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居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3389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家居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家居传感器。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英文:smart home, home automation)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然而现有的智能家居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现有的智能家居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单一,导致其监测的功能单一,满足不了人们的使用,其次无法实现终端报警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家居传感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家居传感器,包括中控器,所述中控器一侧连接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通过数据线连接有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和有害气体传感器,所述中控器通过连接线与声光报警器连接,所述声光报警器顶部设置有报警灯,所述声光报警器前表面设置有蜂鸣器,所述中控器通过数据线与无线联网器连接,且无线联网器通过以太网连接有平板、手机和电脑,所述中控器前表面设置有显示屏、播放器和控制按键,且显示屏位于中控器前表面中心处,播放器位于显示屏的两侧,控制按键位于显示屏的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和有害气体传感器输出端均与中控器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中控器的输出端与声光报警器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无线联网器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固定有减震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中控器通过无线联网器分别与平板、手机和电脑无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分别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和有害气体传感器,可以分别对家中的温湿度环境监测、火灾监测、家中安全监测、和煤气、液化气等气体的泄漏检测,使得该智能家居传感器,监测的范围广,作用更加的全面,安全性更高,其次通过设置有声光报警器和无线联网器,可以实现家中自动声光报警和远程终端移动设备报警提醒,便于人们及时发现情况,做出处理,该智能家居传感器,监测全面,功能齐全,能够实现终端报警提醒,使用方便,功能强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家居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温湿度传感器、2-烟雾传感器、3-运动传感器、4-有害气体传感器、5-连接器、6-中控器、7-连接线、8-声光报警器、9-报警灯、10-蜂鸣器、11-无线联网器、12-平板、13-手机、14-电脑、15-显示屏、16-播放器、17-控制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智能家居传感器,包括中控器6,中控器6一侧连接有连接器5,连接器5通过数据线连接有温湿度传感器1、烟雾传感器2、运动传感器3和有害气体传感器4,中控器6通过连接线7与声光报警器8连接,声光报警器8顶部设置有报警灯9,声光报警器8前表面设置有蜂鸣器10,中控器6通过数据线与无线联网器11连接,且无线联网器11通过以太网连接有平板12、手机13和电脑14,中控器6前表面设置有显示屏15、播放器16和控制按键17,且显示屏15位于中控器6前表面中心处,播放器16位于显示屏15的两侧,控制按键17位于显示屏15的下方。

温湿度传感器1、烟雾传感器2、运动传感器3和有害气体传感器4输出端均与中控器6输入端电性连接,中控器6的输出端与声光报警器8输入端电性连接,无线联网器11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固定有减震脚,中控器6通过无线联网器11分别与平板12、手机13和电脑14无线连接。

无线联网器11的设置,便于将移动设备(平板12、手机13和电脑14)通过以太网与中控器6实现无线连接,实现中控器6进行终端报警提醒。

工作原理:使用时,安装好该智能家居传感器,连接好电源,首先通关中控器6上的控制按键17打开温湿度传感器1、烟雾传感器2、运动传感器3和有害气体传感器4,温湿度传感器1、烟雾传感器2、运动传感器3和有害气体传感器4分别会采集家中的信息传输到中控器6,中控器6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通过无线联网器11传输到平板12、手机13和电脑14,同时当中控器6对采集的数据与对比数据进行对比存在差别时,中控器6会控制声光报警器8发出报警,同时通过无线联网器11发出报警传输到平板12、手机13和电脑14,提醒用户,整个装置完整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