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假负载控制电路、背光电路、印刷电路板和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5946发布日期:2019-08-16 21:33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假负载控制电路、背光电路、印刷电路板和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假负载控制电路、背光电路、印刷电路板和显示器。



背景技术:

对于两路及两路以上输出的电源,通常选取其中一路作为主输出进行反馈调节,其他各路作为辅助输出。理想情况下,主输出电压和辅助输出电压满足变压器匝比关系,即只要主输出电压保持稳定,则辅助输出电压也能保持稳定。

但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时,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实际上由于变压器绕组间的漏感的存在,辅助输出电压会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主输出带负载越大,辅路输出电压越高,主输出带负载越小,辅路输出电压越低。这些输出电压的变化不仅跟自身的负载阻抗有关,还与其他路的负载阻抗有关,这就是所谓的交叉调整率。而且由于存在交叉调整率的问题,容易导致后级电路或负载出现过电压,从而引起后级电路或负载出现失效或损坏。

通常,可以采用添加假负载的方式解决交叉调整率,但是假负载一直在消耗电能,此部分电能没有被有效利用,使电源的整机效率降低。且在待机状态下,其也在消耗电能,使得待机功耗难以满足标准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假负载控制电路、背光电路、印刷电路板和显示器,以实现有效控制假负载的工作状态,提高电源的利用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假负载控制电路,该假负载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假负载、第一分压电路、第二开关、第二分压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和假负载形成串联结构,并连接在背光电压的输出端VBL和接地端GND之间;

所述第一分压电路设置于开机控制信号PS输入端和接地端GND之间,所述开机控制信号PS由背光控制电路生成,用于指示开机,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用于对所述开机控制信号PS进行分压处理,形成第一分压信号,从分压端输出;

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分压信号进行导通和断开状态的切换;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下,所述假负载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后通电工作;所述第一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下,所述假负载与所述接地端GND断开连接而停止工作;

所述第二分压电路设置于背光控制信号BL输入端和接地端GND之间,所述背光控制信号BL由背光控制电路生成,用于指示开启背光控制,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用于对所述开机控制信号BL进行分压处理,形成第二分压信号,从分压端输出;

所述第二开关,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和接地端GND之间,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分压电路的分压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分压信号进行导通和断开状态的切换;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下,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后所述第一开关断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是三极管、场效应管或可控精密稳压源;

所述第二开关是三极管、场效应管或可控精密稳压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压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131和电阻R132,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端为所述电阻R131和电阻R132的公共连接端;

所述第二分压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123和电阻R124,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的分压端为所述电阻R123和电阻R124的公共连接端。

进一步的,包括:所述第一开关为三极管Q107,所述三极管Q107的集电极C连接假负载,发射极E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基极B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端;

所述第二开关为三极管Q105,所述三极管Q105的集电极C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端,发射极E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基极B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的分压端。

进一步的,包括:

所述三极管Q107的基极B和发射极E之间设置有电容C109;

所述三极管Q105的基极B和发射极E之间设置有电容C108。

进一步的,包括:

所述第一开关为场效应管Q108,所述场效应管Q108的漏极D连接假负载,源极S连接所述接地端GND,栅极G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端;

所述第二开关为场效应管Q106,所述场效应管Q106的漏极D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端,源极S连接所述接地端GND,栅极G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的分压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为三极管Q109,所述三极管Q109的集电极C连接假负载,发射极E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基极B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端;

所述第二开关为可控精密稳压源UB104,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UB104的阴极K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端,阳极A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参考极R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的分压端。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电路,该背光电路包括:具有多路输出的背光供电电路、背光工作电路、背光控制电路和如第二方面中任一所述的假负载控制电路;

所述背光供电电路的背光电压的输出端VBL连接所述背光工作电路、背光控制电路和假负载控制电路以为所述背光工作电路、背光控制电路和假负载控制电路供电;

所述背光工作电路包括LED灯;

所述背光控制电路还用于生成背光电流调节信号ADJ,所述背光电流调节信号ADJ用于指示背光电流调节。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二方面提供的所述的背光电路。

