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630662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DCS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控制系统包括用于DCS控制系统的集中监控的操作站部分;多个与操作站部分并行连接的可移动式现场控制站部分,与每个现场控制站部分连接的至少一个监控终端,监控终端用于显示现场控制参数,现场控制站部分用于将现场控制参数进行信号的转换、处理、运算及控制;还包括与操作站部分和现场控制站部分连接的数据服务器部分,数据服务器部分用于系统数据的共享和管理。本发明实现了数据的并行处理,有效减轻了系统负荷,增加了系统稳定性,消除了数据瓶颈,分散了控制风险;加强了现场控制功能,降低了投资成本,简化了系统接线,方便了故障的检修。
【专利说明】-种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DCS控制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多控制器的DCS控 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DCS系统即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国内一般习惯称为集 散控制系统,主要由操作站和控制站组成,其中控制站是核心部件。
[0003] 传统DCS控制站一般采用机站式设计,即整个控制站通过模块式插接集中在一个 机柜内,通常由电源模块、CPU模块、通讯模块、I/O模块、A/D及D/A模块等组成,通常存在 体积较大,成本很高,对防尘、接地、温湿度均有严格要求。鉴于DCS控制系统是20世纪80 年代为解决大型控制方案而设计,如今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推广,虽不断完善,其不足也依 然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0004] 1、投资成本较高;控制规模的大小仅是输入输出模块的数量差异,因为对环境的 苛刻要求,基础投资依然巨大,不适用于中小规模控制。
[0005] 2、控制风险较高,尤其是电源模块、CPU模块及通讯模块,必须确保冗余,使得投资 成本将增加。
[0006] 3、单一 CPU工作任务繁重;易造成数据瓶颈,导致发热严重、易死机、实时性差等。
[0007] 4、现场控制能力差;所有控制点均接入控制站,如分散式现场有监控要求,需增加 现场机站,低成本条件无法实现。
[0008] 5、现场仪表采用分散式控制,所有输入输出信号均用线缆接入控制站,造成控制 站接线繁琐,现场故障难于判断。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DCS控制系统存在成本过高、现场控制能力差、CPU单 元任务繁重、控制站接线繁琐、对环境要求苛刻等缺点,提供一种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 及其控制方法。
[0010] 为了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控制器的DCS控制 系统,所述DCS控制系统包括用于DCS控制系统的集中监控的操作站部分;多个与操作站 部分并行连接的可移动式现场控制站部分,与每个现场控制站部分连接的至少一个监控终 端,所述监控终端用于显示现场控制参数,所述现场控制站部分用于将现场控制参数进行 信号的转换、处理、运算及控制;以及还包括与操作站部分和现场控制站部分连接的数据服 务器部分,所述数据服务器部分用于系统数据的共享和管理。
[0011]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现场控制站部分包括主控制器及与主控制器连 接的多个分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通过系统网络Snet与操作站部分连接,所述多个分控制 器通过控制网络Cnet与主控制器连接,所述监控终端与分控制器连接。
[0012]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主控制器和分控制器的结构一致,均包括控制 底板,设置于控制底板内的控制主板,以及安装于控制底板上的多个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 与监控终端连接,所述控制底板上还设有电源接口和通讯接口,所述每个功能模块上还设 有插线接头;所述分控制器用于根据主控制器的指令来协调和调度各个功能模块,所述主 控制器用于根据操作站部分的指令来协调和调度各个分控制器。
[0013]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模拟量输入模块、模拟量输出模 块、开关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PWM输出模块、CAN通讯模块、485/232通讯模块、 WIFI无线通讯模块等特殊功能模块。
[0014]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数据服务器部分包括数据服务器和服务器,所 述数据服务器分别通过系统网络Snet和管理网络Mnet与现场控制站部分和操作站部分连 接,所述服务器通过管理网络Mnet与操作站部分连接。
[0015]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监控终端为上位机、触摸屏或无纸记录仪。
[0016]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主控制器和分控制器的外侧均设有全密封的金 属夕卜壳。
