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3837发布日期:2019-11-12 22:26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尤其涉及净水装置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电器具有的功能越来越细节化,家用电器通常需要集成简单的控制按钮或者配备对应的控制器以控制家用电器的各种功能。如照明设备的控制器可以对照明设备进行多阶调光控制,空调设备的控制器可以对空调进行空气净化,加热,降温等多种功能的控制。随着普通家庭使用这种多功能家电种类的增多,每个家电都配备一个单独的控制器显然是繁琐而不便利的。

因此,有必要采用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该智能家居系统对系统中的各个电器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和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前面描述的一个问题或者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用户可以实时准确的知道各个家电的工作状态并发送相应的指令进行远程操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包括用户端,云服务器,通讯设备以及第一电器。其中用户端接收表征第一电器工作状态的数据以及发送指令以控制第一电器,云服务器用于存储用户端和通讯设备传输的数据和指令,通讯设备具有与第一电器和云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和指令传输的广域网功能,所述第一电器集成有无线数传模块。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将根据以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100的模块示意图。

图2给出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100从客户端通过通讯设备读取第一电器工作状态时的流程图。

图3给出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100从客户端发送指令通过通讯设备控制第一电器的流程图。

图4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电器是净水装置时净水装置的结构图。

图5给出了净水装置工作时水的流通路径。

图6给出了图4所示净水装置的功能模块图200。

附图没有对实施例的所有电路或结构进行显示。贯穿所有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描述了大量的细节。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为了清晰明了地阐述本实用新型,本文简化了一些具体结构和功能的详细描述。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已经详细描述过的类似的结构和功能,在其它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术语是结合具体的示范实施例来一一描述的,但这些术语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阐述的示范实施方式。

图1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100的模块示意图。智能家居控制系统100包括用户端,云服务器,通讯设备以及第一电器。其中用户端是便携式智能设备,用户在用户端接收表征第一电器的工作状态的数据并发送指令以控制第一电器。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是手机。云服务器用于存储用户端发送的指令和通讯设备传输的数据。通讯设备具有广域网功能,所述通讯设备既可以与第一电器之间进行数据和指令的传输,也可以和云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和指令的传输。在一实施例中,通讯设备包括NBIOT模块,所述NBIOT模块的型号为NBX01型。在另一实施例中,通讯设备包括GPRS模块。第一电器是集成有无线数传模块的家用电器。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器是集成有无线数传模块的纯水机,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器是集成有无线数传模块的空调。在一实施例中,无线数传模块包括WIFI模块,在另一实施例中,无线数传模块包括433M模块。在一实施例中,WIFI模块的型号为ESP8266-ESP-12F。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通讯设备可以集成在第一电器中。

如图1所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100既可以从客户端通过通讯设备读取第一电器的工作状态也可以从客户端发送指令通过通讯设备控制第一电器。图2给出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100从客户端通过通讯设备读取第一电器工作状态时的流程图。从客户端通过通讯设备读取第一电器工作状态的流程包括步骤T1-T3。在步骤T1:第一电器将表征自身工作状态的数据传输到通讯设备。在步骤T2:通讯设备将接收到的表征第一电器工作状态的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在步骤T3:云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到用户端。

图3给出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100从客户端发送指令通过通讯设备控制第一电器的流程图。从客户端通过通讯设备发送指令控制第一电器的流程包括步骤S1-S3。步骤S1:用户端将指令发送到云服务器。步骤S2:云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指令传输到通讯设备。步骤S3:通讯设备将接收到的指令传输到第一电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二电器和/或第三电器,其中第二电器和/或第三电器也是集成有无线数传模块的家用电器。其中客户端与第二电器和/或第三电器之间的数据和指令的传输与第一电器相类似,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图4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电器是净水装置时净水装置的结构图。净水装置包括第一滤芯F1,电导探头12,温度探头13,第二滤芯F2,进水电磁阀14,水泵15,第三滤芯F3,冲洗电磁阀16,压力开关18,储水部件以及第四滤芯F4,其具体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其中第一滤芯F1采用聚丙烯熔喷膜,第二滤芯F2采用烧结活性碳,第三滤F3采用反渗透膜,第四滤芯F4采用活性碳。电导探头12和温度探头13放在第一滤芯F1和第二滤芯F2之间用于检测探头所在位置水的电导和温度并生成电导信号和温度信号。由于水的电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同时检测温度用于校正电导信号。图4所示结构的净水装置还包括单片机,用于控制净水装置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

