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11251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机房温度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通讯用户外机柜和通信机房大量建造使用,机房机柜内设备发热量大且集中,散热节能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传统的通信设备温度节能控制方案都是通过检测室内外温度来控制制冷设备,在较低温度时启动热交换器或新风设备,在温度较高时启动空调进行制冷,其控制策略是利用当前检测温度与某一设定值进行大小比较,由比较结果来启停相关的制冷设备,此类控 制方法无法对机房温度的变化速度和趋势作出准确判断,适用性差,同样的控制方法在不同地域、气候环境和设备配置的机房存在很大差异,如在某一机房某季节的节能效果良好,但移植到其他机房因设备的热负荷、安装排布和环境差异,往往会出现超温或节能率低、甚至不节能的情况。因而,目前较先进的控制方案在上述方案基础上进行改进,融入了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 PID)控制或模糊控制的算法,能较准确的反映机房温度场的变化速度和趋势,并进行预见性的判断和控制,能快速的调节温度,满足温控的稳定性要求,达到有效节能的目的。但此类控制方案的运算参数仍然局限于机房温度,未对通信机房的设备配置以及温度对通信设备的寿命影响进行综合考虑和直观评估,难于在兼顾通信设备的寿命安全的同时又达到减少机房能耗的目标,容易出现下列两种情况1、节能率高,但部分耐温性差的设备长期工作在高温条件下,导致设备寿命下降、故障率高;2、由于参数过于单一,实际控制目标温度有较大的提升裕量,导致过度使用制冷设备,系统节能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方法,该方法可大大提高对通信设备温度的节能率、节能控制准确度、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本发明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大大提高对通信设备温度的节能率、节能控制准确度、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备温度采集步骤,在当前采集控制周期内的若干个温度采集时间点,分别采集机房内各设备的温度,所述机房内各设备具有预设的与温度值相对应的设计寿命系数和加权系数,在相同的温度值下设计寿命系数和加权系数相同的设备属于同一类型的设备;
寿命因子计算步骤,根据采集到的温度值和所述设计寿命系数计算机房内各设备的寿命因子,并根据该寿命因子和所述加权系数,计算出机房寿命因子;机房温度控制步骤,将所述机房寿命因子与预设的至少一个寿命因子阈值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制冷条件,若是,则在下一个采集控制周期启动相应的制冷设备制冷。优选地,所述寿命因子计算步骤具体包括有设备寿命因子计算步骤,根据该采集控制周期内采集到的温度值,在存储单元中查找预设的温度与设计寿命系数对应表,得到机房内各设备在所述温度值下对应的设计寿命系数,并分别对机房内各设备在该采集控制周期内每个采集时间点采集到的温度值对应的设计寿命系数进行累加,得到机房内各设备的寿命因子;机房寿命因子计算步骤,在存储单元内查找预设的设备加权系数表,得到机房内 各设备的加权系数,并分别将机房内各设备的寿命因子乘以其对应的加权系数后进行累力口,得到机房总的寿命因子。优选地,所述机房温度控制步骤具体包括有机房寿命因子比较步骤,将当前采集控制周期的机房寿命因子L与预设的三个依次减小的寿命因子阈值La、Le2、Lc3相比较;制冷等级选择步骤,若Lu < L < Lci,则执行下述一般制冷步骤,若< L彡Lc2,则执行下述加强制冷步骤,若L ( Lra,则执行下述应急制冷步骤,若L ^ La,则执行下述停止制冷步骤;一般制冷步骤,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一般制冷;加强制冷步骤,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加强制冷,应急制冷步骤,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应急制冷,停止制冷步骤,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停止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停止制冷。优选地,所述机房寿命因子计算步骤之后还包括有机房寿命因子变化量比较步骤,计算出前一采集控制周期的机房寿命因子与当前采集控制周期的机房寿命因子相比的变化量e,在所述存储单元内查找到预设的机房寿命因子变化量阈值e。,比较所述机房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与预设的机房寿命因子变化量阈值ec的大小;所述制冷设备包括有机房空调和节能设备,而所述一般制冷步骤具体包括有第一机房空调启动步骤,若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e。,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机房空调制冷;制冷设备节能启动步骤,若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e。