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用部件以及钟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5377发布日期:2018-08-07 19:5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钟表用部件以及钟表。



背景技术:

钟表在被要求有作为实用品的功能的同时,被要求有作为装饰品的优异的美观性(美学外观)。

因此,对于表盘、外壳等钟表用部件,使用具有优异的质感的贵金属材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贵金属材料通常价格高,而且,由于储藏量等的关系,被要求抑制过度的使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6907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使用贵金属作为主材料也具有优异的外观的钟表用部件,而且,还提供一种具备了上述钟表用部件的钟表。

这样的目的通过下述的本发明而实现。

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金属光泽部,其具有第一区域、膜状的第二区域和膜状的第三区域,并呈现金属光泽,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由包含ti的氮化物或碳化物、cr的氮化物或碳化物、或者金属材料的第一材料构成,所述第二区域由包含ti的氮化物或碳化物、cr的氮化物或碳化物、或者金属材料的第二材料构成,所述第三区域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并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

调色膜,其被设置于所述金属光泽部的所述第二区域侧,并由金属氧化物的多层膜构成,并且具有对色调进行调节的功能。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即使不使用贵金属作为主材料也具有优异的外观的钟表用部件。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中,优选为,所述第一区域为,由所述第一材料构成的基材。

由此,能够使钟表用部件的结构更简单,并能够使钟表用部件的生产率更优异。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中,优选为,所述第一区域为被设置于基材上的被膜,所述基材由实质上不包含ti的氮化物及碳化物、cr的氮化物及碳化物、以及金属材料中的任一种的材料构成。

由此,基材的结构材料等的选择范围较宽,从而能够使钟表用部件的成形方法的选择范围、钟表中的钟表用部件的配置部位的选择范围等更大。此外,能够使作为钟表用部件整体的金属材料的使用量更少。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中,优选为,所述第一区域具有10nm以上的厚度。

由此,能够使作为钟表用部件整体的光泽感、美观性更优异。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中,优选为,所述第二区域具有200nm以下的厚度。

由此,能够使作为钟表用部件整体的光泽感、美观性更优异。此外,能够使钟表用部件的外观的角度依赖性更低,从而能够以更宽广的视角稳定地获得优异的美观性。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中,优选为,所述第三区域由金属氧化物构成。

由此,能够在更高水平下使钟表用部件的耐久性、美观性共存,并且使钟表用部件的外观的角度依赖性更低。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中,优选为,所述第三区域具有10nm以上的厚度。

由此,能够使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间隔更适当,并能够使钟表用部件的外观的角度依赖性更低。此外,能够更有效地防止钟表用部件的耐久性、非本意的厚型化等。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中,优选为,所述调色膜具有如下的层,所述层由包含选自由ta2o5、sio2、tio2、al2o3、zro2、nb2o5以及hfo2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材料构成。

由此,能够使钟表用部件的美观性更优异,并且能够使作为钟表用部件整体可表现的色调的范围更宽广。此外,这些化合物为在各种金属氧化物中化学稳定性特别高的材料,能够使作为钟表用部件整体的外观的稳定性、耐久性更优异。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中,优选为,所述调色膜的厚度为100nm以上2000nm以下。

由此,能够使钟表用部件的美观性更优异,并能够使颜色再现区域更宽广,并且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调色膜的非本意的剥离等,从而能够使钟表用部件的耐久性、可靠性更优异,而且,还能够使钟表用部件的生产率更优异。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中,优选为,所述第二区域由包含ti、cr或al的材料构成。

由此,作为钟表用部件整体,能够适当得到带有蓝色的有高级感的金属光泽。

优选为,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为防风玻璃、表盘、外壳或表带。

这些部件(钟表用部件)对钟表整体的外观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通过在这些部件中应用本发明,从而能够使作为钟表整体的美观性更优异。

本发明的钟表的特征在于,具备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即使不使用贵金属作为主材料也具有优异的外观的钟表。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钟表(手表)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所附的附图来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钟表用部件

首先,对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钟表用部件10具备金属光泽部1,并且具备调色膜2,所述金属光泽部1具有由包含ti的氮化物或碳化物、cr的氮化物或碳化物、或者金属材料的第一材料构成的第一区域11、由包含ti的氮化物或碳化物、cr的氮化物或碳化物、或者金属材料的第二材料构成的第二区域12、和被设置在第一区域11与第二区域12之间且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的第三区域13,并且所述金属光泽部1呈现金属光泽,所述调色膜2被设置于金属光泽部1的第二区域12侧且由金属氧化物的多层膜构成,并且具有对色调进行调节的功能。

另外,在本发明中,“氮化物”是指包含氮(n)的金属化合物,且包括碳氮化物等。此外,在本发明中,“碳化物”是指包含碳(c)的金属化合物,且包括碳氮化合物等。

金属光泽部1为,作为整体而呈现金属光泽感的部位。

调色膜2为,在体现金属光泽部1的金属光泽感的同时,具有对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的色调进行调节的功能的部件。

