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烤箱智能温控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00751发布日期:2021-12-15 07:3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烤箱智能温控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烤箱智能温控电路。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家电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家电,人们的饮食、寝居、清洁等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家电来完成。为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需求,现在的家电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3.电烤箱就是一种常用的家电设备。传统的电烤箱,通过旋钮开关来控制电烤箱的电路,存在操作不便,且档位少的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由于旋钮开关为机械式结构,结构较为复杂,容易出现故障或损坏,且旋钮开关内会积累油污,难以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烤箱智能温控电路,其采用触控方式,使用更加便捷、档位丰富且容易保持清洁。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烤箱智能温控电路,包括开关电源和主控mcu,还包括与主控mcu连接的温度检测模块、触摸按键、过零检测模块、可控硅驱动模块、继电器驱动模块、显示模块、蜂鸣器以及led指示电路,开关电源与主控mcu以及各个模块连接,用于向整个智能温控电路供电,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所述可控硅驱动模块和电热元件构成串联电路。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控mcu包括型号为cms79ft736的单片机芯片u1,u1的9号引脚接地,u1的10号引脚连接+5v电源,u1的9号引脚和10号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6。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包括npn型的三极管q3和二极管d2,q3的发射极接地,q3的基极通过电阻r9与u1的11号引脚连接,q3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0,q3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连接,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5v电源,d3的正极与q3的集电极连接,d3的负极连接+5v电源。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可控硅驱动模块包括双向可控硅q2、电阻r1、电阻r7、电阻r11和电容c3,q2的第一阳极连接+5v电源,q2的第二阳极连接电热元件的另一端j6,电阻r7与电容c3串联,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5v电源,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q2的第二阳极,q2的控制极通过电阻r11连接u1的17号引脚,电阻r1的一端与q2的第一阳极连接,r1的另一端与q2的控制极连接。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过零检测模块包括npn型的三极管q1、二极管d4、电阻r5和电阻r6,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5v电源,q1的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4的正极与q1的发射极连接,d4的另一端与q1的基极连接,电阻r5与电阻r6串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q1的基极,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市电火线。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ntc,ntc的1号引脚通过电阻r19连接u1的13号引脚(温度信号采样端),ntc的1号引脚通过电阻r8连接+5v电源,ntc的2
号引脚接地,在ntc的1号引脚和2号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4。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开关电源包括开关电源芯片u2、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感l2、电感l2、电容c1、电容c2、电解电容ec1、电解电容ec2、电解电容ec3、电阻r3、电阻rl以及电位器vr1,u2的型号为ap8505或ap8507,u2的1号引脚连接市电零线acn,u2的2号引脚接地,c2与ec3并联,ec3的正极与u2的1号引脚连接,ec3的负极与u2的2号引脚连接,rl的一端与u2的1号引脚连接,rl的另一端接地,u2的4号引脚与电解电容ec2的正极连接,ec2的负极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l2的另一端与u2的5号引脚连接,u2的6号引脚与其5号引脚连接,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u2的5号引脚和8号引脚连接,电感l1的一端与ec2的正极连接,l1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ec1的正极连接,ec1的负极与市电的零线can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通过电阻r3与市电火线acl连接,d1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d2的负极与ec1的正极连接,电位器vr1的两端分别与市电火线acl和市电零线can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温控电路采用触控方式,使用更加便捷、档位丰富且容易保持清洁。
附图说明
14.图1为智能温控电路的原理图;
15.图2为主控mcu和继电器驱动模块的电路图;
16.图3为可控硅驱动模块和过零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17.图4为温度检测模块、蜂鸣器和触摸按键的电路图;
18.图5为显示模块和led指示电路的电路图;
