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马桶翻圈翻盖板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5449发布日期:2019-12-06 17:46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马桶翻圈翻盖板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马桶翻圈翻盖板电路。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马桶通常为非智能马桶,因此在马桶座盖板向上翻转时,用户可直接将其向上翻转,但是由于座盖板与马桶主体之间并没有设置阻尼结构,因此用户使用过程中,座盖板容易向下翻转而沾污用户衣物,并且座盖板与马桶主体之间并没有设置阻尼结构,因此座盖板直接向马桶主体向下翻转容易造成马桶主体或者座盖板损坏,甚至造成用户身体受伤。

而市面上的智能马桶的座盖板进行控制过程中,也是进行线性控制,因此也并没有起到缓降功能,因此对于智能马桶的座盖板进行安全且可靠地控制翻转显得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使用安全且工作可靠的智能马桶翻圈翻盖板电路,旨在使马桶的座盖板控制更具智能化以及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马桶翻圈翻盖板电路,包括输出控制信号并检测座盖板上下翻转角度的主控制电路、将主控制电路和翻圈阀盖电机驱动电路相连并通过逻辑控制将控制信号选择性发送至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以适应性调整翻圈翻盖电机控制的信号选通器电路、以及适应性地控制驱动座盖板进行翻转角度摆动的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主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芯片和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主控制电路通过信号选通器电路与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相连。

优选地,所述主控制电路的所述主控制芯片与状态指示灯电路相连。

优选地,所述主控制芯片的引脚2连接cover_adc信号端,引脚4连接seat_adc信号端,引脚5连接tool0信号端,引脚6连接rst信号端,引脚7连接ir信号端,引脚10连接第四电容一端,引脚11分别与第四电容另一端、第三电容另一端、第十八电容另一端以及接地相连,引脚12与第三电容一端、第十八电容一端以及电源相连,第三电容以及第十八电容分别与电源相连,引脚15连接cover_adc信号端,引脚16连接ins2信号端,引脚17连接p50信号端,引脚18连接p51信号端,引脚20连接seat_pwm信号端,引脚22连接ins1信号端,引脚24连接tx信号端,引脚25连接rx信号端,引脚27连接ins3信号端,引脚28连接ins4信号端,引脚30连接ctrl_sleep信号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引脚1分别与电源、第十七电容以及第十电容的正极相连;引脚2接地;引脚3与第八电阻一端、第十三电阻一端相连以及第九电容一端相连;引脚4与第七电阻一端和第十电阻一端以及第八电容一端相连;引脚5与第六电阻一端和第十一电阻一端以及第七电容一端相连;引脚6与第十一电容正极以及第二十一电容正极以及电源相连;第六电阻另一端、第七电阻另一端以及第八电阻另一端同时与电源相连;第十三电阻另一端接ir信号端再与所述主控制芯片相连;第十电阻另一端接rx信号端再与主控制芯片相连;第十一电阻另一端接tx信号端再与主控制芯片相连;第七电容另一端、第八电容另一端以及第九电容另一端同时接地;第十七电容负极、第十电容负极、第十一电容负极、第二十一电容负极同时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引脚1接rst信号端再与所述主控制芯片相连,引脚1还与第一电阻一端、第二电容一端以及第一二极管正极相连;引脚2接地;引脚3接tool0信号端与主控制芯片相连,还与第十二电阻一端相连;引脚4接电源;第十二电阻另一端、第一电阻另一端以及第一二极管负极同时接电源;第二电容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信号选通器电路包括第一控制芯片,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1与第二十四电阻一端相连,第二十四电阻另一端与所述主控制芯片相连;引脚2与第二十三电阻一端相连,第二十三电阻另一端与主控制芯片相连;引脚4与第二十二电阻一端相连,第二十二电阻另一端与主控制芯片相连;引脚5与第二十一电阻一端相连,第二十一电阻另一端与主控制芯片相连;引脚9与第二十八电阻一端相连,第二十八电阻另一端与主控制芯片相连;引脚10与第二十七电阻一端相连,第二十七电阻另一端与主控制芯片相连;引脚12与第二十六电阻一端相连,第二十六电阻另一端与主控制芯片相连;引脚13与第二十五电阻一端相连,第二十五电阻另一端与主控制芯片相连;引脚14接5v电源;引脚3与所述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相连;引脚6与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相连;引脚8与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相连;引脚11与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相连;引脚7接地;引脚1和引脚2通过与门逻辑电路与引脚3相连,引脚4和引脚5通过与门逻辑电路与引脚6相连;引脚9和引脚10通过与门逻辑电路与引脚8相连;引脚12和引脚13通过与门逻辑电路与引脚11相连。

