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流程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01827发布日期:2023-03-08 17:49阅读:37来源:国知局
自动化流程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化流程的管理方法、一种自动化流程的管理装置、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目前,很多的领域都在不断地实现自动化改造,从而达到解放人力、提高效率的目的。不论是自动化制造、自动化检测还是自动化试验/实验等,都会大量使用自动化系统。在自动化系统中,将整个自动化流程拆解为各个设备执行的多个操作。该操作不仅包括执行设备对目标对象如进行处理的主操作,还包括转运设备对目标对象在不同的执行设备间进行转运的转运操作。
3.以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为例,可以通过集成不同厂商的执行设备如培养箱、离心机、移液工作站、去盖器、酶标仪等对对应的样本执行不同的实验操作。此外,在不同的执行设备间往往还需要通过诸如机械臂的转运设备来对样本进行转运操作,以保证实验流程的顺利执行。在自动化流程的运行过程中,每个转运设备完成每个转运操作都需要一定的执行时间,但会因为设备故障或者通信问题导致超时的发生。此外,由于某些样本本身对暴露时间有特殊要求。例如在对孔板所载的菌液进行转运时,超过一定时间就可能导致菌液毁坏。
4.现有技术中,自动化系统可以按时间规划自动化流程中的操作。例如,自动化流程中的一个转运设备会花费一定的时间执行对应的转运操作。自动化系统可以据此对自动化流程中的、位于该转运设备之后的后续设备的执行操作进行规划,以使后续设备按照规划执行对应的操作。但通常忽视了对样本转运的转运操作时间过长从而导致样本的暴露时间过长的问题,这进而可能会导致样本的损坏。而样本的损坏极有可能使得自动化流程无法正常执行,从而得出错误的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5.考虑到上述问题而提出了本技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流程的管理方法。包括:获取自动化流程所作用的目标对象的第一时间约束信息,其中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用于约束目标对象在自动化流程的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转运操作的执行时间;以及自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开始执行第一计时操作,在第一计时操作过程中,基于第一计时操作的当前所计时间、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以及转运操作的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
6.示例性地,自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开始执行第一计时操作,在第一计时操作过程中,基于第一计时操作的当前所计时间、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以及转运操作的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包括:自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的绝对时间开始执行第一计时操作,在第一计时操作过程中,以预设频率获取第一计时操作的当前所计时间;基于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的绝对时间和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确定超时时刻;以及基于超时时刻、第一计时操
作的当前所计时间以及转运操作的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其中,在第一计时操作的当前所计时间晚于超时时刻且转运操作的结束子操作尚未执行结束时,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超时。
7.示例性地,在自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开始执行第一计时操作之前,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确定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以及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其中,对于相邻两个节点先后为起始节点和设备节点的情况,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对于相邻两个节点均为设备节点的情况,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对于相邻两个节点先后为设备节点和结束节点的情况,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为第三类型。
8.示例性地,基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确定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以及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包括:对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的情况,确定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为目标对象从起始节点对应的设备离开的时刻,并基于设备节点对应的设备的自身操作是否开始执行,确定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
