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以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57264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关装置以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抽出地设有操作部件的开关装置以及具备该开关装置的手表。
背景技术
例如,手表中公知有如下装置,S卩,如USP7255473所记载,具有在手表壳体上能够抽出地设有表把等操作部件的开关装置的装置。这种开关装置构成为,通过抽出从手表壳体向外部突出的操作部件,并以该状态使操作部件旋转,从而来修正时间。这样的开关装置构成为,在手表壳体的贯通孔中安装上条柄轴管,向该上条柄轴管内插入操作部件的轴部,且该操作部件的轴部安装有上条柄轴的外端部。该情况下,在操作部件上,安装有具有多个配合凸部的环部件。另外,上条柄轴管具有安装于手表壳体的贯通孔的小径部、与向手表壳体的外部突出的大径部,在该大径部的外周面设有多个卡定槽部,该多个卡定槽部能够配合分离地卡定于环部件的配合凸部。该多个卡定槽部具备:使环部件的配合凸部沿上条柄轴管的轴向移动而引导为能够从卡定槽部脱落的拆装用的引导槽;限制环部件的配合凸部沿轴向的移动而将其锁定的锁定槽;以及将环部件的配合凸部引导至引导槽与锁定槽中的一方的连续槽。因此,在该开关装置中,当操作部件锁定时,若将环部件的配合凸部插入而压入引导槽,并以该状态使操作部件旋转,则环部件的配合凸部从引导槽经由连续槽而移动至锁定槽,从而利用该锁定槽来限制上条柄轴管相对于配合凸部的沿轴向的移动,由此以压入操作部件的状态进行锁定。另外,在该开关装置中,当解除操作部件的锁定而抽出操作部件时,通过一边压入操作部件一边使之旋转,来使位于锁定槽内的环部件的配合凸部从锁定槽进入连续槽,进入该连续槽的配合凸部移动至引导槽,从而解除锁定槽对配合凸部的锁定,在该状态下使环部件的配合凸部沿轴向移动而使之从引导槽脱落,由此能够抽出操作部件来进行时间修正。然而,在这样的开关装置中,当解除操作部件的锁定而抽出操作部件时,若不一边压入操作部件一边使之旋转,则使位于锁定槽内的环部件的配合凸部从锁定槽内脱落,而无法解除相对于配合凸部的锁定,从而操作部件的操作繁琐且麻烦,从而有操作部件的操作性差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如下开关装置以及具备该开关装置的手表,gp,能够容易地进行锁定解除操作以及锁定操作,并且能够防止锁定状态下的操作部件的无意中的旋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具备:壳体,其具有贯通孔;圆筒部件,其安装在该壳体的上述贯通孔;以及操作部件,其具有插入于该圆筒部件的轴部、与设于该轴部的外端部的操作部,在上述操作部件上设有朝向上述操作部的轴中心突出的配合突起部,并且,安装有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弹簧部件,在上述圆筒部件的外侧方向的端部设有解除槽与限制突起部,上述配合突起部可在该解除槽中沿轴向移动,该限制突起部相对于该解除槽形成于周向上不同的位置、且限制上述配合突起部向外侧方向的移动,在上述圆筒部件上设有卡定槽,当上述操作部件位于由上述限制突起部限制上述配合突起部向外侧方向的移动的位置时,上述卡定槽卡定上述弹簧部件。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用于手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手表的A-A向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开关装置的B-B向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表示在图3所示的开关装置中、取下按压部件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开关装置的圆筒部件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表示从右侧观察图5所示的圆筒部件的放大侧视图。