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纱机光纤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0012发布日期:2019-06-22 00:4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纱机光纤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纱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纱机光纤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化趋势,使得现在工业控制的设计大都采用现场总线的控制方式。CAN总线凭借其良好的可靠性、实时性以及较低的成本,在工业控制、远程数据传输等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细纱机控制系统主要由PLC、主轴变频器、罗拉伺服驱动器、钢领板伺服控制器、集落伺服控制器等构成的。

参见附图1,目前细纱机由多个伺服控制器控制,PLC、主轴变频器、伺服控制器之间由CAN总线连接。其中长车有两个伺服控制器在车头,其余的在车尾。长车从头到尾有50多米的距离。此通信系统由于空间干扰、电源波动等原因,会造成信号的不一致、延迟或者丢失,导致动作顺序的混乱,往往不能满足细纱机正常运行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细纱机光纤通信系统,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细纱机光纤通信系统,包括:位于所述细纱机车头的若干第一伺服控制器及位于所述细纱机车尾的若干第二伺服控制器,所有所述第一伺服控制器连接第一CAN总线,所述第一CAN总线连接第一CAN光纤转换器;所有所述第二伺服控制器连接第二CAN总线,所述第二CAN总线连接第二CAN光纤转换器;所述第一CAN光纤转换器通过光纤连接所述第二CAN光纤转换器。

作为优选,所述细纱机车头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伺服控制器;所述细纱机车尾设置有五个所述第二伺服控制器。

作为优选,所述细纱机车尾还设置有PLC及主轴变频器,所述PLC及所述主轴变频器连接所述第二CAN总线。

作为优选,所述细纱机车头与所述细纱机车尾的距离超过40m。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光纤作为车头与车尾之间的通信连接,通信容量大,中间损耗低,中继距离长,降低了细纱机通信的成本,同时也解决了电磁干扰、雷电破坏等造成的问题,提高了细纱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头与车尾进行远距离通信过程中电磁干扰,雷电破坏对通信系统导致信号的不一致、延迟或者丢失,导致动作顺序混乱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细纱机通讯的可靠性,减少细纱机运行过程中的停顿、无反应以及动作混乱,从而提高细纱机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细纱机光纤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提供的细纱机光纤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附图2,一种细纱机光纤通信系统,包括:位于细纱机车头的若干第一伺服控制器及位于细纱机车尾的若干第二伺服控制器,所有第一伺服控制器连接第一CAN总线,第一CAN总线连接第一CAN光纤转换器;所有第二伺服控制器连接第二CAN总线,第二CAN总线连接第二CAN光纤转换器;第一CAN光纤转换器通过光纤连接第二CAN光纤转换器。

其中,采用光纤作为车头与车尾之间的通信连接,通信容量大,中间损耗低,中继距离长,降低了细纱机通信的成本,同时也解决了电磁干扰、雷电破坏等造成的问题,提高了细纱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实现了提高细纱机通讯的可靠性,减少细纱机运行过程中的停顿、无反应以及动作混乱,从而提高细纱机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细纱机车头设置有两个第一伺服控制器,细纱机车尾设置有五个第二伺服控制器,具体有罗拉伺服驱动器、钢领板伺服控制器、集落伺服控制器等。细纱机车尾还设置有PLC及主轴变频器,PLC及主轴变频器连接第二CAN总线。细纱机车头与细纱机车尾的距离超过40m,通过会达到50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