下面结合图4中净水装置的结构对净水装置的净水工作流程进行说明:净水装置开机时,单片机发出进水指令信号和冲洗指令信号以控制进水电磁阀14与冲洗电磁阀16同时导通,对第一滤芯F1和第二滤芯F2进行冲洗。单片机控制进水电磁阀14和冲洗电磁阀16导通一段时间后,单片机控制冲洗指令信号从第一状态跳变到第二状态以关闭冲洗电磁阀16,进水电磁阀14持续打开。此时,输入水源经过第一滤芯F1,第二滤芯F2,再到净水电磁阀12,水泵15到达第三滤芯F3,第三滤芯F3对输入水源进行过滤分离后得到初级净水和废水,其中初级净水注入储水部件,废水注入废水口。

单片机根据储水部件中的储水量控制净水模式是否进行,当储水部件中的储水量大于预设值时,压力开关18生成的压力信号处于第一状态,水泵15停止工作,净水模式不进行。此时,储水部件中的初级净水流经第四滤芯F4到出水口供用户使用。当储水部件中的储水量小于预设值时,压力开关18生成的压力信号处于第二状态,水泵15工作,净水模式持续进行。此时,储水部件中的初级净水和净水模式提供的初级净水共同流经第四滤芯F4到供水口供用户使用。

图5给出了净水装置工作时水的流通路径。如图5所示,输入水源流经第一滤芯F1,依次流经第二滤芯F2,进水电磁阀14,水泵15,到达第三滤芯F3。第三滤芯F3对输入水源进行过滤分离后得到初级净水和废水,其中废水通过冲洗电磁阀16流进废水口,初级净水通过流到储水部件以及第四滤芯F4。

图6给出了图4所示净水装置的功能模块图200。下面结合图4净水装置的结构图对图6所示的功能模块图200进行说明。净水装置包括水质检测模块21,开关模块22,电磁阀控制模块24,无线数传模块23以及单片机。水质检测模块21通过放置在净水装置水环路中的探头生成表征水质情况的信号并传输到单片机。水质检测模块21包括电导探头12,温度探头13以分别生成电导信号TDS和温度信号TEMP并传输到单片机。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质检测模块21还包括流量探头以生成流量信号LF并传输到单片机。开关模块22检测储水部件的储水量生成压力信号P并传输到单片机中,单片机进一步根据压力信号P控制净水模式的开启和关闭。如图4所示,净水装置包括进水电磁阀14和冲洗电磁阀16,单片机分别发送进水指令信号D1和冲洗指令信号D2到电磁阀控制模块24以控制进水电磁阀14和冲洗电磁阀16的导通和关断。

综上所述,单片机既可以接收水质检测模块21和开关模块22生成的信号,并据此生成一系列的控制信号控制净水装置的工作,也可以通过内部编程生成一系列的控制信号控制净水装置的工作。在一实施例中,单片机的型号为STM32型。

无线数传模块23一方面将单片机中的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到通信设备,从而将表征净水装置的工作状态的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使得用户可以在客户端接收到表征净水装置工作状态的数据。例如可以将电导信号TDS和温度信号TEMP传输到用户端从而让用户了解净水装置的水质情况。无线数传模块23另一方面将用户端的指令传输到通信设备,使得用户可以在客户端控制净水装置的工作。例如可以从用户端发送开机指令控制净水装置开机。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净水装置还包括按键模块和显示模块,其中按键模块通常和显示模块共同作用,按键模块发送第一按键信号K1和第二按键信号K2到单片机以控制显示模块显示不同的信息。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净水装置还包括报警模块,当单片机接收到的特定检测信号达到预设值时,报警模块输出报警信号A1控制净水装置发出警报。例如当设置在第一滤芯F1和第二滤芯F2之间流量探头生成的流量信号LF达到单片机设定的预设值后,报警模块输出报警信号A1控制净水器发生警报以提示更换滤芯。

上述的一些特定实施例仅仅以示例性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这些实施例不是完全详尽的,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于公开的实施例进行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其他可行的选择性实施例和对实施例中元件的等同变化可以被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了解。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和修改并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