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305614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热装置,包括温度控制仪和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被加热物中,其余温度传感器可选择地固定在电热元件的表面;温度控制仪包括计算控制模块、保护电路、电源电路、设置显示模块、温度检测处理电路和可控硅控制器,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输出端通过电源电路连接计算控制模块和可控硅控制器,可控硅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电热元件;设置显示模块包括分别与计算控制模块连接的LCD单元和按键;计算控制模块连接温度检测处理电路的输出端,而温度检测处理电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各温度传感器。此装置能够有效快速地将被加热物加热至稳定温度,并保证接触面的温度不会过高,确保被加热物的性能,防止危险发生。
【专利说明】-种电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热装置,用于对电热设备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使被加热物能 快速加热并稳定至设定温度。

【背景技术】
[0002] 在实际生活以及工程实践领域,经常要使用到电加热设备来进行加热工作。在使 用电加热设备的某些情况之下,要求被加热物的温度能够快速上升并且能够快速保持稳 定。
[0003] 目前,电加热设备在温度控制方面通常是采用接触器通断控制方式。采用这种接 触器通断的温度控制方式,不仅温度控制精度低,而且峰谷温差大,甚至超过所能承受的误 差范围,无法满足很多温度控制的规定要求。同时,在使用传统的电加热设备加热时,设备 表面的温度上升很快,往往设备表面的温度已经超过设定的温度很多,而被加热物还没有 达到设定的温度。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电加热设备表面的温度过高,被加热物在接触面局 部的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会发生危险,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装置,其能够有效快速地将被加热物加热至稳 定温度,并保证接触面的温度不会过高,确保被加热物的性能,防止危险发生。
[0005]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0006] -种电热装置,包括温度控制仪和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设 于被加热物中,其余温度传感器可选择地固定在电热元件的表面;
[0007] 所述温度控制仪包括计算控制模块、保护电路、电源电路、设置显示模块、温度检 测处理电路和可控硅控制器,其中,所述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而输出端通过电 源电路连接计算控制模块;所述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还连接可控硅控制器,而所述可控硅控 制器的输出端则连接电热元件;
[0008] 所述设置显示模块包括分别与计算控制模块连接的LCD单元和按键,通过按键设 置的温度送入计算控制模块,同时通过IXD单元实时显示;
[0009] 所述计算控制模块还连接温度检测处理电路的输出端,而温度检测处理电路的输 入端分别连接各温度传感器,将各温度传感器感测的温度数据传送至计算控制模块,计算 控制模块根据按键设置的温度数据,以及温度检测处理电路传送的温度数据,计算得到导 通角,并将该导通角信息发送给可控硅控制器,所述可控硅控制器通过调整导通角来控制 电热元件的加热功率。
[0010] 上述温度控制仪还包括过零检测电路,所述过零检测电路连接在计算控制模块与 保护电路之间。
[0011]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0012] (1)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采用多测点目标温度控制策略,除了读取电热 元件表面的温度,还专门读取被加热物的实时温度,对加热过程的了解更加全面,保证接触 面的温度不会过高,确保被加热物的性能,防止危险发生;
[0013] ⑵采用大功率双向可控硅控制加热温度,具有输出功率连续可控,使用寿命长等 诸多特点,可以快速有效地使用电热元件加热物体至稳定温度,同时在加热过程中控制加 热接触面的最高温度,避免接触面温度过高发生危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架构图;
[0015] 图2是本发明中温度控制仪的电路结构框图;
[0016] 图3是本发明中温度控制仪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18]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热装置,包括温度控制仪1和第一、二温度传感器 21、22,其中,温度控制仪1连接电热元件3,并为电热元件3通电加热;第一温度传感器21 可固定在电热元件3的表面,用以在加热过程中实时感测加热元件3加热面的温度;第二温 度传感器22可设于被加热物5中,用以在加热过程中实时感测被加热物5的温度,所述第 一、二温度传感器21、22感测到的温度均传送至温度控制仪1,由温度控制仪1控制电热元 件3的加热温度。
[0019]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中温度控制仪1的电路框图,所述温度控制仪1包括计算控 制模块、保护电路、过零检测电路、电源电路、设置显示模块、温度检测处理电路和可控硅控 制器,下面分别介绍。