9.示例性地,基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确定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以及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包括:对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的情况,确定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为相邻两个节点中的上游节点对应的设备执行自身操作的结束时刻,并基于相邻两个节点中的下游节点对应的设备的自身操作是否开始执行确定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
10.示例性地,基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确定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以及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包括:对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为第三类型的情况,确定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为相邻两个节点中的设备节点对应的设备执行的自身操作的结束时刻,并根据目标对象是否到达结束节点对应的设备,确定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
11.示例性地,第一计时操作利用计时器实现,在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超时之前,方法还包括:判断当前时刻是否存在计时器;以及对于当前时刻不存在计时器的情况,等待预设时长后再次判断是否存在计时器,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包括:对于当前时刻存在计时器的情况,基于每个计时器开始执行第一计时操作的先后顺序依次确定每个计时器所计的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
12.示例性地,第一时间约束信息包括过期时间信息和/或最大等待时间信息;在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超时之后,方法还包括:对于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超过过期时间信息的预设时间的情况,对目标对象进行第一标记操作;对于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超过最大等待时间信息的预设时间的情况,对目标对象进行第二标记操作,并将目标对象搬运至丢弃位置。
13.示例性地,方法还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二时间约束信息,其中,第二时间约束信息用于约束当前节点对应的设备执行的自身操作的执行时间;自自身操作的开始时刻开始执行第二计时操作,在第二计时操作过程中,基于第二计时操作的当前所计时间、第二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以及自身操作是否执行结束,确定自身操作是否超时。
14.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自动化流程的管理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自动化流程所作用的目标对象的第一时间约束信息,其中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用于约束目标对象在自动化流程的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转运操作的执行时间;以及确定模块,用
于自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开始执行第一计时操作,在第一计时操作过程中,基于第一计时操作的当前所计时间、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以及转运操作的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
15.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用于执行上述自动化流程的管理方法。
16.根据本技术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在存储介质上存储了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在运行时用于执行上述自动化流程的管理方法。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自动化流程的运行过程中,通过获取用于约束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目标对象转运操作的执行时间的时间约束信息,并基于该时间约束信息对两个节点之间的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进行第一计时操作,以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这样在自动化流程的运行过程中,可以对目标对象进行监控,避免目标对象中存放的样本的损坏。因此,这种方案可以确保目标对象在自动化流程中的有效性,从而可以保证自动化流程的准确、顺利进行。
18.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9.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子操作。
20.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化流程的管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21.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化流程的局部的示意图;
22.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化流程的管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23.图4示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化流程的管理装置的示意性框图:以及
