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环境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5460发布日期:2022-03-16 15:5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学校教学环境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学校教学环境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为了方便教学及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容易接收知识,目前的教室多采用教育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或智慧教室进行教学;
3.虽然这些智能化教室都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手段,促进了教学方法的能力提升,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由于教室人员集中密集,然而教师及学生在教学期间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不仅容易造成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且教室内的环境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伤害(例如,外界空气污染也会对教室内环境造成污染等),如此导致学习环境差,也会影响老师及同学上课效果及身体健康;另一方面,由于设备不够智能化,在教室内阳光很充足无需开灯时,灯光也点亮,如此浪费能源,且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需要频繁对灯光环境进行人工操作,如此需要投入巨大人员成本。
4.因此,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学校教学环境管理系统,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教室空气质量差以及智能化低的问题。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学校教学环境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7.红外传感器,用于在检测到室内区域有人时,输出红外检测信号;
8.网关,与所述红外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红外检测信号;
9.教室触控终端,与所述网关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红外检测信号时,输出环境控制信号和灯光控制信号至所述网关;
10.室内环境控制设备,与所述网关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环境控制信号时,采集室内环境信息并控制室内环境;
11.灯光设备,与所述网关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灯光控制信号时控制灯光。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环境控制设备包括环境采集设备和环境调控设备,所述环境采集设备及所述环境调控设备分别与所述网关连接,
13.所述环境采集设备,用于在接收所述环境控制信号时,开始采集室内环境信息,并输出室内环境检测结果;
14.所述教室触控终端,还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室内环境检测结果,输出所述环境控制信号至所述网关;
15.所述网关,还用于将所述环境控制信号输出至所述环境调控设备;
16.所述环境调控设备,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环境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室内环境。
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境采集设备包括pm2.5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智能窗帘、电教设备和智能门锁,所述智能窗帘、所述电教设备和所述智能门锁分别与所述网关连接,所述环境调控设备包括空调、智能空气净化器和加湿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光设备包括光照传感器、灯光组驱动电路和灯光组件,所述光照传感器与所述灯光组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灯光组驱动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网关连接,所述灯光组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灯光组件连接;
20.所述光照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光照强度;
21.所述灯光组驱动电路,具有光控开关,在接收到所述灯光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光控开关导通,并输出驱动控制信号;
22.所述灯光组件,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驱动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灯光组件的亮度。
2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多媒体切换控制模块和录播模块,所述多媒体切换控制模块和所述录播模块分别与所述网关连接;
24.所述多媒体切换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多媒体切换指令时,切换至教师机、笔记本和/或大屏工作;
25.所述录播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录播指令时,进行录播开机、自动导播、录制开始、录制停止或同步课堂指令。
2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27.云端服务器,与多个所述教室触控终端连接,用于控制多个所述教室触控终端的工作状态。
2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教室触控终端包括人脸识别单元、第一控制单元和触控单元,所述人脸识别单元和所述触控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
29.所述人脸识别单元,用于进行人脸识别,并在人脸识别成功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开始工作;
30.所述触控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将接收触摸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控制单元;
31.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触摸信号,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所述网关。
3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关包括包括第二控制单元、无线通讯单元和扩展接口单元,所述无线通讯单元和所述扩展接口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
33.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将接收的所述教室触控终端输出的控制信号;
34.所述无线通讯单元,用于将所述控制信号输出至云端服务器;以及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的控制信号;
35.所述扩展接口单元,用于扩展外部管理设备。
