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收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3008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收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收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具有在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GPS/北斗导航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发射系统领域,例如导弹的发射。在导弹发射过程中,会脱落分离大量的待回收载体,如导弹的弹筒。如果回收载体的位置和状态得不到实时的监控,就不能够清楚的了解回收载体的飞行状态,无法实现回收载体的高效回收,进而导致大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回收载体位置和状态信息的实时监控就变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收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发射系统产生的回收载体的状态信息的实时监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收监控系统,包括:前端监控装置和地面监控装置;

所述前端监控装置,布设在回收载体上,用于监测回收载体的状态信息,处理获得所述回收载体的状态数据包,并实时反馈至所述地面监控装置;

所述地面监控装置,布设在地面控制台上,用于接收所述前端监控装置反馈的状态数据包,以基于所述状态数据包实时监控所述回收载体的飞行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收监控系统,首先通过布设在回收载体上的前端监控装置监测回收载体的状态信息,处理获得所述回收载体的状态数据包,并实时反馈至所述地面监控装置;然后通过布设在地面控制台上的地面监控装置接收所述前端监控装置反馈的状态数据包,以基于所述状态数据包实时监控所述回收载体的飞行状态。利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发射系统产生的回收载体的飞行状态进行实时状态信息的监控,从而实现了回收载体高效的回收,提高了回收载体的回收效率,进而节约了回收的成本,减少回收载体丢失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回收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又一种回收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再一种回收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回收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发射系统产生的回收载体进行实时监控的情况,所述回收监控系统由两个装置组成,分别布设在回收载体上和地面控制台上。如图1所示,所述回收监控系统包括:前端监控装置10和地面监控装置20,其中:

前端监控装置10,布设在回收载体上,用于监测回收载体的状态信息,处理获得所述回收载体的状态数据包,并实时反馈至地面监控装置20;

地面监控装置20,布设在地面控制台上,用于接收前端监控装置10反馈的状态数据包,以基于所述状态数据包实时监控所述回收载体的飞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该回收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布设在回收载体上的前端监控装置10监测回收载体的状态信息,处理获得所述回收载体的状态数据包,并实时反馈至地面监控装置20;然后布设在地面控制台上的地面监控装置20接收前端监控装置10反馈的状态数据包,以基于所述状态数据包实时监控所述回收载体的飞行状态。

具体的,回收监控系统可以理解为对发射系统产生的回收载体的位置和状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回收载体可以理解为在发射系统发射过程中,脱落分离的需要进行回收的载体。所述回收载体的状态信息可以理解为表征回收载体运动状态和体征状态的信息。进一步的,所述运动状态可以理解为回收载体的速度、角速度、方向等信息;所述体征状态可以理解为回收载体的加速度、温度等信息。所述状态数据包可以理解为融合了回收载体所有状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飞行状态可以理解为回收载体飞行过程中的状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回收监控系统用于实时监控回收载体的状态信息,从而能够快速高效对回收载体进行回收,还能用于事后分析回收载体的状态。具体的,回收载体由布设在回收载体上的前端监控装置10和布设在地面控制台上的地面监控装置20两部分组成。

前端监控装置10用于实时监测回收载体的状态信息,并将所述状态信息通过预设的策略汇总成状态数据包,然后可以以二进制的形式实时的将监测的状态信息反馈至地面监控装置20;地面监控装置20对接收到的状态数据包通过预设的策略进行分析处理,并可以通过数据和/或曲线的形式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实时的显示,从而实现了对回收载体的飞行状态的实时监控。

可以理解的是,前端监控装置10和地面监控装置20可以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回收监控系统,包括了布设在回收载体上的前端监控装置和布设在地面控制台上的地面监控装置;通过前端监控装置监测回收载体的状态信息,处理获得所述回收载体的状态数据包,并实时反馈至所述地面监控装置;通过地面监控装置接收所述状态数据包,以基于所述状态数据包实时监控所述回收载体的飞行状态。利用上述回收监控系统,能够对发射系统产生的回收载体的飞行状态进行实时状态信息的监控,从而实现了回收载体高效的回收,提高了回收载体的回收效率,进而节约了回收的成本,减少回收载体丢失率。