图7是表示从左侧观察图2所示的开关装置的操作部件的放大侧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操作部件的C-C向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9A 图9C仅表示图7以及图8所示的操作部件,图9A是其放大侧视图,图9B是图7A的D-D向视的放大剖视图,图9C是图7B的E-E向视的放大剖视图。图10A、图1OB表示图2所示的开关装置的按压部件,图1OA是其放大侧视图,图1OB是其F-F向视的放大剖视图。图1IA 图1IC表示图2所示的开关装置的弹簧部件,图1lA是其放大侧视图,图1lB是其放大主视图,图1lC是图1lA的G-G向视的放大剖视图。图12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开关装置中、使操作部件旋转而使按压部件的配合突起部以及弹簧部件的弹性突起部与圆筒部件的解除槽对应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开关装置的H-H向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14是表示在图13所示的开关装置中、取下按压部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15是表示在图12所示的开关装置中、抽出操作部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 图15,对将本发明用于手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该手表具备手表壳体I。在该手表壳体I的上侧开口部安装有表玻璃2,并在该手表壳体I的下部安装有后盖3。另外,如图2所示,在该手表壳体I的内部,设有用于以指针来表示时间的表模块
4。并且,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该手表壳体I的位于3点侧的侧部,设有开关装置5。该开关装置5用于进行表模块4的操作模式切换、时间修正等,其具备上条柄轴6、圆筒部件
7、操作部件8、按压部件9、以及弹簧部件10。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在手表壳体I的位于3点侧的侧部,设有贯通手表壳体I的内部与外部的贯通孔11。该贯通孔11具有位于手表壳体I的内部侧的四边形状的小径孔部11a、以及位于手表壳体I的外部侧的圆形状的大径孔部11b,整体形成为阶梯差状。在该贯通孔11内,嵌入有开关装置5的圆筒部件7。如图2以及图5所示,该圆筒部件7具备安装于贯通孔11的小径孔部Ila内而向手表壳体I的内部突出的小径筒部7a、与安装于贯通孔11的大径孔部Ilb内而向手表壳体I的外部突出的大径筒部7b。该圆筒部件7的小径筒部7a的配置于贯通孔11的小径孔部Ila内的位置几乎形成为四边形的方筒状。由此,如图2所示,圆筒部件7通过将小径筒部7a安装于贯通孔11的小径孔部11a,来安装为不相对于手表壳体I旋转。另外,如图2所示,该小径筒部7a的向手表壳体I的内部突出的位置形成为圆筒状。在该小径筒部7a的圆筒状的位置设有环安装槽13,在该环安装槽13,安装有E型环等防脱环12。由此,圆筒部件7由于防脱环12而不会向手表壳体I的外部脱落,从而安装于手表壳体I的贯通孔11内。另外,在该圆筒部件7的大径筒部7b的位于贯通孔11内的位置的外周面,如图2以及图5所示地设有多个垫片槽15,在该多个垫片槽15上分别安装有防水垫片14。在该大径筒部7b的从手表壳体I向外部突出的位置的外周面,设有与手表壳体I的外侧面抵接的凸缘部16。由此,通过使大径筒部7b的凸缘部16与手表壳体I的外表面抵接,且使小径筒部7a的防脱环12与手表壳体I的内表面抵接,来限制圆筒部件7相对于手表壳体I在出没方向的移动。并且,如图2 图6所示,在该大径筒部7b的位于比凸缘部16靠手表壳体I的外部侧的外周面,沿轴向设有一对解除槽17。另外,在该大径筒部7b的外周面的相对于一对解除槽17而周向不同的位置,沿轴向设有一对弹簧卡定槽18。并且,在该大径筒部7b的外周面的位于手表壳体I的外部侧的外端部,除了解除槽17以及弹簧卡定槽18所处的位置,沿环状断续地设有防脱用的限制突起部19。如图5以及图6所示,一对解除槽17在从手表壳体I向外部突出的大径筒部7b的外周面的右上与左下的两处,以从凸缘部16至外端部(图5中为右端部)开口的状态形成。另外,一对弹簧卡定槽18在从手表壳体I向外部突出的大径筒部7b的外周面的左上与右下的两处,以从凸缘部16至外端部(图5中为右端部)开口的状态形成。