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北斗的室内农业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669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北斗的室内农业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北斗的室内农业管理系统,属于农业管理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定发展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水资源、土地资源的逐渐减少以及污染影响的扩大,室内农业顺应时代要求快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四分之一的蔬菜均产自于温室。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绿色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蔬菜的水和土壤质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而推动室内农业的大力发展。然而,我国的室内农业发展起步晚,引进国外的设备等技术需要高成本。同时,远程监控方面的不足,导致大量人力成本的投入,应急反应不能及时从而产生经济损失。在网络传输方面多利用局域网或GPRS网络,相应地存在管理有效区域和对移动基站的依赖的问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具有导航和通信相结合的服务特色。2020年将形成由30多颗卫星组网具有覆盖全球的能力。高精度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既具备GPS和伽利略系统的功能,又具备短报文通信功能。北斗系统的授时和定位功能保证了室内农业具体的位置信息和数据时间的准确度。

鉴于此,我们可以利用北斗系统以及智能移动终端来对室内农业的管理技术进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的室内农业管理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北斗的室内农业管理系统,包括环境参数监控系统、北斗通信装置、服务器和智能移动终端;所述环境参数监控系统和智能移动终端均通过北斗通信装置与服务器通信连接。

所述环境参数监控系统包括处理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强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温度控制器、湿度控制器、光强度控制器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强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温度控制器、湿度控制器、光强度控制器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器均与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外接北斗通信装置。

光强度控制器包括电机和种植皿,所述种植皿的底盘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电机带动种植皿旋转,使植物处于光强度最大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监控室内农业的生长环境状况,减少人力物力,控制成本,可以迅速对突发状况作出反应,有效减少损失,提高收益率;2、本发明基于覆盖率高的北斗系统,室内农业的地域选择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环境参数监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北斗的室内农业管理系统,包括环境参数监控系统、北斗通信装置、服务器和智能移动终端。环境参数监控系统和智能移动终端均通过北斗通信装置与服务器通信连接。

如图2所示,环境参数监控系统包括处理器(STM32F103作为主控芯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采用同一个DHT11传感器)、光强度传感器(GY-30)、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DCO2_T8)、温度控制器、湿度控制器、光强度控制器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强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温度控制器、湿度控制器、光强度控制器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器均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外接北斗通信装置。

上述中温度控制器主要控制加温和降温设备,湿度控制器主要控制灌溉的水泵,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器主要控制二氧化碳产生器的电磁阀,光强度控制器包括电机和种植皿,所述种植皿的底盘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电机带动种植皿旋转,使植物处于光强度最大的方向,电机采用42HS3404A4型号,电机驱动选择为L298N模块,采用ST公司L298N双H桥驱动芯片,可直接驱动两路3-30V直流电机或步进电机,支持3.3v MCU控制,可以很方便地控制电机速度和方向,也可以控制2相步进电机。

环境参数监控系统的各个传感器将采集的信号传递给处理器,然后通过北斗通信装置发送给服务器,最后同样通过北斗通信装置发送给智能移动终端;智能移动终端的控制命令经过相反的路径发送至处理器,最后传达至环境参数监控系统的各个控制器。

上述基于北斗的室内农业管理系统,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监控室内农业的生长环境状况,减少人力物力,控制成本,可以迅速对突发状况作出反应,有效减少损失,提高收益率;通信采用覆盖率高的北斗系统,室内农业的地域选择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节约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