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舷外机的自动泊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5607发布日期:2018-08-31 23:10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泊船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舷外机的自动泊船系统。



背景技术:

舷外机,是指安装在船体外侧的推进用发动机,通常悬挂于艉板的外侧,又称船外机。舷外机集成度高、安装选购简单,是个人休闲娱乐小艇的首选动力,也广泛应用于商业运营、政府执法领域;目前,水面船只的航速和航向控制装置主要采用人工操作油门和操舵来实现。若船员由于技术不到位,对挂靠港口水文、气象等情况不熟悉,靠泊期间虽然使用了拖轮助拖,码头泊船位前方也安装了一些撞垫,由于船舶的惯性力远大于陆地上的汽车,制动性能差,在靠泊时,造成船舶与码头接触时仍有一定的撞击力。人力会产生误操作且人力长时操作会产生疲劳,不利于船只的安全航行,因此存在人工操作舷外机泊船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4480049U所公开的一种基于环视和超声波的自动泊船系统,包括环境数据采集单元、中央数据处理单元、底层控制单元、人机交互单元。中央数据处理单元输入端与环境数据采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人机交互单元与中央数据处理单元相互通信连接,底层控制单元输入端与中央数据处理单元输出端连接;该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环视和超声波的自动泊船系统处理结构复杂,并且准确性不够高。

又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480049U所公开的一种自动泊船系统。信息采集模块,包括布置于船舶四周的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和船尾的图像采集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用于采集船舶与周围障碍物的距离数据,图像采集传感器用于采集船舶后退时船尾的水面图像信息;信息传输模块,用于实时接收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距离数据和图像信息后进行传输;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接收距离数据和图像信息,所述信息处理模块与船舶主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接受启动信号;信息输出模块,其包括动力执行机构,动力执行机构与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根据信息处理模块输出的信息执行泊船动作;该实用新型专利的一种自动泊船系统存在误判的可能,不能保证船舶停靠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特提供一种基于舷外机的自动泊船系统,解决了现有装载舷外机的船只无法自动泊船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自动泊船系统准确性和安全性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舷外机的自动泊船系统,包括:舷外机总成、船体、红外牵引装置和停靠点,舷外机总成设置在船体上,红外牵引装置设置在水下,红外牵引装置用于引导船体准确行驶到停靠点;船体上设有控制器、红外感应装置和控制连接部,舷外机总成包括控制器接线端和舷外机操作装置;控制器通过控制连接部控制舷外机操作装置,控制器通过控制连接部与控制器接线端电连接,红外感应装置用于感应红外牵引装置的红外信号。

其中,舷外机操作装置包括油门控制装置、换挡控制装置和转舵控制装置,油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舷外机的输出功率,换挡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舷外机的档位调节,转舵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舷外机的行驶方向。

其中,控制连接部包括油门柔性拉锁、换挡柔性拉锁和转舵柔性拉锁,控制器通过油门柔性拉锁控制油门控制装置的动作,控制器通过换挡柔性拉锁控制换挡控制装置的动作,控制器通过转舵柔性拉锁控制转舵控制装置的动作。

其中,舷外机操作装置还包括起翘器,控制连接部还包括控制主线束,控制器通过控制主线束控制起翘器。

其中,红外牵引装置为红外发生器。

其中,停靠点还设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材质为硬质橡胶。

其中,转舵控制装置还包括转舵连接杆,转舵连接杆用于将转舵柔性拉锁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舷外机的自动泊船系统,通过采用红外传感和控制技术,从而实现准确可靠的自动泊船,同时兼具结构简单,实施成本低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舷外机的自动泊船系统通用性强,能适用于多种舷外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舷外机的自动泊船系统的泊船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舷外机的自动泊船系统的舷外机总成立体图;

图中:1为舷外机总成;2为船体;3为红外牵引装置;4为停靠点;10为控制器接线端;11为油门控制装置;12为换挡控制装置;13为转舵控制装置;14为起翘器;15为控制器;16为红外感应装置;17为控制连接部;18为缓冲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舷外机的自动泊船系统,如图1、图2所示,包括:舷外机总成1、船体2、红外牵引装置3和停靠点4,舷外机总成1设置在船体2上,红外牵引装置3设置在水下,红外牵引装置3用于引导船体2准确行驶到停靠点4;船体2上设有控制器15、红外感应装置16和控制连接部17,舷外机总成1包括控制器接线端10和舷外机操作装置;控制器15通过控制连接部17控制舷外机操作装置,控制器15通过控制连接部17与控制器接线端10电连接,红外感应装置16用于感应红外牵引装置3的红外信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红外牵引装置3采用红外发生器,通过红外感应装置16感应红外发生器发出的红外信号,从而实现准确的泊船导航。

如图2所示,舷外机操作装置包括油门控制装置11、换挡控制装置12和转舵控制装置13,油门控制装置11用于控制舷外机的油门大小,起到控制输出功率的效果,换挡控制装置12用于控制舷外机的档位调节,转舵控制装置13用于控制舷外机的行驶方向,通过对油门、换挡和转舵的控制,实现对船只的控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控制连接部17包括油门柔性拉锁、换挡柔性拉锁和转舵柔性拉锁,控制器15通过油门柔性拉锁控制油门控制装置11动作,控制器15通过换挡柔性拉锁控制换挡控制装置12动作,控制器15通过转舵柔性拉锁控制转舵控制装置13动作,装配起来简单方便,并且能适应于多种舷外机,通用性更强。

在舷外机操作装置还上还设有起翘器14,控制连接部17还包括控制主线束,控制器15通过控制主线束控制起翘器14。

具体实施时,在停靠点4还设有缓冲装置18,缓冲装置18材质为硬质橡胶,进一步保证船只泊船时安全可靠,保护船只和停靠点。

转舵控制装置13还包括转舵连接杆,转舵连接杆用于将转舵柔性拉锁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舷外机的自动泊船系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当船只准备停靠泊船时,通过设置在水中红外发生器设定船只的自动泊船路线,船体上的红外感应装置16将所接受到的红外信号传递到船体上的控制器15,然后控制器15通过控制连接部17控制舷外机总成1的加减油门、换挡、转舵、起翘和熄火等动作,使得船只沿红外发生器设定船只的自动泊船路线行驶,直到成功将船只驶向停靠点并停船;其中控制器15通过控制主线束与舷外机总成1的控制器接线端10电连接,使得控制器15达到控制舷外机总成1起翘和熄火的目的,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舷外机的自动泊船系统准确可靠。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