3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展接口单元为多路485通讯接口、至少一路红外收发接口、多路网络接口和多路传感器接口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37.相比于相关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学校教学环境管理系统包括红外传感器、网关、教室触控终端、室内环境控制设备和灯光设备,红外传感器检测到室内区域有人时,控制室内环境控制设备和灯光设备开始工作,而在红外传感器检测到室内区域有没有人时,室内环境控制设备和灯光设备处于待机或者停止工作状态以节约能源;通过网关将各个模块先集中统一管理,在分别控制各个模块,如此,易于系统扩展、定制化安装及实现智
能网关设备的统一管理,此外,在红外传感器检测到室内有人时,教室触控终端输出环境控制信号和灯光控制信号至网关,以使室内环境控制设备根据接收的环境控制信号采集室内环境信息并控制室内环境,并优化室内环境质量至安全范围,如此,不仅提高室内环境的安全性、减少对人们生命的危害而且通过为教师及学生提高一个舒服的教学环境也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灯光设备在接收到灯光控制信号时控制灯光,如此以避免频繁对灯光环境进行人工操作,减少了人力投入成本。
附图说明
3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学校教学环境管理系统的第一功能模块示意图;
4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学校教学环境管理系统的第二功能模块示意图;
4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教室触控终端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4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网关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43.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网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技术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45.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46.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技术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技术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技术所涉及的“多个”是指大于或者等于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技术所涉及的术语“第
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47.目前,智能化教室都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手段,促进了教学方法的能力提升,然而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师及学生在教学期间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然而教室人员集中密集,不仅容易造成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且教室内的环境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伤害(例如,外界空气污染也会对教室内环境造成污染等),又比如,在夏季温度高会使室内闷热,冬天室内温度过低会使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这些不仅会导致学习环境差,也会影响老师及同学上课效果及身体健康,又比如,教室内阳光很充足时,无需开灯时,但是由于设备不够智能化而使灯持续发光,如此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再比如,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需要频繁对灯光环境进行人工操作,如此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员成本。
48.为了给教师及学生提供一个舒服的教学环境、降低能源浪费及减少人员投入成本,本实用新型对学校教学环境管理系统进行进一步改进。
4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学校教学环境管理系统的第一功能模块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学校教学环境管理系统包括:
50.红外传感器10,用于在检测到室内区域有人时,输出红外检测信号;如此,节约能源,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功耗更低的被动式红外探测器(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简称pir)或人体传感器来检测室内区域是否有人,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51.网关11,与红外传感器10连接,用于接收红外检测信号;其中,网关11包括多个无线通讯接口、无线hub扩展接口及无线联网模块,易于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网关11不仅可以用于连接网络,而且通过无线通讯接口及无线hub扩展接口网关11可以将各个模块集中统一管理,如此,易于系统扩展、定制化安装及实现智能网关11设备的统一管理。
52.教室触控终端12,与网关11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红外检测信号时,输出环境控制信号和灯光控制信号至网关11;本实施例中,教室触控终端12采用触控安卓平板来实现,如此,操作简单及方便;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教室触控终端12还可以采用电脑、手持终端或者其他来实现,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53.室内环境控制设备13,与网关11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环境控制信号时,采集室内环境信息并控制室内环境;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室内环境的安全性,并且减少对人们生命的危害,还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舒服的教学环境,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的室内环境控制设备13可以采集二氧化碳、氧气和pm2.5含量,并在这些气体对人体产生危害或者不适时,通过室内环境控制设备13控制室内环境至安全范围;例如,室内环境控制设备13可以采集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含量和氧气浓度含量,在采集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含量超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含量值,氧气浓度含量低于预设氧气浓度含量值时,室内环境控制设备13通过吸收室内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控制室内环境为安全范围;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室内环境控制设备13还可以采集教室内实验器材散发的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甲醛、乙醛以及丙烯醛等挥发性及有毒有机物,或者从室外流入室内的其他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其他物质;此外,为了防止上述危害人体物质对人体产生危害,室内环境控制设备13对这些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物质进行处理,以控制室内环境处于安全范围内;此外,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采集室内环境信息,存储模块可以是本地存储模块,例如,存储模块采用临时存储检测数据的ram或者是采用可以存储永久存储数据的
