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温装置及电子元件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09096发布日期:2021-06-18 16:23阅读:84来源:国知局
控温装置及电子元件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温装置及电子元件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技术中,电子元件在经过制造流程之后,大多会经过一个测试步骤,其主要检测电子元件是否可以正常运作。通常地,在低温、常温和高温三种温度中进行测试,是电子元件性能检测中的重要测试环节。其中,测试环境温度是电子元件性能测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能够有效地控制各个测温点下的测试环境温度,是对电子元件性能测试的稳定性和精确度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现有技术中,可通过控制测试环境来达到控制测试温度的方法,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将电子元件测试时放置的测试座容置在充满温控流体的流体腔室内,使得测试座始终处于被加热或者被冷却的状态,从而维持特定的测试时环境温度,以此来提高电子元件测试的精确度。

然而,现有控温方法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单靠流体腔室内的温控流体控制环境温度,控温方式比较单一,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温装置及电子元件测试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靠流体腔室内的温控流体控制环境温度,控温方式比较单一,使得控温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温装置,包括:测试座、安装底板、加热件以及感温器;所述测试座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上设有测试区和冷媒流道,所述测试座具有用于避让所述测试区的凹孔;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测试座,用于为测试环境提供热源,所述测试座与所述安装底板能够进行热交换;所述感温器用于监测测试环境温度,并用于控制所述加热件的通断。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件采用调温器,所述调温器为多个,多个所述调温器围绕所述测试区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座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调温器的安装孔;所述测试座的外周侧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用于将所述调温器固定于所述测试座。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座的外周侧设有测压面板;所述隔热板扣设于所述测压面板,且所述隔热板与所述测压面板之间留有间隙,以使所述隔热板在多个方向上与所述测压面板的相对位置可调。

进一步的,所述感温器为多个,多个所述感温器围绕所述测试区设置;其中,多个所述感温器的检测的平均值为所述测试环境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凹孔采用方形凹孔;所述感温器为四个,四个所述感温器分别靠近所述方形凹孔的四个拐角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冷媒流道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的内部;所述冷媒流道具有流道进口和流道出口,所述流道进口和所述流道出口均用于连接冷媒机。

进一步的,所述冷媒流道通过摩擦焊焊接于所述安装底板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冷媒流道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测试区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或者,所述冷媒流道围绕所述测试区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底板远离所述测试座的一侧设有电路板;所述安装底板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有耐高温海绵,且三者围成干燥腔;所述干燥腔设有用于使干燥气进入的干燥气进口。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温装置,安装底板上设有测试区,测试座具有用于避让测试区的凹孔,可用于对待测产品的进行测试;并且,安装底板上设有冷媒流道,测试座上设有用于为测试环境提供热源的加热件,在测试座与安装底板能够进行热交换的基础上,能够对测试环境温度进行调节;由前述可知,该控温装置通过冷媒和加热件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对安装底板进行双重对抗控温,进而达到对环境温度进行控温的效果;同时,感温器用于监测测试环境温度,通过控制加热件的通断,可以使测试环境温度维持在各个测试温度点较理想的状态,有利于提高控温精度。另外,该控温装置通过冷媒和加热件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导热性较好,能够减少环境温度滞后性对测试环境温度的影响,效率较高且可保持温度稳定。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元件测试设备,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控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元件测试设备包括前述的控温装置,其中,该电子元件测试设备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同样包括控温装置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温装置的拆分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温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温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温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温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温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温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温装置的拆分示意图之二。

图标:

100-测试座;110-凹孔;120-出线槽;

200-安装底板;210-冷媒流道;220-测试槽;230-干燥气进口;211-流道进口;212-流道出口;213-管道;214-管接头;

310-感温器;320-调温器;330-测试压接器;

400-隔热板;

500-测压面板;

610-耐高温海绵;620-压板;

700-电路板;

800-耐高温回字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温装置,如图1至图3以及图7所示,该控温装置包括测试座100、安装底板200、加热件以及感温器310;测试座100设置于安装底板200;安装底板200上设有测试区和冷媒流道210,测试座100具有用于避让测试区的凹孔110;加热件设置于测试座100,用于为测试环境提供热源,测试座100与安装底板200能够进行热交换;感温器310用于监测测试环境温度,并用于控制加热件的通断。

本实施例提供的控温装置,安装底板200上设有测试区,测试座100具有用于避让测试区的凹孔110,可用于对待测产品的进行测试;并且,安装底板200上设有冷媒流道210,测试座100上设有用于为测试环境提供热源的加热件,在测试座100与安装底板200能够进行热交换的基础上,能够对测试环境温度进行调节;由前述可知,该控温装置通过冷媒和加热件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对安装底板200进行双重对抗控温,进而达到对环境温度进行控温的效果;同时,感温器310用于监测测试环境温度,通过控制加热件的通断,可以使测试环境温度维持在各个测试温度点较理想的状态,有利于提高控温精度。