,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内启动机房空调或者节能设备制冷;所述加强制冷步骤具体包括有第一制冷设备同时启动步骤,若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e。,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同时启动节能设备和机房空调制冷;第二机房空调启动步骤,若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e。,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机房空调制冷;
所述应急制冷步骤具体包括有第二制冷设备同时启动步骤,在下一采集周期同时启动节能设备和机房空调制冷;所述停止制冷步骤具体包括有制冷设备同时关闭步骤,在下一采集周期关闭节能设备和机房空调。优选地,所述制冷设备节能启动步骤进一步包括室内外温度获得步骤,获得当前室内温度值、室外温度值和室内外温差;能效比较步骤,在存储单元中查找预设的温度与制冷设备能效对应表,得到节能设备在当前室内外温度值下的能效比EERes和机房空调的在当前温度值下的能效比EERac,并比较所述节能设备能效比EERes和机房空调能效比EERac的大小; 制冷设备选择步骤,若EERes ^ EERac,则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节能设备制冷,若EERes < EERa。,则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机房空调制冷。优选地,所述室内外温度获得步骤进一步包括室内温度值获得步骤,将机房内各设备的当前温度值乘以其对应的加权系数后进行累加,得到所述当前室内温度值;室外温度值获得步骤,将设置在节能设备外风道上的各传感器采集到的当前温度值求均值,得到所述当前室外温度值。优选地,所述设计寿命系数和加权系数根据通信设备的温度寿命特性、耐温特性、安装排布、设备成本及维护性能、机房温度对设备的影响特性、采集周期温度变化累计特性中的至少一种因素设置。相应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有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机房内各设备预设的设备特性和控制阈值参数,所述设备特性至少包括有设计寿命特性和加权系数,在相同的温度值下设计寿命系数和加权系数相同的设备属于同一类型的设备;设备温度采集单元,与机房内各设备相连,用于在当前采集控制周期内的若干个温度采集时间点,分别采集机房内各设备的温度;寿命因子计算单元,与所述存储单元和设备温度采集单元相连,用于根据采集到的温度值和所述设计寿命系数计算机房内各设备的寿命因子,并根据该寿命因子和所述加权系数,计算出机房寿命因子;机房温度控制单元,与所述存储单元和寿命因子计算单元相连,用于将所述机房寿命因子与预设的至少一个寿命因子阈值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制冷条件,若是,则在下一个采集控制周期启动相应的制冷设备制冷。优选地,所述寿命因子计算单元具体包括有设备寿命因子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该采集控制周期内采集到的温度值,在所述存储单元中查找预设的温度与设计寿命系数对应表,得到机房内各设备在所述温度值下对应的设计寿命系数,并分别对机房内各设备在该采集控制周期内每个采集时间点采集到的温度值对应的设计寿命系数进行累加,得到机房内各设备的寿命因子;机房寿命因子计算单元,用于在所述存储单元内查找预设的设备加权系数表,得到机房内各设备的加权系数,并分别将机房内各设备的寿命因子乘以其对应的加权系数后进行累加,得到机房总的寿命因子。优选地,所述机房温度控制单元具体包括有机房寿命因子比较单元,与所述存储单元和机房寿命因子计算单元相连,用于将当前采集控制周期的机房寿命因子L与预设的三个依次减小的寿命因子阈值La、LK、Lra相比较;制冷等级选择单元,与所述机房寿命因子比较单元相连,用于在< L < Lci的情况下,启动下述一般制冷单元,在Lra < L彡Lc2的情况下,启动下述加强制冷单元,在L彡Lra的情况下,启动下述应急制冷单元,在L ^ Lci的情况下,启动下述停止制冷单元;一般制冷单元,与所述制冷等级选择单元相连,用于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一般制冷;
加强制冷单元,与所述制冷等级选择单元相连,用于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加强制冷,应急制冷单元,与所述制冷等级选择单元相连,用于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应急制冷,停止制冷单元,与所述制冷等级选择单元相连,用于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停止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停止制冷。优选地,所述寿命因子计算单元还包括有机房寿命因子变化量比较单元,与所述机房寿命因子计算单元和存储单元相连,用于计算出前一采集控制周期的机房寿命因子与当前采集控制周期的机房寿命因子相比的变化量e,在所述存储单元内查找到预设的机房寿命因子变化量阈值ec,比较所述机房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与预设的机房寿命因子变化量阈值e。的大小;所述制冷设备包括有机房空调和节能设备,而