[0020] 所述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4,而输出端通过电源电路连接计算控制模 块,并由计算控制模块为其余组件供电,通过保护电路为温度控制仪供电,具有防触电、过 载保护等功能;所述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还连接可控硅控制器,而所述可控硅控制器的输出 端则连接电热元件,通过调整交流电源导通角来控制电热元件的加热功率,在不需加热时, 可控硅控制器是没有电源输入的,电热元件的体积有可能比较大,在不工作时可以不连接, 这样可以免除意外触电事故,而在工作中当电热元件出现短路故障时,保护电路能够起到 过载保护的功能,避免装置烧毁。
[0021]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显示模块包括LCD单元和按键,分别与计算控制模块连接, 在开始加热前,通过按键设置电热元件加热面的最高温度和被加热物的目标温度,并送入 计算控制模块,在加热过程中,通过LCD单元实时显示加热相关参数和温度数据,并进行设 置。
[0022] 所述计算控制模块还连接温度检测处理电路的输出端,而温度检测处理电路的输 入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读取电热元件加热面的温度和被加热物的温 度,将第一、二温度传感器感测的温度数据传送至计算控制模块。计算控制模块根据按键设 置的温度数据,以及温度检测处理电路传送的温度数据,计算得到导通角,并将该导通角信 息发送给可控硅控制器。
[0023] 在本实施例中,在计算控制模块与保护电路之间还连接有过零检测电路,主要是 为计算控制模块控制输入电热元件的功率大小提供一个基准参考点。
[0024] 实际工作时,配合图3所示,将第一温度传感器固定在电热元件的表面,将第二温 度传感器固定在被加热物中,通过按键输入需要控制的被加热物的目标温度及电热元件允 许的最高温度,同时初始化导通角和导通基数,并在IXD单元上显示。在加热开始后,第一、 二温度传感器分别感应电热元件表面的温度和被加热物的温度,经过温度检测处理电路后 进入计算控制模块。计算控制模块根据设置的目标温度和当前的温度来控制可控硅控制 器,来调节流入电热元件的功率的大小,来达到快速加热和稳定在目标温度的目的。同时控 制电热元件表面的温度不超过其能够承受的最高温度,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伤害和危险。
[0025] 在本发明正常控制加热过程中,使用可控硅控制器来控制流入电热元件的功率的 大小,设置初始导通基数=180°,初始导通角=180°。当第二温度传感器读取的温度超 过目标温度,或第一温度传感器读取的温度超过最高温度时,计算控制模块控制切断电源, 导通基数=导通基数/2,导通角=180° -导通基数。当温度下降,第一、二温度传感器读 取的温度低于设置温度时,控制接通电热元件电源。此时,由于交流电源导通角减小,电热 元件的加热功率也相应减小,减小了被加热物的温度上升速率。当温度继续上升至超过设 置温度时,重复之前步骤,被加热物的温度被逐渐加热并控制稳定至设定温度。
[0026]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可设置多个温度传 感器作为备用,将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设于被加热物中,而其余温度传感器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使用其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在电热元件体型较大的情况下,其表面的不同位置存在温 差,可以在不同位置固定多个温度传感器,若其中某个温度传感器感测的温度过高,则温度 控制器改变其加热功率,这样即可适用于多种情况,适用性更广。
[0027]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 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控制仪和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其中,第一温 度传感器设于被加热物中,其余温度传感器可选择地固定在电热元件的表面; 所述温度控制仪包括计算控制模块、保护电路、电源电路、设置显示模块、温度检测处 理电路和可控硅控制器,其中,所述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而输出端通过电源电 路连接计算控制模块;所述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还连接可控硅控制器,而所述可控硅控制器 的输出端则连接电热元件; 所述设置显示模块包括分别与计算控制模块连接的LCD单元和按键,通过按键设置的 温度送入计算控制模块,同时通过IXD单元实时显示; 所述计算控制模块还连接温度检测处理电路的输出端,而温度检测处理电路的输入端 分别连接各温度传感器,将各温度传感器感测的温度数据传送至计算控制模块,计算控制 模块根据按键设置的温度数据,以及温度检测处理电路传送的温度数据,计算得到导通角, 并将该导通角信息发送给可控硅控制器,所述可控硅控制器通过调整导通角来控制电热元 件的加热功率。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仪还包括过零检测 电路,所述过零检测电路连接在计算控制模块与保护电路之间。
【文档编号】G05D23/32GK104062992SQ201410252746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9日
【发明者】周继凯, 岳青滢, 赵新华, 狄克, 陈徐东, 马晓辉, 许业金 申请人:河海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