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C系统智能温湿度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8918发布日期:2019-08-13 20:27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AFC系统智能温湿度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AFC(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System,即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系统智能温湿度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温湿度传感器应用在空调、智能家居等领域有较大的普及,温湿度传感器也已经比较成熟稳定,并且价格也日趋便宜。目前国内AFC设备中,自动化控制以及远程数据监控功能趋向成熟,但温湿度智能检测控制方面很少有公司设计和应用,大多都是需要人工手动去维护,国内北方和南方环境条件有较大的区别,特别是室外AFC设备会遇到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和刮风下雨等不同的环境温度状态,由于PCB元器件、电机、电磁铁以及某些特殊机械器件受温湿度影响较大,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个智能温湿度控制的电路,能够在不同环境情况下恒定AFC箱体的温湿度,保证AFC系统的各部分电气、机械元件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AFC系统智能温湿度控制电路,其能够在不同环境情况下恒定AFC箱体的温湿度,保证AFC系统的各部分电气、机械元件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AFC系统智能温湿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通信电路、第二通信电路、控制电路,第一通信电路与控制电路的一端相连,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二通信电路相连;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三指示灯、第四指示灯、第五指示灯、第六指示灯、第七指示灯、第八指示灯、达林顿管芯片、第二十五电容、第七接插件、第八接插件、第九接插件、第十接插件、第十一接插件、第十二接插件、控制芯片,达林顿管芯片的第十八引脚与第三指示灯相连,达林顿管芯片的第十七引脚与第四指示灯相连,达林顿管芯片的第十六引脚与第五指示灯相连,达林顿管芯片的第十五引脚与第六指示灯相连,达林顿管芯片的第十四引脚与第七指示灯相连,达林顿管芯片的第十三引脚与第八指示灯相连,第十九电阻的一端与第十八电阻相连,第十九电阻的另外一端与第三指示灯相连,第二十电阻的一端与第十八电阻相连,第二十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指示灯相连,第二十一电阻的一端与第十八电阻相连,第二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指示灯相连,第二十二电阻的一端与第十八电阻相连,第二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六指示灯相连,第二十三电阻的一端与第十八电阻相连,第二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七指示灯相连,第二十四电阻的一端与第十八电阻相连,第二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八指示灯相连,第二十五电阻与第十八电阻并联,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相互并联,控制芯片的IO口与达林顿管芯片的IN口连接,第七接插件接在达林顿管芯片的第十八引脚与第三指示灯之间,第八接插件接在达林顿管芯片的第十七引脚与第四指示灯之间,第九接插件接在达林顿管芯片的第十六引脚与第五指示灯之间,第十接插件接在达林顿管芯片的第十五引脚与第六指示灯之间,第十一接插件接在达林顿管芯片的第十四引脚与第七指示灯之间,第十二接插件接在达林顿管芯片的第十三引脚与第八指示灯之间;所述第一通信电路包括第三芯片、第一磁珠、第二磁珠、第四接插件、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十五贴片电容、第十六贴片电容、第十七贴片电容、第十八贴片电容、第十九贴片电容、第十五贴片电容的一端与第三芯片的第一引脚相连,第十五贴片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三芯片的第三引脚相连,第十八贴片电容的一端与第三芯片的第四引脚相连,第十八贴片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三芯片的第五引脚相连,第三芯片的第十六引脚与第十九贴片电容相连,第三芯片的第二引脚与第十六贴片电容相连,第三芯片的第六引脚与第十七贴片电容相连,第三芯片的第十四引脚与第一磁珠相连,第三芯片的第十三引脚与第二磁珠相连,第一磁珠的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相连,磁珠的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相连,第四接插件的第一引脚与第一磁珠相连,第四接插件的第二引脚与第三二极管相连;所述第二通信电路包括第四芯片、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十贴片电容、第二十一贴片电容、第二十二贴片电容、第二十三贴片电容、第二十四贴片电容、第五接插件、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四芯片的第三引脚与第二十贴片电容相连,第四芯片的第八引脚与第九电阻相连,第四芯片的第七引脚与第十电阻相连,第四芯片的第六引脚与第十一电阻相连,第四芯片的第五引脚与第二十二贴片电容相连,第二十一贴片电容的一端分别与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相连,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二十三贴片电容相连,第十电阻的一端与第二十四贴片电容相连,第五接插件的第一引脚与第五二极管相连,第五接插件的第二引脚与第四二极管相连。