[001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根据上述的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0018] 第一步、操作站部分集中控制各个控制站部分的工作;
[0019] 第二步、每个现场控制站部分连接至少一个监控终端,监控终端实时的监控现场 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传递至现场控制站部分;
[0020] 第三步、现场控制站部分对数据信息进行转换、处理和运算,并将运算后的数据传 递至数据服务器部分内。
[0021]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三步中主要包括:分控制器用于根据主控制 器的指令来协调和调度各个功能模块的工作,以及,主控制器用于根据操作站部分的指令 来协调和调度各个分控制器的工作。
[0022]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主控制器(21)、分控制器(22)及功能模块(24) 同时工作,各有分工,既简化了控制流程,又真正实现了数据的并行处理。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采用功能强大的控制器分 散控制,即将传统DCS控制站由固定机站改为多个可移动式的现场控制站部分,各现场控 制站部分内的控制器可同时工作,实现了数据的并行处理,有效减轻了系统负荷,增加了系 统稳定性,消除了数据瓶颈,分散了控制风险;可适用于各种工业现场,加强了现场控制功 能,降低了投资成本,简化了系统接线,方便了故障的检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 图1为本发明的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0026] 图2为本发明的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中主控制器或分控制器的结构图。
[0027] 图3为本发明的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的应用在煤气发生装置中的结构图。
[0028] 图4为本发明的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所应用的煤气发生装置的工艺流程图。
[0029] 图5为本发明的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所应用的煤气发生装置的阀门动作流程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 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31] 实施例
[0032] 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所述DCS控制 系统包括用于DCS控制系统的集中监控的操作站部分1 ;多个与操作站部分1并行连接的 可移动式现场控制站部分2,与每个现场控制站部分2连接的至少一个监控终端3,所述的 监控终端3用于显示现场控制参数,所述的现场控制站部分2用于将现场控制参数进行信 号的转换、处理、运算及控制;以及还包括与操作站部分1和现场控制站部分2连接的数据 服务器部分,所述的数据服务器部分用于系统数据的共享和管理,同时,通过将数据上传至 管理网络MNet,实现管理层的多级管控。
[0033] 本发明的原理在于:通过采用功能强大的控制器分散控制,即将传统DCS控制站 由固定机站改为多个可移动式的现场控制站部分2,各现场控制站部分2内的控制器可同 时工作,实现了数据的并行处理,有效减轻了系统负荷,增加了系统稳定性,消除了数据瓶 颈,分散了控制风险;可适用于各种工业现场,加强了现场控制功能,减少了投资成本,简化 了系统接线,方便了故障的检修。
[0034] 所述的现场控制站部分2包括主控制器21及与主控制器21连接的多个分控制器 22,所述的主控制器21通过系统网络Snet与操作站部分1连接,多个分控制器22通过控 制网络Cnet与主控制器21连接,所述的监控终端3与分控制器22连接。
[0035] 本发明在使用时,用户可根据控制需求,选择任意数量的现场控制站部分2(控制 器集群),各控制器可中央集群,也可分布至控制现场,同时采用了总线通讯的方式,使接 线简单明了;而现场控制站部分2内的多控制器同时工作,数据并行处理,系统负荷较轻, 控制风险也随之分散,通过多控制器的运用,使产品具有不同于同类产品的特性,也使传统 DCS各项性能随之优化。
[0036] 参阅图2所示,所述的主控制器21和分控制器22的结构一致,采用同一结构的物 理器件,均包括控制底板23,设置于控制底板23内的控制主板,以及安装于控制底板23上 的多个功能模块24,所述的控制底板23上还设有电源接口 25和通讯接口 26 ;不同的是, 分控制器22设计4个通讯接口,主控制器21设计6个通讯接口,因为主、分控制器分工不 同,分控制器22主要用于底层控制,主控制器21主要负责上层管理,亦即是说,一个主控制 器21最多可负责6个分控制器22的调度管理。所述的每个功能模块24上还设有插线接 头27 ;所述的分控制器22用于根据主控制器21的指令来协调和调度各个功能模块24,所 述的主控制器21用于根据操作站部分1的指令来协调和调度各个分控制器22,所述主控制 器21和分控制器22均能与监控终端3连接。
[0037] 每个分控制器22适配相应功能模块24即可组成基本控制单元,可适配各种总线 操控终端,可安装于各种控制现场,而各分控制器22间采用总线连接,既可组成单独的DCS 系统,也可通过集群设计组成强大的DCS综合自控系统。