所述一般制冷单元具体包括有第一机房空调启动单元,与机房空调相连,用于在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 ec的情况下,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机房空调制冷;制冷设备节能启动单元,与机房空调和节能设备相连,用于在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 ( ec的情况下,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内启动机房空调或者节能设备制冷;所述加强制冷单元具体包括有第一制冷设备同时启动单元,与机房空调和节能设备相连,用于在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 > ec的情况下,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同时启动节能设备和机房空调制冷;第二机房空调启动单元,用于在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 ( ec的情况下,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机房空调制冷;所述应急制冷单元具体包括有第二制冷设备同时启动单元,与机房空调和节能设备相连,用于在下一采集周期同时启动节能设备和机房空调制冷;所述停止制冷单元具体包括有制冷设备同时关闭单元,与机房空调和节能设备相连,用于在下一采集周期关闭节能设备和机房空调。
优选地,所述制冷设备节能启动单元进一步包括室内外温度获得单元,与所述设备温度采集单元相连,用于获得当前室内温度值、室外温度值,计算室内外温差;能效比较单元,与所述室内外温度获得单元和存储单元相连,用于在所述存储单元中查找预设的温度与制冷设备能效对应表,得到节能设备在当前室内外温度值下的能效比EERes和机房空调的在当前温度值下的能效比EERac,并比较所述节能设备能效比EERes和机房空调能效比EERac的大小;制冷设备选择单元,与所述的能效比较单元相连,用于若EERes彡EERac,则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节能设备制冷,若EERes < EERa。,则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机房空调制冷。
优选地,所述室内外温度获得单元进一步包括有室内温度值获得单元,用于将机房内各设备的当前温度值乘以其对应的加权系数后进行累加,得到所述当前室内温度值;室外温度值获得单元,用于将设置在节能设备外风道上的各传感器采集到的当前温度值求均值,得到所述当前室外温度值。优选地,所述设计寿命系数和加权系数根据通信设备的温度寿命特性、耐温特性、安装排布、设备成本及维护性能、机房温度对设备的影响特性、采集周期温度变化累计特性中的至少一种因素设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结合通信设备的设计寿命特性和加权系数计算机房寿命因子,并根据机房寿命因子对机房进行温度节能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对通信设备温度的节能率、节能控制准确度、延长了设备寿命、降低了设备故障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I是本发明的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的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参数设置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组成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考图I和图2详细描述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实现一次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在设备温度采集步骤SI中,在当前采集控制周期内的若干个温度采集时间点,分别采集机房内各设备的温度,所述机房内各设备具有预设的与温度值相对应的设计寿命系数和加权系数,在相同的温度值下设计寿命系数和加权系数相同的设备属于同一类型的设备;在寿命因子计算步骤S2中,根据采集到的温度值和所述设计寿命系数计算机房内各设备的寿命因子,并根据该寿命因子和所述加权系数,计算出机房寿命因子;在机房温度控制步骤S3中,将所述机房寿命因子与预设的至少一个寿命因子阈值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制冷条件,若是,则在下一个采集控制周期启动相应的制冷设备制冷。具体实现时,所述寿命因子计算步骤S2可具体包括有设备寿命因子计算步骤S21,根据该采集控制周期内采集到的温度值,在存储单元中查找预设的温度与设计寿命系数对应表,得到机房内各设备在所述温度值下对应的设计寿命系数,并分别对机房内各设备在该采集控制周期内每个采集时间点采集到的温度值对应的设计寿命系数进行累加,得到机房内各设备的寿命因子; 机房寿命因子计算步骤S22,在存储单元内查找预设的设备加权系数表,得到机房内各设备的加权系数,并分别将机房内各设备的寿命因子乘以其对应的加权系数后进行累力口,得到机房总的寿命因子。