而且,观察者的视点为,图1中的上侧(钟表用部件10的设置有调色膜2的面侧(钟表用部件10的与金属光泽部1相比靠近调色膜2的一侧))(对于后述的图2、图3也同样)。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即使不使用贵金属作为主材料,也具有优异的外观(呈现金属光泽的外观)、尤其是具有高级感的钟表用部件10。此外,即使在使用贵金属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其使用量。更具体而言,例如,即使实质上不含贵金属,也能够获得像贵金属材料所呈现的那样的有高级感的外观。此外,虽然贵金属通常具有容易受到损伤等的特征,但通过设为上述那样的结构,从而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而能够设为耐擦伤性等优异的部件。特别是,在钟表用部件10中,能够使优异的外观和优异的耐擦伤性共存。此外,能够表现出仅用金属材料难以表现的带有蓝色的有光泽感的金属感、带有红色的有光泽感的金属感等各种色调,并能够获得在仅仅使用金属材料(特别是,贵金属材料)的情况下无法得到的色调的外观。即,能够将可表现的颜色范围(颜色再现区域)设得更宽广。此外,即使是金属光泽部1由金属材料(例如,化学稳定性较低、易于进行氧化等反应的金属材料等)构成,通过使用由化学稳定性优异的氧化物构成的调色膜2来覆盖,从而也提高了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的外观的稳定性、耐久性。

此外,在金属光泽部1中,通过在第一区域11与第二区域12之间设置有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的第三区域13,从而能够在呈现金属光泽的第一区域11与第二区域12之间设置预定的间隔,并利用与这些各区域的光干涉来降低钟表用部件10的外观的角度依赖性,进而以宽度较宽的视角稳定地获得优异的美观性。此外,通过作为由呈现金属光泽的材料所构成的多个区域而设置第一区域11以及第二区域12,从而能够与具有调色膜2所产生的效果互相配合而使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可表现的颜色范围(颜色再现区域)更加宽广。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钟表用部件10中,金属光泽部1的第一区域11为,由第一材料构成的基材5。

由此,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结构更简单,并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生产率更优异。

基材(第一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材5(第一区域11)由包含ti的氮化物或碳化物、cr的氮化物或碳化物、或者金属材料的第一材料构成。第一材料呈现金属光泽。

作为构成第一区域11的金属材料,优选为,比贵金属廉价的金属,例如可列举出al、ti、v、cr、fe、co、ni、cu、zn、zr、nb、mo、in、sn,hf、ta、w、bi、mg、或包含它们之中的至少一种的合金等。另外,即使包含少量的贵金属也无妨。

如果第一区域11由包含ti、cr或al的材料构成,则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能够适当地获得带有蓝色的有高级感的金属光泽。

此外,如果第一区域11由ti的氮化物构成,则能够使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的光泽感更优异。

此外,如果第一区域11由ti的碳化物构成,则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能够适当地获得有高级感的带有黑色的颜色的外观。特别是,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能够获得以往特别难以表现的带有黑色的红色或带有黑色的蓝色等的外观。

在第一区域11由包含ti的碳氮化物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例如能够适当地表现出与粉色金类似的色调。

在第一区域11中,优选为贵金属元素(au、ag、pt、pd、rh、ir、ru、os)的含有率足够低,且第一区域11中的贵金属元素的含有率(在包含多种贵金属元素的情况下,为它们的含有率的总和)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以下。

由此,能够更显著地发挥即使不使用贵金属作为主材料也能够获得优异的外观这一本发明所产生的效果。

另外,第一区域11只要具有金属光泽感即可,则也可以包含ti的氮化物及碳化物、cr的氮化物及碳化物、以及金属材料以外的成分。但是,第一区域11中的上述材料(ti的氮化物及碳化物、cr的氮化物及碳化物、以及金属材料)以外的成分的含有率优选为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质量%以下。

第一区域11优选为具有10nm以上的厚度,更优选为具有20nm以上的厚度,进一步优选为30nm以上的厚度。

由此,能够使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的光泽感、美观性更优异。

基材5既可以在各部位具有均匀的组成,也可以具有组成不同的部位。例如,基材5可以是具有基部和对该基部进行被覆且具有与该基部不同的组成的至少一层的膜的物质、或由组成倾斜地变化的倾斜材料(例如,在厚度方向上组成倾斜地变化的倾斜材料等)构成的物质等。

基材5的形状、大小并未被特别限定,通常可根据钟表用部件10的形状、大小来决定。此外,在基材5上,也可以设置有文字、数字、符号、花纹等的凹凸图案。

基材5例如也可以在表面上实施镜面加工、纹理加工、无光面加工等表面加工。

由此,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表面的光泽状态具有可变性,从而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美观性进一步提高。镜面加工例如可以使用公知的研磨方法来进行,例如可以采用研磨轮(布轮)研磨、滚筒研磨、其它的机械研磨等。

此外,使用这样的实施了表面加工的基材5而制造出的钟表用部件10,与后文详述的对各种膜直接实施表面加工而得到的钟表用部件相比,眩光等得到抑制,特别是美观性优异。此外,后文详述的各种膜通常较薄,在对该膜直接实施表面加工的情况下,实施该表面加工时容易在该膜上产生缺口、剥离等缺陷,从而存在钟表用部件10的制造成品率显著降低的情况,但是通过对基材5进行表面加工,能够有效地防止这样的问题的产生,并且,由于膜厚度较薄,因此也不会损害表面加工的美观性。此外,对于基材5的表面加工与后文详述的对于各种膜的表面加工相比,能够容易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第二区域

第二区域12是由包含ti的氮化物或碳化物、cr的氮化物或碳化物、或者金属材料的第二材料构成的膜状的区域。第二材料呈现金属光泽。

作为构成第二区域12的金属材料,例如可列举作为第一区域11的结构材料而列举的金属材料。

如果第二区域12由包含ti、cr或al的材料构成,则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能够适当地获得带有蓝色的有高级感的金属光泽。