24.图5示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得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技术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2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流程的管理方法。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化流程的管理方法10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管理方法1000可以包括步骤s1200和步骤s1400。
27.步骤s1200,获取自动化流程所作用的目标对象的第一时间约束信息,其中,第一
时间约束信息用于约束目标对象在自动化流程的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转运操作的执行时间。
2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自动化流程可以是根据实际的实验需求预先搭建好的、对目标对象执行实验所需的各种相关操作的操作流程。自动化流程中可以涉及各种流程信息,例如各个操作的执行主体和执行对象(即,目标对象)、执行操作的内容、执行条件、执行时间、执行逻辑等。目标对象可以是在该自动化流程中被操作的对象,其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目标对象。示例性而非限制性地,目标对象可以是诸如承载菌液的试管、玻璃片、孔板等实验用的耗材。当然,对于其他领域的自动化流程,目标对象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被操作对象。
29.自动化流程可以是由多个节点按照一定的执行方式有序连接组成的过程。多个节点可以是至少三个节点。其中,至少包括自动化流程的起始节点和结束节点。其余的节点为自动化流程的中间节点。每个中间节点可以对应预设的业务。该业务可以是由预设的执行主体执行的具体的操作,如利用预设的实验设备对目标对象执行的各种操作;还可以是仅对其中部分流程的控制如决策控制和循环控制等。对于对应业务是具体设备的操作的中间节点,可以是自动化流程中的设备节点;对于对应业务是流程控制的中间节点,可以是自动化流程中的流程控制节点。可以在自动化流程的设计阶段,通过系统预先设置或接收用户的自定义配置等配置方法为每个节点配置相应的节点信息。该节点信息可以包括该节点的节点名称、节点类型、该节点对应的业务信息等。节点类型可以包括上述起始节点、结束节点、设备节点和流程控制节点等。
30.对于整个自动化流程而言,各个节点对应的业务的执行并非是孤立的。尤其是对于自动化流程中的相邻两个节点而言,在该两个节点执行的业务可以是相互关联的。相邻两个节点可以是自动化流程中的任意两个按照执行先后顺序直接连接的节点。相邻两个节点例如是自动化流程中的某一上游节点a和下游节点b。容易理解,上游节点a比下游节点b距离自动化流程的起始端更近。上游节点a或下游节点b的至少一个可以是自动化流程的中间节点。例如,下游节点b为自动化流程的中间节点。下游节点b对应的业务的执行可以是在上游节点a对应的业务执行完成后才开始执行的。例如相邻两个节点先后分别为以离心机为主要执行设备的离心机节点和以培养箱为主要执行设备的培养箱节点。离心机节点对应的主要业务为离心机对耗材1的离心操作,培养箱节点对应的主要业务为培养箱对耗材1的培养操作。该离心操作和培养操作可以视作先后在该相邻两个节点执行的主操作。此外,容易理解,在执行对耗材1的培养操作之前,还需要将在离心机中的耗材1转运至培养箱中,即需要执行耗材1在该相邻两个节点对应的两个设备间的转运操作。在该示例中,在该相邻两个节点间执行的对耗材1的转运操作可以包括在离心机节点对应的主操作之后执行的、将耗材1从离心机中运出的后操作,还可以包括在培养箱节点对应的主操作之前执行的、将耗材1运入培养箱的前操作。上述后操作可以包括由离心机执行的对耗材1的转运操作,例如离心机开门操作和离心机关门操作,还可以包括该节点对应的其他转运设备如机械臂执行的搬运操作、换向器执行的换向操作。类似地,上述前操作可以包括培养箱或其他转运设备执行的对耗材1的转运操作。如以上示例所示,对于设备节点,其不仅对应于执行设备所执行的主操作。在该主操作之前,可以存在由该执行设备或其他设备执行的前操作。在该主操作之后,可以存在由该执行设备或其他设备执行的后操作。换言之,对于该设备节点,其可以对应于前操作、主操作和后操作。
31.对于节点对应的业务包括具体操作的情况,操作的执行需要一定的执行时间。例如,上述示例中的主操作、前操作、后操作,每种操作的执行均需耗费一定的时间。在自动化流程的运行过程中,还可以对这些操作的执行时间进行控制,以保证流程运行的效率。并且,如前所述,在自动化流程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或者通信问题等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往往导致操作的实际执行时间可能超出其理论执行时间。同时对于一些特定的目标对象,例如菌液等实验耗材,其在特定的设备中或转运过程中超出一定时间可能导致过期而无效。综合这两方面因素的考虑,为保证自动化流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保证目标对象的有效性,还可以对一些相关操作的执行时间进行合理的容错。可以通过在时间约束信息中设置合理的时间约束条件约束相关操作的实际执行时间。这样既可以在其超过理论执行时间时仍允许其继续正常执行,又可以在其超出约束的安全时间或有效时间时对目标对象进行诸如过期或待丢弃的标记,还可以在将其标记为待丢弃之后,进一步将其搬运至丢弃位置。
32.时间约束信息的约束内容可以根据流程的约束需求进行任意设置。示例性而非限制性地,时间约束信息可以包括过期时间信息和最大等待时间信息。过期时间信息可以是预设的对目标对象的相关操作的最大安全时长,以在超出该时长时对目标对象执行相应的过期处理,例如标记为过期。最大等待时间信息可以是预设的对目标对象的相关操作的最大有效时长,以在超出该时长时对目标对象执行相应的无效和/或丢弃处理,例如标记为无效并丢弃。当然,时间约束信息也可以是其他合适的用于约束对目标对象的相关操作的时长的信息。
3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的时间约束需求,在相邻两个节点之间、或者还可以在节点内设置时间约束信息。对于节点间的时间约束信息(例如,称作第一时间约束信息)可以用于约束目标对象在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利用诸如上述示例中的转运设备执行的转运操作的执行时间。对于节点内的时间约束信息(例如,称作第二时间约束信息)可以用于约束在节点内执行的、利用节点对应的主要执行设备例如离心机执行的主操作的执行时间。下文主要对节点间的时间约束信息,即第一时间约束信息进行展开阐释。
