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物联网植物生长多功能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23520发布日期:2019-08-24 10:01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物联网植物生长多功能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监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业物联网植物生长多功能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绿色植物大部分的能源是经由光合作用从太阳光中得到的,温度、湿度、光线是植物生存的基本需求,生长:生物体由小到大的过程,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要从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两方面来考虑,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的改变,单细胞生物的增殖也具有同样的关系,在细菌学的领域里,个体数的增加也称为生长,植物生长多功能监控可以对植物的生长速度以及生长状况有所了解,可以提出下一步的养护措施,或总结经验,以便下一次培养植物。

现有的农业物联网植物生长多功能监控装置存在工作量大、及时性低、操作复杂的缺点,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工作量小、及时性高、操作简便的农业物联网植物生长多功能监控装置,现有的技术中,例如公告号:cn206078237u所公开的一种农业物联网植物生长多功能监控装置,虽已通过相应构件快速控制阳光照射以及水源供给,解决了原有工作量大、及时性低、操作复杂的问题,但是依旧存在着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监控装置无法观察到植物在环境气体变化情况下所产生的变化,令监控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当需要对植物进行取出操作时,在原有的监控装置中也并没有相应的构件来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植物变化过程的监控效率和植物取出时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业物联网植物生长多功能监控装置,具有具备更多实用性和功能性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物联网植物生长多功能监控装置,包括监控装置本体、监控装置本体一侧表面上放置有生长盒以及生长盒内生长的植株,生长盒的一侧焊接有衔接块,生长盒的上方通过转杆和旋簧转动连接有套壳,套壳的一侧表面上一体成型有固定柱,套壳的顶部表面上开设有通孔,衔接块的上方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连杆,连杆的上方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表面与固定柱的表面相互接触,生长盒异于衔接块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于监控装置本体的表面上,连接块的上方镶嵌有连动杆,连动杆靠近生长盒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夹块。

优选的,连动杆的内部穿接有插杆,插杆的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与插杆为一体式结构,插杆的两侧焊接有方形块,夹块通过转杆转动连接于方形块的下方,夹块的一侧表面上通过转轴转接有第二转环,两个第二转环之间通过拉杆转接有第一转环。

优选的,套壳前表面的两侧位置处通过胶水粘合有卡板,两个卡板之间通过内部的卡槽卡合连接有盖板,套壳表面上与盖板的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通气槽。

优选的,套壳上靠近监控装置本体中喷头一侧的表面上开设有圆槽,圆槽的外部卡接有盖壳。

优选的,固定杆的外部套接有套环,套环与第一转环之间穿接有拉绳。

优选的,套壳为透明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使用的过程中,可将生长盒上两侧位置处的套壳向中间一侧翻动,同时通过拉动连杆上方的限位杆搭接在套壳一侧表面的固定柱上,使得生长盒内的植物被控制在套壳形成的空间内,同时通过套壳上方的通孔通入不同气体含量的空气,通过监控装置本体内的监控器对其进行观察,可打开套壳前侧的盖板使得通气槽暴露出来,令外部的空气进入,对内部的空气进行中和作用,进一步进行观察,将套壳一侧的盖壳打开,利用监控装置本体中的喷头以及光源的变化控制对套壳内部的植物进行喷洒浇灌和光照调整,从而对植物变化进行全方位气体变化的监控,将插杆在连动杆的作用下移动插接到植物土壤内部相应的位置出,拉动套环带动两侧的夹块向中间运动,进而将植物的根部以及植株整体较好的取出,增加了农业物联网植物生长多功能监控装置的实用功能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套壳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除去盖板后套壳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图1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夹块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监控装置本体;2、生长盒;3、套壳;4、盖壳;5、衔接块;6、盖板;7、通孔;8、固定柱;9、限位杆;10、连杆;11、通气槽;12、夹块;13、连接块;14、连动杆;15、插杆;16、固定杆;17、套环;18、第一转环;19、第二转环;20、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物联网植物生长多功能监控装置,包括监控装置本体1、监控装置本体1一侧表面上放置有生长盒2以及生长盒2内生长的植株,生长盒2的一侧焊接有衔接块5,生长盒2的上方通过转杆和旋簧转动连接有套壳3,套壳3的一侧表面上一体成型有固定柱8,套壳3的顶部表面上开设有通孔7,衔接块5的上方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连杆10,连杆10的上方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限位杆9,限位杆9的表面与固定柱8的表面相互接触,生长盒2异于衔接块5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13,连接块13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于监控装置本体1的表面上,连接块13的上方镶嵌有连动杆14,连动杆14靠近生长盒2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夹块12,利用空间内气体成分的变化,从而利用监控装置本体1对植物变化进行全方位气体变化的监控,增加了农业物联网植物生长多功能监控装置的实用功能性。

