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数据分享系统及其连接数据分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27237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连接数据分享系统及其连接数据分享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数据分享系统及其连接数据分享方法,特别是一种可以直接传输连接数据的连接数据分享系统及其连接数据分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的无线网络应用也蓬勃发展,无线网络应用也同时延伸到的家用设备自动化的连接方式。因此于现有技术中已经具有一种网状网络(Mesh Network)环境,利用其没有距离限制,也不需要依赖集线器的优点,来达到家庭自动化控制的目的,例如使用CSR公司研发的CSRmeshTM技术。藉由此种技术,使用者可以利用随身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连接到具有节点的不同的被控装置。然而当可携式电子装置与节点配对后,其配对数据只会储存于此可携式电子装置中,另一个可携式电子装置就无法从该节点得之配对数据,造成使用上的限制。于现有技术中,可携式电子装置必须先将配对的相关信息传输到额外的储存装置,例如随身碟或是云端硬碟后,另外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才可以从储存装置读取并得知其配对信息,这对使用者来说也会造成不便。

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新的连接数据分享系统及其连接数据分享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数据分享系统,其具有可以直接传输连接数据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述系统的连接数据分享的方法。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连接数据分享系统是用以于网状网络环境下,网状网络环境内具有至少一被控装置。连接数据分享系统包括数据传送装置及数据接收装置。数据传送装置包括整合模块及转换模块。整合模块用以整 合连接数据以得到整合数据。转换模块电性连接整合模块,用以根据整合数据以转换产生连接代码。数据接收装置包括读取模块及还原模块。读取模块用以判读该连接代码。还原模块系电性连接读取模块,用以将连接代码还原成整合数据,以藉由整合数据与至少一被控装置建立连接。

本发明的连接数据分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执行传送流程,包括:整合连接数据以得到整合数据;以及根据整合数据以转换产生连接代码;以及执行接收流程,包括:判读连接代码;将连接代码还原成整合数据;以及藉由整合数据与至少一被控装置建立连接。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连接数据分享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数据传送装置及数据接收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连接数据分享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

网状网络环境1

被控装置2、2a、2b、2c

连接数据分享系统10

数据传送装置20

整合模块21

转换模块22

数据接收装置30

读取模块31

还原模块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以下请先参考图1本发明的连接数据分享系统10的架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连接数据分享系统10是用于一网状网络(Mesh Network)环境1 下,网状网络环境1内具有至少一被控装置,使得连接数据分享系统10允许与一被控装置2建立连接。连接数据分享系统10包括数据传送装置20及数据接收装置30。数据传送装置20及数据接收装置30可以为相同或不同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手机、平板或是穿戴式装置等,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且同一个可携式电子装置也可以同时具有数据传送装置20及数据接收装置30,亦即可以同时具有传送及接收数据的功能。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数据传送装置20包括整合模块21及转换模块22。整合模块21用以整合一连接数据以得到一整合数据,其中该连接数据系适用于该网状网络环境1。且在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数据传送装置20可以利用不同的权限来与不同的被控装置2建立连接,因此该整合模块21是进一步整合多个使用权限及多个被控装置配对数据以得到该整合数据。转换模块22是电性连接整合模块21,用以根据该整合数据以转换产生一连接代码。连接代码可以为QR码,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由于QR码的原理以及使用方式已经被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通常知识者所广泛应用,且并非本发明所要改进之处,故在此不再赘述其原理。

数据接收装置30包括读取模块31及还原模块32。读取模块31用以判读该连接代码。亦即当连接代码为QR码时,该读取模块31进一步撷取该QR码的图像以判读出该连接代码。还原模块32电性连接读取模块31,用以将该连接代码还原成该整合数据,包括还原多个使用权限及多个被控装置配对数据等数据,藉此数据接收装置30,或是数据接收装置30所属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也可以对被控装置2建立连接。

需注意的是,连接数据分享系统10具有的各模块可以为硬件装置、软件程序结合硬件装置、固件结合硬件装置等方式架构而成,例如可以为储存于一电脑可读取媒介中的应用程序软件,但本发明并不以上述的方式为限。此外,本实施方式仅例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为避免赘述,并未详加记载所有可能的变化组合。然而,本领域的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上述各模块或元件未必皆为必要。且为实施本发明,亦可能包含其他较细节的现有模块或元件。各模块或元件皆可能视需求加以省略或修改,且任两模块间未必不存在其他模块或元件。

接着请参考图2本发明的数据传送装置及数据接收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就如图2所示,若数据传送装置20所属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可以与被控装置2a、2b、2c建立连接时,数据传送装置20会具有与被控装置2a、2b、2c连接的关联数据,此时数据传送装置20会整合并传送能与被控装置2a、2b、2c建立连接的整合数据到数据接收装置30。如此一来,当数据接收装置30接收并转换出整合数据后,数据接收装置30所属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就可以于网状网络环境1下连接被控装置2a、2b、2c,来进一步控制被控装置2a、2b、2c。

接着请参考图3本发明的连接数据分享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此处需注意的是,以下虽以上述连接数据分享系统10为例说明本发明的连接数据分享的方法,但本发明的连接数据分享的方法并不以使用在上述相同结构的连接数据分享系统10为限。

首先当数据传送装置20要分享数据时,首先数据传送装置20进行步骤3a:执行一传送流程。

首先当数据传送装置20可以利用不同的权限来与不同的被控装置2a、2b、2c建立连接的情况下,数据传送装置20可以执行数据传送流程,也就是会进行以下的步骤。

数据传送装置20会先进行步骤301:整合一连接数据以得到一整合数据。

数据传送装置20的整合模块21会整合与被控装置2a、2b、2c的连接数据以得到一整合数据,整合模块21可以同时整合对被控装置2a、2b、2c的多个使用权限及多个被控装置配对数据以得到该整合数据。

接着进行步骤302:根据该整合数据以转换产生一连接代码。

接着转换模块22用以根据该整合数据以转换产生一连接代码,例如转换为QR码,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接着数据接收装置30会进行步骤3b:执行一接收流程。

接着数据接收装置30会执行接收流程,也就是会进行以下的步骤。

数据接收装置30先进行步骤303:判读该连接代码。

数据接收装置30的读取模块31会先判读转换模块22所产生的连接代码,若连接代码为QR码时,读取模块31是撷取QR码的影像后,再进行判读。

接着进行步骤304:将该连接代码还原成该整合数据。

接着还原模块32将读取模块31读取得到的该连接代码还原成该整合数 据,以得知多个使用权限及多个被控装置配对数据。

最后进行步骤305:藉由该整合数据与至少一被控装置建立连接。

最后数据接收装置30或数据接收装置30所属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可以藉由该整合数据与被控装置2a、2b、2c全部或其中一个建立连接,以控制被控装置2a、2b、2c。

此处需注意的是,本发明的连接数据分享的方法并不以上述的步骤次序为限,只要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上述的步骤次序亦可加以改变。

如此一来,数据接收装置30或数据接收装置30所属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即可以方便地得知整合数据,以进一步地于网状网络环境1下连接并控制被控装置2a、2b、2c。

需注意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为避免赘述,并未详加记载所有可能的变化组合。然而,本领域的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上述各模块或元件未必皆为必要。且为实施本发明,亦可能包含其他较细节的现有模块或元件。各模块或元件皆可能视需求加以省略或修改,且任两模块间未必不存在其他模块或元件。只要不脱离本发明基本架构者,皆应为本专利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而应以专利申请范围为准。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