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测储层分布的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34319阅读:来源:国知局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6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预测储层分布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下述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在所述方法中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操作步骤之间的执行顺序并没有限制。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预测储层分布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62]SllO:获取目的层段的测井数据所对应的层面倾角值以及地震属性数据。
[0063]所述目的层段可以是变质岩储层所在区域,也可以是火成岩储层所在区域。优选的为花岗岩潜山优势储层或花岗岩潜山顶面优势储层所在区域。优势储层可以是指比普通储层的储集性能要好的区域。
[0064]所述目的层段可以是通过对所获取的测井资料进行层位标定来确定的。具体的,根据所获取的测井资料中的声波时差以及密度等信息来获取反射系数,并在井旁地震道所对应的测井数据中提取地震子波;然后将所获取的反射系数与所提取的地震子波进行褶积,得到人工合成记录;最后利用人工合成记录中的时变子波来标定储层层位,所标定的储层层位即为目的层段。
[0065]所述测井数据可以是三维地震资料,优选的为宽频带高密度地震资料。宽频带高密度地震资料包含具有非常丰富地质信息,由于其中的低频组分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抵抗噪声污染能力,同时高密度采集使得地震资料能够揭示更多的地质细节特征、具有很高的信噪比。宽频带高密度地震资料的应用有利于开展花岗岩优势储层这种结构特性的储层的预测和评价。
[0066]所述层面倾角值是指地层中层面倾角的数值大小。层面倾角是指层面上的倾斜线与倾向线之间的夹角。倾向线为倾斜线在层面上的投影。优选的,所述层面倾角值为潜山顶面倾角值。
[0067]所述地震属性数据包括振幅属性以及瞬时频率。所述振幅属性可以是均方根振幅和/或平均振幅。
[006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目的层段的测井数据所对应的层面倾角值以及地震属性数据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0069]Slll:对所获取的目的层段所对应的测井数据进行频谱特征分析,得到频谱分析参数。
[0070]在标定出目的层段后,将目的层段所对应的测井数据进行频谱特征分析,确定出目的层段的测井数据所对应的频谱分析参数。具体的,
[0071 ] 在预设时窗内,可以将目的层段所对应的测井数据置于预设时窗的中间位置,分析所接收到地震波振幅随频率的变化特征,并从相应的频谱中确定出有效频带范围、频带宽度以及主频等频谱分析参数。
[0072]优选的,所述预设时窗不小于200毫秒,以便于提高所得到的频谱分析参数的准确性。
[0073]S112:根据所得到的频谱分析参数,对目的层段的测井数据进行谱分解变换运算,确定目的层段的测井数据所对应的敏感频段。
[0074]所述储层可以为变质岩潜山储层,优选的为花岗岩潜山顶面优势储层。
[0075]在得到频谱分析参数后,可以对目的层段所对应的测井数据进行频谱分解变换运算,得到有效频带内一系列共频体数据,每一个共频体数据与单一频率的测井数据相对应;然后利用所得到的共频体数据确定出潜山顶面储层所在的敏感频段。具体的,
[0076]可以利用傅里叶变换、最大熵变换或小波变换等谱分解变换方法对目的层段所对应的测井数据进行频谱分解变换运算,得到有效频带内一系列共频体数据;然后可以以目的层段(例如潜山顶面)对应的地震反射轴为参照,以主频作为临频率,将有效频带划分为两个频段,其中,有效频率小于主频的为低频段,有效频率大于主频的为高频段;再分别在低频段和高频段内从低频到高频的顺序依次显示地震剖面,确定目的层段的振幅随频率的变化规律,即可以判断目的层段的振幅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还是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从而确定目的层段的振幅随频率单调稳定变化频段在频谱图上的位置,将所述单调稳定变化频段划定为敏感频段。
[0077]在上述谱分解变换方法中,在目的层段的厚度大于75米(即时间厚度大于30毫秒)时,可以应用傅里叶变换方法进行频谱分解变换运算;在目的层段的厚度小于75米(即时间厚度大于30毫秒)时,可以应用最大熵变换方法进行频谱分解变换运算。
[0078]S113:计算所述目的层段的测井数据在所述敏感频段内所对应的层面倾角值。
[0079]在得到一系列具有单一频率的共频体数据以及确定出敏感频带后,可以利用所述敏感频段所对应的共频体数据,计算所述目的层段的测井数据所对应的层面倾角值。具体的,
[0080]可以对目的层段进行精细追踪解释,即在所述敏感频率内对应的共频体数据中追踪出目的层段所对应的所有波峰位置。所述波峰位置可以自动追踪,也可以半自动追踪,还可以手动追踪。然后计算两两波峰之间的连线与层面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即层面倾角值。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减少随机干扰造成的影响,可以将解释的目的层段的共频体数据适度光滑(例如光滑的网格参数为5x7),然后可以利用现有的输入图分析软件或功能模块来计算层面倾角值。
[0081]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后续计算,可以将计算得到的层面倾角值转换成网格数据文件,即将所有层面倾角值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得到对应同一坐标位置的层面倾角值。
[0082]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得到所有层面倾角值后,可以绘制层面倾角值的平面图,以便于观察所述目的层段的层面倾角的整体趋势。
[0083]图2示出了某一研宄区域中的花岗岩潜山顶面的倾角平面图。图2中,白色区域为断裂带,层面倾角很大,灰度区域代表层面倾角大小分布,灰度越深代表层面倾角的绝对值越小,越容易形成优势储层。图2中以及后续各图中phoenx1-1, phoenx1-2等代号表示井口位置。
[0084]此外,为了提高后续计算的准确度,还可以检查计算出的层面倾角值是否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如果所得到的层面倾角值不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可以将该层面倾角值作为异常值,并将其剔除。
[0085]S114:从所述目的层段的测井数据中提取出在所述敏感频段内的地震属性数据。
[0086]在得到一系列具有单一频率的共频体数据以及确定出敏感频带后,可以从所述敏感频段所对应的共频体数据中提取出地震属性数据。具体的,
[0087]以每个地震反射同相轴为属性提取单位,分别从所述敏感频段所对应的共频体数据中提取出井点处的振幅属性以及瞬时频率等地震属性数据,所述振幅属性包括均方根振幅和/或平均振幅。
[0088]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提取出的地震属性数据转换成网格数据文件,这有利于提高后续计算的速度。
[0089]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某一研宄区域中的花岗岩潜山顶面的均方根振幅以及瞬时频率的平面图。在图3中,颜色越深,代表其均方根振幅越大,越容易形成优势储层。在图4中,颜色越深,代表其瞬时频率越大,越容易形成优势储层。
[0090]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13和S114之间的执行顺序并没有限制。
[0091]S120:将所述层面倾角值和所述地震属性数据进行属性融合,得到融合数据。
[0092]在得到层面倾角值和地震属性数据后,可以构建层面倾角值和地震属性数据之间的数据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