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储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文档序号:28052495发布日期:2021-12-17 21:2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薯储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红薯储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1.技术领域
2.本发明属于红薯储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薯储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0003]

背景技术:

[0004]
甘薯在收获及入窖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对于干率低及可溶性糖含量高的品种受伤后愈合较慢,容易受到杂菌的感染而出现软腐和黑斑病。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是采用高温愈合处理,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坏烂。
[0005]
在我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广泛推广高温大屋窖,在集体化时期达到鼎盛,有效的控制了个桉树黑斑病的蔓延。高温愈合的具体做法是在甘薯收获2~3天内采用燃煤火道、燃油热风机、电加热等方法将薯窖均匀加热至35~38
°
,相对湿度达到85%,保持3~4天促进伤口愈合,然后尽快将温度降至12~13
°
。愈合过程中要注意用鼓风机强制空气流动,尽量温度均匀上升,避免局部高温伤害薯块。对于在雨季收获的甘薯进行高温处理可促进薯块的呼吸作用,释放出过多的水分,提高耐储性。
[0006]
传统方式是待红薯全部入窖后,进行高温愈合处理,但大型的红薯窖,红薯的收获、入库过程较长,不可能等到所有红薯入库后再进行高温愈合处理。对于窖内温湿度的控制,传统加热方式全凭经验,对窖内维护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控制过程缺少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薯储藏系统,旨在解决红薯储藏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不足的问题。
[0008]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红薯储藏系统,所述红薯储藏系统包括:多个单元窖,分布于甬道周围;所述单元窖用于储存红薯;流动式智能热源,获取所述单元窖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数据,将所述单元窖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控制在设定范围之内,为红薯提供愈合伤口所需的环境;中央控制模块,与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通信,设定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范围。
[0009]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一种红薯储藏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中央控制模块,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监测红薯进入单元窖完毕;向流动式智能热源发送无线信号,启动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用于愈合红薯伤口;待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与所述信息单元断开连接,接入所述信息单元接口,监测所述单元窖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并控制供暖模块接口,为所述单元窖提供日常储藏所需的
热量。
[0010]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一种红薯储藏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流动式智能热源,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移动至单元窖前,接入信息单元接口;接收由中央控制模块设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控制范围的信息;所述控制范围包括第一温湿度范围和第二温湿度范围;采集所述单元窖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数据,使所述单元窖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维持在所述第一温湿度范围内,用于愈合红薯的伤口;降低控制温度,使所述单元窖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维持在所述第二温湿度范围内;所述第二温湿度范围为日常存储红薯的温度范围;断开所述信息单元接口。
