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药柜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654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药柜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储药柜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制造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其中智能储药柜的研究开发成为主要内容。故设计电路控制特定的智能储药柜变得很有必要。使用者可依据实际储药柜的数目自行续接电路,同时简化电路结构,提高了电路工作准确性,降低了生产成本,便于后期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储药柜的控制装置,解决了当前智能储药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可实现储药柜的自动与手动切换;使用者可根据实际储药柜的数目自行续接电路;简化了电路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现有智能储药柜控制电路控制柜数不能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无自动、手动切换,结构复杂,造价昂贵,维修困难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智能储药柜的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单片机和第二单片机,所述第一单片机连接有显示电路,用于显示储药柜当前工作模式及状态,所述第二单片机连接有储药柜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储药柜的开闭,所述第一单片机和第二单片机均连接至功能选择电路,所述功能选择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单片机和第二单片机分别控制所述显示电路和储药柜。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电路具体为:所述第一单片机的第二八引脚、第二七引脚、第二六引脚、第二五引脚、第二四引脚、第二三引脚、第二二引脚和第二一引脚连接至所述第一显示器的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九引脚、第一零引脚、第一一引脚、第一二引脚、第一三引脚和第一四引脚,所述第一单片机的第三九引脚、第三八引脚和第三七引脚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显示器的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所述第一显示器的第一引脚与第一六引脚均连接电位器的一端并接地,第二引脚与第一五引脚均连接至所述电位器的另一端并接VCC,第三引脚连接至所述电位器的变阻输出端,所述电位器用于调节第一显示器的亮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片机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分别连接至第一一排线和第一二排线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所述第一一排线用于连接所述功能选择电路,所述第一二排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

进一步的,所述功能选择电路具体为:所述第一一排线与第零排线对应连接,所述第零排线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第七按键、第四按键、第一按键、第一零按键的一端并接地,所述第七按键、第四按键、第一按键和第一零按键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零排线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

所述第零排线的第二引脚分别连接第八按键、第五按键、第二按键、第零按键的一端并接地,所述第八按键、第五按键、第二按键和第零按键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零排线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

所述第零排线的第三引脚分别连接第九按键、第六按键、第三按键、第一一按键的一端并接地,所述第九按键、第六按键、第三按键和第一一按键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零排线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

所述第零排线的第四引脚分别连接第一五按键、第一四按键、第一三按键、第一二按键的一端并接地,所述第一五按键、第一四按键、第一三按键和第一二按键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零排线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二排线经过第二一排线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所述第二一排线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分两路,一路连接至第二二排线用于连接备用添加单片机和储药柜控制装置,另一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单片机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单片机的第一零引脚、第一一引脚、第一二引脚、第一三引脚、第一四引脚、第一五引脚、第一六引脚和第七引脚对应连接至第一排线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用于连接第一储药柜控制电路的第一端口;

所述第二单片机的第二一引脚、第二二引脚、第二三引脚、第二四引脚、第二五引脚、第二六引脚、第二七引脚和第二八引脚对应连接至第二排线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用于连接第二储药柜控制电路的第二端口;

所述第二单片机的第三二引脚、第三三引脚、第三四引脚、第三五引脚、第三六引脚、第三七引脚、第三八引脚和第三九引脚对应连接至第三排线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用于连接第三储药柜控制电路的第三端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一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正极、第一输入端负极、第二输入端正极和第二输入端负极,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分别经过第一一行程开关、第一二行程开关、第一三行程开关和第一四行程开关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机驱动模块共地,所述第一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至第一二直流电动机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一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至第一一直流电动机的正极和负极;

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二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正极、第一输入端负极、第二输入端正极和第二输入端负极,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分别经过第二一行程开关、第二二行程开关、第二三行程开关和第二四行程开关与所述第二直流电机驱动模块共地,所述第二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至第二二直流电动机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二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至第二一直流电动机的正极和负极;

所述第三端口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三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正极、第一输入端负极、第二输入端正极和第二输入端负极,所述第三端口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分别经过第三一行程开关、第三二行程开关、第三三行程开关和第三四行程开关与所述第三直流电机驱动模块共地,所述第三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至第三二直流电动机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三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至第三一直流电动机的正极和负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单片机的第九引脚分两路,一路经过第二电容连接VCC电源,另一路经过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第二单片机的第四零引脚和第三一引脚接VCC电源;