特别是,如果第一区域11与第二区域12均由包含ti、cr或al的材料构成,则能够更显著地发挥如上所述的效果,能够使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的美观性更优异,能够获得更有高级感的带有蓝色的金属光泽。

此外,如果第二区域12由ti或cr的氮化物构成,则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能够适当地获得有高级感的金色的外观(与作为单体的au类似的外观)。特别是,如果第一区域11与第二区域12均由ti或cr的氮化物构成,则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能够使高级感更优异。

此外,如果第二区域12由ti的碳化物构成,则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能够适当地获得有高级感的带有黑色的颜色的外观。特别是,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能够获得以往特别难以表现的带有黑色的红色或带有黑色的蓝色等的外观。

在第二区域12由包含ti的碳氮化物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表现例如与粉色金类似的色调。

在第二区域12中,优选为贵金属元素(au、ag、pt、pd、rh、ir、ru、os)的含有率足够低,且第二区域12中的贵金属元素的含有率(在包含多种贵金属元素的情况下,为它们含有率的总和)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以下。

由此,能够更显著地发挥即使不使用贵金属作为主材料也能够获得优异的外观这一本发明所产生的效果。

另外,第二区域12只要具有金属光泽感,则也可以包含ti的氮化物及碳化物、cr的氮化物及碳化物、以及金属材料以外的成分。但是,第二区域12中的上述材料(ti的氮化物及碳化物、cr的氮化物及碳化物、以及金属材料)以外的成分的含有率优选为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质量%以下。

第二区域12优选为具有200nm以下的厚度,更优选为具有180nm以下的厚度,进一步优选为具有1nm以上160nm以下的厚度。

由此,能够使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的光泽感、美观性更优异。此外,更加降低了钟表用部件10的外观的角度依赖性,从而能够以宽度更宽的视角稳定地获得优异的美观性。

第二区域12既可以在各部位具有均匀的组成,也可以具有组成不同的部位。例如,第二区域12可以为多个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或由组成倾斜地变化的倾斜材料(例如,在厚度方向上组成倾斜地变化的倾斜材料等)构成的物质等。

第二区域12的形成方法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旋涂、浸涂、刷涂、喷雾涂覆、静电涂覆、电沉积涂覆等涂覆、电镀、浸镀、无电镀等湿式镀敷法、或热cvd、等离子体cvd、激光cvd等化学蒸镀法(cvd)、真空蒸镀、溅镀、离子镀、激光烧蚀等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喷镀等,但优选为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

通过应用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作为第二区域12的形成方法,从而能够可靠地形成具有均匀的膜厚、均质、并且与第三区域13等的紧密性特别优异的第二区域12。其结果为,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美学外观、耐久性特别优异。

此外,通过应用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作为第二区域12的形成方法,从而即使应该形成的第二区域12较薄,也能够使膜厚的非本意的偏差足够小。因此,在提高钟表用部件10的可靠性的方面上也是有利的。

在如上所述的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中,特别优选为离子镀。

通过应用离子镀作为第二区域12的形成方法,从而使上文所述的效果变得更加显著。即,通过应用离子镀作为第二区域12的形成方法,能够更可靠地形成具有均匀的膜厚、均质、并且与第三区域13等的紧密性特别优异的第二区域12。其结果为,能够使最终得到的钟表用部件10的美学外观、耐久性更加优异。

此外,通过应用离子镀作为第二区域12的形成方法,从而即使应该形成的第二区域12较薄,也能够使膜厚的非本意的偏差特别小。

第三区域

第三区域13为,被设置于第一区域11与第二区域12之间且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的膜状的区域。

虽然第三区域13只要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即可,但第三区域13的可见光的透过率(例如,波长550nm的光的透过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

由此,在钟表用部件10的外观方面,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在第一区域11以及第二区域12的表面上的光的反射来进一步降低钟表用部件10的外观的角度依赖性,从而能够以宽度更宽的视角稳定地获得优异的美观性。

虽然作为第三区域13的结构材料,例如可列举出蓝宝石玻璃、钠玻璃、结晶性玻璃、石英玻璃、铅玻璃、钾玻璃、硼硅酸玻璃、无碱玻璃等玻璃材料、各种热塑性树脂、各种固化性树脂等塑料材料、金属氧化物、dlc等,但是优选为金属氧化物。

由此,能够在更高水平下使钟表用部件10的耐久性、美观性共存,并且使钟表用部件10的外观的角度依赖性更低。

虽然作为构成第三区域13的金属氧化物,能够使用各种金属的氧化物,但优选为包含选自由ta2o5、sio2、tio2、al2o3、zro2、nb2o5以及hfo2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由此,能够使第三区域13的透明性更高(使第三区域13的着色程度更低),并使钟表用部件10的美观性更优异,并且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外观的角度依赖性更低。此外,这些化合物为各种金属氧化物中化学稳定性特别高的材料,能够使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的外观稳定性、耐久性更优异。

其中,al2o3以及hfo2为硬度特别高的材料,不仅化学耐久性优异,而且对于机械力也具有优异的耐久性。

另外,在第三区域13由包含金属氧化物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第三区域13也可以包含金属氧化物以外的成分。但是,第三区域13中的金属氧化物以外的成分的含有率优选为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质量%以下。

第三区域13既可以在各部位具有均匀的组成,也可以具有组成不同的部位。例如,第三区域13可以为多个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或由组成倾斜地变化的倾斜材料(例如,在厚度方向上组成倾斜地变化的倾斜材料等)构成的物质等。

