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9709发布日期:2020-05-20 01:00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农业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装置。



背景技术: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智慧农业是农业中的智慧经济,或智慧经济形态在农业中的具体表现。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实现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后来居上、实现赶超战略的主要途径。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除了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外,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所谓智慧农业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同时,智慧农业也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种植在逐渐走向智能化,农业的气象环境对农作物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农业环境数据的监测,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是实现农作物高产的基础。现有的环境监测设备功能比较单一,一般只能监测温度、湿度等基本参数,无法全面获取监测点的状况,对于制定合理的栽培规划难以提供足够充分的参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检测方便,可以实现对多种环境因子进行监测,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参考信息,通过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栽培规划,实现智能控制,具有安装灵活,移动方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装置,包括有底座、立柱、监测控制箱、锁土钉、第一数据传输线、信息处理器、第二数据传输线、监测终端和远程控制器,所述立柱设置于底座上,所述锁土钉设置于底座的底面上,所述监测控制箱设置于立柱的顶部,所述信息处理器设置于底座中,所述监测控制箱通过第一数据传输线与信息处理器电连接,所述信息处理器通过第二数据传输线与监测终端电连接;所述监测控制箱包括有蓄电池模组、中央处理器和物联网模组,在所述监测控制箱端面还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为触摸显示屏,所述控制面板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通过控制面板实现对设备进行驱动,所述蓄电池模组为监测控制箱供电,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导线电性连接物联网模组和第一数据传输线,并通过物联网模组与远程控制器无线通信。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装置,其中所述监测终端包括有空气温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和土壤湿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装置,其中还包括有移动终端,在所述监测控制箱上方还固定安装有信号天线,所述信号天线通过中央处理器与物联网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物联网模组包括有3g网络模块和wifi模块,所述监测控制箱通过相应的3g网络模块或wifi模块分别与远程控制器和移动终端无线通信。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装置,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为用户使用的手机终端或者电脑终端。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装置,其中还包括有支撑杆和弧形挡雨盖,所述支撑杆设有多个,多个支撑杆呈垂直状态设置于监测控制箱的顶部,所述弧形挡雨盖通过支撑杆设置于监测控制箱的上方;所述立柱设置为中空结构,在所述监测控制箱的底面及底座的顶面均设有与第一数据传输线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通孔与立柱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线的两端穿过相应的通孔,分别与位于监测控制箱内部的中央处理器以及位于底座中的信息处理器电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装置,通过所设有的监测终端,可以实现对多种环境因子进行监测,不仅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参考信息,还为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物联网模组,在移动终端可以进行实时查看,并方便将种植参数调节至适合作物生长值,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对于大规模种植可节约人力物力,最大限度降低人力成本,具有结构简单,检测方便,安装灵活,移动方便,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监测原理结构示意框图。

图中所示:1-底座、2-立柱、3-监测控制箱、31-蓄电池模组、32-中央处理器、33-物联网模组、34-控制面板、35-信号天线、4-锁土钉、5-第一数据传输线、6-信息处理器、7-第二数据传输线、8-监测终端、81-空气温度传感器、82-空气湿度传感器、83-光照强度传感器、84-气压传感器、85-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86-土壤温度传感器、87-土壤湿度传感器、9-远程控制器、10-移动终端、11-支撑杆、12-弧形挡雨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装置,包括有底座1、立柱2、监测控制箱3、锁土钉4、第一数据传输线5、信息处理器6、第二数据传输线7、监测终端8和远程控制器9,所述立柱2设置于底座1上,所述锁土钉4设置于底座1的底面上,所述监测控制箱3设置于立柱2的顶部,所述信息处理器6设置于底座1中,所述监测控制箱3通过第一数据传输线5与信息处理器6电连接,所述信息处理器6通过第二数据传输线7与监测终端8电连接;所述监测控制箱3包括有蓄电池模组31、中央处理器32和物联网模组33,在所述监测控制箱3端面还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34,所述控制面板34为触摸显示屏,所述控制面板34与中央处理器32电连接,通过控制面板34实现对设备进行驱动,所述蓄电池模组31为监测控制箱3供电,所述中央处理器32通过导线电性连接物联网模组33和第一数据传输线5,并通过物联网模组33与远程控制器9无线通信。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装置,其中所述监测终端8包括有空气温度传感器81、空气湿度传感器82、光照强度传感器83、气压传感器84、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85、土壤温度传感器86和土壤湿度传感器87。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装置,其中还包括有移动终端10,在所述监测控制箱3上方还固定安装有信号天线35,所述信号天线35通过中央处理器32与物联网模组33电性连接,所述物联网模组33包括有3g网络模块和wifi模块,所述监测控制箱3通过相应的3g网络模块或wifi模块分别与远程控制器9和移动终端10无线通信;所述移动终端10为用户使用的手机终端或者电脑终端。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装置,其中还包括有支撑杆11和弧形挡雨盖12,所述支撑杆11设有多个,多个支撑杆11呈垂直状态设置于监测控制箱3的顶部,所述弧形挡雨盖12通过支撑杆11设置于监测控制箱3的上方;所述立柱2设置为中空结构,在所述监测控制箱3的底面及底座1的顶面均设有与第一数据传输线5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通孔与立柱2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线5的两端穿过相应的通孔,分别与位于监测控制箱3内部的中央处理器32以及位于底座1中的信息处理器6电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装置,在使用时,先通过锁土钉4插入土壤中,使底座1固定于等检测的地面上,完成使用前的安装,并可以通过弧形挡雨盖12可以实现挡雨的目的。由于所述监测终端8包括有空气温度传感器81、空气湿度传感器82、光照强度传感器83、气压传感器84、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85、土壤温度传感器86和土壤湿度传感器87,通过所设置的不同类型的监测终端8,可以实现对多种环境因子进行监测,不仅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参考信息,还为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物联网模组33,在移动终端10可以进行实时查看,并方便将种植参数调节至适合作物生长值,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对于大规模种植可节约人力物力,最大限度降低人力成本。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蓄电池模组31、中央处理器32、物联网模组33、控制面板34和信号天线35,以及信息处理器6、空气温度传感器81、空气湿度传感器82、光照强度传感器83、气压传感器84、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85、土壤温度传感器86、土壤湿度传感器87和远程控制器9均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设备,对于其型号的选择及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只要满足其使用要求即可,在此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慧农业装置,可以实现对多种环境因子进行监测,通过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能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参考信息,并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栽培规划,实现智能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检测方便,安装灵活,移动方便,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适合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和部分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