[0038] 各个分控制器22功能强大,分控制器22上的四个通讯接口均可加配监控终端3, 所以现场控制站部分2内任何一个节点都可组成一个DCS控制系统,比如:分控制器22加 配监控终端3即组成一个现场DCS操控平台,而主控制器21只有在分控制器22超过一定数 量时才选配,即当系统的点数较少时,分控制器22可直接接入系统网络SNet,与操作站部 分1对接;总之,本发明的DCS控制系统中采用了多个控制器,使控制任务合理分配,数据并 行处理,消除了传统DCS系统控制站内单一 CPU运算的数据瓶颈,极大增强系统稳定性,实 现了真正的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同时,也为现场控制提供更多选择,使自控方案更加灵活、 实用、经济,从而更具市场推广性。
[0039] 所述的功能模块24包括模拟量输入模块(AI模块,每个模块适配3通道信号输 入)、模拟量输出模块(A0模块,每个模块适配3通道信号输出)、开关量输入模块(DI模 块,每个模块适配4通道信号输入)、开关量输出模块(D0模块,每个模块适配4通道信号输 出)和备用模块(SP模块)。
[0040] 所述数据服务器部分包括数据服务器5和服务器6,所述数据服务器6分别通过系 统网络Snet和管理网络Mnet与现场控制站部分2和操作站部分1连接,所述服务器5通 过管理网络Mnet与操作站部分1连接。
[0041] 本发明中所述的监控终端3可以为上位机、触摸屏或无纸记录仪等。所述的主控 制器21和分控制器22整体无散热孔,在外侧均设有全密封的金属外壳,电源接口 25和通 讯接口 26也全部采用防水型插接装置,以保证全方位的防尘、防水、防静电和抗干扰。
[004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根据上述的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0043] 第一步、操作站部分1集中控制各个控制站部分2的工作;
[0044] 第二步、每个现场控制站部分2连接至少一个监控终端3,监控终端3实时的监控 现场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传递至现场控制站部分2 ;
[0045] 第三步、现场控制站部分2对数据信息进行转换、处理和运算,并将运算后的数据 传递至数据服务器部分内;具体为:分控制器22用于根据主控制器21的指令来协调和调 度各个功能模块24的工作,以及,主控制器21用于根据操作站部分1的指令来协调和调度 各个分控制器22的工作。
[0046] 下面结合图3和图4来介绍本发明的DCS控制系统在煤气发生装置中的具体应 用;图4中的各个部件名称和功能如下:
[0047] F1?F10 :开关阀,只有开启和关闭两种状态,由电磁阀控制;
[0048] ΤΙ、T2 :温度检测点,T1为炉顶温度,T2为炉底温度;
[0049] P1、P2 :压力检测点,P1为入炉蒸汽压力,P2为入炉空气压力;
[0050] KV1、KV2 :调节阀,可线性调节开启度,KV1为蒸汽调节阀,KV2为风量(即空气) 调节阀。
[0051] 在该煤气发生装置中,炉体中间装满煤炭,炉顶通过加入适当温度和压力的水蒸 汽与炉体内高温燃烧的煤层反应,生成煤气;炉底部分则通过加入适当压力的空气使炉体 维持高温燃烧的条件。具体工艺流程及各开关阀的工作过程详见附图(工艺流程图4及阀 门动作图5)。
[0052] S1 (上吹制气):该阶段中?1、?34748打开,水蒸汽通过?143从下往上通过炉 体内燃烧的炭层,生成水煤气(C0和H 2的混合气体)。化学反应式:C+H20 = C0+H2 - Q4, 式中,炭(C)和水分子(H20)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0)和氢气(H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一 Q4),生成的水煤气经F7、F8送至后工段。
[0053] 32(下吹制气):该阶段中?14246、?8打开,水蒸汽通过?142从上往下通过炉 体内燃烧的炭层,生成水煤气(C0和H 2的混合气体)经F6、F8送至后工段。S2反应过程与 S1相同,也是吸热反应,只是炉体内气体的流向完全相反。
[0054] S3 (二次上吹):该阶段与S1完全相同,目的是确保安全,因为S2阶段,蒸汽由炉 体上部吹入,炉体底部生成水煤气,因为水煤气中CO、H 2均为易燃易爆气体,遇氧气将发生 爆炸。但从S1至S3,全部是吸热反应,为积蓄炉体内热量,确保炭层有足够的反应温度,必 须加氧升温,S3正是为了保证炉底加入空气前将管道内水煤气置换而新增的工序,时间很 短,目的也很明确,即通过开启FI、F3将蒸汽从炉体底部输入,置换掉S2期间炉体底部生 成的水煤气。为炉体底部通入空气(富氧)创造安全的工艺环境(因为水蒸汽不与氧气反 应)。同样,生成的产品气经F7、F8送入后工段,该阶段同样为吸热反应。
[0055] S4(煤气吹净):因为SI、S2、S3均为吸热反应,所以S4通入空气,补充炉体内热 量,维持反应平衡。化学反应式:C+0 2 = C02+Q12C+02 = 2C0+02,式中,加压空气通过F4、F5 通入炉体底部,空气中的氧(〇2)与炭(C)与反应,发生燃烧,生成一氧化碳(C0)或二氧化碳 (C0 2),同时放出热量(+Q1),因为S3阶段炉体顶部还有些水煤气存留,为回收这些产品气, 所以打开F7、F8将气体送入后工段,完成煤气吹净过程。该阶段为放热反应。
[0056] S5(吹风制热):该阶段F4、F5打开,加压空气进入炉体底部,从下至上经过炭层, 空气中氧与炭反应,温度快速提升,F9打开,尾气经烟囱放空,化学反应过程与S4相同,不 同的是S4为回收S3阶段产生的半水煤气而打开F7、F8,进入后工段。S5阶段尾气直接由 烟13放空,吹风阻力最小,升温效率最商。
[0057] S1 (上吹制气):经S4、S5升温后,炉体内炭层积蓄了足够的热量,又符合了制造半 水煤气的工艺条件,再次进入S1阶段,开始下一循环的生产过程。
[0058] 图3中所示的控制方案中各个部件的名称和功能如下:
[0059] DI1?DI10 :10路开关量输入,分别为阀门F1?F10的阀位检测,即检测各阀门 当前的状态;