[0011]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红薯储藏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0012]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红薯储藏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001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薯储藏系统,其有益效果在于:当红薯入库时,通过流动式智能热源控制红薯窖达到高温愈合伤口所需要的温湿度条件;红薯入库后,智能控制红薯窖内温湿度,维持在合适的储存条件下。本发明的系统通过流动式智能热源和中央控制模块实现红薯伤口愈合及储藏,控制过程更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0014]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红薯储藏系统高温愈合时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红薯储藏系统日常存储时的结构框图;图3为流动式智能热源内部的结构框图;图4为单元窖的信息单元接口的结构框图;图5为自动补水模块的结构框图;图6为红薯储藏系统的侧视图;图7为红薯储藏系统的俯视图;图8为单元窖的结构图;图9为单元窖的正视图;图10为单元窖的剖视图;图11为单元窖的俯视图;图12为流动式智能热源与单元窖的连接图;图13为应用于中央控制模块的红薯储藏系统的控制方法;图14为应用于流动式智能热源的红薯储藏系统的控制方法;
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框图。
[0016]
附图标号:100、单元窖;110、单元窖门;120、窖体;121、拱顶;130、温湿度传感器;140、单元散热器;141、供热接入口;142、供热接出口;150、排气扇;160、信息单元接口;170、供热电控阀门;200、流动式智能热源;210、热源;220、无线通信接口;230、热源信息接口;240、热源控制电路;250、热输出口;260、热回流口;300、中央控制模块;400、供热管道;410、热水管道;411、热水接口;420、回水管道;421、回水接口;430、供暖模块接口;500、自动补水模块;510、水槽;520、水位传感器;530、水位控制电路;540、篦子;550、补水电控阀门; 600、移动终端;70、甬道;71、栅栏门;72、出入坡道。
[0017]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9]
还要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使用的“高温”一词是相对而言的,有比较的对象。红薯日常存储所需要的温度较低,在本实施例中为12~13℃,愈合红薯伤口所需的温度较高,在本实施例中为35~38℃。所以,本技术使用“高温”一词代表愈合红薯伤口所需的温度,这不会造成说明书记载不清楚。
[002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红薯储藏系统高温愈合时的结构框图,一种红薯储藏系统,所述红薯储藏系统包括:多个单元窖100,分布于甬道70周围;所述单元窖100用于储存红薯;流动式智能热源200,获取所述单元窖100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数据,将所述单元窖100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控制在设定范围之内,为红薯提供愈合伤口所需的环境;中央控制模块300,与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200通信,设定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范围。
[0021]
在本发明中,当红薯入库时,流动式智能热源200控制红薯窖达到高温愈合所需要的温湿度条件;红薯入库后,智能控制红薯窖内温湿度,长期维持在合适的储存条件下。本发明的系统通过流动式智能热源200和中央控制模块300实现红薯伤口愈合及储藏,控制过程更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0022]
流动式智能热源200可在甬道70上移动,本发明给出两种实施方式。第一种,手动将流动式智能热源200推送到单元窖100前,并手动连接接口;第二种,在流动式智能热源200内设置控制程序,中央控制模块300通过无线信号控制流动式智能热源200移动。
[0023]
红薯入窖处理:在收获红薯的过程中,整个红薯窖内的红薯入窖过程是长期的,但是每一个单元窖100内红薯的入窖过程可以看作是短期的,可快速完成的。在图6中,当红薯入窖完毕后,关闭单元窖门110,保持甬道70大门一侧的空气流动,比如仅关闭栅栏门71。需要对单元窖100内的红薯做高温愈合处理时,将流动式智能热源200接入单元窖100。
[0024]
如图1和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薯储藏系统还包括供热管道400,所述供热管道400包括:
热水管道410,经过每一个所述单元窖100,为所述单元窖100供热;回水管道420,经过每一个所述单元窖100,与所述热水管道410连接,回收冷却后的水;供暖模块接口430,一端连接所述热水管道410和回水管道420,另一端连接所述单元窖100之外的公共供暖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300可控制所述供暖模块接口430,为红薯提供日常保存所需的热量。
[0025]
在本发明中,如图7

9所示,供热管道400还包括热水接口411和回水接口421。热水接口411和回水接口421设置在单元窖门110旁边,热水接口411连接供热管道410,回水接口421连接回水管道420。供暖模块接口430内设有电控阀门,中央控制模块300通过控制电控阀门开关以控制公共供暖模块为单元窖100提供日常所需的温度。
[0026]
日常供热工作过程:热水接口411与供热接入口141连接,回水接口421与供热接出口142连接;公共供暖模块通过供暖模块接口430为热水管道410供热,加热热水管道410中的水,热水通过热水接口411,经由供热接入口141进入单元窖100内的单元散热器140,热水冷却之后从供热接出口142排出,经由回水接口421,进入回水管道420。
[0027]
切换为高温愈合供热的工作过程:热水接口411断开与供热接入口141连接,回水接口421断开与供热接出口142连接,由流动式智能热源200为单元散热器140供热;流动式智能热源200的热输出口250与供热接入口141连接、热回流口260与供热接出口142连接,从而使得流动式智能热源200与单元散热器140之间形成一个热循环。