19.图6为开关电源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参照图1,一种电烤箱智能温控电路,包括开关电源和主控mcu,还包括与主控mcu连接的温度检测模块、触摸按键、过零检测模块、可控硅驱动模块、继电器驱动模块、显示模块、蜂鸣器以及led指示电路。
21.开关电源与主控mcu以及各个模块连接,用于向整个智能温控电路供电。
22.参照图2,主控mcu包括型号为cms79ft736的单片机芯片u1,u1的9号引脚接地,u1的10号引脚连接+5v电源,u1的9号引脚和10号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6。
23.继电器驱动模块包括npn型的三极管q3和二极管d2,q3的发射极接地,q3的基极通过电阻r9与u1的11号引脚连接,q3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0,q3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连接,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5v电源,d3的正极与q3的集电极连接,d3的负极连接+5v电源。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ac220v市电,常开触点k的另一端连接电热元件的一端j4。
24.参照图3,可控硅驱动模块包括双向可控硅q2、电阻r1、电阻r7、电阻r11和电容c3。q2的第一阳极连接+5v电源,q2的第二阳极连接电热元件的另一端j6,电阻r7与电容c3串联,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5v电源,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q2的第二阳极,q2的控制极通过电阻r11连接u1的17号引脚,电阻r1的一端与q2的第一阳极连接,r1的另一端与q2的控制极连接。
25.主控mcu通过向q2的控制极发送电压信号,从而控制双向可控硅q2的导通和关断。
26.双向可控硅、电热元件以及继电器驱动模块构成串联回路。
27.过零检测模块包括npn型的三极管q1、二极管d4、电阻r5和电阻r6,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5v电源,q1的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4的正极与q1的发射极连接,d4的另一端与q1的基极连接,
28.电阻r5与电阻r6串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q1的基极,电阻r6的另一端与市电火线连接。
29.过零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双向可控硅q2的驱动交流电的零点位置,并将零点位置信息反馈至主控mcu,以便于主控mcu对双向可控硅q2的导通时间进行精准控制。
30.参照图4,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ntc,ntc的1号引脚通过电阻r19连接u1的13号引脚(温度信号采样端),ntc的1号引脚通过电阻r8连接+5v电源,ntc的2号引脚接地,在ntc的1号引脚和2号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4。
31.蜂鸣器sp的正极通过电容c5连接u1的i/o端口,sp的负极接地。
32.触摸按键key1、key2和key3与u1的i/o端连接。
33.参照图5,显示模块采用的是数码管,数码管的各个引脚与u1的i/o端口连接。
34.led指示电路包括led灯,led灯的正极与u1的8号引脚连接,led灯的负极通过电阻与u1的i/o端连接。
35.参照图6。开关电源包括开关电源芯片u2、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感l2、电感l2、电容c1、电容c2、电解电容ec1、电解电容ec2、电解电容ec3、电阻r3、电阻rl以及电位器vr1。
36.u2的型号为ap8505或ap8507,u2的1号引脚连接市电零线acn,u2的2号引脚接地,c2与ec3并联,ec3的正极与u2的1号引脚连接,ec3的负极与u2的2号引脚连接,rl的一端与u2的1号引脚连接,rl的另一端接地,u2的4号引脚与电解电容ec2的正极连接,ec2的负极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l2的另一端与u2的5号引脚连接,u2的6号引脚与其5号引脚连接,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u2的5号引脚和8号引脚连接,电感l1的一端与ec2的正极连接,l1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ec1的正极连接,ec1的负极与市电的零线can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通过电阻r3与市电火线acl连接,d1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d2的负极与ec1的正极连接,电位器vr1的两端分别与市电火线acl和市电零线can连接。
37.开关电源的输入端输入ac220v交流市电,开关电源的输出端输出+5v直流电。
38.在电阻r3与市电火线acl之间还连接有保险丝f1。当开关电源过流时,保险丝f1熔断,从而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39.该智能温控电路启动时,用户通过按压触摸按键选择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
40.在智能温控电路开始工作后,主控mcu开始计时,同时主控mcu的11号引脚向继电器驱动模块输出高电平信号,此时三极管q3导通,继电器线圈得电,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此时电热元件通电开始发热,烤箱内的温度逐渐升高;温度传感器对烤箱内的温度进行检测,温度信息被反馈中至主控mcu,主控mcu通过采集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来计算可控硅驱动模块的开关频率,即能够使温度上升至设定值时的开关频率,然后主控mcu的17号引脚向可控硅驱动模块的控制端输出pwm信号,pwm信号的频率与计算出的开关频率相同,从而能实现对可控硅驱动模块的开关频率的精确控制,即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使烤箱内的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值,计时时间到后,主控mcu的11号引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q3关断,继
电器线圈失电,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断开,电热元件断电。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