所述第二单片机的第一八引脚分两路,一路经过第二二电容接地,另一路连接至第二晶振的一端,所述第二晶振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单片机的第一九引脚,另一路经过第二一电容与所述第二单片机的第二零引脚共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片机的第九引脚分两路,一路经过第一电容连接VCC电源,另一路经过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一单片机的第四零引脚和第三一引脚接VCC电源;

所述第一单片机的第一八引脚分两路,一路经过第一二电容接地,另一路连接至第一晶振的一端,所述第一晶振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单片机的第一九引脚,另一路经过第一一电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第二零引脚共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单片机分模块运行方式。一块单片机用于显示,另一单片机用于控制储药柜,一个单片机可控制三个储药柜。功能选择电路输入时对每个单片机进行控制;充分利用单片机自身内存及程序的编码、译码、寄存功能,有效的除去编码电路、译码电路、时钟电路及存储电路的搭建,从而大大简化电路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电路的工作效率和控制准确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方便后期维修。

进一步的,使用者可根据实际储药柜的数目自行续接电路,更贴合实际使用;实现了储药柜自动和手动模式的切换及程序的重复利用。使智能储药柜的使用更加简单与人性化。

进一步的,每个储药柜使用两个直流电动机,其中一个为同轴电机,负责将储药柜打开和关闭,实现储药柜的自动开闭;另一个电机负责将同轴电机纵向移动,通过外围机械结构实现储药柜手动和自动的切换。

进一步的,使用L298N电机驱动芯片,其输入电压低,输出电压稳定、电流大,可使电机输出较大转矩,从而保证储药柜的自动开闭。

进一步的,使用12C5A60S2单片机,其外围电路简单且自身有60KB的储存空间,有效的除去编码电路、译码电路、时钟电路及存储电路的搭建,从而大大简化电路结构,近一步提高了电路的工作效率和控制准确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方便后期维修。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按键输入电路;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器电路;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储药柜控制电路;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驱动及同轴电机电路;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药柜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单片机U1和第二单片机U2,所述第一单片机U1连接有显示电路,用于显示储药柜当前工作模式及状态,所述第二单片机U2连接有储药柜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储药柜的开闭,所述第一单片机U1和第二单片机U2均连接至功能选择电路,用于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单片机U1和第二单片机U2,所述功能选择电路的工作模式包括手动、自动和储药柜柜号输入。

图中VCC对地电压均为5V。所述第一单片机U1的第九引脚分两路,一路经过第一电容C1连接VCC电源,另一路经过第一电阻R1接地,所述第一单片机U1的第四零引脚和第三一引脚接VCC电源;所述第一单片机U1的第一八引脚分两路,一路经过第一二电容C12接地,另一路连接至第一晶振Y1的一端,所述第一晶振Y1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单片机U1的第一九引脚,另一路经过第一一电容C11与所述第一单片机U1的第二零引脚共地。

所述第二单片机U2的第九引脚分两路,一路经过第二电容C2连接VCC电源,另一路经过第二电阻R2接地,所述第二单片机U2的第四零引脚和第三一引脚接VCC电源;所述第二单片机U2的第一八引脚分两路,一路经过第二二电容C22接地,另一路连接至第二晶振Y2的一端,所述第二晶振Y2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单片机U2的第一九引脚,另一路经过第二一电容C21与所述第二单片机U2的第二零引脚共地。

所述显示电路具体为:所述第一单片机U1的第二八引脚、第二七引脚、第二六引脚、第二五引脚、第二四引脚、第二三引脚、第二二引脚和第二一引脚连接至所述第一显示器L1的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九引脚、第一零引脚、第一一引脚、第一二引脚、第一三引脚和第一四引脚,所述第一单片机U1的第三九引脚、第三八引脚和第三七引脚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显示器L1的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所述第一显示器L1的第一引脚与第一六引脚均连接电位器RP一端并接地,第二引脚与第一五引脚均连接电位器RP另一端并接VCC,第三引脚连接电位器变阻输出端,电位器RP用于调节第一显示器L1的亮度。