具体的,安装底板200可通过销钉或螺钉安装在测试座100上。

本实施例中,加热件采用调温器320,调温器320为多个,多个调温器320围绕测试区设置。

具体的,如图4所示,调温器320为四个,两个调温器320位于测试区的左侧,两个调温器320位于测试区的右侧。其中,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调温器320同轴设置。该调温器320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调温器。

通过分布在测试座100上的四个调温器320可调控环境温度,由四个调温器320与冷媒流道210进行双重对抗控温,对测试环境起到一定的控制力,使电子元件在测试过程中的环境温度因素的影响降低。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测试座100上设有用于安装调温器320的安装孔;测试座100的外周侧设有隔热板400,隔热板400用于将调温器320固定于测试座100。

需要说明的是,当调温器320为多个时,可以通过多个调温器320的通断,或者,多个调温器320中的部分的通断来进行对温度变化的控制,以将电子元件测试时的测试环境温度始终维持在各个测试温度点的理想状态。例如,当调温器320为四个时,可以使四个调温器320全部断开或连通,也可以使四个调温器320中的两个处于断开,另外两个处于连通。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测试座100的外侧壁由上至下设有四个出线槽120(出线槽120的上端敞口),出线槽120与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其中,出线槽120的槽宽与调温器320的出线部分相适配,以供调温器320出线以及起到定位的作用。

如图1和图6所示,测试座100的外周侧设有测压面板500;隔热板400扣设于测压面板500,且隔热板400与测压面板500之间留有间隙,以使隔热板400在多个方向上与测压面板500的相对位置可调。

通过以上设置,隔热板400不仅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防止测试座100的热量传递给测压面板500),还能调节测试座100与测压面板500的相对位置,起到安装定位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感温器310为多个,多个感温器310围绕测试区设置;其中,多个感温器310的检测的平均值为测试环境温度。

具体的,凹孔110采用方形凹孔110;感温器310为四个,四个感温器310分别靠近方形凹孔110的四个拐角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7和图8所示,冷媒流道210设置于安装底板200的内部;冷媒流道210具有流道进口211和流道出口212,流道进口211和流道出口212均用于连接冷媒机;内置的冷媒流道210在内部处于完全封闭状态,可有效地保证冷媒在冷媒流道210内的运动无泄漏风险。

具体的,流道进口211和流道出口212均连接有管道213,管道213通过管接头214连接于流道进口211或流道出口212;其中,管道213用于连接冷媒机。该管道213可以为铜管。

冷媒的流动路径为:由冷媒机的出口通过流道进口211进入冷媒流道210,然后经流道出口212重新流入冷媒机,形成一个循环。

可选的,冷媒流道210通过摩擦焊焊接于安装底板200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冷媒流道210的至少部分与测试区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或者,冷媒流道210围绕测试区设置;如此设置,可使冷媒途径测试区的整个区域或大部分区域,以增加热交换面积,对整个环境温度控制范围广。此外,通过使热交换面积增大,可以更好地控制整个电子元件测试时环境温度的范围,进而给电子元件测试提供更有利的环境温度控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冷媒流道210为弯曲的流道,大致呈s形。除此之外,冷媒流道210的具体轨迹形式可不做限制,例如可以为方形环状、圆环状或其他不规则的曲线状。

如图8所示,安装底板200的外周侧设有隔热结构;隔热结构包括耐高温海绵610和压板620,压板620将耐高温海绵610包覆于安装底板200的外周侧。

具体的,安装底板200大致为矩形板,安装底板200的四个侧面分别设有耐高温海绵610和压板620。其中,耐高温海绵610为与安装底板200的侧面宽度以及长度相适配的条状结构。

如图9所示,安装底板200远离测试座100的一侧设有电路板700;安装底板200与电路板700之间设有耐高温回字框800,且三者围成干燥腔;干燥腔设有用于使干燥气进入的干燥气进口230。

本实施例中,干燥气进口230开设于安装底板200;其中,干燥气进口23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的,电路板700无需贴紧于测试座100的一侧,形成干燥气出口;或者,电路板700与测试座100的一侧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形成干燥气出口。

如图8和图9所示,测试区具有用于容纳待测产品的测试槽220;电路板700上设有测试压接器330,测试压接器330能够与测试槽220内的待测产品抵接,用于获取待测产品的温度信息。

具体的,测试压接器330可作为测试电子元件温度的教具,用于获取电子元件的实际温度信息。

本实施例中,测试槽220位于测试区或安装底板200的中间位置,冷媒在安装底板200的冷媒流道210内的运动轨迹可途径测试区的整个区域或大部分区域,为测试环境提供冷源。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元件测试设备,该电子元件测试设备包括前述的控温装置。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元件测试设备包括前述的控温装置,其中,该电子元件测试设备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同样包括控温装置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