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安全管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7951发布日期:2018-11-03 00:01阅读:7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施工现场管控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安全管控系统,通过bim技术对现场进行更有效、更精确的安全管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和管理规范化,大型建筑工程不断向功能复杂、技术创新、多方协同工作的方向发展,在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上也更需要高效与准确。施工安全一直是建筑行业中的重点问题,频发的安全事故造成大量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传统的建筑安全管理方面仍存在监管松懈、危险警示不及时、定位不精确等问题。

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bim技术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关键应用在于现场情况与管理用户的实时连接,通过信息的快速传递,最大程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实现施工环节的“以人为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安全管控系统,通过对现场关键位置和危险区域的精确管控,起到有效的安全防范。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安全管控系统,应用于建筑项目施工期间的安全管控,该系统包括后台处理系统、红外感应装置、报警装置、传感器、电子指示牌、显示终端和网络传输服务器;

所述电子指示牌放置于施工现场的危险区域,包括电子显示屏和定位装置,电子显示屏用于显示当前区域的风险情况,定位装置将电子指示牌的坐标位置与数据库中的存储的bim模型链接;

所述红外感应装置放置于施工现场禁止人员出入的危险区域,与报警器相连,其坐标位置与数据库中存储的bim模型链接,用于检测是否有人员违章进入危险区域;当红外感应装置检测到有人员靠近时,向分析处理器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触发报警器发出警报,警示现场施工人员;

所述传感器布置于施工现场事故多发位置和关键结构位置,与报警器相连,其坐标位置与数据库中存储的bim模型链接,用于监测该位置的环境数据和结构变形数据;

所述红外感应装置、传感器和电子指示牌均通过网络传输服务器连接后台处理系统;

所述后台处理系统用于施工现场情况与管理用户之间的信息实时传递,包括数据库与分析处理器:

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bim模型,可根据实际工程进度进行bim模型的调取与更新;

所述分析处理器,接收施工现场的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处理,存储到数据库中,并对bim模型上对应位置的数据进行同步更新,将监测数据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对比判断,当超过阈值时,判定为发生危险状况,此时后台处理系统快速定位事故位置,在显示终端上通过bim模型标记出来,同时触发报警器发出警报,警示现场施工人员;分析处理器接收红外感应装置发出的报警信号,在显示终端上通过bim模型将报警的红外感应装置标记出来;分析处理器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传感器的最新检测数据重新划分危险区域和等级,并将改动内容发送到对应位置的电子指示牌;

所述显示终端,用于显示bim模型,及在发生危险情况时,在bim模型上标记处事故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采集的结构变形数据包括地基沉降、构件的应力、构件的位移和挠度。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显示屏上的显示内容来源于后台处理系统的数据库:在相关部门完成危险源排查后,得到详细的危险源控制清单,并将各危险源的区域划分、危险类别、风险评级、规避措施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中以备调用;若数据库中的信息有变,电子显示屏上的内容将进行同步变更。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感应装置、传感器将同时向后台处理系统发送定位信息,后台处理系统根据bim模型链接快速定位事故位置,并将事故信息传送至管理用户的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以助于所有相关人员快速掌握事故情况,采取应对措施。

进一步地,所述后台处理系统自动生成危险情况的最优处理路径,发送给相关人员,在显示终端上通过bim模型标记出最优路径,同时对整个过程进行数据记录和存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于传统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本发明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安全管控系统将施工现场和后台管理有机的联系到了一起,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一方面能够对现场人员起到更有效的警示作用,一方面能够在信息数据发生变更或发生事故时作出一系列反应来解决问题。同时,现场的电子指示牌和红外感应装置、数据库、后台处理系统时刻保持信息同步更新,提高了安全管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发明具有智能化、数字化、系统化、实时化等巨大优势,能够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盲区,缩短从发现事故到采取措施的反应时间,极大提升施工安全管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框架简图;

图2是本发明的红外感应装置与传感器工作流程简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子指示牌工作流程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安全管控系统,应用于建筑项目施工期间的安全管控,该系统包括后台处理系统、红外感应装置、报警装置、传感器、电子指示牌、显示终端和网络传输服务器;本发明以bim模型为信息基础,通过后台处理系统与网络传输服务器,实现现场情况、施工人员与管理用户三者之间的信息实时传递;

所述电子指示牌放置于施工现场的危险区域,包括电子显示屏和定位装置,电子显示屏用于显示当前区域的风险情况,定位装置将电子指示牌的坐标位置与数据库中的存储的bim模型链接;

所述红外感应装置放置于施工现场禁止人员出入的危险区域,与报警器相连,其坐标位置与数据库中存储的bim模型链接,用于检测是否有人员违章进入危险区域;当红外感应装置检测到有人员靠近时,向分析处理器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触发报警器发出警报,警示现场施工人员;

所述传感器布置于施工现场事故多发位置和关键结构位置,与报警器相连,其坐标位置与数据库中存储的bim模型链接,用于监测该位置的环境数据和结构变形数据;

所述红外感应装置、传感器和电子指示牌均通过网络传输服务器连接后台处理系统;

所述后台处理系统用于施工现场情况与管理用户之间的信息实时传递,包括数据库与分析处理器:

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bim模型,可根据实际工程进度进行bim模型的调取与更新;

所述分析处理器,接收施工现场的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处理,存储到数据库中,并对bim模型上对应位置的数据进行同步更新,将监测数据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对比判断,当超过阈值时,判定为发生危险状况,此时后台处理系统快速定位事故位置,在显示终端上通过bim模型标记出来,同时触发报警器发出警报,警示现场施工人员;分析处理器接收红外感应装置发出的报警信号,在显示终端上通过bim模型将报警的红外感应装置标记出来;分析处理器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传感器的最新检测数据重新划分危险区域和等级,并将改动内容发送到对应位置的电子指示牌;

所述显示终端,用于显示bim模型,及在发生危险情况时,在bim模型上标记处事故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采集的结构变形数据包括地基沉降、构件的应力、构件的位移和挠度。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显示屏上的显示内容来源于后台处理系统的数据库:在相关部门完成危险源排查后,得到详细的危险源控制清单,并将各危险源的区域划分、危险类别、风险评级、规避措施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中以备调用;若数据库中的信息有变,电子显示屏上的内容将进行同步变更,能使人员在进入危险区域前有充足的准备。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感应装置、传感器将同时向后台处理系统发送定位信息,后台处理系统根据bim模型链接快速定位事故位置,并将事故信息传送至管理用户的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以助于所有相关人员快速掌握事故情况,采取应对措施。

进一步地,所述后台处理系统自动生成危险情况的最优处理路径,发送给相关人员,在显示终端上通过bim模型标记出最优路径,同时对整个过程进行数据记录和存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