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场环境与设备的监视系统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29543发布日期:2019-03-16 00:59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现场环境与设备的监视系统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控系统,具体的涉及一种现场环境与设备的监视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商业营业网点增多,人们对网点内环境的更多关注,使得对营业网点的现场环境与设备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当下网点的现场环境控制,还是以人工通过调节温控面板的预设按钮对环境温度进行控制,设备的管理以事后维护为主。网络与设备环境监测之间不进行信息交互(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缺少环境传感器,使得对环境参数的控制不全面。温控面板人工控制,使得环境温度设定不合理、忘关空调时有发生,此外人工控制开关比较繁琐不方便。温控面板上的故障代码及故障信息需要专业解读,不能在报修的时候及时提供给维保单位。网点的电耗管理也没有覆盖。对设备的维保工作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每个网点的设备孤立不能上传数据进行统一管理。这样设备出故障时,故障原因和现象不能第一时间提供,维护人员不能第一时间获取故障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提出一种现场环境与设备的监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通过信息化的整合和升级,使得实时的获取其连接的现场环境信息与设备信息,若设备发生故障时维护人员能第一时间获取故障信息、同时还方法能降低能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现场环境与设备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控制组件、环境监测组件、新风机、温控器、照明模块、电表、连接空调的空调网关,控制组件连接环境监测组件并接收环境监测组件反馈的采样信息,控制组件连接新风机接收新风机并与其进行信息交互,控制组件连接安防控制器接收并相应其反馈的信息,控制组件连接照明模块并基于指令控制照明模块,控制组件连接连接电表并接收电表反馈的信息,控制组件连接空调网关并与其进行信息交互进而获取空调外机、空调内机的运行信息,控制组件通过有线或无线的连接远端服务器并与其进行信息交互。

一种现场环境与设备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控制组件、环境监测组件、新风机、照明模块、连接空调的空调网关,

控制组件连接环境监测组件并接收环境监测组件反馈的采样信息,

控制组件连接新风机接收新风机并与其进行信息交互,

控制组件连接空调网关并与其进行信息交互进而获取空调外机、空调内机的运行信息,

控制组件连接照明模块并基于指令控制照明模块,

控制组件通过有线或无线的连接远端服务器并与其进行信息交互。

优选的,该照明模块包含可调光的照明单元,其电性连接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基于预设的指令控制所述明单元的亮度和/或色温。

优选的,该控制组件基于预设的时间指令或基于光照度传感器反馈信息与预设值比较控制所述明单元的亮度和/或色温。

优选的,该系统还包含安防控制组件,其电性连接控制组件并接收安防控制组件反馈的信息。

优选的,该环境监测组件,包含配置于现场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其至少包含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甲醛传感器、pm2.5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述现场环境与设备的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控制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控制组件实时的接收环境监测组件反馈的采样信息,

s2,控制组件基于环境监测组件反馈的采样信息与新风机及空调网关块信息交互,调节新风的新风量、调节空调温度或空调是否工作。

优选的,该方法包含,控制组件实时的接收安防控制组件反馈的采样信息,若发生异常将所述安防控制组件反馈的采样信息传输至连接的远端服务器。

优选的,该方法包含,控制组件实时的接收安防控制组件反馈的采样信息,与新风机及空调网关块信息交互,控制新风及空调的工作状态。

优选的,该方法包含,s2,若空调发生故障,则控制组件将故障信息解析后由远端服务器通过邮件和短信的形式传输给指定的用户。

优选的,该方法包含,s1,控制组件接收电表反馈的用电信息,并将所述用电信息传输至远端服务器用以能耗分析。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本发明的优点:

1)、环境监测器和灯光及空调系统的联动控制,使得室内环境空气得到控制,人体的舒适度提高。

2)、在保证人们体感的前提下,空调的设定温度得到严格控制,避免了能源过度消耗。

3)、设备定时或和安防联控,避免了忘关设备电源的情况出现,节约使用能源。

4)、管理后台对空调系统的设备管理,提高了检修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现场环境与设备监视连接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如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为了适应网点的标准化并进一步实现控制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出一种网点现场环境与设备的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各个网点的现场环境、能耗、设备信息进行监测与实时控制,并能够远程监管的自动化监控系统。