优选地,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二控制芯片,第二控制芯片的引脚12与第十三电容一端、第十二电容一端以及电源相连,第十三电容一端、第十二电容一端还与电源相连,第十三电容另一端、第十二电容另一端接地;引脚11接vint信号端相连;引脚16与第十四电阻一端相连,第十四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相连;引脚15与第十五电阻一端相连,第十五电阻另一端与第一控制芯片相连;引脚9与第二十九电阻一端相连,第二十九电阻另一端与第一控制芯片相连;引脚10与第三十电阻一端相连,第三十电阻另一端与第一控制芯片相连;引脚1与第十六电阻一端相连,第十六电阻另一端与主控制芯片相连,第十六电阻另一端还与第十七电阻一端相连,第十七电阻另一端接电源;引脚8与第二十电阻一端相连,第二十电阻另一端接vint信号端;引脚17和引脚13同时接地;引脚14接vint信号端以及与第十四电容一端相连,第十四电容另一端接地;引脚2与第十五电容一端、第四三极管正极、第六三极管负极、第三连接器的引脚1相连;第二控制芯片的引脚4与第十五电容另一端,第三三极管正极、第五三极管负极、第三连接器的引脚2相连;第三三极管负极以及第四三极管负极同时与电源相连,第五三极管正极和第六三极管正极同时接地,第三连接器的引脚3与第十九电容一端相连以及接地,第十九电容另一端与第三连接器的引脚4以及第二电阻一端以及第五十七电阻r一端相连,第二电阻另一端与主控制芯片相连,第五十七电阻另一端与第三连接器的引脚5以及5v电源相连;第二控制芯片的引脚7与第十六电容一端、第八三极管正极、第十三极管负极、第四连接器引脚2相连;引脚5与第十六电容另一端、第九三极管正极、第十一三极管负极、第四连接器cn4的引脚1相连,第八三极管和第九三极管的负极同时与电源相连,第十三极管正极和十一三极管正极同时接地,第四连接器的引脚3与第二十电容一端相连以及接地,第二十电容另一端与第四连接器的引脚4以及第四电阻一端、第五十八电阻一端相连,第四电阻另一端与主控制芯片相连,第五十八电阻另一端与电源以及第四连接器的引脚5相连。

优选地,所述状态指示灯电路包括第十三二极管和第十四二极管,第十三二极管正极接p50信号端再与主控制芯片相连,第十三二极管负极与第三电阻一端相连,第三电阻另一端接地;第十四二极管正极接p51信号端再与主控制芯片相连,第十四二极管负极与第五电阻一端相连,第五电阻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智能马桶翻圈翻盖板电路包括依次相连的主控制电路、信号选通器电路以及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并且主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芯片和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主控制电路通过信号选通器电路与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相连,通过主控制电路向外输出pwm脉冲控制信号,信号选通器电路通过逻辑控制将控制信号选择性发送至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以适应性调整翻圈翻盖电机控制,最终使得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以适应性调整翻圈翻盖电机控制,从而可实现安全且可靠的座盖板翻转控制。

另外,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电路采用低功率芯片组合,从而具有系统可靠性高,线路结构简洁,待机功率低,同时避免采用分立式元件时造成功率大,体积空间大,同时具有多重保护功能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马桶翻圈翻盖板电路的结构关系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控制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器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信号选通器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状态指示灯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马桶翻圈翻盖电路。

请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马桶翻圈翻盖电路包括包括输出控制信号并检测座盖板上下翻转角度的主控制电路、将主控制电路和翻圈阀盖电机驱动电路相连并通过逻辑控制将控制信号选择性发送至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以适应性调整翻圈翻盖电机控制的信号选通器电路、以及适应性地控制驱动座盖板进行翻转角度摆动的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主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芯片和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主控制电路通过信号选通器电路与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相连。

请参见图2至图4,其中主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芯片u1、第一连接器cn1和第二连接器cn2,其中主控制芯片u1的引脚2连接cover_adc信号端,引脚4连接seat_adc信号端,引脚5连接tool0信号端,引脚6连接rst信号端,引脚7连接ir信号端,引脚10连接第四电容c4一端,引脚11分别与第四电容c4另一端、第三电容c3另一端、第十八电容c18另一端以及接地相连,引脚12与第三电容c3一端、第十八电容c18一端以及5v电源相连,第三电容c3以及第十八电容c18分别与5v电源相连,引脚15连接cover_adc信号端,引脚16连接ins2信号端,引脚17连接p50信号端,引脚18连接p51信号端,引脚20连接seat_pwm信号端,引脚22连接ins1信号端,引脚24连接tx信号端,引脚25连接rx信号端,引脚27连接ins3信号端,引脚28连接ins4信号端,引脚30连接ctrl_sleep信号端。

