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快繁苗一体化智能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29918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红枫快繁苗一体化智能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红枫快繁苗一体化智能控制器,它涉及农林业种植控制器领域,亮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均与主控模块,主控模块与温度调节模块、温度调节模块、亮度调节模块和加液泵连接,主控模块通过信号转换模块与显示屏和控制面板连接。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针对红红枫快繁苗不同阶段的症状进行操作,它降低了对养殖人员专业的要求,可以在模块板上直接生长增殖,使增殖速度大大加快。
【专利说明】红枫快繁苗一体化智能控制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林业种植控制器领域,具体涉及红枫快繁苗一体化智能控制器。
【背景技术】:
[0002]植物激素对植物离体材料的影响是红枫快繁苗生根发育的内在因素,而提供给适宜的外部温光气热养分等环境是植物离体材料生根发育的外在因素。红枫非试管快繁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育苗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高新农业技术。运用植物生长模拟计算机为植物创造最为适宜的温、光、气、热、营养、激素环境,使红枫的生理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红枫的生根基因尽快表达,从而实现红枫快速生根。
[0003]现有技术中红枫快繁苗的育苗方式普通,占地面积大,快繁苗需要进行数次移栽,每次移栽均靠人为观察来判断,对专业人员的要求高,每到移栽季,都需要请不少专家对红枫苗的各方便进行检测,效率慢,且易出现误差,成活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红枫快繁苗一体化智能控制器,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针对红红枫快繁苗不同阶段的症状进行操作,它降低了对养殖人员专业的要求,可以在模块板上直接生长增殖,使增殖速度大大加快。
[0005]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控制器主体A,控制器主体A内设有主控模块1、亮度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液位传感器5、温度调节模块6、温度调节模块7、亮度调节模块8、加液泵9、信号转换模块10,控制器主体A上设有显示屏11和控制面板12 ;亮度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和液位传感器5均与主控模块1,主控模块I与温度调节模块6、温度调节模块7、亮度调节模块8和加液泵9连接,控制器主体A侧壁上设有与温度调节模块6、温度调节模块7、亮度调节模块8和加液泵9相对应的接口,主控模块I通过信号转换模块10与显示屏11和控制面板12连接。
[0006]所述的温度调节模块6与空调等调温装置连接。
[0007]所述的湿度传感器4与湿度调节设备连接。
[0008]所述的亮度调节模块8与照明设施和光照装置连接。
[0009]所述的加液泵9与营养液存储装置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操作时,通过与主控模块I连接的各个传感器检测红枫快繁苗所处的环境,通过对各个模块的控制将红枫快繁苗的环境调节至最佳。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针对红红枫快繁苗不同阶段的症状进行操作,它降低了对养殖人员专业的要求,可以在模块板上直接生长增殖,使增殖速度大大加快。【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照图1和图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控制器主体A,控制器主体A内设有主控模块1、亮度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液位传感器5、温度调节模块6、温度调节模块7、亮度调节模块8、加液泵9、信号转换模块10,控制器主体A上设有显示屏11和控制面板12 ;亮度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和液位传感器5均与主控模块I,主控模块I与温度调节模块6、温度调节模块7、亮度调节模块8和加液泵9连接,控制器主体A侧壁上设有与温度调节模块6、温度调节模块7、亮度调节模块8和加液泵9相对应的接口,主控模块I通过信号转换模块10与显示屏11和控制面板12连接。
[0015]所述的温度调节模块6与空调等调温装置连接。
[0016]所述的湿度传感器4与湿度调节设备连接。
[0017]所述的亮度调节模块8与照明设施和光照装置连接。
[0018]所述的加液泵9与营养液存储装置连接。
[0019]本【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时,通过与主控模块I连接的各个传感器检测红枫快繁苗所处的环境,通过对各个模块的控制将红枫快繁苗的环境调节至最佳。
[0020]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针对红红枫快繁苗不同阶段的症状进行操作,它降低了对养殖人员专业的要求,可以在模块板上直接生长增殖,使增殖速度大大加快。
【权利要求】
1.红枫快繁苗一体化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控制器主体(A),控制器主体(A)内设有主控模块(I)、亮度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液位传感器(5)、温度调节模块出)、温度调节模块(7)、亮度调节模块(8)、加液泵(9)、信号转换模块(A),控制器主体㈧上设有显示屏(11)和控制面板(12);亮度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和液位传感器(5)均与主控模块(I),主控模块(I)与温度调节模块(6)、温度调节模块(7)、亮度调节模块(8)和加液泵(9)连接,控制器主体(A)侧壁上设有与温度调节模块出)、温度调节模块(7)、亮度调节模块(8)和加液泵(9)相对应的控制孔,主控模块(I)通过信号转 换模块(10)与显示屏(11)和控制面板(12)连接。
【文档编号】G05D27/02GK203414864SQ201320355810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9日
【发明者】张炳华 申请人:张炳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