[0028]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薯储藏系统还包括自动补水模块500,所述自动补水模块500包括:水槽510,设于所述单元窖100和所述甬道70的边缘,连通所述单元窖100和所述甬道70,实现通风;所述水槽510上设有篦子540;水位传感器520,设于所述水槽510内,用于检测所述水槽510内的水位高度;水位控制电路530,获取所述水位传感器520上的水位高度数据,并将水位高度数据发送给所述中央控制模块300;若水位低于设定值,接收所述中央控制模块300的指令,控制补水电控阀门550开启,完成自动补水。
[0029]
在本发明中,如图5和8

11所示,自动补水模块500包括水槽510、水位传感器520、水位控制电路530、篦子540、补水电控阀门550和水龙头,实现水槽510补水的自动控制。水槽510沿每个单元窖100的墙角和甬道70的墙角挖开,所有水槽510连通在一起,并做防渗水处理;篦子540沿水槽510上面放置,防止杂物或红薯掉入水槽,使单元窖100外的空气可从篦子540进入单元窖100;红薯堆积于单元窖100内中间位置,四周水槽510和篦子540可通风,并为红薯供热,更有利于集中控制红薯的核心温度。
[0030]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元窖100包括:窖体120,设有拱顶121,所述窖体120埋在地下;若干组温湿度传感器130,设置于所述单元窖100内,用于测量所述单元窖100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单元散热器140,设置于所述篦子540之下,所述水槽510的水面之上;所述单元散热器140与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200连接,为所述单元窖100供热;
若干个排气扇150,设置于所述窖体120的顶部,用于促进所述单元窖100内的空气流动;信息单元接口160,可与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200连接,也可直接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300连接;所述信息单元接口160可采集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可传递所述排气扇150和供热电控阀门170的控制信号。
[0031]
在本发明中,如图8和图12所示,单元散热器140还包括供热接入口141和供热接出口142,供热接入口141和供热接出口142设置于单元窖门110旁;其中供热接入口141内含有供热电控阀门170,流动式智能热源200可控制该供热电控阀门170。
[0032]
在本发明中,如图7

9所示,窖体120的顶部安装若干个排气扇150,用来保障单元窖100内空气流动,单元窖100内空气的流通方式为:空气通过栅栏门71进入甬道70,经过甬道70上的篦子孔进入水槽510,空气通过水槽510水面上的单元散热器140,变成热空气;热空气再经篦子孔进入单元窖100内,为红薯供热,最后经排气扇150排出。
[0033]
在本发明中,如图8和图12所示,信息单元接口160既可以连接流动式智能热源200,也可以连接中央控制模块300。信息单元接口160具有采集多组温湿度传感器130测量数据的功能、传递排气扇150和供热电控阀门170的控制信号的功能。信息单元接口160具备信息切换功能,当使用流动式智能热源200供热时,可以将信息单元接口160单独接入热源信息接口230;当使用供热管道400供热时,将信息单元接口160接入中央控制模块300。
[0034]
在本发明中,信息单元接口160与中央控制模块300的两种通信方式:第一,中央控制模块300直接与信息单元接口160进行数据通信,此为日常供暖的控制方式;第二,流动式智能热源200接入信息单元接口160,获取信息单元接口160上的数据,再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将数据发给中央控制单元300,此为高温愈合的控制方式。
[0035]
在本发明中,不采用公共供暖模块进行高温愈合时的加热,而采用独立的流动式智能热源200,是为了减小公共供暖端的功率压力;高温愈合的需求只有一小段时间,可以采用大功率的流动式智能热源200在短时间内提供高温。其中,热水接口411和供热接入口141可以相互传递热量;高温愈合的方式是让流动式智能热源200加热单元散热器140中的热水,以提高单元窖100内的温度。
[0036]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200包括:热源210,与所述单元散热器140连接,形成供热循环;无线通信接口220,用于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300通信;热源信息接口230,连接所述信息单元接口160;热源控制电路240,通过所述信息单元接口160获取所述单元窖100内所述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数据,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300中获取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设定范围,控制所述热源210供热,将所述单元窖100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限制在设定范围之内。
[0037]
在本发明中,如图1和图12所示,热源210可以是小型蒸汽锅炉,具体可以是小型电蒸汽锅炉、小型燃油蒸汽锅炉或小型燃气蒸汽锅炉,但不限于此。热源210占地面积小,机动灵活,便于在甬道70内移动。热源210与供热接入口141、供热接出口142连接,实现对单元散热器140的循环供热。供热过程为:热源210的热输出口250输出的热量,由供热接入口141进入单元散热器140,然后由供热接出口142排出,由热回流口260进入热源210,从而完成一个供热循环。
[0038]
热源210控制电路通过热源信息接口230与信息单元接口160连接,实现对供热接入口141的供热电控阀门170的调节控制。流动式智能热源200可独立工作,接管对单元窖100的控制,为单元窖100提供红薯高温愈合所需要的热量。
[0039]
在本发明中,如图2和图12所示,当流动式智能热源200接管单元窖100的温湿度控制时,热输出口250连接供热接入口141,热回流口260连接供热接出口142,热源信息接口230接至信息单元接口160,供热电控阀门170开启。中央控制模块300设定温度和相对湿度,将设定值发送给流动式智能热源200,启动流动式智能热源200;高温愈合时,单元窖100内的目标温度为35~38℃,目标相对湿度为80~90%,使单元窖100内的温湿度快速、均匀地达到设定目标值,并维持3~4天,然后快速将温度降至12~13℃,相对湿度维持为80~90%;从而实现对单元窖100内的所有红薯高温愈合处理。