进一步的,前端监控装置10包括:卫星导航监控模块110、传感器监测模块120、中心控制模块130、第一数据传输模块140以及第一电源模块150;

卫星导航监控模块110,与中心控制模块130电连接,监测所述回收载体的实际状态信息,并反馈至中心控制模块130;

传感器监测模块120,与中心控制模块130电连接,用于根据设置于所述回收载体上的传感器监测获得第二状态信息,并反馈至中心控制模块130;

中心控制模块130,与第一数据传输模块140电连接,用于从接收的实际状态信息中提取第一状态信息,并将同一时刻接收到的第一状态信息及第二状态信息进行合并处理,获得所述回收载体在所述时刻的状态数据包并反馈至第一数据传输模块140;

第一数据传输模块140,用于将所述时刻的状态数据包反馈至地面监控装置20;

第一电源模块150,用于为卫星导航监控模块110、传感器监测模块120、中心控制模块130以及第一数据传输模块140供电。

具体的,卫星导航监控模块110可以理解为用于监测回收载体运动状态的监控模块。卫星导航监控模块110可以采用GPS/北斗导航监控模块。对应的,实际状态信息可以理解为含有GPS/北斗有效信息的状态信息。其中,有效信息可以理解为回收监控系统所需的运动状态信息。传感器监测模块120可以理解为用于监测回收载体体征状态信息的监控模块。第二状态信息可以理解为传感器监测到的回收载体的体征状态信息。中心控制模块130可以理解为前端监控装置10的核心处理控制模块,可用于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融合。

在此基础上,中心控制模块130可以包括信息采集单元、信息处理单元和信息融合单元(图中未示出)。具体的,信息采集单元可以用于采集卫星导航监控模块110反馈的实际状态信息和传感器监测模块120反馈的第一状态信息。信息处理单元可以用于从实际状态信息中提取第一状态信息和同一时刻的第二状态信息。信息融合单元可以用于将第一状态信息及第二状态信息进行合并处理,以得到回收载体在所述时刻的状态数据包。

第一数据传输模块140可以理解为前端监控装置10的数据收发模块。可以将中心控制模块130处理后获得的状态数据包传输至地面监控装置20。第一电源模块150优选可以为12V锂电池,为卫星导航监控模块110、传感器监测模块120、中心控制模块130以及第一数据传输模块140供电。明显的,所述供电可以理解为直接向各个模块进行供电,也可以理解为间接向各个模块供电。举例来说,在前端监控装置10工作过程中,第一电源模块150可以直接为中心控制模块130以及第一数据传输模块140供电,卫星导航监控模块110、传感器监测模块120可以由中心控制模块130中设置的电源转换单元供电。其中电源转换单元可以理解为将输入的12V转换为3.3V输出的电源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卫星导航监控模块110实时的监测回收载体的实际状态信息,并将监测到的实际状态信息反馈至中心控制模块130进行处理。通过传感器监测模块120实时监测和回收载体的第二状态信息,并反馈至中心控制模块130进行处理。其中,第二状态信息是通过设置在回收载体上的传感器监测获得的。传感器监测模块120可以不设置传感器。

在此基础上,中心控制模块130对接收到的实际状态信息和第二状态信息进行处理,以得到回收载体的状态数据包。具体的,中心控制模块130从实际状态信息中提取出所需的第一状态信息,并将同一时刻的第一状态信息和第二状态信息进行合并,以得到同一时刻下回收载体的状态数据包。其中,第一状态信息可以理解为回收载体的运动状态信息。

中心控制模块130获得同一时刻的状态数据包后反馈至第一数据传输模块140,以通过第一数据传输模块140将实时监测的状态信息反馈至地面监控装置2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地面监控装置20包括:第二数据传输模块210、监控模块220和第二电源模块230;

第二数据传输模块210,与监控模块220电连接,用于接收前端监控装置10反馈的状态数据包,并反馈至监控模块220;

监控模块220,用于基于所述状态数据包实时监控所述回收载体的飞行状态;

第二电源模块230,用于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块210供电。

具体的,第二数据传输模块210可以理解为地面监控装置20的数据收发模块。可以接收前端监控装置10反馈的状态数据包,并反馈至监控模块220用于实时的监控所述回收载体的飞行状态。具体的,可以通过数据和/或曲线的形式进行实时的监控。