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第三方面提供的印刷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该假负载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假负载、第一分压电路、第二开关、第二分压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和假负载形成串联结构,并连接在背光电压的输出端VBL和接地端GND之间;所述第一分压电路设置于开机控制信号PS输入端和接地端GND之间,所述开机控制信号PS由背光控制电路生成,用于指示开机,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用于对所述开机控制信号PS进行分压处理,形成第一分压信号,从分压端输出;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分压信号进行导通和断开状态的切换;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下,所述假负载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后通电工作;所述第一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下,所述假负载与所述接地端GND断开连接而停止工作;所述第二分压电路设置于背光控制信号BL输入端和接地端GND之间,所述背光控制信号BL由背光控制电路生成,用于指示开启背光控制,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用于对所述开机控制信号BL进行分压处理,形成第二分压信号,从分压端输出;所述第二开关,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和接地端GND之间,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分压电路的分压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分压信号进行导通和断开状态的切换;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下,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后所述第一开关断开,解决因假负载一直在消耗电能,所带来的电源的整机效率降低问题,实现根据开机控制信号PS和背光控制信号BL切换假负载的工作状态,提高电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假负载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假负载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假负载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假负载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假负载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假负载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三,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假负载控制的技术领域,具体的应用于显示器中的假负载。一般的,显示器集成有背光功能。一般的,显示器通过开机控制信号PS、背光控制信号BL和背光电流调节信号ADJ来控制显示器的背光功能的启动和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开机控制信号PS、背光控制信号BL和背光电流调节信号ADJ均可由显示器的电路生成。

本实施例中,开机控制信号PS在显示器开机时生成,指示开机。

本实施例中,背光控制信号BL用于指示开启背光控制,在开机控制信号PS到来时,背光控制信号BL才能进行有效控制。

本实施例中,背光电流调节信号ADJ用于调节背光的亮度,该背光电流调节信号ADJ在背光控制信号BL到来时才能进行有效控制。

本实施例将以开机控制信号PS和背光控制信号BL控制假负载控制电路进行详细说明。

该假负载控制电路具体的包括如下结构:

第一开关、假负载、第一分压电路、第二开关、第二分压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和假负载形成串联结构,并连接在背光电压的输出端VBL和接地端GND之间;

所述第一分压电路设置于开机控制信号PS输入端和接地端GND之间,所述开机控制信号PS由背光控制电路生成,用于指示开机,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用于对所述开机控制信号PS进行分压处理,形成第一分压信号,从分压端输出;

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分压信号进行导通和断开状态的切换;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下,所述假负载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后通电工作;所述第一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下,所述假负载与所述接地端GND断开连接而停止工作;

所述第二分压电路设置于背光控制信号BL输入端和接地端GND之间,所述背光控制信号BL由背光控制电路生成,用于指示开启背光控制,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用于对所述开机控制信号BL进行分压处理,形成第二分压信号,从分压端输出。

所述第二开关,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和接地端GND之间,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分压电路的分压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分压信号进行导通和断开状态的切换;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下,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后所述第一开关断开。

本实施例将对假负载控制电路的工作流程举例详述。

显示器上电后,开机控制信号PS到来,即开机控制信号PS通过第一分压电路对所述开机控制信号PS进行分压处理,形成第一分压信号,此时第一分压信号使得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下,假负载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后通电工作,将背光电压的输出端VBL的背光电压稳定在额定电压范围内。当背光控制信号BL到来后,显示器的背光接入背光电压的输出端VBL开始工作,同时,通过第二分压电路对所述开机控制信号BL进行分压处理,形成第二分压信号,此时,第二分压信号使得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下,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后所述第一开关断开,进而,假负载断开不产生损耗。且在待机状态下,开机控制信号PS和背光控制信号BL都无信号,假负载也没有接入电路,待机功耗没有增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假负载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假负载、第一分压电路、第二开关、第二分压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和假负载形成串联结构,并连接在背光电压的输出端VBL和接地端GND之间;所述第一分压电路设置于开机控制信号PS输入端和接地端GND之间,所述开机控制信号PS由背光控制电路生成,用于指示开机,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用于对所述开机控制信号PS进行分压处理,形成第一分压信号,从分压端输出;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分压信号进行导通和断开状态的切换;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下,所述假负载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后通电工作;所述第一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下,所述假负载与所述接地端GND断开连接而停止工作;所述第二分压电路设置于背光控制信号BL输入端和接地端GND之间,所述背光控制信号BL由背光控制电路生成,用于指示开启背光控制,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用于对所述开机控制信号BL进行分压处理,形成第二分压信号,从分压端输出;所述第二开关,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和接地端GND之间,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分压电路的分压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分压信号进行导通和断开状态的切换;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下,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后所述第一开关断开,解决因假负载一直在消耗电能,所带来的电源的整机效率降低问题,实现根据开机控制信号PS和背光控制信号BL切换假负载的工作状态,提高电源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对假负载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不作限定,为了说明清楚,本实施例将通过举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对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类型不作限定,所述第一开关是三极管、场效应管或可控精密稳压源。

所述第二开关是三极管、场效应管或可控精密稳压源。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第一分压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131和电阻R132,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端为所述电阻R131和电阻R132的公共连接端。