[0040]
高温愈合完毕之后,将流动式智能热源200的接口从单元窖撤离,由中央控制模块300接管单元窖100的温湿度控制,进行日常供热。当中央控制模块300接管单元窖100的温湿度控制时,中央控制模块300接入信息单元接口160,供热电控阀门170关闭。中央控制模块300向供暖模块接口430发送信息,将单元窖100内的温度控制在12~13℃,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维持红薯日常储存所需的环境。
[0041]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移动终端600;所述中央控制模块300可连接所述信息单元接口160,可获取所述单元窖100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数据,并将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数据发送到所述移动终端600;所述移动终端600可实时监测所述单元窖100,实现手持端的远程交互。
[0042]
在本发明中,移动终端6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但并不局限于此。
[0043]
如图1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红薯储藏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实施例主要以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图1中的红薯储藏系统来举例说明。一种红薯储藏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02,监测红薯进入单元窖100完毕。
[0044]
步骤s204,向流动式智能热源200发送无线信号,控制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200移动至所述单元窖100前,控制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200接入信息单元接口160。
[0045]
步骤s206,启动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200,用于使红薯伤口愈合。
[0046]
步骤s208,控制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200断开所述信息单元接口160,撤离所述单元窖100,移动至下一个单元窖100。
[0047]
步骤s210,接入所述信息单元接口160,监测所述单元窖100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并控制供暖模块接口430,为所述单元窖100提供日常储藏所需的热量。
[0048]
在本发明中,上述实施例步骤s202~s210的执行主体为中央控制模块300。中央控制模块300可操控流动式智能热源200移动到第一个单元窖100的工位上,控制热源信息接口230接入信息单元接口160,控制热输出口250接入供热接入口141,控制热回流口260接入供热接出口142;而后流动式智能热源200接管单元窖100的控制,实现高温愈合红薯的伤口;愈合完毕,中央控制模块300控制热源信息接口230断开信息单元接口160,操控流动式智能热源200移动到下一个单元窖100的工位上;最后中央控制模块300接入信息单元接口160,接管单元窖100的控制权。
[0049]
除了采用中央控制模块300控制流动式智能热源200移动和接入端口外,还可以用人工的方式控制。手动将流动式智能热源200推到单元窖100前,人工将热源信息接口230接入信息单元接口160,热输出口250接入供热接入口141,热回流口260接入供热接出口142。
[0050]
如图1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红薯储藏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实施例主要以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图1中的红薯储藏系统来举例说明。一种红薯储藏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02,移动至单元窖100前,接入信息单元接口160。
[0051]
步骤s304 ,接收由中央控制模块300设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控制范围的信息;所述控制范围包括第一温湿度范围和第二温湿度范围。
[0052]
步骤s306 ,采集所述单元窖100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数据,使所述单元窖100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维持在所述第一温湿度范围内,用于愈合红薯的伤口。
[0053]
步骤s308 ,降低控制温度,使所述单元窖100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维持在所述第二温湿度范围内;所述第二温湿度范围为日常存储红薯的温度范围。
[0054]
步骤s310 ,断开所述信息单元接口160。
[0055]
在本发明中,上述实施例步骤s302~s310的执行主体为流动式智能热源200。其中第一温湿度范围为温度35~38℃、相对湿度80~90%,在该温湿度环境下,能促进红薯伤口愈合;第二温湿度范围为温度12~13℃、相对湿度80~90%,快速降低单元窖100的温度,使红薯达到最适宜的储藏环境,有利于保存红薯。
[0056]