第二电源模块230优选可以为12V锂电池,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块210供电。可以理解的是,监控模块220优选可以为工控机,并可以选用220V交流电供电。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又一种回收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在本实施例中,将卫星导航监控模块110,进一步具体化为:至少两个信号收发天线1101、合路器1102和信号接收机1103。

至少两支信号收发天线1101,以不同位姿固设于所述回收载体上,分别与合路器1102电连接,用于在不同位姿接收卫星导航系统发送的有关所述回收载体的信号数据,并反馈至合路器1102;

合路器1102,与信号接收机1103电连接,用于对至少两支信号收发天线1101反馈的信号数据进行融合处理,获得所述回收载体的实际信号数据,并反馈至信号接收机1103;

信号接收机1103,与中心控制模块130电连接,用于根据接收的实际信号数据确定所述回收载体的实际状态信息,并反馈至中心控制模块130,其中,所述实际状态信息包括: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

具体的,至少两支信号收发天线1101可以理解为,接收回收载体信号数据的接收装置。不同位姿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位置和姿态。其中,至少两支信号收发天线1101以不同位姿固设于所述回收载体上,是为了可以保证能够在各个不同位姿下,接收卫星导航系统发送的有关所述回收载体的信号数据。合路器可以理解为将至少两支信号收发天线1101获得的信号数据融合的装置。实际信号数据可以理解为回收载体在飞行过程中实际的信号数据。信号接收机可以理解为根据实际信号数据解算出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的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支信号收发天线1101在不同位姿下接收卫星导航系统发送的信号数据,获得到所述信号数据后将所述信号数据反馈至合路器1102进行数据的融合,以得到回收载体实际信号数据。然后合路器1102将融合后的实际信号数据反馈至信号接收机1103,用于确定回收载体的实际状态信息。并将所述实际状态信息反馈至中心控制模块130进行处理。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将传感器监测模块120,具体化为:传感器监测接口1201以及固设于所述回收载体表面的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传感器监测接口1201,与中心控制模块130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信息、所述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信息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息,形成反馈至中心控制模块130的第二状态信息。

具体的,传感器监测接口1201可以为传感器通用接口。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电压设置接入的传感器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前端监控装置10可以仅设置传感器监测接口1201,相应的传感器可以固设于所述回收载体表面。传感器监测接口1201在接收到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信息、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信息以及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息后,反馈至中心控制模块130。由此可见,第二状态信息可以为传感器监测接口1201接收到的压力、加速度和温度信息。

在上述优化的基础上,将第一数据传输模块140,具体优化为:包含有前端电台天线1401的前端数传电台1402,用于将所述状态数据包以数据信号的形式通过前端电台天线1401反馈至地面监控装置20;将第二数据传输模块210,具体优化为:包含有地面电台天线2101的地面数传电台2102,用于通过地面电台天线2101接收前端电台天线1401反馈的数据信号,获得所述数据信号对应的状态数据包并反馈至监控模块220。

具体的,前端电台天线1401可以理解为前端监控装置10中信号收发的装置。进一步的,可以为前端监控装置10和地面监控装置20间进行数据信号传输的装置。前端数传电台1402可以理解为前端监控装置10中进行数据传输的电台。地面电台天线2101可以理解为地面监控装置20中信号收发的装置。地面电台天线2101可以理解为地面监控装置20中进行数据传输的电台。

在本实施例中,当前端数传电台1402接收到中心控制模块130反馈的状态数据包后,以数据信号的形式通过前端电台天线1401将所述状态数据包反馈至地面监控装置20。当地面数传电台2102通过地面电台天线2101接收到所述数据信号时,获得对应的状态数据包,并将所述状态数据包反馈至监控模块220进行处理分析,以实时监测回收载体的飞行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又一种回收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化了卫星导航监控模块、传感器监测模块、第一数据传输模块和第二数据传输模块。利用该回收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发射系统产生的回收载体飞行状态进行位置、速度、时间、压力、加速度和温度的实时监控,从而实现了回收载体高效的回收,提高了回收载体的回收效率,进而节约了回收的成本,减少回收载体丢失率。

