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多功能流程运转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390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棚多功能流程运转控制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大棚温度控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大棚多功能流程运转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日光温室是节能日光温室的简称,又称暖棚,由俩侧山墙、维护后墙体、支撑骨架及覆盖材料组成,是我国北方地区独有的一种温室类型,是一种在室内不加热的温室,通过后墙体对太阳能吸收实现蓄放热,维持室内一定的温度水平,以满足蔬菜作物生长的需要。

日光温室是采用较简易的设施,充分利用太阳能,在寒冷地区一般不加温进行蔬菜越冬栽培,而生产新鲜蔬菜的栽培设施日光温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我国独有的设施,日光温室的结构各地不尽相同,分类方法也比较多,按墙体材料分主要有干打垒土温室,砖石结构温室,复合结构温室等,按后屋面长度分,有长后坡温室和短后坡温室;按前屋面形式分,有二折式,三折式、拱圆式、微拱式等,按结构分,有竹木结构、钢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钢结构、全钢筋混凝土结构、悬索结构,热镀锌钢管装配结构。

前坡面夜间用保温被覆盖,东、西、北三面为围护墙体的单坡面塑料温室,统称为日光温室,其雏型是单坡面玻璃温室,前坡面透光覆盖材料用塑料膜代替玻璃即演化为早期的日光温室,日光温室的特点是保温好、投资低、节约能源,非常适合我国经济欠发达农村使用。

阳光温室在中午阳光饱和状态下为保证植物生长最佳温度需求,对超温的热空气均排放出去,因热源空气温度一般在30℃~35℃左右,常规下没有采取相应热源回收方式收集利用,这样就对这种无偿的热源形成白白浪费,现有阳光温室各个取暖设备之间切换和配合不完善,白白浪费了很多管路,用户也无法随时随地查看温室内的温度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棚多功能流程运转控制系统,能实现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切换,远距离实时查看棚内数据并控制棚内设备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棚多功能流程运转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测点、换热水箱、离心风机、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循环水泵、电磁阀D、换热循环水泵、地暖水箱、集热温度探头A、系统控制柜、集热温度探头C、集热温度探头B、甲醇锅炉,所述系统控制柜连接温度测点,所述系统控制柜连接离心风机,所述系统控制柜连接电磁阀A,所述系统控制柜连接电磁阀B,所述系统控制柜连接电磁阀C,所述系统控制柜连接循环水泵,所述系统控制柜连接电磁阀D,所述系统控制柜连接换热循环水泵,所述系统控制柜连接集热温度探头A,所述系统控制柜连接集热温度探头C,所述集热温度探头C设置在地暖水箱内侧,所述系统控制柜连接集热温度探头B,所述集热温度探头B设置在换热水箱内侧,所述系统控制柜连接甲醇锅炉。

进一步,所述温度测点、离心风机、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循环水泵、电磁阀D、换热循环水泵、集热温度探头A、集热温度探头C、集热温度探头B、甲醇锅炉通过接线端子连接系统控制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控制切换设计,实现了自动控制及手动控制自由切换,自动运行,控制系统设置的功能。

2.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棚内信息采集整理模块,实现了实时采集棚内室温、空气湿度、土壤温度、湿度等数据,经网络系统上传至云端,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后可发送至客户端和移动终端,用户可随时随地掌握实时数据并控制棚内设备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系统方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接线端子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接线端子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温度测点;2-换热水箱;3-离心风机;4-电磁阀A;5-电磁阀B;6-电磁阀C;7-循环水泵;8-电磁阀D;9-换热循环水泵;10-地暖水箱;11-集热温度探头A;12-系统控制柜;13-集热温度探头C;14集热温度探头B;15-甲醇锅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在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参见图1至2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示意图、系统方框图,其包括温度测点1、换热水箱2、离心风机3、电磁阀A4、电磁阀B5、电磁阀C6、循环水泵7、电磁阀D8、换热循环水泵9、地暖水箱10、集热温度探头A11、系统控制柜12、集热温度探头C13、集热温度探头B14、甲醇锅炉15,系统控制柜12连接温度测点1,系统控制柜12连接离心风机3,系统控制柜12连接电磁阀A4,系统控制柜12连接电磁阀B5,系统控制柜12连接电磁阀C6,系统控制柜12连接循环水泵7,系统控制柜12连接电磁阀D8,系统控制柜12连接换热循环水泵9,系统控制柜12连接集热温度探头A11,系统控制柜12连接集热温度探头C13,集热温度探头C13设置在地暖水箱10内侧,系统控制柜12连接集热温度探头B14,集热温度探头B14设置在换热水箱2内侧,系统控制柜12连接甲醇锅炉15。

温度测点1、离心风机3、电磁阀A4、电磁阀B5、电磁阀C6、循环水泵7、电磁阀D8、换热循环水泵9、集热温度探头A11、集热温度探头C13、集热温度探头B14、甲醇锅炉15通过接线端子连接系统控制柜12。

参见图3至4是本实用新型接线端子电路图、接线端子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集、散热,热能回收,甲醇锅炉15运转系统流程控制柜设置为:1.输入端为温度T1、T2、T3、T5、T6、T7,水位W1/T3、W2/T4;2.输出端为E1、E2、E3、E4、P1、P1、P3、风机F、备用;3.系统在地暖水箱10与集热管末端采用一根管路二个系统控制的功能。

集热换热功能分为集热功能温差循环、夜间散热、地暖换热,集热功能温差循环是当T3<18且T1-T3>7时,启动P1、E1、E3,当T3>25或T1-T3<3时,关闭P1、E1、E3,是为白天集热;夜间散热是在可调的一个时间段内,当水箱温度T3>50时启动P1、E1、E3,当水箱温度T3<18时,关闭P1、E1 、E3,是为夜间散热;地暖换热功能是每天在一个时间段内可调当T3>45时启动P1、E2、E4对地暖进行加热,当在这一时间段外,或者 T3<18时,关闭P1、E2、E4,从而进行地暖换热。

甲醇锅炉15的控制方式是地暖水箱10温度T3低于设置信号,P2输出,信号达设置位置,T3关闭;换热水泵的控制方式是在一个可调的时间段内 T4>45时,启动P3、E1、E3,T4<50时,关闭P3、E1、E3;离心风机3的控制方式是在一个可调的时间段内,当T5>30时,启动离心风机3,当T5<=20时关闭离心风机3;低水位保护方式是W1=0时,P1、E2、E4不启动,W2=0时,P3不启动,W1=0且W2=0时,E1、E3不启动;如晚间须对地暖加温,末端电磁阀采用手动控制调控或恢复白天原有功能;辅助加热控制方式是当T3低于信号设定值时,启动甲醇锅炉15,潜水泵P2工作,达设定温度,系统停止,系统流程面板采用自动、手动控制键,系统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一套控制切换,对集热、散热、热空气回收的离心风机3、循环水泵7、换热循环水泵9、甲醇锅炉15均编程为自动控制及手动操作模式,来控制糸统设置功能,自动运行,减少循环管路系统费用投入,“棚内信息采集整理模块”实时采集棚内室温、空气湿度、土壤温度、湿度等数据,经网络系统上传至云端,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后可发送至客户端和移动终端,用户可随时随地掌握实时数据并控制棚内设备的运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