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育工业仿真级编程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6268发布日期:2019-02-26 17:3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教育工业仿真级编程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级教学仿真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教育工业仿真级编程控制器。



背景技术:

当前市面上流行的大部分主控制器功能单一、结构简单、体积大,不能实现全线输出、快速连接。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功能多、体积小,能实现全线输出、快速连接的教育工业仿真级编程控制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教育工业仿真级编程控制器,其包括Arduino Nano开发板U1和输出接口J1,所述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4、19引脚接地,所述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5引脚连接至电源VCC端,所述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引脚连接至电源3.3V端,所述输出接口J1由四组六引脚接口组成,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1、7、13、19引脚连接至电源VCC端,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2、8、14、20引脚接地;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3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9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4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30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5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6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7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9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1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10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0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11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4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12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5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15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4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16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5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17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6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18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0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21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3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22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2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23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7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24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1引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输出接口J2,所述输出接口J2由四组六引脚接口组成,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1、7、13、19引脚连接至电源VCC端,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2、8、14、20引脚接地;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3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8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4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0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5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8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6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9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9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6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10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7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11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8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12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9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15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5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16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1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17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7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18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6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21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7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22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6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23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6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24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7引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六引脚接口为RJ12接口或RJ25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Arduino Nano开发板U1为V3.0版本。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源输入接口POWER,所述电源输入接口POWER的引脚1连接至电源VCC端,所述电源输入接口POWER的引脚2、3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容C1、C2,所述电容C1、C2的正极端连接至电源VCC端,所述电容C1、C2的负极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阻R2、R3、R4、R5,所述电阻R2、R3、R4、R5的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端,所述R2的另一端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7引脚,所述R3的另一端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6引脚,所述R4的另一端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8引脚,所述R5的另一端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8引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Micro SD卡接口JP1、电阻R9至R12、电容C4,所述Micro SD卡接口JP1的引脚2连接至电阻R12的一端,所述Micro SD卡接口JP1的引脚3连接至电阻R11的一端,所述Micro SD卡接口JP1的引脚5连接至电阻R10的一端,所述Micro SD卡接口JP1的引脚7连接至电阻R9的一端,所述Micro SD卡接口JP1的引脚6、引脚10接地,所述电容C4的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Micro SD卡接口JP1的引脚4连接至电源3.3V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Arduino Nano开发板U1与8组RJ12或RJ25输出接口同时连接,能实现全线输出、快速连接,功能多、体积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如图1所示,一种教育工业仿真级编程控制器,其包括Arduino Nano开发板U1和输出接口J1,所述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4、19引脚接地,所述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5引脚连接至电源VCC端,所述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引脚连接至电源3.3V端,所述输出接口J1由四组六引脚接口组成,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1、7、13、19引脚连接至电源VCC端,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2、8、14、20引脚接地;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3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9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4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30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5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6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7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9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1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10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0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11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4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12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5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15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4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16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5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17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6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18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0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21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3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22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2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23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7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1的第24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1引脚。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输出接口J2,所述输出接口J2由四组六引脚接口组成,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1、7、13、19引脚连接至电源VCC端,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2、8、14、20引脚接地;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3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8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4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0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5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8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6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9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9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6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10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7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11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8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12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9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15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5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16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1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17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7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18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6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21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7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22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26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23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6引脚,所述输出接口J2的第24引脚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7引脚。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源输入接口POWER,所述电源输入接口POWER的引脚1连接至电源VCC端,所述电源输入接口POWER的引脚2、3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容C1、C2,所述电容C1、C2的正极端连接至电源VCC端,所述电容C1、C2的负极端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阻R2、R3、R4、R5,所述电阻R2、R3、R4、R5的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端,所述R2的另一端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7引脚,所述R3的另一端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16引脚,所述R4的另一端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8引脚,所述R5的另一端连接至Arduino Nano开发板U1的第8引脚。本实用新型还包括Micro SD卡接口JP1、电阻R9至R12、电容C4,所述Micro SD卡接口JP1的引脚2连接至电阻R12的一端,所述Micro SD卡接口JP1的引脚3连接至电阻R11的一端,所述Micro SD卡接口JP1的引脚5连接至电阻R10的一端,所述Micro SD卡接口JP1的引脚7连接至电阻R9的一端,所述Micro SD卡接口JP1的引脚6、引脚10接地,所述电容C4的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Micro SD卡接口JP1的引脚4连接至电源3.3V端。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六引脚接口为RJ12接口或RJ25接口。所述Arduino Nano开发板U1为V3.0版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教育工业仿真级编程控制器的功能及参数如下:

1.电源端口接受宽电压输入:直流电5-12V;

2.共8组输出端口,输出端口为标准RJ25或RJ12接口;

3.8组输出端口提供直流电5-12V的输出,已能满足各类部件的需求;

4.本实用新型的大小仅为50X53X28mm;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个MircoSD卡插槽;

6.本实用新型的Arduino Nano开发板U1使用的是Atmega328的单片机;

7.直流电机接口6个,分别为:Port1、Port2、Port3、Port4、Port5、Port8;

8.SPI通讯端口为Port4;

9.IIC通讯端口为Port5、Port6;

10.串口通讯端口为Port7、Port8;

11.本实用新型的教育工业仿真级编程控制器的Port8与另外一个教育工业仿真级编程控制器的Port7相连,可直接实现串口通讯;

12.每个输出端口共6线,其中2条为电源线,其它4条为单片机的I/O线,可以满足4线以下含4线I/O的所有传感器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Arduino Nano开发板U1与8组RJ12或RJ25输出接口同时连接,8组输出端口提供直流电5-12V的输出,已能满足各类部件的需求,故能实现全线输出、快速连接、功能多,本实用新型的大小仅为50X53X28mm,故体积小。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