所述机房温度控制步骤S3可具体包括有机房寿命因子比较步骤S31,将当前采集控制周期的机房寿命因子L与预设的三个依次减小的寿命因子阈值La、LC2、Lc3相比较;制冷等级选择步骤S32,若< L < Lci,则执行下述一般制冷步骤,若Lra< L ^ Lc2,则执行下述加强制冷步骤,若L彡Lc3,则执行下述应急制冷步骤,若L彡La,则执行下述停止制冷步骤;一般制冷步骤S33,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一般制冷;加强制冷步骤S34,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加强制冷,应急制冷步骤S35,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应急制冷,停止制冷步骤S36,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停止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停止制冷。进一步地,在所述机房寿命因子计算步骤S22之后还可包括有机房寿命因子变化量比较步骤S23,计算出前一采集控制周期的机房寿命因子与当前采集控制周期的机房寿命因子相比的变化量e,在所述存储单元内查找到预设的机房寿命因子变化量阈值e。,比较所述机房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与预设的机房寿命因子变化量阈值e。的大小;所述制冷设备包括有机房空调和节能设备,而所述一般制冷步骤S33具体包括有第一机房空调启动步骤S331,若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 > e。,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机房空调制冷;制冷设备节能启动步骤S332,若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 ( ec,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内启动机房空调或者节能设备制冷;所述加强制冷步骤S34具体包括有第一制冷设备同时启动步骤S341,若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6 > e。,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同时启动节能设备和机房空调制冷;第二机房空调启动步骤S342,若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 ( e。,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机房空调制冷;所述应急制冷步骤S35可具体包括有第二制冷设备同时启动步骤S351,在下一采集周期同时启动节能设备和机房空调制冷;所述停止制冷步骤S36具体包括有制冷设备同时关闭步骤S361,在下一采集周期关闭节能设备和机房空调。更进一步地,所述制冷设备节能启动步骤S332可具体包括室内外温度获得步骤S3321,获得当前室内温度值、室外温度值和室内外温差;能效比较步骤S3322,在存储单元中查找预设的温度与制冷设备能效对应表,得 到节能设备在当前室内外温度值下的能效比EERes和机房空调的在当前温度值下的能效比EERac,并比较所述节能设备能效比EERes和机房空调能效比EERac的大小,其中,能效比(Energy Efficiency Ratio, EER)是制冷量与运行功率的比值;制冷设备选择步骤S3323,若EERes ^ EERac,则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节能设备制冷,若EERes < EERa。,则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机房空调制冷。再进一步地,所述室内外温度获得步骤S3321可包括室内温度值获得步骤S33211,将机房内各设备的当前温度值乘以其对应的加权系数后进行累加,得到所述当前室内温度值;室外温度值获得步骤S33212,将设置在节能设备外风道上的各传感器采集到的当前温度值求均值,得到所述当前室外温度值。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各种预设的参数,可在初始化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初始化设置,这些预设的参数存储在存储单元中,还可在需要时进行更改。具体实现时,所述存储单元可采用掉电非易失存储器。其中,所述设计寿命系数和加权系数根据通信设备的温度寿命特性、耐温特性、安装排布、设备成本及维护性能、机房温度对设备的影响特性、采集周期温度变化累计特性等因素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在机房勘站基础上,根据不同通信设备的温度寿命特性、耐温特性、安装排布、设备成本及维护性能等情况对设备进行分类,设置确定各类设备的加权系数,使设备寿命因子更加接近机房的实际控制目标,避免了传统控制方式难以兼容机房设备配置、气候变化等差异化因素的缺陷。