图15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该计算机设备具体可以是图1中的中央控制模块300,也可以是图3中的热源控制电路240。如图1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输入装置和显示屏。其中,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计算机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还可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如果计算机设备为中央控制模块300,可使得处理器实现应用于中央控制模块的红薯储藏系统的控制方法;如果计算机设备为热源控制电路240,可使得处理器实现应用于流动式智能热源的红薯储藏系统的控制方法。
[0057]
该内存储器中也可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如果计算机设备为中央控制模块300,可使得处理器执行应用于中央控制模块的红薯储藏系统的控制方法;如果计算机设备为热源控制电路240,可使得处理器实现应用于流动式智能热源的红薯储藏系统的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0058]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技术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0059]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监测红薯进入单元窖100完毕;
向流动式智能热源200发送无线信号,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200移动至所述单元窖100前,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200接入信息单元接口160;启动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200,用于使红薯伤口愈合;控制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200断开所述信息单元接口160,撤离所述单元窖100,移动至下一个单元窖100;接入所述信息单元接口160,监测所述单元窖100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并控制供暖模块接口430,为所述单元窖100提供日常储藏所需的热量。
[0060]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移动至单元窖100前,接入信息单元接口160;接收由中央控制模块300设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控制范围的信息;所述控制范围包括第一温湿度范围和第二温湿度范围;采集所述单元窖100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数据,使所述单元窖100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维持在所述第一温湿度范围内,用于愈合红薯的伤口;降低控制温度,使所述单元窖100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维持在所述第二温湿度范围内;所述第二温湿度范围为日常存储红薯的温度范围;断开所述信息单元接口160。
[0061]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监测红薯进入单元窖100完毕;向流动式智能热源200发送无线信号,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200移动至所述单元窖100前,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200接入信息单元接口160;启动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200,用于使红薯伤口愈合;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200断开所述信息单元接口160,撤离所述单元窖100,移动至下一个单元窖100;接入所述信息单元接口160,监测所述单元窖100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并控制供暖模块接口430,为所述单元窖100提供日常储藏所需的热量。
[0062]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移动至单元窖100前,接入信息单元接口160;接收由中央控制模块300设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控制范围的信息;所述控制范围包括第一温湿度范围和第二温湿度范围;采集所述单元窖100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数据,使所述单元窖100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维持在所述第一温湿度范围内,用于愈合红薯的伤口;降低控制温度,使所述单元窖100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维持在所述第二温湿度范围内;所述第二温湿度范围为日常存储红薯的温度范围;断开所述信息单元接口160。
[0063]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
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0064]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 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0065]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66]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006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