第三区域13的厚度优选为10nm以上,更优选为15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nm以上5000nm以下。

由此,能够使第一区域11与第二区域12的间隔更适当,从而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外观的角度依赖性更低。此外,能够更有效地防止钟表用部件10的耐久性、非本意的厚型化等。

另外,第三区域13既可以在各部位具有均匀的厚度,也可以具有厚度不同的区域。

由此,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外观的角度依赖性在各部位有所不同,从而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在相对于外光的入射方向的角度(倾斜)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外观具有多样性。

虽然第三区域13的形成方法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旋涂、浸涂、刷涂、喷雾涂覆、静电涂覆、电沉积涂覆等涂覆、电镀、浸镀、无电镀等湿式镀敷法、热cvd、等离子体cvd、激光cvd等化学蒸镀法(cvd)、真空蒸镀、溅镀、离子镀、激光烧蚀等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喷镀等,但优选为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

通过应用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作为第三区域13的形成方法,从而能够可靠地形成具有均匀的膜厚、均质、并且与第一区域11等的紧密性特别优异的第三区域13。其结果为,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美学外观、耐久性特别优异。

此外,通过应用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作为第三区域13的形成方法,从而即使应该形成的第三区域13较薄,也能够使膜厚的偏差足够小。因此,在提高钟表用部件10的可靠性的方面上也是有利的。

此外,通过应用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作为第三区域13的形成方法,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控制例如第三区域13中的各部位的氧的含有率等。

在上文所述的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中,特别优选为离子镀。

通过应用离子镀作为第三区域13的形成方法,从而使上文所述的效果变得更加显著。即,通过应用离子镀作为第三区域13的形成方法,从而能够更可靠地形成具有均匀的膜厚、均质、并且与第一区域11等的紧密性特别优异的第三区域13。其结果为,能够使最终得到的钟表用部件10的美学外观、耐久性进一步优异。

此外,通过应用离子镀作为第三区域13的形成方法,从而即使应该形成的第三区域13较薄,也能够使膜厚的偏差特别小。

此外,通过应用离子镀作为第三区域13的形成方法,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控制例如第三区域13中的各部位的氧的含有率等。

此外,在利用干式镀敷法来形成第三区域13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对靶材进行变更,从而能够在不从装置内取出基材5的条件下,在同一个装置内连续地形成第二区域12以及第三区域13。

由此,在使第二区域12与第三区域13的紧密性特别优异的同时,也提高了钟表用部件10的生产率。

调色膜

调色膜2由金属氧化物的多层膜构成。换言之,调色膜2为,具备多个金属氧化物层21的层叠体。

虽然调色膜2(金属氧化物层21)只要由金属材料的氧化物构成即可,但调色膜2优选为具有由如下的层(金属氧化物层21),所述层由包含选自由ta2o5、sio2、tio2、al2o3、zro2、nb2o5以及hfo2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材料构成,并且作为多个金属氧化物层21,更优选为具有由选自上述组中的互不相同的材料构成的层。

由此,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美观性更优异,并且能够使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而能够表现的色调的范围更宽广。此外,这些化合物为在各种金属氧化物中化学稳定性特别高的材料,能够使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的外观的稳定性、耐久性更优异。

其中,al2o3以及hfo2为硬度特别高的材料,不仅化学耐久性优异,而且对于机械力也具有优异的耐久性。

另外,调色膜2(金属氧化物层21)只要主要由金属氧化物构成即可,也可以包含金属氧化物以外的成分。但是,调色膜2(金属氧化物层21)中的金属氧化物以外的成分的含有率优选为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质量%以下。

此外,调色膜2也可以具有金属氧化物层21以外的未图示的层,例如作为设置在金属氧化物层21之间的中间层。

调色膜2的厚度优选为100nm以上2000nm以下,更优选为150nm以上10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nm以上800nm以下。

由此,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美观性更优异,并能够使颜色再现区域更宽广,并且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调色膜2的非本意的剥离等,从而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耐久性、可靠性更优异,而且,还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生产率更优异。

另外,调色膜2可以在各部位具有均匀的厚度,也可以具有厚度不同的区域。

由此,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外观的角度依赖性在各部位有所不同,从而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在相对于外光的入射方向的角度(倾斜)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外观具有多样性。

构成调色膜2的各层(各金属氧化物层21)的厚度分别优选为10nm以上300nm以下,更优选为15nm以上2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nm以上150nm以下。

由此,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美观性更优异,并能够使颜色再现区域更宽广,并且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调色膜2的非本意的剥离等,从而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耐久性、可靠性更优异。

构成调色膜2的金属氧化物层21的数量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3以上。

由此,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美观性更优异,并能够使颜色再现区域更宽广,并且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调色膜2的非本意的剥离等,从而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耐久性、可靠性更优异。

虽然调色膜2的形成方法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旋涂、浸涂、刷涂、喷雾涂覆、静电涂覆、电沉积涂覆等涂覆、电镀、浸镀、无电镀等湿式镀敷法、热cvd、等离子体cvd、激光cvd等化学蒸镀法(cvd)、真空蒸镀、溅镀、离子镀、激光烧蚀等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喷镀等,但优选为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

通过应用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作为调色膜2的形成方法,从而能够可靠地形成具有均匀的膜厚、均质、并且与第二区域12等的紧密性特别优异的调色膜2。其结果为,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美学外观、耐久性特别优异。

