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一体化的智能测试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9280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成一体化的智能测试终端。



背景技术:

PCBA电路板传统检测方式为由两个工作人员利用数字电桥或万能表对PCBA电路板元件(电容、电阻等)人工检测并对元件丝印、记号目视检查,一个人负责夹取元件、读取实测值并对比判定,另一个人负责做记录(包括填写实测值、在纸质BOM表上划标记、在纸质的电路图上划标记)。其弊端在于,工作效率低,投入人力物力多,检测过程存在人为错误风险,文档查阅困难,出现问题难以追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一体化的智能测试终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一体化的智能测试终端,包括电脑主机、键盘鼠标、支撑板和主机柜,检测台一侧的下端面垂直固定连接支撑板,且检测台另一侧的下端面垂直固定连接主机柜,所述主机柜的内腔中包括电源开关、电源控制器、电脑主机和内置扫描仪,且电源开关和电源控制器电性连接,电源控制器和电脑主机电性连接,所述电脑主机位于主机柜的内腔的底部,内置扫描仪和电脑主机的上端面连接,内置扫描仪和电脑主机电性连接,且内置扫描仪上设有扫描仓,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和主机柜的上端之间连接有抽屉,且抽屉中安放有键盘鼠标,所述检测台的上端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上设有USB接口,第二挡板上设有音箱,音箱通过电脑主机上的USB接口电性连接,且位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有安装箱,安装箱前方的端面上设有数字电桥和显示器。

优选的,所述数字电桥与电脑主机连接方式通过RS串口线电性连接,且数字电桥并配带四端LCR测试头,所述显示器和电脑主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置扫描仪与电脑主机通过USB数据线连接,且内置扫描仪倒立安装于机壳内部。

优选的,所述USB接口的接口数目为四个,所述音箱数目多于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集成一体化的智能测试终端结构简单,通过将检测中所需要的电脑、数字电桥、扫描仪、音箱等融合为一体,所有设备全部集成到机壳内,大大缩小了设备占据的空间。数字电桥用RS232串口线与电脑连接通讯,将元件实测值传送给电脑处理,内置扫描仪通过USB数据线与电脑连接通讯,将扫描出的图像传送给电脑处理,将所有设备均由一人用电脑统一来控制,检测执行效率高,所有记录、问题点均可追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脑主机、2扫描仓、3内置扫描仪、4数字电桥、5音箱、6显示器、7USB接口、8键盘鼠标、9支撑板、10主机柜、11检测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一体化的智能测试终端,包括电脑主机1、键盘鼠标8、支撑板9和主机柜10,检测台11一侧的下端面垂直固定连接支撑板9,且检测台11另一侧的下端面垂直固定连接主机柜10,主机柜10的内腔中包括电源开关、电源控制器、电脑主机1和内置扫描仪3,且电源开关和电源控制器电性连接,电源控制器和电脑主机1电性连接,电脑主机1位于主机柜10的内腔的底部,内置扫描仪3和电脑主机1的上端面连接,内置扫描仪3和电脑主机1电性连接,且内置扫描仪3上设有扫描仓2,由内部电源控制器提供电源,电源由电脑主机1统一控制,内置扫描仪3通过USB数据线与电脑主机1电性连接,作数据通信。

支撑板9的上端和主机柜10的上端之间连接有抽屉,且抽屉中安放有键盘鼠标8,检测台11的上端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上设有USB接口7,第二挡板上设有音箱5,音箱5通过电脑主机1上的USB接口电性连接,在工作人员检测过程中提供语音辅助提示,且位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有安装箱,安装箱前方的端面上设有数字电桥4和显示器6,数字电桥4与电脑主机1连接方式通过RS232串口线电性连接,用于传输检测值给电脑处理,且数字电桥4并配带四端LCR测试头,显示器6通过VGA线和电脑主机1电性连接显示,内置扫描仪3与电脑主机1通过USB数据线连接,且内置扫描仪3倒立安装于机壳内部,USB接口7的接口数目为四个,音箱5数目多于两个,本实用新型集电脑、数字电桥4和内置扫描仪3为一体的融合,用电脑代替人工判断、记录资料保存,数字电桥4获取元件检测值并输送给电脑处理,将电路板放置在扫描仓2,内置扫描仪3通过扫描PCBA电路板后并输送给电脑,供工作人员辅助检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