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温度监控无线预警装置及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13678发布日期:2022-07-02 00:2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温度监控无线预警装置及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温度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温度监控无线预警装置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机房:旧时手工、丝棉织业的工作场所和生产单位的通称;现在指电脑学习室;在it业,机房普遍指的是电信、网通、移动、双线、电力以及政府或者企业等,存放服务器的,为用户以及员工提供it服务的地方。
3.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系统及通信设备数量迅猛增加,机房(计算机中心、设备间、配线室、基站等)已经成为各类企事业单位业务管理的核心平台;配置了网络设备、计算机服务器及其它通讯设备的机房成为数据交换与存储的重要场所,一旦失效将造成重大损失,需要特别的措施加以防护。
4.目前许多机房的管理大多采用24小时专人值班来定时巡查机房场地设备,该种操作方式,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且由于工作强度大导致操作人员不能及时的发现事故隐患并排除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温度监控无线预警装置及控制系统,通过预警设备可提醒操作人员,不需要操作人员24小时巡查机房场地设备,可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且使机房内的隐患可及时的发现并对其隐患进行解决,快速排除故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温度监控无线预警装置,包括监测设备、无线收发单元、数据接收处理模块、云端服务器、存储器、比对单元、用户使用设备和预警设备,所述监测设备通过无线收发单元与数据接收处理模块通信,所述数据接收处理模块通过5g网络与云端服务器通信,所述云端服务器通过rs232协议与存储器进行数据交互,所述存储器通过rs485协议与比对单元进行数据传送,所述比对单元和云端服务器按照全双工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传输,所述云端服务器通过无线网络与用户使用设备通信,所述用户使用设备通过5g网络与预警设备通信。
7.进一步地,所述监测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的输出端均通过无线收发单元与数据接收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收发单元包括无线发射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无线发射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无线发射模块的输出端与无线接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无线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接收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内存储有最高温度限值和最大烟雾限值。
10.进一步地,所述用户使用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的移动客户端或pc客户端,所述移动客户端或pc客户端用于查询实时监测的温度信息和烟雾信息。
11.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实时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和烟雾值,并将监测的温度和烟雾信息通过无线收发单元传送给数据接收处理模块,数据接收处理模块对其进行处理后将其传送给云端服务器,通过比对单元对接收的温度和烟雾值与存储器内存储的最高温度限值和最大烟雾限值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反馈给云端服务器。
12.进一步地,所述云端服务器接收的温度值大于存储器内存储的最高温度限值或云端服务器接收的烟雾值大于存储器内存储的最大烟雾限值,云端服务器将其比对结果传送给用户使用设备,用户使用设备控制预警设备进行声光报警。
13.进一步地,所述云端服务器接收的温度值小于存储器内存储的最高温度限值和云端服务器接收的烟雾值小于存储器内存储的最大烟雾限值,云端服务器接收的温度值和烟雾值按照聚类的方式进行排序,并对排序后的信息进行压缩融合后存储在存储器内。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智能温度监控无线预警装置及控制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和烟雾值,并将监测的温度和烟雾信息通过无线收发单元传送给云端服务器,通过比对单元对接收的温度和烟雾值与存储器内存储的最高温度限值和最大烟雾限值进行对比,云端服务器接收的温度值大于存储器内存储的最高温度限值或云端服务器接收的烟雾值大于存储器内存储的最大烟雾限值,云端服务器将其比对结果传送给用户使用设备,用户使用设备控制预警设备进行声光报警,通过预警设备可提醒操作人员,不需要操作人员24小时巡查机房场地设备,可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且使机房内的隐患可以及时的发现并对其隐患进行解决,快速排除故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温度监控无线预警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的智能温度监控无线预警装置的模块框图一;图3为本发明的智能温度监控无线预警装置的模块框图二;图4为本发明的温度监测无线预警的算法图;图5为本发明的烟雾监测无线预警的算法图。