此外,通过应用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作为调色膜2的形成方法,从而即使应该形成的构成调色膜2的各金属氧化物层21较薄,也能够使膜厚的偏差足够小。因此,在提高钟表用部件10的可靠性的方面上也是有利的。

此外,通过应用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作为调色膜2的形成方法,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控制调色膜2中的各部位(各金属氧化物层21)的氧的含有率。

在上文所述的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中,特别优选为离子镀。

通过应用离子镀作为调色膜2的形成方法,从而使上文所述的效果变得更加显著。即,通过应用离子镀作为调色膜2的形成方法,能够更可靠地形成具有均匀的膜厚、均质、并且与第二区域12等的紧密性特别优异的调色膜2。其结果为,能够使最终得到的钟表用部件10的美学外观、耐久性进一步优异。

此外,通过应用离子镀作为调色膜2的形成方法,从而即使应该形成的构成调色膜2的各金属氧化物层21较薄,也能够使膜厚的偏差特别小。

此外,通过应用离子镀作为调色膜2的形成方法,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控制调色膜2中各部位(各金属氧化物层21)的氧的含有率。

此外,在利用干式镀敷法来形成调色膜2的情况下,例如通过设置多个靶材,从而能够在不从装置内取出基材5的条件下,在同一个装置内连续地形成构成调色膜2的各金属氧化物层21。

由此,在使构成调色膜2的各层间的紧密性变得特别优异的同时,也提高了钟表用部件10的生产率。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钟表用部件进行说明。

图2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不同点进行说明,省略对于同样的事项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钟表用部件10具有由实质上不包含ti的氮化物及碳化物、cr的氮化物及碳化物、以及金属材料中的任一种的材料构成的基材5、呈现金属光泽的金属光泽部1和由金属氧化物的多层膜构成并具有对色调进行调节的功能的调色膜2依次被层叠的结构,金属光泽部1具有由第一材料构成的作为被膜6的第一区域11、由第二材料构成的膜状的第二区域12、和设置于第一区域11与第二区域12之间且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的膜状的第三区域13从基材5侧依次被层叠的结构。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钟表用部件10中,构成金属光泽部1的第一区域11为,在由实质上不包含ti的氮化物及碳化物、cr的氮化物及碳化物、以及金属材料中的任一种的材料构成的基材5上所设置的被膜6。

以此方式,作为与基材5不同的部位,通过设置作为第一区域11的被膜6,从而使基材5的结构材料等的选择范围扩大。例如,也能够适当地使用玻璃、陶瓷、塑料材料等作为基材5的结构材料,从而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成形方法的选择范围、钟表中的钟表用部件10的配置部位的选择范围等更宽广。此外,能够使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的金属材料的使用量更少。由此,例如,能够有助于钟表用部件10的轻量化。此外,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电波透过性优异,例如能够将钟表用部件10适当地应用于电波钟表等中。此外,通过使用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的物质作为基材5而使被膜6的厚度较薄,从而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能够在发挥优异的光泽感、美观性的同时,确保足够的透光性。其结果为,能够将钟表用部件10适当地应用于例如防风玻璃或框架式后盖这样的要求透光性的部件中。

基材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基材5的结构材料,例如可列举蓝宝石玻璃、钠玻璃、结晶性玻璃、石英玻璃、铅玻璃、钾玻璃、硼硅酸玻璃、无碱玻璃等玻璃材料、氧化铝、二氧化钛等陶瓷材料、各种热塑性树脂、各种固化性树脂等塑料材料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材5只要实质上不包含ti的氮化物及碳化物、cr的氮化物及碳化物、以及金属材料中的任一种即可,如果为少量,作为例如填料、不可避免的成分等,则也可以含有ti的氮化物或碳化物、cr的氮化物或碳化物、或者金属材料。例如,基材5可以以ti的氮化物及碳化物、cr的氮化物及碳化物、以及金属材料的含有率之和为5质量%以下的含有率来包含它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可充分获得上文所述的效果。

被膜(第一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膜6作为第一区域11而发挥功能。

作为被膜6的结构材料,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基材5(第一区域11)中所列举的材料相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膜6由第一材料构成。

被膜6的厚度优选为10nm以上5000nm以下,更优选为20nm以上30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nm以上500nm以下。

由此,能够在使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的光泽感、美观性更优异的同时,更有效地防止被膜6的非本意的剥离等,并且能够在使钟表用部件10的耐久性更优异的同时,使钟表用部件10的生产率更优异。

被膜6既可以在各部位具有均匀的组成,也可以具有组成不同的部位。例如,被膜6可以为多个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或由组成倾斜地变化的倾斜材料(例如,在厚度方向上组成倾斜地变化的倾斜材料等)构成的物质等。

虽然被膜6的形成方法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旋涂、浸涂、刷涂、喷雾涂覆、静电涂覆、电沉积涂覆等涂覆、电镀、浸镀、无电镀等湿式镀敷法、热cvd、等离子体cvd、激光cvd等化学蒸镀法(cvd)、真空蒸镀、溅镀、离子镀、激光烧蚀等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喷镀等,但优选为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

通过应用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作为被膜6的形成方法,从而能够可靠地形成具有均匀的膜厚、均质、并且与基材5等的紧密性特别优异的被膜6。其结果为,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美学外观、耐久性特别优异。

此外,通过应用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作为被膜6的形成方法,从而即使应该形成的被膜6较薄,也能够使膜厚的偏差足够小。因此,在提高钟表用部件10的可靠性的方面上也是有利的。

