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智能叉车定位识别的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7663发布日期:2019-05-17 20:46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智能叉车定位识别的车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智能叉车定位识别的车厢。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自动化应用而生,为降低人力劳动成本,在许多工厂或者货仓都采用叉车进行搬运货物等。一般情况下,叉车通常设计为可远程控制或自动控制,因此人们可以自行控制叉车的工作,具体可以是控制叉车按照预定轨道行走等。目前,为了实现控制叉车按照预定轨道行走,许多厂商会在叉车上安装有摄像头,以通过摄像头拍摄设有反光条的区域的图片作为轨道行走的判断对象。

一般情况下,货物都是通过大型卡车利用车厢运输的,在实际搬运货物过程中,都是先通过叉车将车厢内的货物搬运出来,在通过叉车的摄像头拍摄设有反光条的区域作为轨道行走。然而,市面上的车厢内是没有设置有反光条的,叉车进入车厢后是一个盲目路径,叉车无法在车厢内按照预定轨道行走,使得这个搬运过程比较被动,且大多数是依靠人工操作,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智能叉车定位识别的车厢,使得智能叉车能够根据第一反光条和第二反光条的位置来识别叉车在车厢内的运行路线,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于智能叉车定位识别的车厢,包括:车厢箱体,设有收容空间;多个第一反光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车厢箱体的收容空间的顶部;多个第二放光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车厢箱体的收容空间的顶部;其中,两两第一反光条之间设置有第二反光条,两两第二反光条之间设置有第一反光条。

其中,第一反光条和第二反光条呈长条矩形状,其中第一反光条的长度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二反光条的长度沿第二方向设置,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其中,第一反光条设有第一连接件,以通过第一连接件将第一反光条设置在车厢箱体的收容空间的顶部,第二反光条设有第二连接件,以通过第二连接件将第二反光条设置在车厢箱体的收容空间的顶部。

其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黏贴层。

其中,车厢箱体由铁材料构成,第一连接件为设置在第一反光条的第一磁体片,第二连接件为设置在第二反光条的第二磁体片。

其中,车厢箱体由铁材料构成,第一反光条和第二反光条由磁性材料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便于智能叉车定位识别的车厢包括:车厢箱体,设有收容空间;多个第一反光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车厢箱体的收容空间的顶部;多个第二放光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车厢箱体的收容空间的顶部;其中,两两第一反光条之间设置有第二反光条,两两第二反光条之间设置有第一反光条。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车厢内的顶部设有便于智能叉车定位识别的第一反光条和第二反光条,使得智能叉车能够根据第一反光条和第二反光条的位置来识别叉车在车厢内的运行路线,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叉车和车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车厢的车厢箱体的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反光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该便于智能叉车定位识别的车厢包括车厢箱体11、多个第一反光条112和多个第二反光条113。

车厢箱体11设有收容空间,使得叉车10可进入收容空间内搬运货物。

多个第一反光条112沿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在车厢箱体11的收容空间的顶部11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光条112设有第一连接件114,以通过第一连接件114将第一反光条112设置在车厢箱体11的收容空间的顶部111。

优选地,第一连接件114为黏贴层,以使得第一反光条112通过黏贴方式设置在车厢箱体11的收容空间的顶部111。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车厢箱体11由铁材料构成,第一连接件114为设置在第一反光条112的第一磁体片,使得第一反光条112通过磁体吸附在车厢箱体11的收容空间的顶部111。

多个第二放光条113沿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在车厢箱体11的收容空间的顶部111。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反光条113设有第二连接件115,以通过第二连接件115将第二反光条113设置在车厢箱体11的收容空间的顶部111。

优选地,第二连接件115为黏贴层,以使得第二反光条113通过黏贴方式设置在车厢箱体11的收容空间的顶部111。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15为设置在第二反光条113 的第二磁体片,使得第二反光条113通过磁体吸附在车厢箱体11的收容空间的顶部111。

在本实施例中,两两第一反光条112之间设置有第二反光条113,两两第二反光条113之间设置有第一反光条112。

优选地,第一反光条112和第二反光条113呈长条矩形状,其中第一反光条112的长度沿第一方向A设置,第二反光条113的长度沿第二方向B设置,且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垂直。

应理解,本实施例的第一反光条112作为叉车10行走路径的反光条,即叉车识别到第一反光条112时,判断叉车10当前位置为行走路径,叉车10继续行驶。其中叉车10在行走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行的第一反光条112在视野的中心位置。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第二反光条113 作为叉车10的库位点,即叉车识别到第二反光条113时,判断叉车10 当前位置为停车位置。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反光条112上设有第一识别码,以使得叉车10通过识别第一识别码来判定叉车10处于车厢箱体内的具体位置,如叉车10通过识别第一识别码判定叉车10处于车厢箱体内的位置不是预定位置,则叉车10继续行驶到下一个第一反光条112 所对应的位置。进一步的,第二反光条113上设有第二识别码,以使得叉车10通过识别第二识别码来判定叉车10是否停在对应的库位,应理解,每个第二反光条113设有单一的第二识别码,如叉车10通过识别第二识别码判定叉车10没有停在对应的库位,叉车继续行驶到下一个第二反光条113所对应的位置。

应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车厢箱体11由铁材料构成,第一反光条112和第二反光条113由磁性材料构成,使得第一反光条112和第二反光条113能够通过自身吸附在车厢箱体11的收容空间的顶部111。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便于智能叉车定位识别的车厢包括:车厢箱体,设有收容空间;多个第一反光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车厢箱体的收容空间的顶部;多个第二放光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车厢箱体的收容空间的顶部;其中,两两第一反光条之间设置有第二反光条,两两第二反光条之间设置有第一反光条。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车厢内的顶部设有便于智能叉车定位识别的第一反光条和第二反光条,使得智能叉车能够根据第一反光条和第二反光条的位置来识别叉车在车厢内的运行路线,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