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一体化测控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8326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智能一体化测控终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领域数据采集、监控、远传通讯于一体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智能一体化测控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能源局进一步对新能源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的各个领域,而电力系统以及相关的工矿、新能源系统,在电力自动化监控方面因历史积累和方案规划问题,实际使用设备杂乱,一个小功能独立成一个采集终端,造成很多信息孤岛无法连通,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具有自组织、自管理、无线光纤环网、多应用场合的三合一智能一体化终端越来越受到行业内的关注,智能化、多功能化、通信集成化的终端产品在未来新能源行业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高速发展,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已发展到纳米级,晶体管集成度的大幅提高在提升芯片复杂度的同时使得单个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基于arm技术微控制器应用约占据了32位微控制器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现已广泛遍及各类工业控制领域、消费领域、通信领域、网络领域、无线系统等各类产品市场,同时尤其新推出的芯片功能及其优越的性能将大大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从而提供一种新型智能一体化测控终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智能一体化测控终端。该终端包括箱体和箱门,所述箱门为旋转门,所述箱体内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互相连接的第一核心控制板和第二核心控制板,所述第一核心控制板包括第一控制器及与其相连接的交流采样模块、开入模块、开出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和第一通讯模块,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读取交流采样模块、开入模块和按键模块的数据信息,通过开出模块执行相应的操作,并通过显示模块显示;所述第二核心控制板包括第二控制器和与其相连的第二通讯模块,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相连,用以接收第一控制器传输的数据,并将不同网段的数据进行映射处理后,再进行数据统一打包,由第二通讯模块发送至主站。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为arm9控制芯片。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包括2个100m光/电口和7个rs232/rs485串口,其中4个rs232/rs485串口通过与第一控制器相连的sc16c554串口扩展芯片进行片选中断,由与sc16c554串口扩展芯片相连接的外围驱动电路完成4个串口的扩展。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讯模块包括6个100m光/电口、2个1000m光纤口和7个rs232/rs485串口。

优选地,所述终端还包括电源供电模块,其与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分别相连,用以供电。

优选地,所述旋转门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显示模块和按键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盖板上,所述下盖板上设有一周嵌套凸起,该凸起可以与箱口嵌套配合,所述一周嵌套凸起各拐角处分别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可与所述箱口进行螺纹连接,所述下盖板一侧设有旋转销,该旋转销可将下盖板和上盖板进行连接,所述下盖板上与安装旋转销相对的一侧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内装有第一磁铁,所述上盖板上与所述第一磁铁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二磁铁。

优选地,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各设有一阶梯孔,该阶梯孔可通过紧固件将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盖板的两侧上还设有凹槽,可便于操作者手握。

优选地,所述按键模块通过多颗螺钉固定在上盖板上。

优选地,所述显示模块的两侧还设有工艺边。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智能一体化测控终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实现了测控与通讯于一体的功能。

2、采用arm9高速处理芯片,增加了通讯接口的数量,提升了通信能力,具有14个rs232/rs485串口、2个1000m光纤口、6个100m光纤口(可与6个100m电口互用),通信能力大幅度提升。

3、采用全新的工业设计理念,外形设计美观大方,颜色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搭配;采用旋转门结构设计方式,配合磁体的吸合,便于用户的安装与拆卸,同时在上下盖板安装紧固件的方式锁住旋转门,可解决旋转门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松动的问题。

4、第二控制器内采用抢占式的vxworks操作系统,遥信分辨率能达到1ms,保护出口能达到20ms以内;且在二层环网规约的基础上,通过特殊处理,将不同网段的数据经过映射后,将数据统一打包出口,能更好的抑制网络风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新型智能一体化测控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新型智能一体化测控终端旋转门的下盖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新型智能一体化测控终端旋转门的下盖板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的新型智能一体化测控终端旋转门的上盖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新型智能一体化测控终端旋转门的上盖板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新型智能一体化测控终端的内部主要电气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2-箱门,21-下盖板,21.1-嵌套凸起,21.2-螺纹孔,21.3-旋转销,21.4-凸起,21.5-第一磁铁,21.6-阶梯孔,21.7-凹槽,22-上盖板,22.1-按键模块,22.2-显示模块,22.3-螺钉,22.4-工艺边,22.5-第二磁铁,22.6-阶梯孔,3-底板,4-第一核心控制板,41-第一控制器、42-交流采样模块、43-开入模块、44-开出模块、45-第一通讯模块,5-第二核心控制板,51-第二控制器,52-第二通讯模块,6-电源供电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施案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基于发明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发明专利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为示例性说明,并未按照严格比例绘制,而且其中可能有为描述便利而进行的局部放大、缩小,对于公知部分结构亦可能有一定缺省。