该情况下,如图6所示,一对解除槽17形成为其深度与一对弹簧卡定槽18的深度几乎相同。另外,该一对解除槽17形成为作为其径向的长度的槽宽17a比一对弹簧卡定槽18的槽宽18a长很多。并且,如图5以及图6所示,对于防脱用的限制突起部19而言,位于手表壳体I的外侧的外侧面19a (图5中为右侧面)与位于手表壳体I的内侧的内侧面19b(图5中为左侧面)形成为与轴向正交的垂直面。另外,如图2以及图5所示,在该圆筒部件7的内部设有小径孔部20与大径孔部21,小径孔部20设于小径筒部7a,大径孔部21设于大径筒部7b。该情况下,小径孔部20如图2所示地是供上条柄轴6插入的部分,大径孔部21是供后述的操作部件8的操作轴部24插入的部分。在该大径孔部21的内周面,设有多个垫片槽22,在该多个垫片槽22上分别安装有防水垫片14。如图2、图7以及图8所示,操作部件8具备直径比圆筒部件7的凸缘部16的外径稍大的形成为圆筒状的操作部23、以及直径比圆筒部件7的大径筒部7b的内径稍小的形成为圆筒状的操作轴部24。如图9B所示,操作部23形成为其内部为空心状。S卩,如图2所示,该操作部23的内部形成为与圆筒部件7的凸缘部16的外径相比其内径阶段性地变小的空心状,并且,轴向的内部的长度(深度)形成为比圆筒部件7的大径筒部7b从手表壳体I向外部突出的部分的长度、即从凸缘部16至外端部为止的长度稍长。另外,如图2以及图9所示,在该操作部23的位于手表壳体I的外部侧的外端部,设有头壁部25。在该头壁部25的内表面的中心部,朝向手表壳体I侧突出地设有操作轴部24。如图2所示,该操作轴部24是向形成于圆筒部件7的大径筒部7b的大径孔部21内插入的部分,且以与圆筒部件7的大径筒部7b的大径孔部21几乎相同的长度形成。由此,如图2所示,操作轴部24以圆筒部件7的大径筒部7b插入手表壳体I的贯通孔11内的部分的长度、从圆筒状的操作部23朝向手表壳体I侧突出地形成。如图9A 图9C所示,在该操作轴部24的内部,沿轴向设有剖面呈四边形状的方孔部24a与剖面呈圆形状的圆形孔部24b,方孔部24a在从操作部23突出的位置设置,圆形孔部24b在比该方孔部24a靠操作部23侧设置而与方孔部24a连续,且内接于该方孔部24a的内表面。该情况下,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位于操作轴部24的方孔部24a的手表壳体I的内部侧的端部的内周面,设有环安装槽26。在该环安装槽26上安装有限位用的导向环27。该导向环27在其中心设有比方孔部24a稍小的方孔,且形成为该方孔的内缘稍微向方孔部24a内突出。如图2以及图8所示,在该操作轴部24上,安装有上条柄轴6的位于外侧的端部。SP,上条柄轴6的端部具备方棒状的联动轴部6a与导向轴部6b,联动轴部6a在通过圆筒部件7的小径孔部20的上条柄轴6的前端部设置并能够移动地插入操作轴部24的方孔部24a内、即导向环27的方孔内,导向轴部6b在该联动轴部6a的前端设置并能够移动地插入操作轴部24的圆形孔部24b内。该情况下,如图2以及图8所示,在联动轴部6a的位于上条柄轴6的前端侧的端部的外周面,朝向外周侧突出地设有限位部6c。如图8所示,通过使该限位部6c与向方孔部24a内突出的导向环27的方孔的内边缘部抵接,从而使操作部件8不会向手表壳体I的外部侧脱落。另外,如图2以及图8所示,上条柄轴6的导向轴部6b形成为直径比圆形孔部24b的内径细很多。在该导向轴部6b的外周面与圆形孔部24b的内周面之间配置有螺旋弹簧28。如图2以及图8所示,该螺旋弹簧28构成为,其一端部与上条柄轴6的联动轴部6a的端面弹力接触,且另一端部与操作轴部24的圆形孔部24b的里部(图8中为右端部)弹力接触,该状态下,朝向从圆筒部件7内推出的方向对操作轴部24施力。由此,操作部件8构成为,若如图2所示,当克服螺旋弹簧28的弹力而压入操作部23时,压缩螺旋弹簧28而相对地将上条柄轴6的联动轴部6a压入操作轴部24的方孔部24a内,并且相对地将上条柄轴6的导向轴部6b压入操作轴部24的圆形孔部24b内,从而使操作部23接近手表壳体I。另外,该操作部件8构成为,若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当从操作部23除去外力时,利用螺旋弹簧28的弹力相对于上条柄轴6而推出操作轴部24,如图15所示,使操作部23从手表壳体I离开。另外,该操作部件8构成为,如图2、图8以及图15所示,即使在压入操作部23的状态下,并且即使在推出操作部23的状态下,当使操作部23旋转时,操作轴部24也与该操作部23 —起旋转,且该旋转传递至插入于操作轴部24的方孔部24a的上条柄轴6的联动轴部6a,并且由于该联动轴部6a,上条柄轴6联动地旋转。另一方面,如图8以及图9B所示,在操作部件8的操作部23内,阶段状地形成有第一 第三各安装槽部23a 23c,该第一 第三各安装槽部23a 23c依次配置按压部件