所述第一单片机U1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分别连接至第一一排线P11和第一二排线P12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所述第一一排线P11用于连接所述功能选择电路,所述第一二排线P12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U2。

其中,所述功能选择电路具体为:

所述第一一排线P11与第零排线P0对应连接,所述第零排线P0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第七按键S7(数字7按键)、第四按键S4(数字4按键)、第一按键S1(数字1按键)、第一零按键S10(删除键)的一端并接地,所述第七按键S7(数字7按键)、第四按键S4(数字4按键)、第一按键S1(数字1按键)和第一零按键S10(删除键)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零排线P0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

所述第零排线P0的第二引脚分别连接第八按键S8(数字8按键)、第五按键S5(数字5按键)、第二按键S2(数字2按键)、第零按键S0(数字0按键)的一端并接地,所述第八按键S8(数字8按键)、第五按键S5(数字5按键)、第二按键S2(数字2按键)和第零按键S0(数字0按键)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零排线P0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

所述第零排线P0的第三引脚分别连接第九按键S9(数字9按键)、第六按键S6(数字6按键)、第三按键S3(数字3按键)、第一一按键S11(+号按键)的一端并接地,所述第九按键S9(数字9按键)、第六按键S6(数字6按键)、第三按键S3(数字3按键)和第一一按键S11(+号按键)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零排线P0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

所述第零排线P0的第四引脚分别连接第一五按键S15(手动选择按键)、第一四按键S14(自动选择按键)、第一三按键S13(归位按键)、第一二按键S12(确认按键)的一端并接地,所述第一五按键S15(手动选择按键)、第一四按键S14(自动选择按键)、第一三按键S13(归位按键)和第一二按键S12(确认按键)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零排线P0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

所述第一二排线P12经过第二一排线P21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U2,所述第二一排线P21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分两路,一路连接至第二二排线用于连接备用添加单片机和储药柜控制装置,另一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单片机U2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

所述第二单片机U2的第一零引脚、第一一引脚、第一二引脚、第一三引脚、第一四引脚、第一五引脚、第一六引脚和第七引脚对应连接至第一排线P1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用于连接第一储药柜控制电路的第一端口PU1;

所述第一端口PU1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一直流电机驱动模块I1的第一输入端正极、第一输入端负极、第二输入端正极和第二输入端负极,所述第一端口PU1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分别经过第一一行程开关SQ11、第一二行程开关SQ12、第一三行程开关SQ13和第一四行程开关SQ14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机驱动模块I1共地,所述第一直流电机驱动模块I1的第一输出端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至第一二直流电动机M12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一直流电机驱动模块I1的第二输出端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至第一一直流电动机M11的正极和负极;

所述第二单片机U2的第二一引脚、第二二引脚、第二三引脚、第二四引脚、第二五引脚、第二六引脚、第二七引脚和第二八引脚对应连接至第二排线P2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用于连接第二储药柜控制电路的第二端口PU2;

所述第二端口PU2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二直流电机驱动模块I2的第一输入端正极、第一输入端负极、第二输入端正极和第二输入端负极,所述第二端口PU2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分别经过第二一行程开关SQ21、第二二行程开关SQ22、第二三行程开关SQ23和第二四行程开关SQ24与所述第二直流电机驱动模块I2共地,所述第二直流电机驱动模块I2的第一输出端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至第二二直流电动机M22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二直流电机驱动模块I2的第二输出端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至第二一直流电动机M21的正极和负极;

所述第二单片机U2的第三二引脚、第三三引脚、第三四引脚、第三五引脚、第三六引脚、第三七引脚、第三八引脚和第三九引脚对应连接至第三排线P3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用于连接第三储药柜控制电路的第三端口PU3。

所述第三端口PU3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三直流电机驱动模块I3的第一输入端正极、第一输入端负极、第二输入端正极和第二输入端负极,所述第三端口PU3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分别经过第三一行程开关SQ31、第三二行程开关SQ32、第三三行程开关SQ33和第三四行程开关SQ34与所述第三直流电机驱动模块I3共地,所述第三直流电机驱动模块I3的第一输出端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至第三二直流电动机M32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三直流电机驱动模块I3的第二输出端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至第三一直流电动机M31的正极和负极。