请参见图3,第一连接器cn1的引脚1分别与12v电源、第十七电容c17以及第十电容c10的正极相连;引脚2接地;引脚3与第八电阻r8一端、第十三电阻r13一端相连以及第九电容c9一端相连;引脚4与第七电阻r7一端和第十电阻r10一端以及第八电容c8一端相连;引脚5与第六电阻r6一端和第十一电阻r11一端以及第七电容c7一端相连;引脚6与第十一电容c11正极以及第二十一电容c21正极以及5v电源相连;第六电阻r6另一端、第七电阻r7另一端以及第八电阻r8另一端同时与5v电源相连;第十三电阻r13另一端接ir信号端再与主控制芯片u1相连;第十电阻r10另一端接rx信号端再与主控制芯片u1相连;第十一电阻r11另一端接tx信号端再与主控制芯片u1相连;第七电容c7另一端、第八电容c8另一端以及第九电容c9另一端同时接地;第十七电容c17负极、第十电容c10负极、第十一电容c11负极、第二十一电容c21负极同时接地。

请参见图4,第二连接器cn2的引脚1接rst信号端再与主控制芯片u1相连,引脚1还与第一电阻r1一端、第二电容c2一端以及第一二极管d1正极相连;引脚2接地;引脚3接tool0信号端与主控制芯片u1相连,还与第十二电阻r12一端相连;引脚4接5v电源;第十二电阻r12另一端、第一电阻r1另一端以及第一二极管d1负极同时接5v电源;第二电容c2另一端接地。

请参见图5,信号选通器电路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2,引脚1与第二十四电阻r24一端相连,第二十四电阻r24另一端与cover_pwm信号端相连,再与主控制芯片u1相连;引脚2与第二十三电阻r23一端相连,第二十三电阻r23另一端与ins2信号端相连,再与主控制芯片u1相连;引脚4与第二十二电阻r22一端相连,第二十二电阻r22另一端与cover_pwm信号端相连,再与主控制芯片u1相连;引脚5与第二十一电阻r21一端相连,第二十一电阻r21另一端与ins1信号端相连,再与主控制芯片u1相连;引脚9与第二十八电阻r28一端相连,第二十八电阻r28另一端与ins4信号端相连,再与主控制芯片u1相连;引脚10与第二十七电阻r27一端相连,第二十七电阻r27另一端与seat_pwm信号端相连,再与主控制芯片u1相连;引脚12与第二十六电阻r26一端相连,第二十六电阻r26另一端与ins3信号端相连,再与主控制芯片u1相连;引脚13与第二十五电阻r25一端相连,第二十五电阻r25另一端与seat_pwm信号端相连,再与主控制芯片u1相连;引脚14接5v电源;引脚3与cover_pwm1信号端相连再与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相连;引脚6与cover_pwm2信号端相连再与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相连;引脚8与seat_pwm1信号端相连再与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相连;引脚11与seat_pwm2信号端相连再与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相连;引脚7接地;引脚1和引脚2通过与门逻辑电路与引脚3相连,引脚4和引脚5通过与门逻辑电路与引脚6相连;引脚9和引脚10通过与门逻辑电路与引脚8相连;引脚12和引脚13通过与门逻辑电路与引脚11相连。

请参见图6,状态指示灯电路包括第十三二极管d13和第十四二极管d14,第十三二极管d13正极接p50信号端再与主控制芯片u1相连,第十三二极管d13负极与第三电阻r3一端相连,第三电阻r3另一端接地;第十四二极管d14正极接p51信号端再与主控制芯片u1相连,第十四二极管d14负极与第五电阻r5一端相连,第五电阻r5另一端接地。