9、弹簧部件10、以及后述的按压环36。如图2以及图8所示,在该操作部23的第一安装槽部23a内配置有按压部件9。如图1OA以及图1OB所示,该按压部件9形成为环状。在该按压部件9的内周部,以在径向上对置的状态设有朝向其轴中心突出的一对配合突起部30。如图3以及图13所示,该一对配合突起部30如图1OA所示地朝向其轴中心突出的突出长度30a形成为比圆筒部件7的解除槽17的深度稍短。另外,该一对配合突起部30的径向的长度30b如图13所示地比解除槽17的槽宽17a短,且如图3所示地比圆筒部件7的弹簧卡定槽18的槽宽18a长很多。由此,当一对配合突起部30如图13所示地配置于圆筒部件7的解除槽17内时,通过在轴向上沿该解除槽17移动,来使按压部件9不会从解除槽17向外侧脱落。另外,当该一对配合突起部30如图3所示地与圆筒部件7的弹簧卡定槽18对应时,通过配合突起部30的两端部与位于弹簧卡定槽18的两侧的限制突起部19的内侧面19b抵接,由此使按压部件9不会从圆筒部件7向外侧脱落。另外,如图1OA所示,在该按压部件9的外周面从外周突出地设有一对旋转限制部31。该突出的一对旋转限制部31通过如图9A所示地与设于操作部23的第一安装槽部23a的外周面的一对配合凹部32配合,从而阻止按压部件9在操作部23的第一安装槽部23a内旋转,而使按压部件9与操作部23 —起旋转。并且,如图2以及图8所示,在操作部件8的操作部23的第二安装槽部23b内,配置有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弹簧部件10。如图1lA 图1lC所示,该弹簧部件10是使带板几乎弯曲成环状的构成。如图3以及图13所示,在该弹簧部件10上,与按压部件9的配合突起部30对应地设有朝向操作部23的中心突出地弹性变形的一对弹性突起部33。对于该一对弹性突起部33而言,如图4以及图1lA所示,在以几乎90度的角度折弯成V字形状的状态下,相互对置设置,该相互对置的各前端部33a构成为,在与圆筒部件7的大径筒部7b的从手表壳体I向外部突出的位置的外周面弹力接触的状态下旋转移动。该情况下,一对弹性突起部33构成为,当沿圆筒部件7的大径筒部7b的外周面旋转移动时,V字形状的角度弹性地变化。由此,一对弹性突起部33构成为,当如图4以及图14所示,当相互对置的前端部33a与圆筒部件7的大径筒部7b的外周面弹力接触地旋转移动时,通过与设于圆筒部件7的大径筒部7b的外周面的一对解除槽17以及一对弹簧卡定槽18弹力地配合,具有“咔嗒”感地与解除槽17以及弹簧卡定槽18配合。另外,如图9以及图11所示,在该弹簧部件10的几乎弯曲成环状的带板的两端部,设有一对钩部35,该一对钩部35与设于操作部23的第一安装槽部23a的对应的位置的一对卡定凹部34配合,用于阻止相对于操作部23的旋转。该情况下,如图9A所示,在按压部件9的外周的旋转限制部31位于配合的配合凹部32的两侧的状态下,一对卡定凹部34设在操作部23的第一安装槽部23a的外周侧的位置。
如图8以及图11所示,在弹簧部件10被按压部件9推压的状态下,一对钩部35配置于操作部23的第二安装槽部23b内,此时,一对钩部35朝向按压部件9的外周侧(图8中为右侧)突出而插入与第一安装槽部23a对应的位置的卡定凹部34内,从而限制弹簧部件10的旋转方向的位置。由此,弹簧部件10如图8所示地在操作部23的第二安装槽部23b内被限制旋转方向的位置,并在该状态下与操作部23 —起一体旋转。另外,该弹簧部件10如图8所示地被配置于操作部23的第三安装槽部23c内的按压环36按压,而不会从操作部23内脱落。然而,如图2所示,与操作部件8连结的上条柄轴6配置为向设于手表壳体I内的表模块4内延伸突出。该上条柄轴6构成为,当压入操作部件8的操作部23、而弹簧部件10的弹性突起部33与圆筒部件7的弹簧卡定槽18配合、且按压部件9的配合突起部30抵接于圆筒部件7的限制突起部19的状态时,锁定为被压入的状态。另外,该上条柄轴6构成为,如图15所示,当按压部件9的配合突起部30从圆筒部件7的解除槽17脱落而解除锁定状态、且操作部件8的操作部23被螺旋弹簧28的弹力推出的状态时,也维持被压入的状态,且使表模块4的开关不进行动作。