所述第二分压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123和电阻R124,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的分压端为所述电阻R123和电阻R124的公共连接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包括:所述第一开关为三极管Q107,所述三极管Q107的集电极C连接假负载,发射极E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基极B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端。

所述第二开关为三极管Q105,所述三极管Q105的集电极C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端,发射极E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基极B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的分压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包括:

所述三极管Q107的基极B和发射极E之间设置有电容C109。

所述三极管Q105的基极B和发射极E之间设置有电容C108。

通过电容C109和电容C108的设置使得三极管Q107和三极管Q105实现软开关,避免三极管Q107和三极管Q105因过冲电压电流损坏。

本实施例以第一开关是三极管Q107,第二开关是三极管Q105为例对假负载控制电路的工作流程进行详述。

显示器上电后,开机控制信号PS到来,即开机控制信号PS通过电阻R131和电阻R132对所述开机控制信号PS进行分压处理,形成第一分压信号,此时第一分压信号使得三极管Q107处于导通状态下,假负载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后通电工作,将背光电压的输出端VBL的背光电压稳定在额定电压范围内。当背光控制信号BL到来后,显示器的背光接入背光电压的输出端VBL开始工作,同时,通过电阻R123和电阻R124对所述开机控制信号BL进行分压处理,形成第二分压信号,此时,第二分压信号使得三极管Q105处于导通状态下,三极管Q107的基极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后三极管Q107断开,进而,假负载断开不产生损耗。且在待机状态下,开机控制信号PS和背光控制信号BL都无信号,假负载也没有接入电路,待机功耗没有增加。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2,假负载控制电路包括:

所述第一开关为场效应管Q108,所述场效应管Q108的漏极D连接假负载,源极S连接所述接地端GND,栅极G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端。

所述第二开关为场效应管Q106,所述场效应管Q106的漏极D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端,源极S连接所述接地端GND,栅极G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的分压端。

本实施例以第一开关是场效应管Q108,第二开关是场效应管Q106为例对假负载控制电路的工作流程进行详述。

显示器上电后,开机控制信号PS到来,即开机控制信号PS通过电阻R131和电阻R132对所述开机控制信号PS进行分压处理,形成第一分压信号,此时第一分压信号使得场效应管Q108处于导通状态下,假负载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后通电工作,将背光电压的输出端VBL的背光电压稳定在额定电压范围内。当背光控制信号BL到来后,显示器的背光接入背光电压的输出端VBL开始工作,同时,通过电阻R123和电阻R124对所述开机控制信号BL进行分压处理,形成第二分压信号,此时,第二分压信号使得场效应管Q106处于导通状态下,场效应管Q108的栅极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后场效应管Q108断开,进而,假负载断开不产生损耗。且在待机状态下,开机控制信号PS和背光控制信号BL都无信号,假负载也没有接入电路,待机功耗没有增加。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3,所述第一开关为三极管Q109,所述三极管Q109的集电极C连接假负载,发射极E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基极B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端。

所述第二开关为可控精密稳压源UB104,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UB104的阴极K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端,阳极A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参考极R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的分压端。

本实施例以第一开关是三极管Q109,第二开关是三极管Q105为例对假负载控制电路的工作流程进行详述。

显示器上电后,开机控制信号PS到来,即开机控制信号PS通过电阻R131和电阻R132对所述开机控制信号PS进行分压处理,形成第一分压信号,此时第一分压信号使得三极管Q109处于导通状态下,假负载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后通电工作,将背光电压的输出端VBL的背光电压稳定在额定电压范围内。当背光控制信号BL到来后,显示器的背光接入背光电压的输出端VBL开始工作,同时,通过电阻R123和电阻R124对所述开机控制信号BL进行分压处理,形成第二分压信号,此时,第二分压信号使得可控精密稳压源UB104处于导通状态下,三极管Q109的基极连接所述接地端GND后三极管Q109断开,进而,假负载断开不产生损耗。且在待机状态下,开机控制信号PS和背光控制信号BL都无信号,假负载也没有接入电路,待机功耗没有增加。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电路,该背光电路包括:具有多路输出的背光供电电路、背光工作电路(图未示)、背光控制电路和如第二方面中任一所述的假负载控制电路。

所述背光供电电路的背光电压的输出端VBL连接所述背光工作电路、背光控制电路和假负载控制电路以为所述背光工作电路、背光控制电路和假负载控制电路供电。

所述背光工作电路包括LED灯。

所述背光控制电路还用于生成背光电流调节信号ADJ,所述背光电流调节信号ADJ用于指示背光电流调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的背光电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印刷电路板。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