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布料控制的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6644发布日期:2022-01-19 19:45阅读:82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自动布料控制的主机。


背景技术:

2.为提高布料机自动布料的效率和精度,通常采用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具体设置检测装置(例如传感器料流阀开度、电机转速)获得布料过程中的重要参量,经a/d转换后进入单片机,单片机分析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对执行机构(例如对料流控制阀、电机等)进行等进行控制,但是,这种检测装置经a/d转换后进入单片机的方式,检测装置相当于i/o采集板,经a/d转换后进入单片机相当于主板,两者放在了一块板子上,容易产生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自动布料控制的主机,有效的解决了现有i/o采集板、主板放在一块板子上,容易产生干扰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i/o采集板、主板,所述i/o采集板与主板平行设置,且i/o采集板采集的信号经信号处理电路抗干扰处理、经传输线传输、再经光电转换后进入主板。
5.优选地,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ar1,运算放大器ar1的同相输入端和电容c1的一端连接i/o采集板采集的信号正极,运算放大器ar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i/o采集板的信号地,运算放大器ar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源+5v,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1,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2连接i/o采集板的信号地,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3通过电阻r9连接运算放大器ar2的反相输入端,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4分别连接稳压管sz2的负极、电阻r5的一端,稳压管sz2的正极分别连接稳压管sz1的负极、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5,稳压管sz1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4的一端、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1,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i/o采集板的信号地,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2连接电源+3.8v,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3连接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i/o采集板的信号地,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4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ar2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6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2的输出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经传输线连接到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1,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经传输线连接到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2,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2连接i/o采集板的信号地,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3连接主板地,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4和电阻r8的一端连接到主板信号口,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电源+5v。
6.本实用新型通过对i/o采集板与主板分开并平行设置,进行干扰隔离;
7.以补偿因i/o采集板与主板分开需传输线传输造成的衰减,采用差动放大器放大i/o采集板采集的信号、抑制共模信号后,经rc滤波、串联的二极管限幅后进入光电耦合器u1的输入端,光电耦合器u1经可控制的线性电压转换,之后再经放大器比例放大以补偿传输线传输造成的衰减,经传输线传输,在主板的经a/d转换之前并采用光电耦合器u3光电隔离转换,进一步避免了i/o采集板与主板信号干扰。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9.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10.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11.用于自动布料控制的主机,包括i/o采集板、主板,所述i/o采集板与主板分开并平行设置,且i/o采集板采集的信号经信号处理电路抗干扰处理、经传输线传输、再经光电转换后进入主板,具体的,采用差动放大器放大i/o采集板采集的信号、抑制共模信号后,经rc滤波、串联的二极管限幅后进入光电耦合器u1的输入端,光电耦合器u1经可控制的线性电压转换,之后再经放大器比例放大以补偿因i/o采集板与主板分开需传输线传输造成的衰减,经传输线传输,在主板的经a/d转换之前采用光电耦合器u3光电隔离转换,进一步避免了i/o采集板与主板信号干扰。
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一方面用于补偿因i/o采集板与主板分开设置避免干扰,需传输线传输造成的衰减,另一方面通过光电耦合器u3进一步光电隔离,进一步避免了i/o采集板与主板信号干扰,具体的,采用运算放大器ar1、电容c1组成的差动放大器放大i/o采集板采集的信号(也即检测装置检测的布料过程中的重要参量信号)、抑制共模信号后,经rc滤波、串联的二极管限幅后进入光电耦合器u1的输入端,光电耦合器u1经可控制的线性电压转换,具体的光电耦合器u1线性电压转换后电压经稳压管sz2反馈到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5,用于对输出电压的小幅度波动进行稳压,经稳压管sz1反馈到光电耦合器u2的输入端,用于在光电耦合器u1线性电压转换后电压异常高时,通过光电耦合器u2的导通,使电阻r10接入对光电耦合器u1输入端信号进行分压,实现可控制的线性电压转换,之后经运算放大器ar2、电阻r5、电阻r6、电阻r9组成的放大器比例放大后,经传输线传输,在主板的经a/d转换之前采用光电耦合器u3光电隔离转换,进一步避免了i/o采集板与主板信号干扰,包括运算放大器ar1,运算放大器ar1的同相输入端和电容c1的一端连接i/o采集板采集的信号正极,运算放大器ar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i/o采集板的信号地,运算放大器ar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源+5v,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1,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2连接i/o采集板的信号地,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3通过电阻r9连接运算放大器ar2的反相输入端,光电耦合器u1的
引脚4分别连接稳压管sz2的负极、电阻r5的一端,稳压管sz2的正极分别连接稳压管sz1的负极、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5,稳压管sz1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4的一端、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1,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i/o采集板的信号地,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2连接电源+3.8v,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3连接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i/o采集板的信号地,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4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ar2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6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2的输出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经传输线连接到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1,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经传输线连接到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2,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2连接i/o采集板的信号地,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3连接主板地,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4和电阻r8的一端连接到主板信号口,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电源+5v。
13.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i/o采集板与主板分开并平行设置,信号处理电路补偿因i/o采集板与主板分开需传输线传输造成的衰减,采用差动放大器放大i/o采集板采集的信号、抑制共模信号后,经rc滤波、串联的二极管限幅后进入光电耦合器u1的输入端,光电耦合器u1经可控制的线性电压转换,具体的光电耦合器u1线性电压转换后电压经稳压管sz2反馈到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5,用于对输出电压的小幅度波动进行稳压,经稳压管sz1反馈到光电耦合器u2的输入端,用于在光电耦合器u1线性电压转换后电压异常高时,通过光电耦合器u2的导通,使电阻r10接入对光电耦合器u1输入端信号进行分压,实现可控制的线性电压转换,之后经放大器比例放大后,经传输线传输,在主板的经a/d转换之前采用光电耦合器u3光电隔离转换,进一步避免了i/o采集板与主板信号干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