并且,该上条柄轴6构成为,在图15所示的状态下,若进一步抽出操作部件8的操作部23,则上条柄轴6随着操作部23的抽出操作而向抽出方向移动,由此将操作模式从通常的手表模式切换为时间修正模式,并且若在该状态下使操作部23旋转,则上条柄轴6随着其旋转而旋转,与该旋转对应地进行时间修正,但对此未图示。接下来,对这样的手表的开关装置5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使用该开关装置5的情况下,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使操作部件8的操作部23旋转。这样,随着操作部23的旋转,按压部件9与弹簧部件10旋转,从而解除操作部件8的锁定。S卩,按压部件9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地通过使其旋转限制部31卡定于操作部23的第一安装槽部23a内的卡定凹部32而被限制位置,弹簧部件10通过使其钩部35插入与操作部23的第一安装槽部23a对应的位置的卡定凹部34内而被限制位置,从而若操作部23旋转,则与此相伴,按压部件9与弹簧部件10旋转。这样,当弹簧部件10与操作部23 —起旋转时,如图3以及图4所示,弹簧部件10的弹性突起部33弹性变形且从圆筒部件7的大径筒部7b的弹簧卡定槽18脱落,该弹性突起部33的前端部33a沿圆筒部件7的大径筒部7b的外周面旋转移动。此时,与弹性突起部33对应的按压部件9的配合突起部30抵接于圆筒部件7的大径筒部7b的限制突起部19的内侧面19b而被限制向外侧的移动,该状态下,按压部件9的配合突起部30在周向上从与圆筒部件7的弹簧卡定槽18对应的位置离开。而且,若操作部23进一步旋转,则如图12 图14所示,弹簧部件10的弹性突起部33弹性复原且具有“咔嗒”感地与圆筒部件7的解除槽17配合。此时,与弹性突起部33对应的按压部件9的配合突起部30也向与圆筒部件7的解除槽17对应的位置移动,从而在周向上从圆筒部件7的限制突起部19的内侧面19b离开。由此,解除操作部件8的锁定,且如图15所示,利用操作部件8的螺旋弹簧28的弹力而朝向手表壳体I的外侧推出操作部件8的操作轴部24。这样,按压部件9的配合突起部30与弹簧部件10的弹性突起部33在轴向上沿圆筒部件7的解除槽17移动,且该按压部件9的配合突起部30与弹簧部件10的弹性突起部33向圆筒部件7的防脱用的限制突起部19的外侧移动而从解除槽17脱落。此时,上条柄轴6不在轴向上移动。另外,即使在该状态下使操作部23旋转而使上条柄轴6旋转,表模块4的开关也不会进行动作。而且,若进一步抽出操作部23,则抽出上条柄轴6。此时,由于上条柄轴6的抽出动作,表模块4的开关进行动作,且操作模式从通常的手表模式切换为时间修正模式。该状态下,若使操作部23旋转,则随着其旋转,上条柄轴6旋转,从而与该旋转对应地进行时间修正。另一方面,在不使用该开关装置5的情况下,在图15所示的状态下,克服螺旋弹簧28的弹力压入操作部件8的操作部23而使之接近手表壳体I的外表面。而且,使弹簧部件10的弹性突起部33与圆筒部件7的限制突起部19的外侧面19a抵接,且在该状态下克服螺旋弹簧28的弹力按压操作部23且使之旋转,而如图13所示,使弹簧部件10的弹性突起部33与按压部件9的配合突起部30对应于圆筒部件7的解除槽17。而且,在弹簧部件10的弹性突起部33与按压部件9的配合突起部30对应于圆筒部件7的解除槽17的状态下,若克服螺旋弹簧28的弹力进一步压入操作部23,则弹簧部件10的弹性突起部33与按压部件9的配合突起部30沿圆筒部件7的解除槽17移动,且如图12 图14所示,弹簧部件10的弹性突起部33与按压部件9的配合突起部30通过对应于圆筒部件7的限制突起部19的位置而位于圆筒部件7的大径筒部7b的外周,从而操作部23接近手表壳体I的外表面。该状态下,若使操作部23旋转,则弹簧部件10的弹性突起部33弹性变形且从圆筒部件7的解除槽17脱落,弹性突起部33的前端部33a沿圆筒部件7的大径筒部7b的外周面旋转移动。此时,如图12 图14所示,弹性突起部33所对应的按压部件9的配合突起部30从圆筒部件7的解除槽17离开而沿大径筒部7b的限制突起部19的内侧面19b移动。之后,若进一步使操作部23旋转,则如图3以及图4所示,弹簧部件10的弹性突起部33弹性复原且具有“咔嗒”感地与圆筒部件7的弹簧卡定槽18配合。此时,弹性突起部33所对应的按压部件9的配合突起部30向与圆筒部件7的弹簧卡定槽18对应的位置移动。该状态下,由于操作部件8的螺旋弹簧28的弹力而将按压部件9的配合突起部30推压于圆筒部件7的限制突起部19的内侧面1%。由此,锁定为压入操作部件8的状态。