34.如前所述,转运操作可以是转运设备对目标对象执行的相关操作。对于相邻两个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涉及对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的情况,可以在自动化流程的设计过程中,在该两个节点之间设置第一时间约束信息。具体地,可以将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与期望约束的转运操作关联起来。例如,对于相邻两个节点间的转运操作包括与该节点对应的前操作的情况,可以将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与该前操作涉及的子操作关联起来;对于相邻两个节点间的转运操作包括与该节点对应的后操作的情况,可以将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与该后操作涉及的子操作关联起来;对于相邻两个节点间的转运操作包括该节点对应的后操作和其下游节点对应的前操作的情况,可以将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与该节点对应的后操作涉及的子操作以及其下游节点对应的前操作涉及的子操作关联起来。优选地,可以通过设置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约束起点和约束终点的方式将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与相应的子操作关联起来。该约束起点可以对应转运操作中的第一个子操作,称作起始子操作。该约束终点可以对应转运操作中的最后一个子操作,称作结束子操作。
35.在运行自动化流程的过程中,可以在执行第一时间约束信息关联的相关子操作之前的任意时刻,获取相应的目标对象的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例如,可以在时间约束信息所关
联的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开始执行时,读取该第一时间约束信息。
36.步骤s1400,自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开始执行第一计时操作。在第一计时操作过程中,基于第一计时操作的当前所计时间、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以及转运操作的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
37.在通过步骤s1200获取到目标对象的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之后,可以基于该第一时间约束信息对约束的转运操作的实际执行时间进行监控,以在实际执行时间超出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时,确定对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超时。
3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采用计时的方式对约束的转运操作的实际执行时间进行监控。可以在时间约束信息关联的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开始执行的开始时刻,进行第一计时操作。第一计时操作的当前所计时间可以是第一计时操作开始后的任何当前时刻所计的时间。即,当前所计时间可以是在转运操作开始后,对实际转运操作的实时监控时间。如前所述,第一时间约束信息可以是过期时间信息和/或最大等待时间信息。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例如是预设的对目标对象的相关操作的最大安全时长和/或预设的对目标对象的相关操作的最大有效时长。在第一计时操作过程中,可以基于当前所计时间、预设的最大安全时长和/或最大有效时长,以及转运操作的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的实际执行时间是否超过预设点的最大安全时长和/或最大有效时长。并可以超出预设时间的情况下,确定转运操作超时。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计时方法执行第一计时操作、并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超时判断逻辑,判断目标对象的转运是否超时。
39.示例性而非限制性地,可以利用计时器进行第一计时操作。并可以在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启动计时器。具体地,在前述相邻两个节点分别为离心机节点和培养箱节点的示例中,第一时间约束信息所约束的在该两个设备间执行的对耗材1的转运操作可以依次包括离心机旋转子操作、离心机开门子操作、离心机关门子操作、机械臂搬运子操作以及将耗材1放入培养箱的放板子操作。其中,离心机旋转子操作可以是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放板子操作可以是转运操作的结束子操作。可以在步骤s1400,在离心机执行旋转子操作的开始时刻启动计时器。可选地,计时器所计时间可以是转运操作的相对时间。计时器可以采用正计时的方式进行计时,也可以采用倒计时的方式进行计时。例如,可以设置计时器从0分0秒开始计时,即第一计时操作的当前所计时间可以是从转运操作开始执行至当前时刻的持续时间。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例如最大安全时长为55秒。则可以根据当前所计时间、该最大安全时长55秒以及当前时刻放板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这三者,采用任何合适的判断逻辑,判断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示例性而非限制性地,可以实时判断当前所计时间是否超过最大安全时长55秒。并可以在当前所计时间超出55秒的情况下进一步判断放板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若放板子操作未执行结束则可以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超时。或者,还可以设置计时器以倒计时的方式执行第一计时操作。可以将倒计时时间设置为55秒,即可以采用55秒倒计时。当前所计时间可以是55秒与当前转运操作的实际持续时间的差值。