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室内环境净化调控的控温控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9694发布日期:2020-05-20 01:0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室内环境净化调控的控温控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环境净化调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室内环境净化调控的控温控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设备、通讯机房等封闭空间中,为了维持空间内的温湿度条件,利于设备的正常运行,传统的解决方案是配置工业空调、除湿机和轴流风机等设备。由于这些设备之间处于独立运行状态,因而会造成能量消耗过大的问题,同时,这种方法无法解决空气的洁净度问题,久而久之会造成设备积尘,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机房控温控湿装置单一、能耗大、无法协同配合和无法清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室内环境净化调控的控温控湿装置,不仅将各部分组件一体化,协同进行除湿控温,同时还能进行高效的空气过滤,保证机房的空气洁净度,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室内环境净化调控的控温控湿装置,包括机壳,机壳内前后设有除湿装置和控温装置,除湿装置与控温装置之间设有一面与机壳侧壁相连的挡板,机壳的一侧设有过滤装置,机壳的上部设有第一出气口、下部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底部设有一个泄水口。

所述除湿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毛细截流管和蒸发器,冷凝器的出风气流一侧设有一组离心风机,离心风机固定于机壳上,且正对离心风机一侧的机壳上设有一组可通风的防尘罩、另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蒸发器下方的机壳内设有一个冷凝水箱,冷凝水箱的底部连接一根出水管,出水管穿出挡板与一个水泵相连,水泵的另一端通过出水管与控温装置相连;

所述控温装置包括一组盘旋向上的换热管,换热管的上端与第一出气口相连、下端与第一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一进气口上设有一组第一鼓风机,以用于将空间内的热空气鼓入换热管内;

换热管外套设一组与换热管配合的同心管,同心管的进口端与出水管相连、出口端与泄水口相连,以通过水泵将冷凝水打入同心管中对热空气进行二次降温;

同心管外的控温装置内设有用于冷气换热的壳程,壳程内设有一组导流板,导流板分别连接于两侧的挡板和机壳侧壁上,且每个导流板位于相邻两个换热管之间,壳程的下部与第二出气口相连、上部连接一个过滤装置;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外壳,过滤外壳上设有一个与外界相连的第二进风口和一个与机房相连的换气口,第二进风口上依次连接一面进风门和一组第二鼓风机,换气口上连接一面换气门,过滤装置内还设有一组用于空气过滤的滤芯,滤芯一侧的过滤外壳上设有一个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上设有一组第三鼓风机。

机壳上还设有与外部控制器相连的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空气检测仪,以用于自动控制各个装置的运行。

进一步地,除湿装置的蒸发器为翅片式蒸发器。

进一步地,过滤装置的滤芯的外侧设有一组过滤网。

进一步地,空气检测仪可以是sf6监测器、vocs监测器或烟雾监测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湿度传感器与除湿装置的相互配合、温度传感器与控温装置的相互配合,以及空气检测仪与过滤装置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控温控湿净化的目的,且控温装置利用除湿装置中除去的冷凝水进行二次降温,同时利用了过滤装置吸收外界的冷空气,两两之间相互关联,有效地循环利用了能源,各部分组件一体化,协同进行除湿控温,同时还能进行高效的空气过滤,保证机房的空气洁净度,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室内环境净化调控的控温控湿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室内环境净化调控的控温控湿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室内环境净化调控的控温控湿装置进一步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一种用于室内环境净化调控的控温控湿装置,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

机壳1内前后设有除湿装置2和控温装置3,除湿装置2与控温装置3之间设有一面与机壳1侧壁相连的挡板14,机壳1的一侧设有过滤装置4,机壳1的上部设有第一出气口5、下部设有第一进气口6和第二出气口7、底部设有一个泄水口8;

参见图1、图2,所述除湿装置2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21、冷凝器22、毛细截流管23和蒸发器24,冷凝器22的出风气流一侧设有一组离心风机26,离心风机26固定于机壳1上,且正对离心风机26一侧的机壳1上设有第一出风口28、另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27,第一出风口28上连接一面可通风的防尘罩29,蒸发器24下方的机壳1内设有一个冷凝水箱25,冷凝水箱25的底部连接一根出水管13,出水管13穿出挡板14与一个水泵12相连,水泵12的另一端通过出水管13与控温装置3相连;

所述控温装置3包括一组盘旋向上的换热管31,换热管31的上端与第一出气口5相连、下端与第一进气口6相连,所述第一进气口6上设有一组第一鼓风机32,以用于将空间内的热空气鼓入换热管内;

换热管31外套设一组与换热管31配合的同心管35,同心管35的进口端与出水管13相连、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泄水口8相连,以通过水泵12将冷凝水打入同心管35中对热空气进行二次降温;

同心管35外的控温装置3内设有用于冷气换热的壳程33,壳程33内设有一组导流板34,导流板34分别连接于两侧的挡板14和机壳1侧壁上,且每个导流板34位于相邻两个换热管31之间,壳程33的下部与第二出气口7相连、上部连接一个过滤装置4;

所述过滤装置4包括过滤外壳41,过滤外壳41与壳程33的连接处设有一面可移动的挡门16,过滤外壳41的一侧设有一个与外界相连的第二进风口42和一个与机房相连的换气口43,第二进风口42上依次连接一面进风门44和一组第二鼓风机48,换气口43上连接一面换气门45,过滤装置4内还设有一组用于空气过滤的滤芯46,滤芯46一侧的过滤外壳41上设有一个第二进气口47,第二进气口47上设有一组第三鼓风机49,滤芯46的另一侧连接一面与其平行的过滤网15。

机壳1上还分别设有与外部控制器相连的湿度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10和空气检测仪11,湿度传感器9与除湿装置2相互配合,温度传感器10与控温装置3相互配合,空气检测仪11与过滤装置相互配合,以用于自动控制各个装置的运行。

所述蒸发器24为翅片式蒸发器。

本实用新型中,可利用本装置进行控温控湿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a.当湿度传感器9监测到湿度过大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启动除湿装置2,压缩机21和离心风机26运转,将机房内的湿空气由第一进风口27吸入,通过蒸发器24时,湿空气内的水分被分离滴落至下方冷凝水箱25内,最终由蒸发器24、毛细截流管23和冷凝器22处理后的干空气通过第一出风口28排入机房内;

b.水泵12将冷凝水箱25内的水抽入同心管35内,当机房温度处于正常情况时,过滤装置4的挡门49处于关闭状态,第一鼓风机32将机房空气由第一进气口6吸入至换热管31内换热,并由第一出气口5排出,依靠重新利用的冷凝水箱25内的水就可以维持机房空气温度的相对稳定;

c.当温度传感器10监测到机房温度过高时,控制器控制挡门16和进风门44开启,第二鼓风机48运转,将外界冷空气鼓入控温装置3的壳程33内,通过导流板34向下流通,与换热管31内的热空气换热,换热后的外界空气由下方第二出气口7排出至外界;

d.当空气检测仪11监测到机房空气灰尘超标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挡门49和进风门44关闭,换气门45开启,第三鼓风机49运转,将机房内的空气吸入过滤装置4内,通过滤芯46净化除尘后由换气口43重新排至机房内,从而完成空气过滤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实现了控温控湿净化的目的,且控温装置利用除湿装置中除去的冷凝水进行二次降温,同时利用了过滤装置吸收外界的冷空气,两两之间相互关联,有效地循环利用了能源,各部分组件一体化,协同进行除湿控温,同时还能进行高效的空气过滤,保证机房的空气洁净度,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