综合了机房温度对设备的影响特性、不同设备的耐温特性、采集周期内温度的变化累计特性等多方面因素,反映了采集周期时段内设备的预期寿命情况,在此基础上控制系统作出逻辑判断,兼顾了机房设备寿命安全与节能降耗两大目标的平衡关系。根据机房设备寿命因子的大小将机房温控分为四种状态非制冷状态、一般制冷状态、加强制冷状态和应急制冷状态,同时依据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又进一步细分,综合考虑机房温度场当前及变化趋势对设备的影响,采用不同的制冷方式来满足机房节能散热的要求。在判断机房需制冷时,根据机房室内外温度场变化情况,分析出节能设备和空调设备在该条件下的能效比,优选能效比高的设备运行,从而提升机房制冷效果。在一个温度采集周期内只采用一种制冷措施,避免了传统温控方式温度在临界点震荡变化时频繁启停制冷设备造成损坏的问题。下面参考图3详细描述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主要包括有存储单元4,用于存储机房内各设备预设的设备特性和控制阈值参数,所述设备特性至少包括有设计寿命特性和加权系数,在相同的温度值下设计寿命系数和加权系数相同的设备属于同一类型的设备;设备温度采集单元1,与机房内各设备相连,用于在当前采集控制周期内的若干个温度采集时间点,分别采集机房内各设备的温度; 寿命因子计算单元2,与所述存储单元4和设备温度采集单元I相连,用于根据采集到的温度值和所述设计寿命系数计算机房内各设备的寿命因子,并根据该寿命因子和所述加权系数,计算出机房寿命因子;机房温度控制单元3,与所述存储单元4和寿命因子计算单元2相连,用于将所述机房寿命因子与预设的至少一个寿命因子阈值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制冷条件,若是,则在下一个采集控制周期启动相应的制冷设备制冷。具体实现时,所述寿命因子计算单元2可具体包括有设备寿命因子计算单元21,用于根据该采集控制周期内采集到的温度值,在所述存储单元4中查找预设的温度与设计寿命系数对应表,得到机房内各设备在所述温度值下对应的设计寿命系数,并分别对机房内各设备在该采集控制周期内每个采集时间点采集到的温度值对应的设计寿命系数进行累加,得到机房内各设备的寿命因子;机房寿命因子计算单元22,用于在所述存储单元内查找预设的设备加权系数表,得到机房内各设备的加权系数,并分别将机房内各设备的寿命因子乘以其对应的加权系数后进行累加,得到机房总的寿命因子。所述机房温度控制单元3可具体包括有机房寿命因子比较单元31,与所述存储单元4和机房寿命因子计算单元22相连,用于将当前采集控制周期的机房寿命因子L与预设的三个依次减小的寿命因子阈值La、Lc2、Lc3相比较;制冷等级选择单元32,与所述机房寿命因子比较单元31相连,用于在Lc2 < L < Lci的情况下,启动下述一般制冷单元33,在Lra < L < Lc2的情况下,启动下述加强制冷单元34,在L彡Lra的情况下,启动下述应急制冷单元35,在L > La的情况下,启动下述停止制冷单元36 ;一般制冷单元33,与所述制冷等级选择单元32相连,用于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一般制冷;加强制冷单元34,与所述制冷等级选择单元32相连,用于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加强制冷,应急制冷单元35,与所述制冷等级选择单元32相连,用于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应急制冷,停止制冷单元36,与所述制冷等级选择单元32相连,用于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停止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停止制冷。进一步地,所述寿命因子计算单元2还可包括有机房寿命因子变化量比较单元23,与所述机房寿命因子计算单元22和存储单元4相连,用于计算出前一采集控制周期的机房寿命因子与当前采集控制周期的机房寿命因子相比的变化量e,在所述存储单元内查找到预设的机房寿命因子变化量阈值e。,比较所述机房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与预设的机房寿命因子变化量阈值e。的大小;所述制冷设备包括有机房空调和节能设备,而所述一般制冷单元33可具体包括有第一机房空调启动单元331,与机房空调相连,用于在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 > ec的情况下,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机房空调制冷; 制冷设备节能启动单元332,与机房空调和节能设备相连,用于在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 ( ec的情况下,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内启动机房空调或者节能设备制冷;所述加强制冷单元34具体包括有第一制冷设备同时启动单元341,与机房空调和节能设备相连,用于在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0 > ec的情况下,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同时启动节能设备和机房空调制冷;第二机房空调启动单元342,用于在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 Se。