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式自动送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1612发布日期:2021-01-26 14:26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式自动送茶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领域,特别是一种智慧式自动送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增加。现如今,智能化生活已经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生活方式,随之产生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家电、家居等。其中,如自动洗头机、自动淋浴房、自动洗碗机等等智能化、自动化的家居收到大部分人的好评。
[0003]
在茶饮方面,目前的智能化技术大多都是从倒茶、泡茶两个方面发展,但如今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在于,送茶方面并没有太多产品,大多送茶装置无法实现重复倒茶、自动寻路的功能,无法做到从泡茶到送茶智能化、自动化。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一种智慧式自动送茶系统。
[0005]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智慧式自动送茶系统,包括自动控制系统台面、第一控制器、水龙头组件、多个控制按钮和多个自动送茶设备;所述控制按钮、自动送茶设备和水龙头组件设置于自动控制系统台面上;所述控制按钮的输出与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自动送茶设备和水龙头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通过控制按钮接收操控指令并发送驱动指令,驱动自动送茶设备进行送茶操作,并驱动水龙头组件进行加水操作;所述自动送茶设备,包括定制茶杯和送茶机器车。
[0006]
所述送茶机器车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第二控制器、连接第二控制器的避障设备、导航设备、供电设备、感应指示设备与通信设备和设置于壳体底部的车轮;所述二控制器通过通讯设备接收第一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对送茶机器车进行驱动控制。
[0007]
所述避障设备包括设置于壳体侧面中部的双目超声波避障传感器、设置于壳体侧面底部的红外避障传感器和设置于壳体底部的防跌落红外传感器。
[0008]
所述导航设备包括设置于壳体侧面中部的视觉导航仪、设置于视觉导航仪下方的光流传感定位器和6轴陀螺仪。
[0009]
所述供电设备包括设置于壳体底部的无线充电器和连接无线充电器的电池。
[0010]
所述感应指示设备包括设置于壳体顶部的压力传感器和状态指示灯;所述压力传感器将接收压力信息发送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通过处理,将压力信息转换为相应的灯光指示信息,并发送灯光指示信息至状态指示灯。所述的灯光指示信息,具体为,当压力信息为零时,发送黄色灯光指示信息;当压力信息大于零小于所设阈值时,发送绿色灯光指示信息;当压力信息大于所设阈值时,发送青色灯光指示信息。
[0011]
所述的水龙头组件包括第三控制器、蠕动泵和流量计;所述流量计将检测的流量信息发送至第三控制器,第三控制器通过接收流量信息控制蠕动泵开关。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
(1)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从泡茶到送茶智能化、自动化;
[0014]
(2)本实用新型采用导航设备,能够自动寻路,保证送茶的精准性;
[0015]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能够实现当茶杯内的茶水喝完时,再次自动倒茶的功能;
[0016]
(4)本实用新型拥有多种避障传感器,能够自动规避障碍,保证送茶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轴测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送茶设备结构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送茶设备主视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送茶设备侧视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送茶设备俯视图;
[0022]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送茶设备轴测图;
[0023]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流程框图;
[0024]
图中,1-自动控制系统台面、2-自动送茶设备、3-水龙头组件、4-控制按钮、5-定制茶杯、6-送茶机器车、7-壳体、8-车轮、9-双目超声波避障传感器、10-红外避障传感器、11-防跌落红外传感器、12-视觉导航仪、13-光流传感定位器、14-无线充电器、15-压力传感器、16-状态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6]
一种智慧式自动送茶系统,如图1,包括自动控制系统台面1、第一控制器、水龙头组件3、多个控制按钮4和多个自动送茶设备2;所述控制按钮4、自动送茶设备2和水龙头组件3设置于自动控制系统台面1上;所述控制按钮4的输出与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自动送茶设备2和水龙头组件3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通过控制按钮4接收操控指令并发送驱动指令,驱动自动送茶设备2进行送茶操作,并驱动水龙头组件3进行加水操作;所述自动送茶设备2,如图2,包括定制茶杯5和送茶机器车6。
[0027]
所述送茶机器车6,如图3、4、5、6,包括壳体7、设置于壳体7内部的第二控制器、连接第二控制器的避障设备、导航设备、供电设备、感应指示设备与通信设备和设置于壳体7底部的车轮8;所述二控制器通过通讯设备接收第一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对送茶机器车6进行驱动控制。
[0028]
所述避障设备包括设置于壳体7侧面中部的双目超声波避障传感器9、设置于壳体7侧面底部的红外避障传感器10和设置于壳体7底部的防跌落红外传感器11。
[0029]
所述导航设备包括设置于壳体7侧面中部的视觉导航仪12、设置于视觉导航仪12下方的光流传感定位器13和6轴陀螺仪17。
[0030]
所述供电设备包括设置于壳体7底部的无线充电器14和连接无线充电器14的电池。
[0031]
所述感应指示设备包括设置于壳体7顶部的压力传感器15和状态指示灯16;所述压力传感器15将接收压力信息发送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通过处理,将压力信息转换
为相应的灯光指示信息,并发送灯光指示信息至状态指示灯16。
[0032]
所述的灯光指示信息,具体为,当压力信息为零时,发送黄色灯光指示信息;当压力信息大于零小于所设阈值时,发送绿色灯光指示信息;当压力信息大于所设阈值时,发送青色灯光指示信息。
[0033]
所述的水龙头组件3包括第三控制器、蠕动泵和流量计;所述流量计将检测的流量信息发送至第三控制器,第三控制器通过接收流量信息控制蠕动泵开关。
[0034]
实施例为一种智慧式自动送茶系统,系统具体工作原理如图7:
[0035]
s1. 系统启动,自动控制系统台面1与自动送茶设备2、以及多个自动送茶设备2间互相通信;
[0036]
s2. 用户点击控制按钮4,驱动自动送茶设备2到达水龙头组件3位置;
[0037]
s3. 水龙头组件3对自动送茶设备2的定制茶杯5进行倒茶;
[0038]
s4. 自动送茶设备2进行送茶;
[0039]
s5. 用户取走定制茶杯5,当用户将定制茶杯5放回时,执行步骤s6;
[0040]
s6. 自动送茶设备2返回水龙头组件3,重复步骤s3;当用户再次点击控制按钮4时,进行步骤s7;
[0041]
s7. 停止配送。
[0042]
所述的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0043]
s201. 启动光流传感定位器13对自动送茶设备2和水龙头组件3进行定位,并自动规划路径;
[0044]
s202. 通过视觉导航仪12和6轴陀螺仪17导航到达水龙头组件3位置。
[0045]
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子步骤:
[0046]
s301. 水龙头组件3开启,第三控制器控制蠕动泵开启,并控制流量计进行计量;
[0047]
s302. 流量计将检测的流量信息发送至第三控制器;
[0048]
s303. 当流量信息达到所设阈值时,第三控制器控制蠕动泵停止。
[0049]
所述的步骤s4包括以下子步骤:
[0050]
s401启动光流传感定位器13对自动送茶设备2和控制按钮4进行定位,并自动规划路径;
[0051]
s402. 通过视觉导航仪12和6轴陀螺仪17导航到达指定位置。
[0052]
所述的步骤s5包括以下子步骤:
[0053]
s501. 自动送茶设备2的压力传感器15实时检测压力信息;当用户取走定制茶杯5时,压力信息为零,执行步骤s502;
[0054]
s502. 自动送茶设备2待机,当用户放回茶杯时,压力信息大于零,执行步骤s6。
[005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如将送茶改变为送酒水、饮料等,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