示例性地,超时判定逻辑可以包括:首先判断当前所计时间是否等于0,若是,则进一步判断放板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可以在判定诸如放板子操作的结束子操作未执行结束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超时。替代地,计时器所计时间也可以是转运操作在整个自动化流程执行过程的绝对时间。以转运操作的绝对时间进行第一计时操作,并进一步判断转运操作是否超时的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将在后文进行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40.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步骤中,可以采用各种合适的方式确定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可选地,对于一些情况,可以直接将该起始子操作实际开始执行的时刻,作为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替代地,对于另一些情况,还可以将在起始子操作开始之前执行的、特定子操作的执行结束时刻,作为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类似地,也可以采用各种合适的方式确定转运操作的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
4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自动化流程的运行过程中,通过获取用于约束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目标对象转运操作的执行时间的第一时间约束信息,并基于该第一时间约束信息对两个节点之间的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进行计时监控,以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这种方案可以确保目标对象在自动化流程中的有效性,从而可以保证自动化流程的准确、顺利进行。
42.示例性地,在步骤s1400自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开始执行第一计时操作之前,该方法1000还包括步骤s1300。
43.在步骤s1300,基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确定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以及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其中,对于相邻两个节点先后为起始节点和设备节点的情况,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对于相邻两个节点均为设备节点的情况,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对于相邻两个节点先后为设备节点和结束节点的情况,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为第三类型。
44.如前所述,自动化流程中可以包括起始节点、结束节点和设备节点。这三者可以是三种节点类型。起始节点可以是自动化流程的开始位置点。结束节点可以是自动化流程的结束位置点。设备节点对应的业务可以包括该节点的主要执行设备对目标对象执行的主操作、转运设备对目标对象执行的前操作和/或后操作(如果存在)。由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用于约束节点间的转运操作,且起始节点和结束节点不涉及设备对目标对象的操作,因此,相邻两个节点可以至少包括一个设备节点。并且,可以理解,对于自动化流程中的任意两组相邻两个节点,若两组节点的节点类型不同,则这两组节点所涉及的对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的执行逻辑也可以不同。进而,第一时间约束信息所约束的转运操作的约束起点和/或约束终点也可以不同。因此,可以基于相邻两个节点的节点类型对自动化流程中的相邻两个节点间的第一时间约束信息进行分类,即可以将第一时间约束信息分为第一类型、第二类型和第三类型。
45.第一类型的时间约束信息可以是用于约束起始节点和设备节点之间的转运操作。该两个节点间的转运操作可以包括在设备节点的主要执行设备执行的主操作开始之前执行的前操作。又可以将该第一类型称作“开始-开始型”。
46.第二类型的时间约束信息可以是用于约束相邻两个设备节点之间的转运操作。该两个节点间的转运操作可以包括在上游设备节点的主要执行设备执行的主操作结束之后执行的后操作以及在下游设备节点的主要执行设备执行的主操作开始之前执行的前操作。又可以将该第二类型称作“结束-开始型”。
47.第三类型的时间约束信息可以是用于约束设备节点和结束节点之间的转运操作。该两个节点间的转运操作可以包括在设备节点的主要执行设备执行的主操作结束之后完成的后操作。又可以将该第三类型称作“结束-结束型”。
48.可以在此步骤,基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确定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以及
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即,可以基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采用合适的方法确定待监控的转运操作的开始时刻以加入计时监控。并可以基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采用合适的方法确定转运操作是否结束。可以综合考虑监控计时的便捷性和准确性以及计算量的大小等多种因素,采用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更匹配的方法确定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以及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
49.根据上述方案,可以根据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确定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和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该方案可以提高对两个节点间的转运操作的监控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从而可以准确判定目标对象是否超时。确保目标对象在自动化流程中的有效性。
