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监测终端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91339发布日期:2019-12-24 13:55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冷链物流监测终端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冷链物流,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冷链物流的节能型监测终端和系统。



背景技术:

冷链物流车辆内部的监测终端一般采用电池供电。由于冷链物流中的监测必须实时、正确且完整,但每次进行监测及监测数据回报都极为耗电,因此,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电池更换。然而,在物流过程中,要更换监测终端的电池并不容易,若电池更换频率过高,还会增加监测终端的维护成本,并影响监测终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需提供一种冷链物流监测设备及其系统,可以降低监测设备的耗电,并同时判断监测设备是否正常运作。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链物流监测终端,该监测终端包括:无线射频模块,用于与车载终端通讯连接;以及感测单元,用于每隔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重复地量测环境参数,其中,该监测终端的具体工作方式为:启动后,首次获取该感测单元量测所得的环境参数数值与量测时的时间,并经由该无线射频模块,将首次量测的环境参数数值以及量测时的时间回报至该车载终端;将前次回报环境参数数值纪录为回报的环境参数数值以及将前次回报时间纪录为回报的时间;间隔该第一时间间隔;获取该感测单元量测所得的环境参数数值与量测时的时间;以及基于获取的环境参数数值以及时间与前次回报环境参数数值以及前次回报时间的比较结果,判断是否将该获取的环境参数数值以及时间回报至该车载终端,以及是否调整用于该感测单元量测间隔的该第一时间间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冷链物流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车载终端;以及监测终端,用于重复地量测冷链设备的环境参数数据,并将该环境参数资料回报至该车载终端,其中,该车载终端重复地判断是否经过预设的最长回报时间未接收到该监测终端回报的环境参数资料,若经过该默认的最长回报时间未接收到任何该监测终端回报的环境参数数据,则报警该监测终端异常。

相较于现有技术,利用上述冷链物流监测终端及其系统,可以智能调整该监测终端的量测时间间隔,适度减少量测时耗损的电能,并透过定时回报量测数据至该车载终端的机制,确保该监测终端运作正常。

附图说明

图1为冷链物流车辆一实施例的内部示意图。

图2为冷链物流监测系统一实施例的架构图。

图3为监测终端一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

图4为车载终端一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冷链物流车辆100的内部示意图。上述冷链物流车辆100的内部包括监测终端120、冷链设备140以及车载终端160。上述车载终端160装设于上述冷链物流车辆100中,与上述监测终端120通讯连接。上述冷链设备140用于存放需要低温配送的物品,并装载于上述冷链物流车辆100的车厢内进行运送。上述监测终端120装设于上述冷链设备140中,用于监测物品所处的环境参数,例如,温度以及湿度等,并将监测所得的数据传送至上述车载终端160。上述监测终端120及上述冷链设备14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请参阅图2所示,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冷链物流监测系统200的架构图。上述冷链物流监测系统200包括上述监测终端120以及上述车载终端160。上述监测终端120包括无线射频模块122、微处理器124、感测单元126、显示单元128以及电源模块130。上述无线射频模块122、上述微处理器124、上述感测单元126、上述人机接口单元128以及上述电源模块130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上述无线射频模块122用于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上述监测终端120与上述车载终端160之间的通讯连接及数据传输。在一实施例中,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可以包括近场通讯(nfc)、射频识别(rfid)通讯或本领域任何已知或未来开发的其他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以及zigbee等。上述微处理器124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处理的能力。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微处理器124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上述感测单元126用于量测环境参数数据,上述感测单元126可以是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运动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上述人机接口单元128,用于提供上述监测终端120操作和指示的接口,可以经由显示设备显示运输环境信息以及声音报警。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冷链物流车辆100的司机听到声音报警后,可立即根据显示设备显示的信息,对突发事件采取适当措施。上述电源模块130可以是钮扣电池等,用于对上述监测终端120的整个电路进行供电。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将上述监测终端120装设在上述冷链设备140中,其工作流程300如下:

首先,冷链物流开始时,上述冷链物流车辆100的司机手动启动上述监测终端120或经由上述车载终端160下指令启动上述监测终端120。

接着,上述监测终端120进行首次环境参数量测。以下,以量测上述冷链设备140中的温度为例,进行具体说明。上述监测终端120将首次量测所得的温度纪录为目前温度t1,以及将首次量测时的时间纪录为目前时间t1。

紧接着,上述监测终端120将首次量测到的目前温度t1以及目前时间t1经由上述无线射频模块122回报给上述车载终端160,并将前次回报温度t0纪录为t1,前次回报时间t0纪录为t1。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监测终端120默认的量测周期为时间间隔td,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例如10秒。上述监测终端120在每次完成量测数据回报后,进入暂时休眠状态,并在等待上述时间间隔td后,自动切换回工作状态。

上述监测终端120接着进行环境参数量测,将量测所得的温度纪录为目前温度t1,以及将量测时的时间记录为目前时间t1。

其次,上述监测终端120判断目前时间与前次回报时间之间隔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最长回报时间tm,亦即t1-t0>=tm;若是,则进行量测数据回报,并将前次回报温度t0设为t1,前次回报时间t0设为t1;若否,则紧接着判断目前温度与前次回报温度之温度差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必须回报之最小温度差td,亦即|t1-t0|>=td;若是,则进行量测数据回报,并将前次回报温度t0设为t1,前次回报时间t0设为t1,并延长量测时间间隔td为td2;若否,则上述监测终端120将不进行回报,进入暂时休眠状态,并在等待该时间间隔td后,自动切换回工作状态。其中,最长回报时间tm以及必须回报之最小温度差td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由于上述冷链设备140系用于保温,具有设备温度变动不会太过激烈的特性,因此,假设上述冷链设备140在设备温度发生变化后会有一段稳定期间,可以藉由延长量测时间间隔td2,适度减少上述监测终端120量测的次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时间间隔td2值可以经由多种方式决定。例如,td2=max(td,t1-t0-td)、td2=max(td,(t1-t0)/2或td2=td等。当量测时间间隔变改为td2后,上述监测终端120进入暂时休眠状态,并在等待该时间间隔td2后,自动切换回工作状态。

最后,冷链物流结束后,上述冷链物流车辆100的司机手动停止上述监测终端120或经由上述车载终端160下指令停止上述监测终端120的运作。

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上述车载终端160装设于上述冷链物流车辆100中,其工作流程400如下:

首先,冷链物流开始时,上述冷链物流车辆100的司机手动启动上述车载终端160或经由一与上述车载终端160通讯连接的管理平台下指令启动上述车载终端160。

接着,上述车载终端160收到上述监测终端120首次回报的温度值与时间,并将接收到的温度值与时间加以纪录。在一实施例中,上述车载终端160可以将每次接收到的温度值与时间作为一笔记录,存储到一存储单元。

紧接着,上述车载终端160以上述最长回报时间tm作为判断上述监测终端120是否正常运作的判断依据。若经过上述最长回报时间tm,仍未收到上述监测终端120的再次回报,则报警上述监测终端120异常;否则,则持续接收并纪录上述监测终端120回报的温度值与时间。在一实施例中,报警动作可通过蜂鸣器报警、简讯报警、经由上述监测终端120的上述人机接口单元128报警等多种方式进行报警,以使冷链物流管理人员或上述冷链物流车辆100的司机可以实时采取相应措施。

最后,冷链物流结束后,上述冷链物流车辆100的司机手动停止上述车载终端160或经由上述管理平台下指令停止上述车载终端160的运作。

总结来说,上述监测终端120及其上述冷链物流系统200,利用上述冷链设备140内的温度不易变动的特性,预设最长回报时间tm与必须回报之最小温度差td,避免上述监测终端120在每次量测完成后皆回报,以减少上述监测终端120在与上述车载终端160通讯时的电量耗损,且上述车载终端160亦可利用该预设的最长回报时间tm,同时监测上述监测终端120是否正常运作。并藉由在冷链物流中,动态调整上述监测终端120周期性量测的时间间隔,适度减少量测次数,以大幅降低上述监测终端120的电量耗损,减少冷链物流的设备维护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