优选地,所述达林顿管芯片的第九引脚、第十引脚分别与一个第二十五电容的两端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都为TVS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都为TVS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一、智能控制,自动检测温湿度数据,不需要人工操作和维护;二、根据环境温湿度状态智能控制各部位风扇、加热器,避免人员疏忽忘关等情况造成的加热器、风扇持续工作,而产生的电力浪费;三、多点温湿度采样比较,保证采样精度,并且软件参数可通过工控机设定,对于不同机械安装结构或使用环境,可以进行定制化修改;四、RS232串口、CAN和工控机进行通讯,上传温湿度数据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图3位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通信电路的原理图。

图4位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通信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AFC系统智能温湿度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通信电路、第二通信电路、控制电路,第一通信电路与控制电路的一端相连,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二通信电路相连。

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三指示灯E3、第四指示灯E4、第五指示灯E5、第六指示灯E6、第七指示灯E7、第八指示灯E8、达林顿管芯片U5、第二十五电容C25、第七接插件J7、第八接插件J8、第九接插件J9、第十接插件J10、第十一接插件J11、第十二接插件J12、控制芯片CPU,达林顿管芯片U5的第十八引脚与第三指示灯E3相连,达林顿管芯片U5的第十七引脚与第四指示灯E4相连,达林顿管芯片U5的第十六引脚与第五指示灯E5相连,达林顿管芯片U5的第十五引脚与第六指示灯E6相连,达林顿管芯片U5的第十四引脚与第七指示灯E7相连,达林顿管芯片U5的第十三引脚与第八指示灯E8相连,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与第十八电阻R18相连,第十九电阻R19的另外一端与第三指示灯E3相连,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与第十八电阻R18相连,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与第四指示灯E4相连,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与第十八电阻R18相连,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第五指示灯E5相连,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与第十八电阻R18相连,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与第六指示灯E6相连,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一端与第十八电阻R18相连,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与第七指示灯E7相连,第二十四电阻R24的一端与第十八电阻R18相连,第二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与第八指示灯E8相连,第二十五电阻R25与第十八电阻R18并联,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相互并联,控制芯片CPU的IO(输入输出)口与达林顿管芯片U5的IN(输入)口连接,第七接插件J7接在达林顿管芯片U5的第十八引脚与第三指示灯E3之间,第八接插件J8接在达林顿管芯片U5的第十七引脚与第四指示灯E4之间,第九接插件J9接在达林顿管芯片U5的第十六引脚与第五指示灯E5之间,第十接插件J10接在达林顿管芯片U5的第十五引脚与第六指示灯E6之间,第十一接插件J11接在达林顿管芯片U5的第十四引脚与第七指示灯E7之间,第十二接插件J12接在达林顿管芯片U5的第十三引脚与第八指示灯E8之间。

达林顿管芯片U5的型号可以是TBD62083AFWG。第七接插件J7的型号、第八接插件J8的型号、第九接插件J9的型号、第十接插件J10的型号、第十一接插件J11的型号、第十二接插件J12的型号都可以是HX25035-2A。控制芯片CPU的型号可以是STM32F103C8T6。