50.示例性地,步骤s1300基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确定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以及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包括步骤s1310。
51.在步骤s1310,对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的情况,确定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为目标对象从起始节点对应的设备离开的时刻,并基于设备节点对应的设备的自身操作是否开始执行,确定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
52.如前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用于约束目标对象在起始节点和设备节点之间的转运操作的执行时间。这种节点类型,可以理解是从起始节点对应的耗材存储设备将目标对象转运至该起始节点的下游的设备节点对应的主要执行设备中,因此起始节点和设备节点之间的转运操作可以包括位于下游的设备节点对应的前操作。该前操作是在主要执行设备执行的自身操作(即前述主操作)开始之前执行的。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可以是前操作中的第一个最小子操作。该第一个最小子操作的开始执时刻可以是目标对象从起始节点对应的位置离开的时刻,例如可以是某一实验耗材从起始节点对应的耗材存储设备离开的时刻。转运操作的结束子操作可以是在前操作中的最后一个最小子操作。容易理解,该最小子操作执行结束之后,该设备节点的主要执行设备即可开始对目标对象执行主操作。由于自动化流程中设备节点的主要执行设备执行的主操作可以是较显性的操作。并且通常主操作涉及的最小子操作的数目比转运操作少,因此主操作更便于识别和监控。可以根据该设备节点对应的主操作是否开始执行,确定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
53.具体地,例如,对于“开始-开始型”的第一时间约束信息,可以预先将其约束起点和约束终点分别关联位于下游的设备节点对应的前操作的开始端以及该设备节点对应的主操作的开始端。前操作的开始端对应于前操作的开始执行时刻,主操作的开始端对应于主操作的开始执行时刻。并可以在耗材从起始节点对应的设备离开的时刻启动计时器。进而,可以根据计时器当前所计时间,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以及设备节点的主要执行设备执行的主操作是否开始执行,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例如,计时器以正计时的方式计时(可以理解,正计时是相对倒计时而言)。可以首先基于计时器启动的时刻和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确定超时时刻。该超时时刻例如是计时器启动的时刻和预设时间的时间之和。进而,可以在计时器当前所计时间大于该超时时刻、且设备节点对应的主操作尚未开始执行时,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超时。
54.根据上述方案,对于监控目标对象从开始位置至第一个设备的转运操作的情况,可以根据目标对象从起始节点对应的设备离开的时刻开始监控计时,并可以根据设备节点对应的主操作是否开始执行,确定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该方案可以提高对两个节点间的转运操作的监控的准确性、合理性和便捷性,从而可以准确判定目标对象是否超时。确
保目标对象在自动化流程中的有效性。
55.示例性地,步骤s1300基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确定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以及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包括步骤s1320。
56.在步骤s1320,对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的情况,确定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为相邻两个节点中的上游节点对应的设备执行自身操作的结束时刻,并基于相邻两个节点中的下游节点对应的设备的自身操作是否开始执行确定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
57.如前所述,第二类型的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用于约束目标对象在相邻两个设备节点之间的转运操作的执行时间,即约束目标对象在两个不同设备之间的转运操作的执行时间。对于该相邻两个设备节点的每个节点,均可以对应前操作、主操作和后操作。因此,该两个节点间的转运操作可以包括上游设备节点对应的后操作和下游设备节点对应的前操作。目标对象在该两个设备之间的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可以是上游设备节点对应的后操作中的第一个最小子操作。容易理解,该第一个最小子操作可以是在该上游设备节点对应的主要执行设备执行的自身操作(即前述主操作)结束之后即开始执行的。因此,可以将该上游设备节点对应的主操作的结束时刻确定为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而目标对象在该两个设备之间的转运操作的结束子操作可以是下游设备节点对应的前操作中的最后一个最小子操作。容易理解,该最后一个最小子操作执行结束之后即可开始执行该下游设备节点对应的主要执行设备执行的自身操作(即前述主操作)。因此,可以根据该下游设备节点对应的主操作是否开始执行,确定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