实施例三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再一种回收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在本实施例中前端监控装置10还优化包括:信息存储模块160,用于实时存储所述回收载体的状态信息和状态数据包。

具体的,前端监控装置10还设置有信息存储模块160,可以实时存储所述回收载体的状态信息和/或状态数据包,以便于对回收载体的状态信息进行回放。信息存储模块160优选可以采用容量为8GB的FLASH存储。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前端监控装置10还优化包括:图像采集模块170,固设于所述回收载体表面,通过信号控制接口与中心控制模块130电连接,用于根据中心控制模块130发送的控制信号,启动或停止对所述回收载体的周围环境进行图像采集,

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在中心控制模块130接收到地面监控装置20反馈的控制指令后生成;

相应的,地面监控装置20,还用于通过第二数据传输模块210向前端监控装置10发送触发生成的控制指令。

具体的,信号控制接口可以理解为控制图像采集模块170的信号接口。在本实施例中,地面监控装置20触发生成控制指令后,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第二数据传输模块210反馈至前端监控装置10。前端监控装置10中第一数据传输模块140接收到所述控制指令后,将所述控制指令反馈至中心控制模块130。中心控制模块130可以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生成用于控制图像采集模块170的控制信号。并反馈至图像采集模块170的信号控制接口,以启动或者停止对回收载体的周围环境进行图像采集。

明显的,当图像采集模块170对回收载体周围环境进行图像采集过程中,采集的图像信号通过信号传输接口反馈至中心控制模块130。中心控制模块130将处理获得的图像数据包反馈至第一数据传输模块140,以将所述图像数据包反馈至地面监控装置20。地面监控装置20可以基于所述图像数据包实时监控回收载体的周围环境。此外,图像采集模块170采集的图像信号和中心控制模块130处理获得的图像数据包可以存储在信息存储模块160中,以实现对回收载体周围环境信息的回放。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地面监控装置20还优化包括:第一回放模块240,用于在接收到触发生成的第一回放指令时,对存储在地面监控装置20中所述回收载体的历史状态信息和/或历史状态数据包进行信息回放显示。

具体的,第一回放模块240可以理解为对地面监控装置20存储信息的回放模块。第一回放指令可以理解为对应于第一回放模块240的回放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当触发了第一回放指令时,第一回放模块240回放显示存储在地面监控装置20中所述回收载体的历史状态信息和/或历史状态数据包。可以理解的是,地面监控装置20会对实时监控的状态信息和/或状态数据包进行存储,以进行回放显示。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地面监控装置20还优化包括:第二回放模块250,用于在接收到触发生成的第二回放指令时,将所述第二回放指令以信号形式反馈至前端监控装置10,对接收到的历史状态信息和/或历史状态数据包进行信息回放显示,

其中,历史状态信息和/或历史状态数据包存储于前端监控装置10的信息存储模块160中;

对应的,前端监控装置10,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回放指令时,将信息存储模块160中存储的历史状态信息和/或历史状态数据包反馈至地面监控装置20。

具体的,第二回放模块250可以理解为对前端监控装置10中信息存储模块160存储信息的回放模块。第二回放指令可以理解为对应于第二回放模块250的回放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当触发了第二回放指令时,地面监控装置20将所述第二回放指令以信号形式反馈至前端监控装置10。前端监控装置10接收到第二回放指令时,将信息存储模块160中存储的历史状态信息和/或历史状态数据包反馈至地面监控装置20。地面监控装置20对接收到的历史状态信息和/或历史状态数据包进行信息回放显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再一种回收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优化增加了信息存储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第一回放模块和第二回放模块。利用该回收监控系统,能够通过信息存储模块及第二回放模块,在对回收载体实时监控的基础上,可以对前端监控装置中存储的回收载体的状态信息和/或状态数据包进行回放,通过第一回放模块,可以对地面监控装置中存储的回收载体的状态信息和/或状态数据包进行回放。能够对回收载体在飞行过程中的状态信息和/或状态数据包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与分析,以更加精准的找到发射系统需要改进升级的地方。通过图像采集模块可以实时监测回收载体的周围环境信息,以更加精准的监测回收载体飞行过程中的状态信息,便于对回收载体的实时监测。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