的情况下,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机房空调制冷;所述应急制冷单元35具体包括有第二制冷设备同时启动单元351,与机房空调和节能设备相连,用于在下一采集周期同时启动节能设备和机房空调制冷;所述停止制冷单元36具体包括有制冷设备同时关闭单元361,与机房空调和节能设备相连,用于在下一采集周期关闭节能设备和机房空调。更进一步地,所述制冷设备节能启动单元332可具体包括室内外温度获得单元3321,与所述设备温度采集单元相连,用于获得当前室内温度值、室外温度值,计算室内外温差;能效比较单元3322,与所述室内外温度获得单元3321和存储单元4相连,用于在所述存储单元中查找预设的温度与制冷设备能效对应表,得到节能设备在当前室内外温度值下的能效比EERes和机房空调的在当前温度值下的能效比EERac,并比较所述节能设备能效比EERes和机房空调能效比EERac的大小;制冷设备选择单元3323,与所述能效比较单元3322相连,用于若EERes彡EERac,则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节能设备制冷,若EERes < EERac,则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机房空调制冷。再进一步地,所述室内外温度获得单元3321可包括有室内温度值获得单元33211,用于将机房内各设备的当前温度值乘以其对应的加权系数后进行累加,得到所述当前室内温度值;室外温度值获得单元33212,用于将设置在节能设备外风道上的各传感器采集到的当前温度值求均值,得到所述当前室外温度值。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存储单元4可采用掉电非易失存储器。其中,所述设计寿命系数和加权系数可根据通信设备的温度寿命特性、耐温特性、安装排布、设备成本及维护性能、机房温度对设备的影响特性、采集周期温度变化累计特性等因素设置。本实施例是前述实施例的方法对应的设备,前述实施例的各种实现方式和优点均适用于本实施例,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备温度采集步骤,在当前采集控制周期内的若干个温度采集时间点,分别采集机房内各设备的温度,所述机房内各设备具有预设的与温度值相对应的设计寿命系数和加权系数,在相同的温度值下设计寿命系数和加权系数相同的设备属于同一类型的设备; 寿命因子计算步骤,根据采集到的温度值和所述设计寿命系数计算机房内各设备的寿命因子,并根据该寿命因子和所述加权系数,计算出机房寿命因子; 机房温度控制步骤,将所述机房寿命因子与预设的至少一个寿命因子阈值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制冷条件,若是,则在下一个采集控制周期启动相应的制冷设备制冷。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寿命因子计算步骤具体包括有 设备寿命因子计算步骤,根据该采集控制周期内采集到的温度值,在存储单元中查找预设的温度与设计寿命系数对应表,得到机房内各设备在所述温度值下对应的设计寿命系数,并分别对机房内各设备在该采集控制周期内每个采集时间点采集到的温度值对应的设计寿命系数进行累加,得到机房内各设备的寿命因子; 机房寿命因子计算步骤,在存储单元内查找预设的设备加权系数表,得到机房内各设备的加权系数,并分别将机房内各设备的寿命因子乘以其对应的加权系数后进行累加,得到机房总的寿命因子。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温度控制步骤具体包括有 机房寿命因子比较步骤,将当前采集控制周期的机房寿命因子L与预设的三个依次减小的寿命因子阈值La、Le2、Lc3相比较; 制冷等级选择步骤,若Le2 < L < La,则执行下述一般制冷步骤,若Le3 < L彡Lc2,则执行下述加强制冷步骤,若L ( Lra,则执行下述应急制冷步骤,若L ^ La,则执行下述停止制冷步骤; 一般制冷步骤,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一般制冷; 加强制冷步骤,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加强制冷, 应急制冷步骤,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应急制冷, 停止制冷步骤,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停止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停止制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寿命因子计算步骤之后还包括有 机房寿命因子变化量比较步骤,计算出前一采集控制周期的机房寿命因子与当前采集控制周期的机房寿命因子相比的变化量e,,在所述存储单元内查找到预设的机房寿命因子变化量阈值e。,比较所述机房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与预设的机房寿命因子变化量阈值e。的大小; 所述制冷设备包括有机房空调和节能设备,而 所述一般制冷步骤具体包括有 第一机房空调启动步骤,若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 > e。