在上文所述的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中,特别优选为离子镀。

通过应用离子镀作为被膜6的形成方法,从而使上文所述的效果变得更加显著。即,通过应用离子镀作为被膜6的形成方法,从而能够更可靠地形成具有均匀的膜厚、均质、并且与基材5等的紧密性特别优异的被膜6。其结果为,能够使最终得到的钟表用部件10的美学外观、耐久性更加优异。

此外,通过应用离子镀作为被膜6的形成方法,从而即使应该形成的被膜6较薄,也能够使膜厚的偏差特别小。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的钟表用部件进行说明。

图3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不同点进行说明,省略对于同样的事项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钟表用部件10中,基材5具有透光性,且基材5、调色膜2和金属光泽部1以该顺序层叠在一起,并且在金属光泽部1中,第二区域12、第三区域13和第一区域11(被膜6)从调色膜2侧以该顺序层叠在一起。

以此方式,构成钟表用部件10的各构件的配置也可以与上述不同。

此外,像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使基材5、调色膜2和金属光泽部1以该顺序层叠在一起,从而能够使观察者隔着具有规定的厚度且具有透光性的基材5而目视确认出调色膜2、金属光泽部1,因此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外观具有深度感。

虽然基材5只要具有透光性即可,但对于基材5的可见光的透过率(例如,波长550nm的光的透过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

由此,能够更显著地发挥由进行上述配置所产生的效果,并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美观性更优异。

虽然钟表用部件10只要是构成钟表的部件即可,可以为任意一种部件,但优选为在钟表的使用时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的部件,具体而言,可列举出防风玻璃、外壳、表圈、后盖、表带(包含表带节、表带扣、卡扣、表扣、表带/手环拆装机构等)、表盘、钟表用针、转子(rotor)、表冠(例如,螺丝锁式表冠等)、按钮、表盘环、分隔板等,其中,优选为防风玻璃、表盘、外壳或表带。

由于这些部件(钟表用部件)对钟表整体的外观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通过在这些部件中应用本发明,从而能够使作为钟表整体的美观性更优异。

钟表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钟表进行说明。

图4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钟表(手表)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手表(钟表)w10具备:主体(外壳)w22、后盖w23、表圈(缘部)w24和玻璃板(防风玻璃)w25。此外,在外壳w22内,收纳有未图示的机芯(例如,表盘、带针的部件)。

在主体w22中,被嵌入并固定有上条柄轴管w26,在该上条柄轴管w26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入有表冠w27的轴部w271。

主体w22和表圈w24通过塑料衬垫w28而被固定,表圈w24和玻璃板w25通过塑料衬垫w29而被固定。

此外,后盖w23被嵌合(或螺合)在主体w22上,在它们的接合部(密封部)w50中,以压缩状态而中间插入有环状橡胶衬垫(后盖衬垫)w40。通过该结构,从而使密封部w50被液密地密封,并获得防水功能。

在表冠w27的轴部w271的中途的外周处形成有槽w272,在该槽w272内嵌合有环状橡胶衬垫(表冠衬垫)w30。橡胶衬垫w30与上条柄轴管w26的内周面紧贴,并被压缩于该内周面与槽w272的内表面之间。通过该结构,从而能够使表冠w27与上条柄轴管w26之间被液密地密封并获得防水功能。另外,在对表冠w27进行旋转操作时,橡胶衬垫w30与轴部w271一起旋转,并在与上条柄轴管w26的内周面紧贴的同时向周向进行滑动。

在作为本发明的钟表的手表w10中,其结构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是由上述的这样的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构成的。换言之,本发明的钟表具备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即使不使用贵金属作为主材料也具有优异的外观(呈现金属光泽的外观)、尤其是高级感的钟表w10。

虽然在上文中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例如,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钟表中,各部分的结构可以置换成发挥同样功能的任意的结构,而且,也可以附加任意的结构。

例如,可以在金属光泽部与调色膜之间具有至少一层的中间层。

此外,金属光泽部除了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之外,还可以具有这些区域以外的区域。例如,也可以在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之间、或第三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具有任意层(膜)。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代表性地说明了在金属光泽部的一个面侧设置有调色膜的结构,但也可以在金属光泽部的两侧的面上分别设置有调色膜。

此外,也可以在钟表用部件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赋予耐腐蚀性、耐气候性、耐水性、耐油性、耐擦伤性、耐磨耗性、耐变色性等的提高了防锈、防污、防雾、防损伤等效果的涂层(保护层)等。这样的涂层也可以在钟表用部件的使用时等情况下被去除。

实施例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钟表用部件的制造

实施例1

首先,对铝板进行冲裁成形,制作出具有表盘的形状的基材(第一区域),其后,对必要部位进行切削、研磨。所得到的基材呈大致圆盘状,且直径:约27mm×厚度:约0.5mm。

接下来,对该基材进行清洗。关于基材的清洗,首先,进行30秒钟碱性电解脱脂,接着,进行10秒钟中和、10秒钟水洗、10秒钟纯水清洗。

接下来,通过离子镀,从而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由sio2构成的厚度131nm的第三区域。

接着,通过离子镀,从而在第三区域的表面上形成由al构成的厚度6nm的第二区域。由此,形成由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构成的金属光泽部。

接着,通过离子镀,从而在第三区域的表面上形成由金属氧化物的多层膜构成的调色膜,进而获得作为钟表用部件的表盘。

调色膜是从第三区域侧依次层叠tio2层(厚度22nm)、sio2层(厚度113nm)、tio2层(厚度40nm)、sio2层(厚度50nm)以及tio2层(厚度27nm)而形成的。