接下来请参考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现场环境与设备监视系统的连接模块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设备监视系统包含,

控制组件、环境监测器、新风机、温控器、照明模块、电表、空调的网关,控制组件连接环境监测器接收环境监测器反馈的采样信息,控制组件连接新风机接收新风机并与其进行信息交互,控制组件连接安防控制组件接收并相应其反馈的信息,控制组件连接照明模块并基于指令控制照明模块,控制组件连接连接电表并接收电表反馈的信息,控制组件连接空调网关并与其进行信息交互进而获取vrv外机/内机的运行信息,vrv外机/内机的耗电信息经由电表反馈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通过有线或无线的连接远端服务器并与其进行信息交互。vrv外机/内机有时也称为空调外机/内机。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远端服务器包含后台管理的管理后台端,云端服务器等。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监视系统包含,控制组件、环境监测器、照明模块、新风机、空调温控器、电表,这样该系统通过环境监测器和灯光及空调系统的联动控制,使得室内环境空气得到控制,人体的舒适度提高。在保证人们体感的前提下,空调的设定温度得到严格控制,避免了能源过度消耗。

控制组件连接环境监测器接收环境监测器反馈的采样信息,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控制组件也称控制器。电表包含智能电表,其可将照明模块,新风机,空调的用电信息传输至控制组件。照明模块包含可被调光的照明单元,其电性连接控制组件,基于预设的指令(如预设的时间段,或基于环境传感器采样值)控制调节该照明单元的亮度,色温。安防控制组件也称安防控制器。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现场环境与设备包含,网点,办公场所等的环境,检测空气质量及光强度。设备包含网点,办公场的新风机,空调系统。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监控系统可监控一个或多个现场环境与设备(视应用而定)。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网点的照明和空调供电回路上安装智能电表,实时监视用电负荷,控制器采集用电数据。在网点的各个区域安装环境监测器:空气质量(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甲醛、pm2.5);光照度传感器,相关的数据由控制器采集。在照明回路上安装接触器。由控制器按照设定的逻辑a、定时开关;b、安防联动来控制(设防时关;撤防时开)。在一些特殊区域由控制器对比光照传感器上传的数据进行恒照度的控制。控制器对新风机和空调系统进行监控。这样该系统能严格控制空调面板的设置温度,达到节能的目的。当环境检测到pm2.5数值高(达到预设值)时,将新风机的循环量加大。当环境检测到co2数值高(达到预设的co2数值)时,将新风机的新风量加大。空调系统可以定时开关(如,下班前15min提前关闭,上班时自动开启等),也可以与安防系统联动(设防时关,撤防时开)。e、控制器将空调系统的故障代码解析后上传管理后台。管理后台可以对控制器监控的所有参数进行监控,并对网点的能耗进行分析管理。当空调系统出现故障时,将解析出来的代码信息通过邮件和短信的形式提报维保单位处理,并对维保单位的处理时间进行考核。还将对维保单位的周期性的维保工作进行提示和考评。

接下来描述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含,

s1,控制组件实时的接收环境监测组件反馈的采样信息,

s2,控制组件基于环境监测组件反馈的采样信息与新风机及空调网关块信息交互,调节新风的新风量、调节空调温度或空调是否工作。

该方法基于环境监测组件的采样信息来调整新风机和空调使得室内环境空气得到控制,调整照明组件的亮度及色温提高人体的舒适度。这样环境监测组件和照明组件及空调系统的联动控制,过程减少人工参与。

在一实施方式中,方法包含,控制组件实时的接收安防控制组件反馈的采样信息,与新风机及空调网关块信息交互,控制新风及空调的工作状态。

在一实施方式中,方法包含,s2,若空调发生故障,则控制组件将故障信息解析后远端服务器通过邮件和短信的形式传输至指定的用户。这样后台管理指定的用户能第一时间获得空调故障的信息及时进行维修。

在一实施方式中,方法包含,s1,控制组件接收电表反馈的用电信息,并将所述用电信息传输至远端服务器用以能耗分析。这样通过整合,使得网点的现场环境、设备、能耗管理水平有较大提升。采用该方法的现场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能实时的监控到现场环境、设备信息。

上述的方法,设备定时或和安防联控,避免了忘关设备电源的情况出现,节约使用能源。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如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