,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机房空调制冷; 第二制冷设备节能启动步骤,若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 < e。,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内启动机房空调或者节能设备制冷; 所述加强制冷步骤具体包括有 第一制冷设备同时启动步骤,若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e。,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同时启动节能设备和机房空调制冷; 第二机房空调启动步骤,若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 < e。,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机房空调制冷; 所述应急制冷步骤具体包括有 第二制冷设备同时启动步骤,在下一采集周期同时启动节能设备和机房空调制冷; 所述停止制冷步骤具体包括有 制冷设备同时关闭步骤,在下一采集周期关闭节能设备和机房空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节能启动步骤进一步包括 室内外温度获得步骤,获得当前室内温度值、室外温度值和室内外温差; 能效比较步骤,在存储单元中查找预设的温度与制冷设备能效对应表,得到节能设备在当前室内外温度值下的能效比EERes和机房空调的在当前温度值下的能效比EERac,并比较所述节能设备能效比EERes和机房空调能效比EERac的大小; 制冷设备选择步骤,若EERes ^ EERa。,则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节能设备制冷,若EERes < EERa。,则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机房空调制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外温度获得步骤进一步包括 室内温度值获得步骤,将机房内各设备的当前温度值乘以其对应的加权系数后进行累力口,得到所述当前室内温度值; 室外温度值获得步骤,将设置在节能设备外风道上的各传感器采集到的当前温度值求均值,得到所述当前室外温度值。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寿命系数和加权系数根据通信设备的温度寿命特性、耐温特性、安装排布、设备成本及维护性能、机房温度对设备的影响特性、采集周期温度变化累计特性中的至少一种因素设置。
8.一种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有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机房内各设备预设的设备特性和控制阈值参数,所述设备特性至少包括有设计寿命特性和加权系数,在相同的温度值下设计寿命系数和加权系数相同的设备属于同一类型的设备; 设备温度采集单元,与机房内各设备相连,用于在当前采集控制周期内的若干个温度采集时间点,分别采集机房内各设备的温度; 寿命因子计算单元,与所述存储单元和设备温度采集单元相连,用于根据采集到的温度值和所述设计寿命系数计算机房内各设备的寿命因子,并根据该寿命因子和所述加权系数,计算出机房寿命因子; 机房温度控制单元,与所述存储单元和寿命因子计算单元相连,用于将所述机房寿命因子与预设的至少一个寿命因子阈值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制冷条件,若是,则在下一个采集控制周期启动相应的制冷设备制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寿命因子计算单元具体包括有 设备寿命因子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该采集控制周期内采集到的温度值,在所述存储单元中查找预设的温度与设计寿命系数对应表,得到机房内各设备在所述温度值下对应的设计寿命系数,并分别对机房内各设备在该采集控制周期内每个采集时间点采集到的温度值对应的设计寿命系数进行累加,得到机房内各设备的寿命因子; 机房寿命因子计算单元,用于在所述存储单元内查找预设的设备加权系数表,得到机房内各设备的加权系数,并分别将机房内各设备的寿命因子乘以其对应的加权系数后进行累加,得到机房总的寿命因子。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温度控制单元具体包括有 机房寿命因子比较单元,与所述存储单元和机房寿命因子计算单元相连,用于将当前采集控制周期的机房寿命因子L与预设的三个依次减小的寿命因子阈值La、Lc2, Lra相比较; 制冷等级选择单元,与所述机房寿命因子比较单元相连,用于在Le2 < L < Lci的情况下,启动下述一般制冷单元,在Lra < L ^ Lc2的情况下,启动下述加强制冷单元,在L ( Lc3的情况下,启动下述应急制冷单元,在L ^ Lci的情况下,启动下述停止制冷单元; 一般制冷单元,与所述制冷等级选择单元相连,用于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一般制冷; 加强制冷单元,与所述制冷等级选择单元相连,用于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加强制冷, 