[0060] D01?D010 :10路开关量输出,分别为阀门F1?F10的控制信号,即控制各阀门 是否动作;
[0061] All?AI4:4路模拟量输入,分别为11、了2、?1、?2信号输入;
[0062] A01、A02 :2路模拟量输出,分别控制调节阀KV1、KV2信号输出。
[0063] 如图3所示,在整个控制方案的接线上,其要求为,4路模拟量输入,2路模拟量输 出,10路开关量输入,10路开关量输出,要求现场监控,并预留一路以太网接口。按煤气发 生装置的要求将模拟量输入All?AI4分别接入AI模块(每个模块最多接3点输入),模 拟量输出A01、A02接入A0模块(每个模块最多接3点输出),开关量输入DI1?DI08接 入DI模块(每个模块接4点输入),开关量输出D01?D010接入D0模块(每个模块接4 点输出),因分控制器22带有4路通讯接口,1路用于操控终端,其余3路(其中有1路以 太网接口)预留使用。
[0064] 由此可见,一个由分控制器22组成的现场DCS控制系统即可投入使用;并且通过 系统网络SNet,控制器与操作站及工程站实现了通讯及数据共享,可参与远程控制及多级 控制,可根据需求进行灵活额选配,另外,控制器在结构上采用耐温耐腐蚀设计,全密封式 的金属外壳,抗干扰能力及现场适用能力也由此得到充分的保证。
[0065]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 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 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CS控制系统包括用于DCS控制系 统的集中监控的操作站部分(1);多个与操作站部分(1)并行连接的可移动式现场控制站 部分(2),与每个现场控制站部分(2)连接的至少一个监控终端(3),所述监控终端(3)用 于显示现场控制参数,所述现场控制站部分(2)用于将现场控制参数进行信号的转换、处 理、运算及控制;以及还包括与操作站部分(1)和现场控制站部分(2)连接的数据服务器部 分,所述数据服务器部分用于系统数据的共享和管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现场控制站部 分(2)包括主控制器(21)及与主控制器(21)连接的多个分控制器(22),所述主控制器 (21) 通过系统网络Snet与操作站部分(1)连接,所述多个分控制器(22)通过控制网络 Cnet与主控制器(21)连接,所述监控终端(3)与分控制器(22)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21) 和分控制器(22)的结构一致,均包括控制底板(23),设置于控制底板(23)内的控制主板, 以及安装于控制底板(23)上的多个功能模块(24),所述控制底板(23)上还设有电源接 口(25)和通讯接口(26),所述每个功能模块(24)上还设有插线接头(27);所述分控制器 (22) 用于根据主控制器(21)的指令来协调和调度各个功能模块(24),所述主控制器(21) 用于根据操作站部分(1)的指令来协调和调度各个分控制器(22),所述主控制器(21)和分 控制器(22)均能与监控终端(3)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24) 包括模拟量输入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开关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和PWM输出模 块、CAN通讯模块、485/232通讯模块、WIFI无线通讯模块。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21) 与分控制器(22)、控制站(2)与操作站(1)、主控制器(21)与一数据服务器¢)、操作站(1) 与一服务器(5)的连接总线,全部采用光纤通讯。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终端(3)为 上位机、触摸屏或无纸记录仪。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21) 和分控制器(22)的外侧均设有全密封的金属外壳。
8. -种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的控制方 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操作站部分(1)集中控制各个控制站部分(2)的工作; 第二步、每个现场控制站部分(2)连接至少一个监控终端(3),监控终端(3)实时的监 控现场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传递至现场控制站部分(2); 第三步、现场控制站部分(2)对数据信息进行转换、处理和运算,并将运算后的数据传 递至数据服务器部分内。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三步中主要包括:分控制器(22)用于根据主控制器(21)的指令来协调和调度各个功能模 块(24)的工作,以及,主控制器(21)用于根据操作站部分(1)的指令来协调和调度各个分 控制器(22)的工作。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控制器的DCS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 控制器(21)、分控制器(22)及功能模块(24)同时工作。
【文档编号】G05B19/418GK104122870SQ201410359278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7日
【发明者】蒋明刚 申请人:湖南三箭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