达林顿管芯片U5的第九引脚、第十引脚分别与一个第二十五电容C25的两端相连,第二十五电容C25用于稳压去耦。

控制芯片CPU的IO(输入输出)口与达林顿管芯片U5的IN(输入)脚(1-8脚)连接,从而OUT(输出)口驱动外部输出,第十八电阻R18和第二十五电阻R25只能选择一颗进行焊接,通过焊接第十八电阻R18或第二十五电阻R25可以选择12V/24V电压来驱动风扇和加热器继电器,做到尽可能多的兼容,第七接插件J7、第八接插件J8、第九接插件J9、第十接插件J10分别接一个进风口风扇、一个出风口风扇、一个屏幕摄像头风扇、一个预留风扇,第十一接插件J11、第十二接插件J12分别接一个加热器继电器和一个预留继电器,第七指示灯E7、第八指示灯E8、达林顿管芯片U5、第二十五电容C25、第七接插件J7、第八接插件J8、第九接插件J9、第十接插件J10、第十一接插件J11、第十二接插件J12分别接到达林顿管芯片U5的OUT脚(13-18脚),当控制芯片CPU的IO口到达林顿管芯片U5的IN脚输入为正,则达林顿管芯片U5的OUT脚导到直流电压12/24V的负极,则风扇或者继电器得电工作,当控制芯片CPU的IO口到达林顿管芯片U5的IN脚输入为负,则达林顿管芯片U5的OUT脚悬空,则各个风扇和继电器失电不工作,六个LED指示灯(E3~E8)来指示智能温湿度控制板输出的风扇和继电器是否在工作。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通信电路包括第三芯片U3、第一磁珠FB1、第二磁珠FB2、第四接插件J4、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十五贴片电容C15、第十六贴片电容C16、第十七贴片电容C17、第十八贴片电容C18、第十九贴片电容C19、第十五贴片电容C15的一端与第三芯片U3的第一引脚相连,第十五贴片电容C15的另一端与第三芯片U3的第三引脚相连,第十八贴片电容C18的一端与第三芯片U3的第四引脚相连,第十八贴片电容C18的另一端与第三芯片U3的第五引脚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十六引脚与第十九贴片电容C19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二引脚与第十六贴片电容C16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六引脚与第十七贴片电容C17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与第一磁珠FB1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十三引脚与第二磁珠FB2相连,第一磁珠FB1的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相连,磁珠FB2的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相连,第四接插件J4的第一引脚与第一磁珠FB1相连,第四接插件J4的第二引脚与第三二极管D3相连。

第三芯片U3为RS232通信芯片MAX3232,第一磁珠FB1、第二磁珠FB2、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十五贴片电容C15、第十六贴片电容C16、第十七贴片电容C17、第十八贴片电容C18、第十九贴片电容C19组成了基本的RS232通信电路,控制芯片CPU的串口引脚TXD和RXD通过第三芯片U3转换成232电平通信信号到达接第四接插件J4,与外部工控机进行通信。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都可以为TVS(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瞬态抑制)二极管,保护后面的电路元件不受瞬态高压尖峰脉冲的冲击。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通信电路包括第四芯片U4、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二十贴片电容C20、第二十一贴片电容C21、第二十二贴片电容C22、第二十三贴片电容C23、第二十四贴片电容C24、第五接插件J5、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四芯片U4的第三引脚与第二十贴片电容C20相连,第四芯片U4的第八引脚与第九电阻R9相连,第四芯片U4的第七引脚与第十电阻R10相连,第四芯片U4的第六引脚与第十一电阻R11相连,第四芯片U4的第五引脚与第二十二贴片电容C22相连,第二十一贴片电容C21的一端分别与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相连,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与第二十三贴片电容C23相连,第十电阻R10的一端与第二十四贴片电容C24相连,第五接插件J5的第一引脚与第五二极管D5相连,第五接插件J5的第二引脚与第四二极管D4相连。

第四芯片U4为CAN通信芯片TJA10421,第四芯片U4、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二十贴片电容C20、第二十一贴片电容C21、第二十二贴片电容C22、第二十三贴片电容C23、第二十四贴片电容C24、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组成了基本的CAN通信电路,控制芯片CPU的CAN引脚CAN_TX和CAN_RX通过第四芯片U4转换成CAN电平通信信号到达接第五接插件J5,与外部的其他智能温湿度控制板组网通信。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都可以为TVS(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瞬态抑制)二极管,保护后面的电路元件不受瞬态高压尖峰脉冲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夏季炎热的温度条件下控制吸风、抽风和摄像头等风扇,降低狭小的AFC机箱内温度,维持与外界环境的温度平衡,保证PCB板元器件、电机、电磁铁以及某些机械部件不会过热而影响工作;能够在北方冬季自动启动加热器,升高AFC系统狭小的箱体温度,从而保证PCB板元器件温度过低而影响工作;能够在南方阴雨天气情况下,在温度上升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启动风扇,降低AFC系统狭小的箱体湿度,从而保证PCB板元器件、电机以及某些机械部件受潮而影响工作;能够在一些缺少人员维护的室外AFC系统中,实现智能控制,降低人员维护成本。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