通过第一大面检测组件中的相机拍摄半透半反玻璃中第一大面的成像,得到第一大面图像;

15、第二大面检测组件,用于在壳体到达第二大面检测组件的情况下,通过下位机控制第二大面检测组件中的条光源关闭,以及控制第二大面检测组件中的面光源对第二大面打光,使第二大面成像于半透半反玻璃,以及,通过第二大面检测组件中的相机拍摄半透半反玻璃中第二大面的成像,得到第二大面图像;

16、上位机,还用于根据底面图像、第一大面图像和第二大面图像,生成壳体的表面检测结果。

17、基于此,在壳体进入各检测组件后,面光源设置于遮光箱内并连接于第三侧壁,第三侧壁与第一侧壁沿第一方向相对,由此,各检测组件中的面光源可以方便地为第一开口对应的壳体的表面打光,并得到清晰的表面图像。由于表面的图像清晰度高,在表面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更易识别出缺陷,因此,可以有效提高电池单体的壳体的表面缺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8、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条光源包括第一光源部分、第二光源部分、第三光源部分和第四光源部分;

19、第一开口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

20、其中,第一光源部分设置于第一侧边、第二光源部分设置于第二侧边、第三光源部分设置于第三侧边、第四光源部分设置于第四侧边。

21、基于此,可以简化条光源的安装工艺。

22、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大面检测组件和第二大面检测组件呈轴对称设置,第一大面检测组件和第二大面检测组之间的对称轴垂直于第一方向。

23、基于此,第一大面检测组件和第二大面检测组件呈轴对称设置,可以节省检测组件的空间占用。

24、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底面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架,底面检测组件中的相机活动连接于第一安装架,底面检测组件中的遮光箱活动连接于第一安装架。

25、基于此,通过在底面检测组件中设置第一安装架,可以有效提高底面检测组件中相机拍摄过程的稳定性。

26、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大面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架,第一大面检测组件中的相机活动连接于第二安装架,第一大面检测组件中的遮光箱活动连接于第二安装架;

27、第二大面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三安装架,第二大面检测组件中的相机活动连接于第三安装架,第二大面检测组件中的遮光箱活动连接于第三安装架。

28、基于此,通过在第一大面检测组件中设置第一安装架,可以有效提高第一大面检测组件中相机拍摄过程的稳定性。通过在第二大面检测组件中设置第一安装架,可以有效提高第二大面检测组件中相机拍摄过程的稳定性。

29、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上位机,还用于在接收到底面棱边图像、第一大面棱边图像和第二大面棱边图像后,生成第一控制指令;

30、下位机,用于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生成第二控制指令;

31、输送线,用于响应于第二控制指令,将壳体运输至底面检测组件、第一大面检测组件和第二大面检测组件的下游检测组件,其中,下游检测组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检测组件:口部检测组件、小面检测组件、棱边检测组件、内腔检测组件。

32、基于此,通过在输送线的输送路径上设置多个检测组件,从而可以提高检测过程的自动化,以及检测效率。

3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的壳体的检测方法,包括:

34、通过输送线输送壳体经过底面检测组件;

35、通过底面检测组件中的条光源对壳体的底面的棱边打光,使底面的棱边成像于底面检测组件中的半透半反玻璃,以及,通过底面检测组件中的相机拍摄半透半反玻璃中底面的棱边成像,得到底面棱边图像;

36、通过输送线输送壳体经过第一大面检测组件和第二大面检测组件;

37、通过第一大面检测组件中的条光源对壳体的第一大面的棱边打光,使第一大面的棱边成像于第一大面检测组件中的半透半反玻璃,以及,通过第一大面检测组件中的相机拍摄半透半反玻璃中第一大面的棱边成像,得到第一大面棱边图像;

38、通过第二大面检测组件中的条光源对壳体的第二大面的棱边打光,使第二大面的棱边成像于第二大面检测组件中的半透半反玻璃,以及,通过第二大面检测组件中的相机拍摄半透半反玻璃中第二大面的棱边成像,得到第二大面棱边图像;

39、通过上位机根据底面棱边图像、两个大面棱边图像,生成壳体的棱边检测结果;

40、其中,底面检测组件、第一大面检测组件和第二大面检测组件均分别包括:遮光箱、条光源,半透半反玻璃和相机;半透半反玻璃设置于遮光箱内,遮光箱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侧壁设有第一开口,遮光箱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侧壁设有第二开口,其中,第一开口位于半透半反玻璃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并在壳体输送到检测组件的情况下,第一开口与检测组件对应的壳体表面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二开口位于半透半反玻璃沿第二方向的一侧,并位于相机的拍摄范围内,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条光源沿第一开口的周向设置。

41、基于此,在壳体进入各检测组件后,检测组件中第一开口与检测组件对应的壳体表面沿第一方向相对,同时,由于条光源沿第一开口的周向设置,从而可以对检测组件对应的壳体表面的棱边打光,使棱边成像于检测组件中的半透半反玻璃。基于此,由于第二开口位于半透半反玻璃沿第二方向的一侧,并位于相机的拍摄范围内,通过相机可以拍摄得到清晰的棱边图像。由于棱边的图像清晰度高,在棱边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更易识别出缺陷,因此,可以有效提高电池单体的壳体的缺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2、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底面检测组件、第一大面检测组件和第二大面检测组件均分别包括:面光源,其中,面光源设置于遮光箱内并连接于第三侧壁,第三侧壁与第一侧壁沿第一方向相对;

43、方法还包括:

44、通过下位机控制底面检测组件中的条光源关闭,以及控制底面检测组件中的面光源开启;

45、通过底面检测组件中的面光源对底面打光,使底面成像于半透半反玻璃,以及,通过底面检测组件中的相机拍摄半透半反玻璃中底面的成像,得到底面图像;

46、通过上位机根据底面图像,生成壳体的底面检测结果。

47、基于此,可以得到清晰的壳体的底面图像。在底面包括撞伤、划伤、磨花、裂纹等缺陷时,能清晰的呈现在图像中,方便识别底面是否存在缺陷。

48、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49、通过下位机控制第一大面检测组件和第二大面检测组件中的条光源关闭,以及控制第一大面检测组件和第二大面检测组件中的面光源开启;

50、通过第一大面检测组件中的面光源对第一大面打光,使第一大面成像于半透半反玻璃,以及,通过第一大面检测组件中的相机拍摄半透半反玻璃中第一大面的成像,得到第一大面图像;

51、通过第二大面检测组件中的面光源对第二大面打光,使第二大面成像于半透半反玻璃,以及,通过第二大面检测组件中的相机拍摄半透半反玻璃中第二大面的成像,得到第二大面图像;

52、通过上位机根据第一大面图像和第二大面图像,生成壳体的大面检测结果。

53、基于此,可以得到清晰的壳体的第一大面图像和第二大面图像。在第一大面和第二大面包括撞伤、划伤、磨花、裂纹等缺陷时,能清晰的呈现在图像中,方便识别第一大面和第二大面是否存在缺陷。

54、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