该状态下,由于弹簧部件10的弹性突起部33与圆筒部件7的弹簧卡定槽18弹力地配合,所以能够利用弹簧部件10的弹力而弹力地限制操作部件8的旋转,由此操作部23不会无意中旋转。这样,根据该开关装置5,具备安装于手表壳体I的贯通孔11的圆筒部件7、以及具有插入该圆筒部件7的操作轴部24与外端部的操作部23的操作部件8,在操作部件8上,设有朝向轴中心突出的配合突起部30,并且,安装有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弹簧部件10,在圆筒部件7的外侧方向的端部,设有配合突起部30能够在轴向上移动的解除槽17、以及相对于该解除槽17而形成于周向的不同位置且限制配合突起部30向外侧方向的移动的限制突起部19,在圆筒部件7上,形成有弹簧卡定槽18,在操作部件8位于由限制突起部19限制配合突起部30向外侧方向的移动的位置时,该弹簧卡定槽18卡定弹簧部件10,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部件8的锁定解除操作以及锁定操作,并且能够防止在锁定状态下操作部件8无意中旋转。S卩,在该手表的开关装置5中,当操作部件8位于由限制突起部19限制配合突起部30向外侧方向的移动的位置的锁定状态时,由于在圆筒部件7上形成有卡定弹簧部件10的弹簧卡定槽18,从而当操作部件8被锁定时,能够利用弹簧部件10的弹力来弹力地限制操作部件8的旋转,由此能够防止操作部23无意中旋转,从而能够良好地维持操作部件8的锁定状态。另外,在该开关装置5中,当解除操作部件8的锁定而抽出操作部件8时,使操作部23克服设于操作部件8的操作部23的弹簧部件10的弹力而旋转,若使设于操作部23的配合突起部30与设于圆筒部件7的外周面的解除槽17对应,则能够解除利用设于圆筒部件7的外周面的限制突起部19对操作部23的配合突起部30的限制,并且,能够在圆筒部件7的轴向上使操作部23的配合突起部30沿圆筒部件7的解除槽17移动,从而能够简单地解除操作部件8的锁定,并且,能够容易且良好地抽出操作部件8。此时,当使操作部23旋转时,通过使操作部23克服设于操作部23的弹簧部件10的弹力而旋转,解除弹簧部件10相对于设于圆筒部件7的外周面的弹簧卡定槽18的卡定,从而能够弹力地使弹簧部件10与圆筒部件7的解除槽17配合。因此,当弹簧部件10与圆筒部件7的解除槽17配合时,利用弹簧部件10的弹力赋予操作部23 “咔嗒”感,从而能够不依赖视觉地确认操作部23的旋转位置,由此能够确认操作部件8的锁定解除。另外,在该手表的开关装置5中,当压入而锁定操作部件8时,使设于操作部件8的操作部23的配合突起部30与设于圆筒部件7的外周面的解除槽17对应,而压入操作部件8,通过在该状态下使操作部件8克服弹簧部件10的弹力而旋转,由此能够使操作部23的配合突起部30与设于圆筒部件7的外周面的限制突起部19对应,由此能够使操作部23的配合突起部30抵接于圆筒部件7的限制突起部19的内侧而限制向外侧的移动,从而能够简单地锁定操作部件8。此时,当使操作部23旋转时,通过使操作部23克服弹簧部件10的弹力而旋转,来解除弹簧部件10与设于圆筒部件7的外周面的解除槽17的卡定,而能够使弹簧部件10与圆筒部件7的弹簧卡定槽18弹力地配合。由此,在弹簧部件10与圆筒部件7的弹簧卡定槽18配合时,也利用弹簧部件10的弹力赋予操作部23 “咔嗒”感,从而能够不依赖视觉地确认操作部23的旋转位置,由此能够确认操作部件8锁定。这样,在该开关装置5中,由于操作部件8的旋转被弹簧部件10的弹力弹力地限制,所以当操作部件8为被锁定的状态时,能够防止操作部23无意中旋转。并且,通过仅使操作部23克服弹簧部件10的弹力而旋转的简单的操作,就能够解除操作部件8的锁定,并且,通过仅压入操作部23且使之旋转的简单的操作,就能够锁定操作部件8,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部件8的锁定解除操作以及操作部件8的锁定操作。因此,当在户外等戴着手套的状态下对操作部件8进行操作时,也能够良好地对操作部件8进行操作,从而能够提高操作部件8的操作性,提供使用便利性良好的手表。另外,在该开关装置5中,具有与操作部件8 一起旋转的环状的按压部件9,且在该按压部件9的内周面设有配合突起部30,由此不需要对操作部件8的操作部23内实施复杂的加工,仅在操作部件8的操作部23内嵌入环状的按压部件9,就能够容易地在操作部23内装入配合突起部30,由此能够提高生产率。