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快速红外测温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90364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激光快速红外测温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红外辐射高温测定法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采用激光装置或光学瞄准器瞄准被测目标,由红外测温仪测出辐射体的温度。
便携式红外测温仪,已广泛应用于金属冶炼、石油化工、电力、水泥、印染、造纸、陶瓷等生产部门和科研单位。这种测温仪在红外测温仪的上方设置一个光学瞄准器,该光学瞄准器采用光学瞄准镜或步枪准星瞄准方式瞄准被测目标,对于巡回检测温度,使用这两种方式瞄准很不方便,长时间使用单眼瞄准,眼睛很疲劳,特别对于较暗或颜色发黑的目标,瞄准时就无法对准目标,这将大大限制了该仪器的使用范围。
为克服上述红外测温仪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瞄准迅速、准确的激光快速红外测温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为配合光学瞄准器准确迅速瞄准被测目标,在便携式红外测温仪上设置一个激光投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激光投射装置包括激光投射仪和设置在连接管内的分光镜。
本实用新型的激光投射仪是在壳体内设置有电池、激光器,在激光器和分光镜之间还设置有激光出射光栏。
本实用新型和便携式红外测温仪相比,克服了使用单眼一边瞄准目标,另一眼观察所测温度数据时出现的因瞄准目标移动所测温度不稳定以及因长期瞄准目标使得眼睛疲劳的缺点,它具有瞄准目标迅速,所测温度稳定、准确,使用方便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方案所设计的激光快速红外测温仪的局部剖视图。
在图1中,激光投射装置的激光投射仪2设置在红外测温仪1和光学瞄准器4之间。激光投射仪2用光学瞄准器座5与光学瞄准器4固定联接、用红外测温仪连接座6与红外测温仪1固定联接,它的左端与联接管3相联接。在激光投射仪2的壳体2-1内设置一个激光器2-3,本实施例的激光器2-3选用半导体激光管。在激光器2-3的右边装有两节五号电池2-2,左边装有一个激光光栏2-5,在壳体2-1的下部设置一个激光开关2-4。激光投射装置的连接管3的下部与红外测温仪1相联接、右边与光学瞄准器4和激光投射仪2相联接,在连接管3内下部设置一个分光镜3-1,分光镜3-1镜面与激光投射仪2的中心线成45°的夹角。
本实用新型并不受图中所绘的实施例的限制,在许多地方都可以改变。
本实用新型激光投射装置的激光投射仪2也可设置在光学瞄准器4的上方或其它位置,只需连接管3把光学瞄准器4、激光投射仪2和红外测温仪1联接起来。
电池2-2可选用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激光器2-3可选用液体、气体、固体类的小型激光管。
本实用新型可测量一般目标的温度。选用本实用新型的激光投射仪2瞄准,用红外测温仪1测温,应首先将电源开关1-2打开,这时液晶显示板1-1开始工作,然后再打开激光开关2-4、按下测温按钮开关1-3,电池2-2给激光器2-3供电,此时激光器2-3发射出一束红色的激光,该激光经过激光光栏2-5,再经过分光镜3-1和下反射镜1-4把98%以上的激光能量射向被测目标,射向目标的激光束正好与红外测温仪1的光轴共轴。此时,被激光照准的目标的红外辐射被红外测温仪1接收后,把红外辐射热能转换成电讯号,再经过放大、转换和数据处理,由液晶显示板1-1数字显示出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
本实用新型测量阳光照射下的目标或自身发光很强的目标的温度时,如火焰、灯泡、熔化的钢水、铁水等,应关上激光发射仪2的激光开关2-4,本实用新型变为原便携式红外测温仪,可采用光学瞄准器4瞄准被测目标。将电源开关1-2打开,这时液晶显示板1-1开始工作,被测目标通过瞄准物镜4-2、正像镜4-3、分划镜4-4、瞄准目镜4-5,以及下反射镜1-4、分光镜3-1、上反射镜4-1,成像在分划镜4-4的中心小园点上。此时,被光学瞄准器4瞄准的红外辐射被红外测温仪1接收后,把红外辐射热能转换成电讯号,再经过放大、转换和数据处理,由液晶显示板1-1数字显示出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
权利要求1.一种激光快速红外测温仪,在红外测温仪[1]的上方设置一个光学瞄准器[4],其特征在于还设置一个激光投射装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快速红外测温仪,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激光投射装置包括激光投射仪〔2〕和设置在连接管〔3〕内的分光镜〔3-1〕。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激光快速红外测温仪,其特征在于在激光投射仪〔2〕的壳体〔2-1〕内设置有电池〔2-2〕、激光器〔2-3〕,在激光器〔2-3〕和分光镜〔3-1〕之间还设置有激光出射光栏〔2-5〕,构成所说的激光投射仪〔2〕。
专利摘要一种激光快速红外测温仪,在便携式红外测温仪的红外测温仪和光学瞄准器之间设置了激光投射仪,在红外测温仪和光学瞄准器的连接管内设置了分光镜。激光投射仪是在壳体内设置有激光器、电池、激光出射光栏,在壳体外设置有激光开关。这种仪器具有瞄准目标迅速,所测温度稳定、准确,使用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G01J5/02GK2138294SQ9223399
公开日1993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19日
发明者杨锡庚 申请人:杨锡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