flash或者eeprom等,另外,存储模块也可以是采用联网云端存储,或者,兼备本地存储模块与网络云端存储,如此,无论在网络状况良好或者不好时都可以实时存储室内环境信息,需要说明,当采用联网云端存储时,需要相应的增设通讯模块,如此,当检测到室内环境信息对人体产生危害时,室内环境控制设备13自动工作以优化室内环境质量,如此,提高室内环境的安全性,以减少对人们生命的危害。
54.灯光设备14,与网关11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灯光控制信号时控制灯光;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轻触教室触控终端12输出灯光控制信号,以使灯光设备14在接收到灯光控制信号时控制所有灯光调整亮度,如此以避免频繁对灯光环境进行人工操作,减少了人力投入成本,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各种教学情景,并且根据预设的定时或智能情景,实现自动控制室内所有受控的灯光;例如,根据预设的定时时间控制灯光设备14开灯或者关灯,或者在预设的教学情景智能控制灯光设备14进入投影模式、考试模式或自动模式等以方便教学。
55.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学校教学环境管理系统的第二功能模块示意图,如图2所示,此外,本系统还包括教学中控20和节能管理模块21,教学中控20主要用于控制教室里的各式电教设备,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中控20作进行教学,便于师生进行实践教学及练习;其中,教学中控20可以是投影仪、投影幕、数字展台等,节能管理模块21可以用于对各类学校教室耗电设备的集中管理和智能控制,以达到节约能源,延长各类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由于本领域人员可以方便的实现教学中控20和节能管理模块21,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另外,系统还配套有可视化的物联网管理界面(图2未示出),可视化的物联网管理界面可以是设置在教室触控终端12的显示界面或者显示器,也可以是外置的手机、平板或者电脑等,此外,管理员通过手机、平板或者电脑可以对各个教学设备、电器设备、传感器以及智能网关设备统一管理,既可以通过单一按键控制,也可以批量式一键控制,还可以通过定时或智能情景等方式实现智慧型自动控制;例如,在到达预设的上课时间时,室内环境控制设备13自动开始检测室内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等含量,并控制灯光设备14、教学中控20和节能管理模块21等同时开始工作。
56.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学校教学环境管理系统包括红外传感器10、网关11、教室触控终端12、室内环境控制设备13和灯光设备14,红外传感器10检测到室内区域有人时,控制室内环境控制设备13和灯光设备14开始工作,而在红外传感器10检测到室内区域有没有人时,室内环境控制设备13和灯光设备14处于待机或者停止工作状态,如此,节约能源;通过网关将各个模块先集中统一管理,在分别控制各个模块,如此,易于系统扩展、定制化安装及实现智能网关11设备的统一管理,此外,在红外传感器10检测到室内有人时,教室触控终端12输出环境控制信号和灯光控制信号至网关11,以使室内环境控制设备13根据接收的环境控制信号采集室内环境信息并控制室内环境,并优化室内环境质量至安全范围,如此,不仅提高室内环境的安全性、减少对人们生命的危害而且通过为教师及学生提高一个舒服的教学环境也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灯光设备14在接收到灯光控制信号时控制灯光,如此以避免频繁对灯光环境进行人工操作,减少了人力投入成本。
57.为了对室内环境进行智能、动态调控以提供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室内环境控制设备13包括环境采集设备27和环境采集设备28,环境采集设备27及环境采集设备28分别与网关11连接,
58.环境采集设备27,用于在接收环境控制信号时,开始采集室内环境信息,并输出室内环境检测结果;
59.教室触控终端12,还用于根据接收的室内环境检测结果,输出环境控制信号至网关11;
60.网关11,还用于将环境控制信号输出至环境采集设备28;
61.环境采集设备28,用于根据接收的环境控制信号控制室内环境。
62.本实施例一方面,通过环境采集设备27可以方便的采集室内环境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环境采集设备28对室内环境智能、动态调控,如此,提高室内环境的安全性,减少对人们生命的危害。
63.为了提高室内环境控制设备13的准确性,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环境采集设备27包括pm2.5传感器22、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23、氧气浓度传感器24、温度传感器25和湿度传感器26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如此,不需要手工操作,可以方便的检测人们关心的室内环境指标;另外,为了提高检测效果,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室内环境控制设备13还可以增加对人体有健康有损害的其他检测元件或传感器,具体根据用户需求设定,此处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传感器的检测指标可以由厂家进行固定设置,也可以出厂后用户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定。
64.进一步地,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智能窗帘29、电教设备210和智能门锁211,智能窗帘29、电教设备210和智能门锁211分别与网关11连接,环境采集设备28包括空调212、智能空气净化器213和加湿器214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例如,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根据不同教学情景,教室触控终端12输出不同的控制信号至网关11,可以实现对空间中的智能窗帘29、电教设备210和智能门锁211等电器设备管理具体管控,如此,节省人员管理成本,提高设备管理效率,此外,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或者电脑对各个教学或电器设备、传感器、智能网关11设备的统一管理,既可以单一个性化控制,也可以批量式一键控制,还可以通过定时、智能情景等方式实现智慧型自动控制。另外,通过空调212可以控制室内温度,或者,通过智能空气净化器213可以净化室内空气,通过加湿器214可以调整室内湿度,上述操作都可以提高室内环境的安全性。
65.为了满足不同教学情景对灯光亮度的控制,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灯光设备14包括光照传感器215、灯光组驱动电路216和灯光组件217,光照传感器215与灯光组驱动电路216的输入端连接,灯光组驱动电路216的受控端与网关11连接,灯光组驱动电路216的输出端与灯光组件217连接;
66.光照传感器215,用于检测室内的光照强度;