该情况下,按压部件9配置于操作部件8的操作部23内,在该按压部件9的外周部,设有旋转限制部31,该旋转限制部31与设于操作部23的内周面的配合凹部32配合而阻止相对于操作部23的旋转,从而当在操作部23内装入按压部件9时,通过仅使按压部件9的旋转限制部31与操作部23内的配合凹部32配合的简单的作业,就能够简单且容易地在操作部23内安装按压部件9,由此能够使按压部件9与操作部23 —起一体旋转,并且,能够提高生产率。另外,在该开关装置5中,弹簧部件10几乎形成为环状而配置在操作部件8的操作部23内,在该弹簧部件10上,设有朝向操作部23的轴中心突出地弹性变形的弹性突起部33,从而当使操作部23旋转而使弹性突起部33与圆筒部件7的解除槽17或者圆筒部件7的弹簧卡定槽18配合时,能够利用弹性突起部33的弹力赋予操作部23 “咔嗒”感,由此能够良好地确认操作部23的旋转位置,从而能够不依赖视觉地确认操作部件8的锁定解除位置以及锁定位置。该情况下,弹簧部件10的弹性突起部33与按压部件9的配合突起部30对应地设置,由此当使操作部23旋转而使弹性突起部33与圆筒部件7的解除槽17或者圆筒部件7的弹簧卡定槽18配合时,能够使按压部件9的配合突起部30正确且可靠地与圆筒部件7的解除槽17或者圆筒部件7的弹簧卡定槽18对应,由此能够可靠且良好地进行操作部件8的锁定解除以及操作部件8的锁定。另外,该弹簧部件10的弹性突起部33的朝向操作部23的轴中心突出的前端部33a比按压部件9的配合突起部30朝向操作部23的轴中心突出,从而能够使弹性突起部33的前端部33a可靠且良好地与圆筒部件7的解除槽17或者圆筒部件7的弹簧卡定槽18配合,由此能够利用弹性突起部33可靠且良好地赋予操作部23 “咔嗒”感。并且,在弹簧部件10上设有钩部35,该钩部35与设于操作部件8的操作部23的卡定凹部34配合而阻止相对于操作部23的旋转,从而当操作使操作部23旋转时,能够可靠地使弹簧部件10与操作部23 —起旋转,由此可靠且良好地使弹性突起部33的前端部33a与圆筒部件7的解除槽17或者圆筒部件7的弹簧卡定槽18配合,并且,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在操作部23内组装弹簧部件10,由此也能够提高生产率。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按压部件9的外周部突出地设有旋转限制部31、且在操作部23内的第一安装槽部23a的周面设有配合凹部32的情况进行了叙述,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按压部件9的外周部凹部形状地设置旋转限制部,且在操作部23内的第一安装槽部23a的周面凸形状地设置配合部。这样的构成也能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用于手表的情况进行了叙述,但不是必须是手表,例如可以用于旅行式手表、闹钟、时钟、挂钟等各种表。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其具有贯通孔; 圆筒部件,其安装在该壳体的所述贯通孔中;以及 操作部件,其具有插入于该圆筒部件的轴部、与设于该轴部的外端部的操作部, 在所述操作部件上设有朝向所述操作部的轴中心突出的配合突起部,并且,安装有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弹簧部件, 在所述圆筒部件的壳体外侧方向的端部设有解除槽与限制突起部,所述配合突起部可在所述解除槽中沿轴向移动,所述限制突起部相对于该解除槽形成于周向上不同的位置、且限制所述配合突起部向所述外侧方向的移动, 在所述圆筒部件上设有卡定槽,当所述操作部件位于由所述限制突起部限制所述配合突起部向所述外侧方向的移动的位置时,所述卡定槽卡定所述弹簧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件大致形成为环状且配置在所述操作部件的所述操作部内,在该弹簧部件上设有朝向所述操作部的轴中心突出且卡定于所述卡定槽的弹性突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操作部件的所述操作部一起旋转的环状的按压部件,在该按压部件的内周面设有所述配合突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配置在所述操作部件的所述操作部内,在该按压部件的外周部设有旋转限制部,该旋转限制部与设于所述操作部的内周面的配合部配合而阻止相对于所述操作部的