手动模式:按键输入电路按下S15“手动”,通过排线将输入信号至第一单片机U1、第二单片机U2,第一单片机U1控制第一显示器L1显示“手动模式,请人工开关”;第二单片机U2通过第一排线P1、第二排线P2、第三排线P3控制第一电机驱动模块I1、第二电机驱动模块I2、第三电机驱动模块I3的IN2-端口,第一电机驱动模块I1、第二电机驱动模块I2、第三电机驱动模块I3分别驱动第一一直流电动机M11、第二一直流电动机M21、第三一直流电动机M31反向转动,通过外围机械结构分别使同轴第一二直流电动机M12、第二二直流电动机M22、第三二直流电动机M32下降,机械结构分离;下降至第一四行程开关SQ14、第二四行程开关SQ24、第三四行程开关SQ34闭合时停止下降。此时只能通过人工打开、关闭储药柜。

自动模式:按键输入电路按下S14“自动”,通过排线将送入信号送至第一单片机U1、第二单片机U2,第一单片机U1控制第一显示器L1显示“自动模式,请输入柜号”;第二单片机U2通过第一排线P1、第二排线P2、第三排线P3控制第一电机驱动模块I1、第二电机驱动模块I2、第三电机驱动模块I3的IN2+端口,第一电机驱动模块I1、第二电机驱动模块I2、第三电机驱动模块I3分别驱动第一一直流电动机M11、第二一直流电动机M21、第三一直流电动机M31正向转动,通过外围机械结构分别使同轴第一二直流电动机M12、第二二直流电动机M22、第三二直流电动机M32上升,机械结构回复并自锁;上升至第一三行程开关SQ13、第二三行程开关SQ23、第三三行程开关SQ33闭合时停止上升。此时只能通过按键输入电路打开、关闭储药柜。

具体过程如下:当需要打开1号和2号储药柜时,按键电路依次按下第一按键S1、第一一按键S11、第二按键S2即“1+2”,通过第零排线P0、第一二排线P12将输入信号送至第一单片机U1、第二单片机U2,第一单片机U1通过其内部程序处理并控制第一显示器L1显示“1号、2号”;

如果输入错误可按下第一零按键S10“删除”按键进行修改,确定输入无误后按下第一二按键S12“确认”,此时第一显示器L1显示“打开1号、2号”;第二单片机U2通过第一排线P1、第二排线P2控制第一电机驱动模块I1、第二电机驱动模块I2的IN1+端口,第一电机驱动模块I1、第二电机驱动模块I2分别驱动同轴第一二电动机M12、第二二电动机M22正向转动,通过机械结构将1号柜和2号柜送出,当送出至第一一行程开关SQ11、第二一行程开关SQ21闭合时停止送出,此时打开储药柜过程结束。

按下第一三按键S13“归位”时,通过第零排线P0、第一二排线P12将输入信号送至第一单片机U1、第二单片机U2;第一单片机U1控制第一显示器L1显示“关闭柜子”,第二单片机U2通过第一排线P1、第二排线P2排线接口控制第一电机驱动模块I1、第二电机驱动模块I2的IN1-端口,第一电机驱动模块I1、第二电机驱动模块I2分别驱动同轴第一二直流电动机电机M12、第二二直流电动机电机M22反向转动,通过机械结构将1号柜和2号柜收回,当收回至第一二行程开关SQ12、第二二行程开关SQ22闭合时停止收回,此时关闭储药柜过程结束,第一单片机U1控制第一显示器L1继续显示“自动模式,请输入柜号”,需要打开其它储药柜只需重复以上操作即可。

该智能储药柜控制电路一个单片机可控制三个储药柜,当需要控制多个储药柜时,使用者可更具实际情况可自行依次续接图3、图4电路。一次可最多送出20个储药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多个单片机分模块运行,一个单片机可控制三个储药柜,提高了电路的工作效率和控制准确率。按键输入时对每个单片机进行编码,实现了程序的重复使用。充分利用了单片机自身内存及程序的编码、译码、寄存功能,有效的除去了编码电路、译码电路、时钟电路及存储电路的搭建,不仅大大简化电路结构,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在电路出现故障时可快速查出故障,便于维修。实现了自动和手动的相互切换,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具有更广泛的使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于较多单片机电路设计者也有所帮助,可供借鉴学习。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