67.灯光组驱动电路216,具有光控开关(图2未示出),在接收到灯光控制信号时,控制光控开关导通,并输出驱动控制信号;其中,灯光组驱动电路216采用灯光组驱动芯片或其他来实现,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另外,光控开关采用mos管、三极管、igbt或光耦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来实现,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68.灯光组件217,用于根据接收的驱动控制信号,控制灯光组件217的亮度。其中,灯光组件217可以采用灯珠串或其他来实现,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69.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多媒体切换控制模块218和录播模块219,多媒体切换控制模块218和录播模块219分别与网关11连接;
70.多媒体切换控制模块218,用于在接收到多媒体切换指令时,切换至教师机、笔记本和/或大屏工作;如此,方便教学;需要说明的是,多媒体切换控制模块218内置于上述教室触控终端12上;
71.录播模块219,用于在接收到录播指令时,进行录播开机、自动导播、录制开始、录制停止或同步课堂指令;如此,方便教学。其中,录播模块219可以是集成于教室触控终端12的录播电路或者录播芯片,也可以是通过网关11与教室触控终端12相连接的录音设备,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具体根据用户需求设定。
72.为了提高联网监控与运维效果,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
73.云端服务器220,与多个教室触控终端12连接,用于控制多个教室触控终端12的工作状态,如此,方便对多个教室触控终端12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例如学校放假,统一时间段关闭教学楼栋的灯光;无需人们到达教室现场,通过手机app即可实现远程管理和控制。此外,为了保障云端服务器220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云端服务器220可以采用阿里云服务器来实现,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云端服务器220也可以采用腾讯云服务器、华为云服务器或其他来实现,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具体根据用户需求设定。
74.由于传统的系统学校教学环境管理系统大部分是开放式界面,所有人员都可以操作,因此安全性差,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教室触控终端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安全性,在一实施例中,教室触控终端12包括人脸识别单元30、第一控制单元31和触控单元32,人脸识别单元30和触控单元32分别与第一控制单元31连接;
75.人脸识别单元30,用于进行人脸识别,并在人脸识别成功时,控制第一控制单元31开始工作;也就是说,在对教师的身份识别成功后,并且在软硬件的管理授权完成后,才会按照预设的应用场景启动空间中的学习环境系统、认知交互媒体系统、多媒体系统、实时通讯媒体系统等的统一管理,若对教师的身份识别失败,则不启动空间中的学习环境系统、认知交互媒体系统、多媒体系统、实时通讯媒体系统等的统一管理,如此,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灵活度、便利性和安全性,并且远端服务器数据管理系统(例如,云端服务器)也可以与教室触控终端12进行数据互通;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现如下人脸识别过程:首先,通过人脸识别单元将采集的人脸数据发送云端服务器,然后,云端服务器根据人脸数据提取人脸特征以与底库中教师的人脸特征进行匹配,最后,从而识别出教师身份。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身份信息采集电路采集能够表征用户身份的特有信息,例如指纹、虹膜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人脸识别单元30可以是摄像头、面部采集器或其他,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76.触控单元32,与第一控制单元31,用于将接收触摸信号输出至第一控制单元31;其中,触控单元32可以采用触控芯片和触控按键来实现;触控按键可以是灯光触控按键、空调触控按键、窗帘触控按键、录播触控按键、声音触控按键或者其他,例如,灯光触控按键被触发时控制灯开或关;空调触控按键键被触发时控制空调开或空调关等;窗帘触控按键被触发时控制窗帘开或窗帘关等,录播触控按键被触发时,输出录播触摸信号输出至第一控制单元31,以使第一控制单元31控制录播设备执行录播开机、自动导播、录制开始、录制停止或同步课堂等指令;声音触控按键被触发时,控制音量加减或静音等。
77.第一控制单元31,用于根据触摸信号,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网关11,如此,提高设备管理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31采用rk3288为主芯片来实现,
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单片机、dsp、fpga或cpu等微处理器来实现,在此不做限制。
78.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网关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了方便模块扩展,在一实施例中,网关11包括包括第二控制单元40、无线通讯单元41和扩展接口单元42,无线通讯单元41和扩展接口单元42分别与第二控制单元40连接;
79.第二控制单元40,用于将接收的教室触控终端12输出的控制信号;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单元40采用msp430f5438a芯片来实现,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单片机、dsp、fpga或cpu等微处理器来实现,在此不做限制;
80.无线通讯单元41,用于将控制信号输出至云端服务器220;以及接收云端服务器220的控制信号;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通讯单元41采用蓝牙模块和/或2.4g模块来实现,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无线通讯单元41还可以采用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讯系统)模块、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模块、3g模块、4g模块、5g模块、lora(long range radio,远距离无线电)模块、sub-g无线模块、wifi通讯模块、zigbee通讯模块和蓝牙模块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来实现,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81.扩展接口单元42,用于扩展外部管理设备,如此,易于平台扩展及定制化安装;
82.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扩展接口单元42为多路485通讯接口、至少一路红外收发接口、多路网络接口和多路传感器接口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由于扩展接口单元42上的接口丰富,如此,可以满足日益需求增大的教学需求以及室内环境控制设备13的控制需求;
83.进一步地,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网关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扩展接口单元42包括10个rs485控制扩展口、一个红外收发口和6个传感器接口(图5中未示出)以及蓝牙hub接口(图5中bt)和2.4g模块接口,如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扩展。
84.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