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件大致形成为环状且配置在所述操作部件的所述操作部内,在该弹簧部件上设有朝向所述操作部的轴中心突出且卡定于所述卡定槽的弹性突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件的所述弹性突起部与所述按压部件的所述配合突起部对应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弹簧部件的所述弹性突起部而言,其朝向所述操作部的轴中心突出的前端部比所述按压部件的所述配合突起部朝向所述操作部的轴中心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件具备钩部,该钩部与设于所述操作部件的所述操作部的卡定凹部配合而阻止相对于所述操作部的旋转。
9.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具备: 手表壳体,其具有贯通孔; 圆筒部件,其安装在该壳体的所述贯通孔中; 操作部件,其具有插入于该圆筒部件的轴部、与设于该轴部的外端部的操作部;以及 表模块,其设于所述手表壳体的内部且用于表示时间, 在所述操作部件上设有朝向所述操作部的轴中心突出的配合突起部,并且,安装有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弹 簧部件,在所述圆筒部件的手表壳体外侧方向的端部设有解除槽与限制突起部,所述配合突起部可在所述解除槽中沿轴向移动,所述限制突起部相对于该解除槽形成于周向上不同的位置、且限制所述配合突起部向所述外侧方向的移动, 在所述圆筒部件上设有卡定槽,当所述操作部件位于由所述限制突起部限制所述配合突起部向所述外侧方向的移动的位置时,所述卡定槽卡定所述弹簧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件大致形成为环状且配置在所述操作部件的所述操作部内,在该弹簧部件上设有朝向所述操作部的轴中心突出且卡定于所述卡定槽的弹性突起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操作部件的所述操作部一起旋转的环状的按压部件,在该按压部件的内周面设有所述配合突起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配置在所述操作部件的所述操作部内,在该按压部件的外周部设有旋转限制部,该旋转限制部与设于所述操作部的内周面的配合部配合而阻止相对于所述操作部的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件大致形成为环状且配置在所述操作部件的所述操作部内,在该弹簧部件上设有朝向所述操作部的轴中心突出且卡定于所述卡定槽的弹性突起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件的所述弹性突起部与所述按压部件的所述配合突起部对应地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弹簧部件的所述弹性突起部而言,其朝向所述操作部的轴中心突出的前端部比所述按压部件的所述配合突起部朝向所述操作部的轴中心突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件具备钩部,该钩部与设于所述操作部件的所述操作部的卡定凹部配合而阻止相对于所述操作部的旋转。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开关装置以及手表。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具备具有贯通孔的壳体、安装于该壳体的上述贯通孔中的圆筒部件、以及具有插入于该圆筒部件的轴部与设于该轴部的外端部的操作部的操作部件,在上述操作部件设有配合突起部,并且,安装有弹簧部件,在上述圆筒部件的外侧方向的端部设有上述配合突起部可沿轴向移动的解除槽、与限制上述配合突起部向外侧方向的移动的限制突起部,在上述圆筒部件上设有卡定上述弹簧部件的卡定槽。
文档编号G04B3/04GK103163768SQ20121055292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9日
发明者辻彩子, 上野正人 申请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