图1为本发明的新型智能一体化测控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新型智能一体化测控终端包括箱体1和箱门2,箱门2为旋转门,箱体1为5u结构,其上还可以设有多个散热孔。旋转门包括如图2至3所示的下盖板21和如图4至5所示的上盖板22。

如图2至3所示,本发明的新型智能一体化测控终端的下盖板21上设有一周嵌套凸起21.1,该凸起可以与箱口嵌套配合。一周嵌套凸起各拐角处分别设有螺纹孔21.2,该螺纹孔21.2可与箱口进行螺纹连接。下盖板21一侧设有旋转销21.3,该旋转销21.3可将下盖板21和上盖板22进行连接。下盖板21上与安装旋转销21.3相对的一侧上设有凸起21.4,该凸起21.4内上下各装有第一磁铁21.5。下盖板底端拐角处还设有一阶梯孔21.6。下盖板21的两侧上还设有凹槽21.7,该凹槽21.7的设计是为了便于操作者手握持拿。

如图4至5所示,本发明的新型智能一体化测控终端上的箱门2的上盖板22上设有按键模块22.1和显示模块22.2。按键模块22.1通过多颗螺钉22.3固定在上盖板22上。显示模块22.2的两侧边还设有工艺边22.4。上盖板22上设有两个第二磁铁22.5,该两个第二磁铁22.5与下盖板21上的两个第一磁铁21.5相对应。通过第一磁铁21.5与第二磁铁22.5的配置,可将上盖板22和下盖板21吸合在一起,同时也增添了开合门时的质感。上盖板22底端拐角处设有一阶梯孔22.6,该阶梯孔22.6与下盖板21上阶梯孔21.6相对应,可通过紧固件将上盖板22和下盖板21进一步紧固,防止旋转门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松动。

图6为本发明的新型智能一体化测控终端的内部主要电气原理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新型智能一体化测控终端的箱体内设有底板3,该底板上插有互相连接的第一核心控制板4和第二核心控制板5。第一核心控制板4和第二核心控制板5的控制信号通过底板3走线,在板件布局方面,可通过采用强弱电隔离的方式,避免控制信号受干扰。

第一核心控制板4包括第一控制器41及与其相连接的交流采样模块42、开入模块43、开出模块44、显示模块22.2、按键模块22.1和第一通讯模块45。第一控制器41用于读取交流采样模块42、开入模块43和按键模块22.1的数据信息,通过开出模块44执行相应的操作,并通过显示模块22.2显示。第二核心控制板5包括第二控制器51和与其相连接的第二通讯模块52,第二控制器51与第一控制器41相连,用以接收第一控制器41传输的数据,并将不同网段的数据进行映射处理后,再进行数据统一打包,由第二通讯模块52发送至主站。

其中,显示模块22.2可以为数码管、常规液晶、宽温液晶及oled显示器中的任一种。上述第一控制器41和第二控制器51为arm9控制芯片。第一通讯模块45主要负责与下层逆变器、汇流箱的数据通信,其包括2个100m光/电口和7个rs232/rs485串口,其中4个rs232/rs485串口通过与第一控制器相连的sc16c554串口扩展芯片进行片选中断,由与sc16c554串口扩展芯片相连接的外围驱动电路完成4个串口的扩展。第二通讯模块52主要负责与上层主站之间的数据通信,其包括6个100m光/电口、2个1000m光纤口和7个rs232/rs485串口。第二通讯模块52中的2个1000m光纤口和100m光/电口可组成自愈式环形光纤以太网,实现升压站对光伏单元的远程管理和自动化监控,可解决低压一体化(视频安防、门禁系统、报警系统、无人值守、通信汇聚)的技术融合问题。

另外,本发明的终端还包括5v的电源供电模块6,其与第一控制器41和第二控制器51分别相连,用以向两个控制器供电。

本发明的新型智能一体化测控终端采用高度集成的arm9平台,通过采用底板与核心板分离的设计理念。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后,将所有的控制引脚全部引出,可根据项目需求的不同,从软件的角度和底板布局的角度进行重新分配,大大提高了项目的可移植性和缩短了项目的研发周期。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