实施例2

首先,使用聚碳酸酯,通过压缩成形,从而制作出具有表盘的形状的基材,其后,对必要部位进行切削、研磨。所得到的基材呈大致圆盘状,且直径:约27mm×厚度:约0.5mm。

接下来,对该基材进行清洗。关于基材的清洗,首先,进行30秒钟碱性浸渍脱脂,之后,进行10秒钟中和、10秒钟水洗、10秒钟纯水清洗。

接下来,通过离子镀,从而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由tin构成的厚度100nm的被膜(第一区域)。

接着,通过离子镀,从而在被膜的表面上形成由sio2构成的厚度124nm的第三区域。

接着,通过离子镀,从而在第三区域的表面上形成由tin构成的厚度80nm的第二区域。由此,形成由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构成的金属光泽部。

接着,通过离子镀,从而在被膜(金属光泽部)的表面上形成由金属氧化物的多层膜构成的调色膜,进而获得作为钟表用部件的表盘。

调色膜是从被膜(金属光泽部)侧依次层叠sio2层(厚度66nm)、ta2o5层(厚度68nm)、sio2层(厚度135nm)以及ta2o5层(厚度84nm)而形成的。

实施例3

通过对被膜(金属光泽部)形成时的成膜条件、调色膜形成时的成膜条件进行调节,从而将被膜(金属光泽部)以及调色膜的结构设为如表1所示那样,除此以外,以与上述实施例2同样的方式制造出钟表用部件(表盘)。

实施例4

首先,准备具有防风玻璃形状的无机玻璃制的基材。

接下来,对该基材进行清洗。关于基材的清洗,首先,进行30秒钟碱性浸渍脱脂,之后,进行10秒钟中和、10秒钟水洗、10秒钟纯水清洗。

接下来,通过离子镀,从而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由金属氧化物的多层膜构成的调色膜。

调色膜是从基材侧依次层叠tio2层(厚度36nm)、sio2层(厚度50nm)、tio2层(厚度45nm)、sio2层(厚度78nm)以及tio2层(厚度70nm)而形成的。

接着,通过离子镀,从而在调色膜的表面上形成由ti构成的厚度19nm的被膜(第二区域)。

接着,通过离子镀,从而在第二区域的表面上形成由sio2构成的厚度135nm的第三区域。

接着,通过离子镀,从而在第三区域的表面上形成由ti构成的厚度32nm的被膜(第一区域),进而获得作为钟表用部件的防风玻璃。

实施例5

首先,对铝板进行冲裁成形,制作出具有表盘的形状的基材(第一区域),之后,对必要部位进行切削、研磨。所得到的基材呈大致圆盘状,且直径:约27mm×厚度:约0.5mm。

接下来,对该基材进行清洗。关于基材的清洗,首先,进行30秒钟碱性电解脱脂,接着,进行10秒钟中和、10秒钟水洗、10秒钟纯水清洗。

接下来,通过离子镀,在基材的一面上形成由sio2构成的厚度130nm的第三区域。

接着,通过离子镀,从而在第三区域的表面上形成由al构成的厚度6nm的第二区域。由此,形成了由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构成的金属光泽部。

接着,通过离子镀,从而在第三区域的表面上形成由金属氧化物的多层膜构成的调色膜,进而获得作为钟表用部件的表盘。

调色膜是从第三区域侧依次层叠nb2o5层(厚度22nm)、sio2层(厚度114nm)、nb2o5层(厚度38nm)、sio2层(厚度53nm)以及nb2o5层(厚度25nm)而形成的。

实施例6

首先,对铝板进行冲裁成形,制作出具有表盘的形状的基材(第一区域),之后,对必要部位进行切削、研磨。所得到的基材呈大致圆盘状,且直径:约27mm×厚度:约0.5mm。

接下来,对该基材进行清洗。关于基材的清洗,首先,进行30秒钟碱性电解脱脂,接着,进行10秒钟中和、10秒钟水洗、10秒钟纯水清洗。

接下来,通过离子镀,从而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由sio2构成的厚度138nm的第三区域。

接着,通过离子镀,从而在第三区域的表面上形成由al构成的厚度6nm的第二区域。由此,形成了由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构成的金属光泽部。

接着,通过离子镀,从而在第三区域的表面上形成由金属氧化物的多层膜构成的调色膜,进而获得作为钟表用部件的表盘。

调色膜是从第三区域侧依次层叠zro2层(厚度23nm)、sio2层(厚度125nm)、zro2层(厚度37nm)、sio2层(厚度56nm)以及zro2层(厚度30m)而形成的。

实施例7

首先,对不锈钢制的板材进行冲裁成形,制作出具有表盘的形状的基材,之后,对必要部位进行切削、研磨。所得到的基材呈大致圆盘状,且直径:约27mm×厚度:约0.5mm。

接下来,对该基材进行清洗。关于基材的清洗,首先,进行30秒钟碱性电解脱脂,接着,进行10秒钟中和、10秒钟水洗、10秒钟纯水清洗。

接下来,通过离子镀,从而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由ticn构成的厚度150nm的被膜(第一区域)。