16.图中:10、监测设备;11、温度传感器;12、烟雾传感器;20、无线收发单元;21、无线发射模块;22、无线接收模块;30、数据接收处理模块;40、云端服务器;50、存储器;60、比对单元;70、用户使用设备;71、移动客户端;72、pc客户端;80、预警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参阅图1-图2,一种智能温度监控无线预警装置,包括监测设备10、无线收发单元20、数据接收处理模块30、云端服务器40、存储器50、比对单元60、用户使用设备70和预警设
备80,监测设备10通过无线收发单元20与数据接收处理模块30通信,数据接收处理模块30通过5g网络与云端服务器40通信,云端服务器40通过rs232协议与存储器50进行数据交互,存储器50通过rs485协议与比对单元60进行数据传送,比对单元60和云端服务器40按照全双工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传输,云端服务器40通过无线网络与用户使用设备70通信,用户使用设备70包括至少一个的移动客户端71或pc客户端72,移动客户端71或pc客户端72用于查询实时监测的温度信息和烟雾信息,通过移动客户端71或pc客户端72可实时查看机房内的温度信息和烟雾信息,使操作人员可充分了解机房内的温度信息和烟雾信息,不需要操作人员24小时巡查机房场地设备,可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用户使用设备70通过5g网络与预警设备80通信,通过预警设备80可提醒操作人员,不需要操作人员24小时巡查机房场地设备,可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且使机房内的隐患可以及时的发现并对其隐患进行解决,快速排除故障。
19.参阅图3,监测设备10包括温度传感器11和烟雾传感器12,温度传感器11和烟雾传感器12的输出端均通过无线收发单元20与数据接收处理模块30的输入端电连接,无线收发单元20包括无线发射模块21和无线接收模块22,温度传感器11和烟雾传感器12的输出端均与无线发射模块21的输入端电连接,无线发射模块21的输出端与无线接收模块22的输入端电连接,无线接收模块22的输出端与数据接收处理模块30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11和烟雾传感器12可实时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和烟雾值,并将监测的温度和烟雾信息通过无线收发单元20传送给云端服务器40,通过比对单元60对接收的温度和烟雾值与存储器50内存储的最高温度限值和最大烟雾限值进行对比,云端服务器40接收的温度值大于存储器50内存储的最高温度限值或云端服务器40接收的烟雾值大于存储器50内存储的最大烟雾限值,云端服务器40将其比对结果传送给用户使用设备70,用户使用设备70控制预警设备80进行声光报警,通过预警设备80可提醒操作人员,不需要操作人员24小时巡查机房场地设备,可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且使机房内的隐患可以及时的发现并对其隐患进行解决,快速排除故障。
20.参阅图4-图5,温度传感器11和烟雾传感器12实时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和烟雾值,并将监测的温度和烟雾信息通过无线收发单元20传送给数据接收处理模块30,数据接收处理模块30对其进行处理后将其传送给云端服务器40,通过比对单元60对接收的温度和烟雾值与存储器50内存储的最高温度限值和最大烟雾限值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反馈给云端服务器40,存储器50内存储有最高温度限值和最大烟雾限值,云端服务器40接收的温度值大于存储器50内存储的最高温度限值或云端服务器40接收的烟雾值大于存储器50内存储的最大烟雾限值,云端服务器40将其比对结果传送给用户使用设备70,用户使用设备70控制预警设备80进行声光报警,云端服务器40接收的温度值小于存储器50内存储的最高温度限值和云端服务器40接收的烟雾值小于存储器50内存储的最大烟雾限值,云端服务器40接收的温度值和烟雾值按照聚类的方式进行排序,并对排序后的信息进行压缩融合后存储在存储器50内。
21.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智能温度监控无线预警装置及控制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11和烟雾传感器12可实时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和烟雾值,并将监测的温度和烟雾信息通过无线收发单元20传送给云端服务器40,通过比对单元60对接收的温度和烟雾值与存储器50内存储的最高温度限值和最大烟雾限值进行对比,云端服务器40接收的温度值大于存储器50内
存储的最高温度限值或云端服务器40接收的烟雾值大于存储器50内存储的最大烟雾限值,云端服务器40将其比对结果传送给用户使用设备70,用户使用设备70控制预警设备80进行声光报警,通过预警设备80可提醒操作人员,不需要操作人员24小时巡查机房场地设备,可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且使机房内的隐患可以及时的发现并对其隐患进行解决,快速排除故障。
2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