请参见图7,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二控制芯片u3,引脚12与第十三电容c13一端、第十二电容c12一端以及12v电源相连,第十三电容c13一端、第十二电容c12一端还与12v电源相连,第十三电容c13另一端、第十二电容c12另一端接地;引脚11接vint信号端相连;引脚16与第十四电阻r14一端相连,第十四电阻r14另一端接cover_pwm1信号端再与第一控制芯片u2相连;引脚15与第十五电阻r15一端相连,第十五电阻r15另一端接cover_pwm2信号端再与第一控制芯片u2相连;引脚9与第二十九电阻r29一端相连,第二十九电阻r29另一端接seat_pwm1信号端再与第一控制芯片u2相连;引脚10与第三十电阻r30一端相连,第三十电阻r30另一端接seat_pwm2信号端再与第一控制芯片u2相连;引脚1与第十六电阻r16一端相连,第十六电阻r16另一端接ctrl_sleep信号端再与主控制芯片u1相连,第十六电阻r16另一端还与第十七电阻r17一端相连,第十七电阻r17另一端接5v电源;引脚8与第二十电阻r20一端相连,第二十电阻r20另一端接vint信号端;引脚17和引脚13同时接地;引脚14接vint信号端以及与第十四电容c14一端相连,第十四电容c14另一端接地;引脚2与第十五电容c15一端、第四三极管d4正极、第六三极管d6负极、第三连接器cn3的引脚1相连;第二控制芯片u3的引脚4与第十五电容c15另一端,第三三极管d3正极、第五三极管d5负极、第三连接器cn3的引脚2相连;第三三极管d3负极以及第四三极管d4负极同时与12v电源相连,第五三极管d5正极和第六三极管d6正极同时接地,第三连接器cn3的引脚3与第十九电容c19一端相连以及接地,第十九电容c19另一端与第三连接器cn3的引脚4以及第二电阻r2一端以及第五十七电阻r57一端相连,第二电阻r2另一端接cover_adc信号端且与主控制芯片u1相连,第五十七电阻r57另一端与第三连接器cn3的引脚5以及5v电源相连;第二控制芯片u3的引脚7与第十六电容c16一端、第八三极管d8正极、第十三极管d10负极、第四连接器cn4引脚2相连;引脚5与第十六电容c16另一端、第九三极管d9正极、第十一三极管d11负极、第四连接器cn4的引脚1相连,第八三极管d8和第九三极管d9的负极同时与12v电源相连,第十三极管正极d10和十一三极管d11正极同时接地,第四连接器cn4的引脚3与第二十电容c20一端相连以及接地,第二十电容c20另一端与第四连接器cn4的引脚4以及第四电阻r4一端、第五十八电阻r58一端相连,第四电阻r4另一端接seat_adc信号端再与主控制芯片u1相连,第五十八电阻r58另一端与5v电源以及第四连接器cn4的引脚5相连。

请参见图1至图7,本实施例的智能马桶翻圈翻盖板电路的工作原理为:

当智能马桶需要翻动座盖时,主控制电路的主控制芯片u1发出pwm脉冲控制信号,经由信号选通器电路,输出到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使对应的全桥电路运作,驱动直流无刷电机齿轮箱正转,座盖板进行相应的向上翻转。在座盖板上升过程中,座盖板角度会逐渐增加,此时电机上电位器值会不断增加,主控制芯片u1通过adc采样不断监测座盖板的角度变化情况,并不断调整pwm脉宽占空比值,从而调整电机输出力矩,使座盖板能够均速地上升。

当座盖板上升到终点,主控制芯片u1可通过电机上电位器adc数值达到最大值,从而可知道盖板已经到位,停止pwm脉冲信号,电机齿轮箱断电,座盖板停止运动。

当智能马桶进行闭合座盖板时,主控制芯片u1发出反向pwm脉冲控制信号,经由信号选通器电路u2,输出到翻圈翻盖电机驱动电路,使对应的全桥电路运作,驱动直流无刷电机齿轮箱进行反转,座盖板相应向下翻转。在向下翻转过程中,座盖板角度会逐渐减小,此时电机上电位器值会不断减小,主控制芯片u1通过adc采样不断监测座盖板的角度变化情况,并不断调整反向pwm脉宽占空比值,从而调整电机输出力矩,使座盖板均速下降,达到缓慢降低的效果。当座盖板下降到初始位置后,主控制芯片u1通过电机上电位器adc数值达到最小值,从而可知道盖板已经到位,并且停止pwm脉冲信号,电机齿轮箱断电,盖板停止运动。

在智能马桶长期处于空闲或省电状态时,主控制芯片u1通过控制电机驱动器u3的nsleep接口,可使电机驱动器m1进入低功耗模式,从而达到节能目的。本实施例的智能马桶翻圈翻盖板电路还采用电流控制电路用于过电流时对系统的保护,当电机齿轮箱出现堵转、瞬间人为干涉或其它异常情况,它通过外接一个电流取样电阻来检测电机工作电流,当检测到电流大于参考电流时,关闭全桥管mosfet。

其限流保护公式:

其中vref为参考电压,一般为3.3v,当电机驱动器m1温度过高,达到160℃时,rsense为采样电阻,必须小于1ω,电机驱动器m1关闭全桥管mosfet。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采用低功率芯片组合,系统可靠性高,线路结构简洁,待机功率低,同时避免采用分立式元件时造成功率大,体积空间大,同时具有多重保护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