应急制冷单元,与所述制冷等级选择单元相连,用于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应急制冷, 停止制冷单元,与所述制冷等级选择单元相连,用于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停止制冷设备对机房进行停止制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寿命因子计算单元还包括有 机房寿命因子变化量比较单元,与所述机房寿命因子计算单元和存储单元相连,用于计算出前一采集控制周期的机房寿命因子与当前采集控制周期的机房寿命因子相比的变化量e,在所述存储单元内查找到预设的机房寿命因子变化量阈值ec,比较所述机房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与预设的机房寿命因子变化量阈值e。的大小; 所述制冷设备包括有机房空调和节能设备,而 所述一般制冷单元具体包括有 第一机房空调启动单元,与机房空调相连,用于在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6 > ec的情况下,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机房空调制冷;制冷设备节能启动单元,与机房空调和节能设备相连,用于在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 ( ec的情况下,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内启动机房空调或者节能设备制冷; 所述加强制冷单元具体包括有 第一制冷设备同时启动单元,与机房空调和节能设备相连,用于在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 > ec的情况下,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同时启动节能设备和机房空调制冷; 第二机房空调启动单元,用于在当前设备寿命因子的变化量e ( ec的情况下,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机房空调制冷; 所述应急制冷单元具体包括有 第二制冷设备同时启动单元,与机房空调和节能设备相连,用于在下一采集周期同时启动节能设备和机房空调制冷; 所述停止制冷单元具体包括有 制冷设备同时关闭单元,与机房空调和节能设备相连,用于在下一采集周期关闭节能设备和机房空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节能启动单元进一步包括 室内外温度获得单元,与所述设备温度采集单元相连,用于获得当前室内温度值、室外温度值,计算室内外温差; 能效比较单元,与所述室内外温度获得单元和存储单元相连,用于在所述存储单元中查找预设的温度与制冷设备能效对应表,得到节能设备在当前室内外温度值下的能效比EERes和机房空调的在当前温度值下的能效比EERac,并比较所述节能设备能效比EERes和机房空调能效比EERac的大小; 制冷设备选择单元,与所述的能效比较单元相连,用于若EERes ^ EERa。,则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节能设备制冷,若EERes < EERa。,则在下一采集控制周期启动机房空调制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外温度获得单元进一步包括有 室内温度值获得单元,用于将机房内各设备的当前温度值乘以其对应的加权系数后进行累加,得到所述当前室内温度值; 室外温度值获得单元,用于将设置在节能设备外风道上的各传感器采集到的当前温度值求均值,得到所述当前室外温度值。
14.如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寿命系数和加权系数根据通信设备的温度寿命特性、耐温特性、安装排布、设备成本及维护性能、机房温度对设备的影响特性、采集周期温度变化累计特性中的至少一种因素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方法,包括设备温度采集步骤,在当前采集控制周期内的若干个温度采集时间点,分别采集机房内各设备的温度;寿命因子计算步骤,根据采集到的温度值和所述设计寿命系数计算机房内各设备的寿命因子,并根据该寿命因子和所述加权系数,计算出机房寿命因子;机房温度控制步骤,将所述机房寿命因子与预设的至少一个寿命因子阈值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制冷条件,若是,则在下一个采集控制周期启动相应的制冷设备制冷。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基于设备寿命因子的通信机房温度节能控制系统。本发明可大大提高对通信设备温度的节能率、节能控制准确度、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
文档编号G05D23/20GK102799201SQ20121028142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8日
发明者谢代锋, 石璞玉, 葛俊, 曾阳海, 汪洋 申请人:深圳市中兴新地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