接着,通过离子镀,从而在被膜的表面上形成由sio2构成的厚度205nm的第三区域。

接着,通过离子镀,从而在第三区域的表面上形成由ticn构成的厚度80nm的第二区域。

接着,通过离子镀,从而在第三区域的表面上形成由金属氧化物的多层膜构成的调色膜,进而获得作为钟表用部件的表盘。

调色膜是从被膜(金属光泽部)侧依次层叠zro2层(厚度120nm)以及sio2层(厚度77nm)而形成的。

实施例8~10

通过对被膜(第一区域、第三区域、第二区域)形成时的成膜条件、调色膜形成时的成膜条件进行调节,从而设为如表1所示的结构那样,除此以外,以与上述实施例7同样的方式制造出钟表用部件(表盘)。

实施例11、12

通过对被膜(金属光泽部)形成时的成膜条件、调色膜形成时的成膜条件进行调节,从而将被膜(金属光泽部)以及调色膜的结构设为如表1所示那样,除此以外,以与上述实施例2同样的方式制造出钟表用部件(表盘)。

比较例1

未形成调色膜,除此以外,以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造出钟表用部件(表盘)。

比较例2

使用由不锈钢构成的材料作为基材,并且未形成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除此以外,以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造出钟表用部件(表盘)。

比较例3

通过铸造,从而制作出au制的圆盘状的部件,之后,对必要部位进行切削、研磨,获得直径:约27mm×厚度:约0.5mm的尺寸的表盘(钟表用部件)。即,本比较例的钟表用部件由纯金的材料构成。

将各个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钟表用部件的结构汇总示于表1。另外,将基材除外的各个部位的厚度表示在括号内。此外,在表中,以pc表示聚碳酸酯、以g表示无机玻璃、以sus表示不锈钢。此外,关于构成钟表用部件的各部位,表中所示的成分的含有率均为99.9质量%以上。

此外,关于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具有由tic构成的层的实施例,该层中的c(碳)的含有率均为50质量%以上6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的值。

此外,关于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具有由tin构成的层的实施例,该层中的n(氮)的含有率均为50质量%以上6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的值。

此外,关于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具有由ticn构成的层的实施例,该层中的c(碳)的含有率均为5质量%以上15质量%以下的范围内的值,并且,该层中的n(氮)的含有率均为1质量%以上5质量%以下的范围内的值。

[表1]

评价

针对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制造出的各钟表用部件,实施目视的观察。

其结果为,上述各个实施例的钟表用部件均呈现出富于高级感的优异的外观。特别是,实施例2、9、11、12的钟表用部件与比较例2同样,也呈现出有高级感的金色,在实施例1、3、4、5、6中,获得了呈现有高级感的带有蓝色的光泽的优异的外观。此外,在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由ti的碳氮化物、cr的碳氮化物构成的实施例7、8的钟表用部件中,获得了与粉色金类似的有高级感的外观。此外,在实施例10的钟表用部件中,获得了带有蓝色的黑色的外观。此外,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钟表用部件中,钟表用部件的外观的角度依赖性较低,并在较宽的视角下稳定地获得了优异的美观性。此外,使用标准光源d50时的、针对实施例1的l*为53.0、a*为16.9、b*为-68.7,针对实施例2的l*为85.1、a*为9.7、b*为40.8,针对实施例3的l*为34.3、a*为42.1、b*为-95.7,针对实施例4的l*为30.4、a*为55.4、b*为-103.3,针对实施例5的l*为52.7、a*为18.0、b*为-69.0,针对实施例6的l*为53.7、a*为17.7、b*为-68.2,针对实施例7的l*为84.9、a*为11.6、b*为22.6,针对实施例8的l*为85.0、a*为11.9、b*为24.8,针对实施例9的l*为88.2、a*为10.4、b*为36.8,针对实施例10的l*为25.0、a*为-4.3、b*为-43.6,针对实施例11的l*为88.2、a*为10.4、b*为36.8,针对实施例12的l*为87.7、a*为8.5、b*为38.1。

与此相对,在比较例1中,只能得到高级感差的外观。虽然在比较例2中,也能够看出与比较例1相比提高了美观性,但是增大了钟表用部件的外观的角度依赖性,如果从观察方向狭窄的角度范围偏离,则美观性会降低,从而无法稳定地获得优异的美观性。此外,关于比较例3,虽然呈现出优异的外观,但是在钟表用部件的制造中需要大量的贵金属。

另外,对于实施例1~3、5~12,从与基材相反侧的面进行观察,对于实施例4,从基材侧的面进行观察。

将基材的形状变更为外壳、表带,除此以外,以与上述各个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同样的方式制造出钟表用部件(外壳、表带),当进行与上述同样的评价时,获得了与上述同样的结果。

此外,作为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材料,使用cr代替al,除此以外,以与上述实施例1、5、6同样的方式制造出钟表用部件,当进行与上述同样的评价时,获得了与上述同样的结果。

此外,使用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制造的钟表用部件,组装出如图4所示的手表。当对这些手表进行与上述同样的评价时,获得了与上述同样的结果。

符号说明

10…钟表用部件;1…金属光泽部;11…第一区域;12…第二区域;13…第三区域;2…调色膜;21…金属氧化物层;5…基材;6…被膜;w10…手表(钟表);w22…主体(外壳);w23…后盖;w24…表圈(缘部);w25…玻璃板(防风玻璃);w26…上条柄轴管;w27…表冠;w271…轴部;w272…槽;w28…塑料衬垫;w29…塑料衬垫;w30…橡胶衬垫(表冠衬垫);w40…橡胶衬垫(后盖衬垫);w50…接合部(密封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