具体的,连动杆14的内部穿接有插杆15,插杆15的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杆16,固定杆16与插杆15为一体式结构,插杆15的两侧焊接有方形块,夹块12通过转杆转动连接于方形块的下方,夹块12的一侧表面上通过转轴转接有第二转环19,两个第二转环19之间通过拉杆转接有第一转环18,将插杆15在连动杆14的作用下移动插接到植物土壤内部相应的位置出,连动杆14分为上下两部分,可带动插杆15进行正常的上下移动过程,拉动套环17带动两侧的夹块12向中间运动,在拉绳20和套环17的拉力作用下将两侧夹块12的底部向中间位置带动,即可将植物的根部包裹住从而把植株整体较好的取出进行相应的观察处理,增加了植株处理的便捷性。

具体的,套壳3前表面的两侧位置处通过胶水粘合有卡板,两个卡板之间通过内部的卡槽卡合连接有盖板6,套壳3表面上与盖板6的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通气槽11,打开套壳3前侧的盖板6使得通气槽11暴露出来,令外部的空气进入,对内部的空气进行中和作用,可进一步进行气体变换过程中植株生长过程的观察。

具体的,套壳3上靠近监控装置本体1中喷头一侧的表面上开设有圆槽,圆槽的外部卡接有盖壳4,将套壳3一侧的盖壳4打开,利用监控装置本体1中原有的喷头和水源可对内部的植株进行喷洒操作,进一步对植株进行环境限制性变化后的观察。

具体的,固定杆16的外部套接有套环17,套环17与第一转环18之间穿接有拉绳20,将拉绳20一端的套环17套接在相应的固定杆16上,可使得两个夹块12被较好的固定住,方便对植株整体进去取出的操作。

具体的,套壳3为透明构件,工作人员可通过透明的套壳3更加直观和清晰的观察到内部植株所产生的生长变化,同时对生长变化进行一定的记录。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在使用的过程中,在生长盒2的内部的土壤内种植有植株,在需要对植物生长环境中气体含量进行改变时,可将生长盒2上两侧位置处的套壳3向中间一侧翻动,同时通过拉动连杆10上方的限位杆9搭接在套壳3一侧表面的固定柱8上,限位杆9的上方设置有拉环,可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工作操作,在衔接块5内部的底面与连杆10的底部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从而对上方的限位杆9有向下作用的拉力,令限位杆9可稳固的挂接在固定柱8的上方,套壳3不会进行一定的翻转,使得生长盒2内的植物被控制在套壳3形成的空间内,同时通过套壳3上方的通孔7向套壳3的内部空间中通入不同气体含量的空气,即可通过监控装置本体1内的监控器对其进行观察,然后可打开套壳3前侧的盖板6使得通气槽11暴露出来,令外部的空气进入,对内部的空气进行中和作用,进一步进行气体变换过程中植株生长过程的观察,将套壳3一侧的盖壳4打开,利用监控装置本体1中原有的喷头以及光源的变化控制对套壳3内部的植物进行喷洒浇灌和光照调整,从而对植物生长变化进行全方位气体变化的监控,将插杆15在连动杆14的作用下移动插接到植物土壤内部相应的位置出,连动杆14分为上下两部分,可带动插杆15进行正常的上下移动过程,拉动套环17带动两侧的夹块12向中间运动,其中夹块12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二转环19,两个第二转环19的中间位置处转接有第一转环18,在拉绳20和套环17的拉力作用下将两侧夹块12的底部向中间位置带动,即可将植物的根部包裹住从而把植株整体较好的取出进行根部的观察或是对坏死的植株进行快速更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