58.具体地,例如,对于“结束-开始型”的第一时间约束信息,可以预先将其约束起点和约束终点分别关联上游设备节点对应的主操作的结束端以及下游设备节点对应的主操作的开始端。可以理解,主操作的结束端对应于主操作的执行结束时刻,主操作的开始端对应于主操作的开始执行时刻。并在上游设备节点对应的主操作执行结束的时刻启动计时器。进而,可以根据计时器当前所计时间,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以及下游设备节点对应的主操作是否开始执行,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与前述示例类似地,计时器可以以正计时的方式计时,并可以基于计时器启动的时刻和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确定超时时刻。该超时时刻例如是计时器启动的时刻和该预设时间的时间之和。进而,可以在当前所计时间晚于该超时时刻、且设备节点对应的主操作尚未开始执行时,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超时。
59.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化流程的局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自动化流程中的中间节点可以包括示出的三个设备节点:移液工作站节点、离心机节点和培养箱节点。其中,移液工作站节点对应的主操作包括对耗材1、耗材2和耗材3的移液操作。离心机节点对应的主操作包括对耗材1的离心操作。培养箱节点对应的主操作包括对耗材2和耗材3的孵育操作。其中,在移液工作站节点和离心机节点之间执行对耗材1的转运操作,在该两个节点间可以设置有第二类型的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用于约束耗材1和耗材2在两个节点间的转运操作的执行时间。在移液工作站节点和培养箱节点之间执行对耗材2和耗材3的转运操作,在该两个节点间也可以设置有第二类型的第一时间约束约束信息。在该示例中,可以在移液工作站对该三个耗材执行完移液操作的结束时刻,分别启动三个计时器。可以包括对耗材1的转运操作的执行时间进行监控的第一计时器、对耗材2的转运操作的执行时间进
行监控的第二计时器,以及对耗材3的转运操作的执行时间进行监控的第三计时器。并可以基于第一计时器的当前所计时间、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用于约束耗材1的转运操作的预设时间以及当前离心机对耗材1的离心操作是否开始执行,确定耗材1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并可以基于第二计时器的当前所计时间、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用于约束耗材2的转运操作的预设时间以及当前培养箱对耗材2的孵育操作是否开始执行,确定耗材2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类似地,可以基于第三计时器的当前所计时间、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用于约束耗材3的转运操作的预设时间以及当前培养箱对耗材3的孵育操作是否开始执行,确定耗材3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
60.根据上述方案,对于监控目标对象从前一设备至后一设备的转运操作的情况,可以在上游设备节点对应的主操作的结束时刻开始监控计时,并可以根据下游设备节点对应的主操作是否开始执行,确定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该方案可以提高对两个节点间的转运操作的监控的准确性、合理性和便捷性,从而可以准确判定目标对象是否超时。确保目标对象在自动化流程中的有效性。
61.示例性地,步骤s1300基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确定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以及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包括步骤s1330。
62.在步骤s1330,对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为第三类型的情况,确定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为相邻两个节点中的设备节点对应的设备执行的自身操作的结束时刻,并根据目标对象是否到达结束节点对应的设备确定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
63.如前所述,第三类型的时间约束信息用于约束目标对象在最后一个设备节点和结束节点之间的转运操作的执行时间。由于结束节点不涉及对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因此该两个节点间的转运操作可以包括在位于上游的设备节点对应的后操作。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可以是后操作中的第一个最小子操作。容易理解,该后操作是在设备节点的主要执行设备执行的自身操作(即前述主操作)结束之后即开始执行的。因此,可以将设备节点对应的主操作的结束时刻作为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而转运操作的结束子操作可以是设备节点对应的后操作的最后一个子操作。容易理解,该最后一个子操作执行结束之后,目标对象即可到达流程的结束位置。该结束位置可以是结束节点对应的设备中。因此,可以根据目标对象是否到达结束位置的设备,确定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
64.具体地,例如,对于“结束-结束型”的第一时间约束信息,可以预先将其约束起点和约束终点分别关联最后一个设备节点对应的主操作的结束端和该设备节点对应的后操作的结束端。可以理解,主操作的结束端对应于主操作的执行结束时刻,后操作的结束端对应于的后操作的执行结束时刻。并在该设备节点对应的主操作执行结束的时刻开始第一计时操作,例如启动计时器,并可以从0开始正计时。进而,可以根据计时器当前所计时间,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以及目标对象是否到达结束位置对应的设备中,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例如,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为55秒,可以在当前所计时间大于55秒、且目标对象尚未到达结束位置对应的设备中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超时。
65.根据上述方案,对于监控目标对象从最后一个设备至流程结束位置的转运操作的情况,可以在上游设备节点对应的主操作的结束时刻开始监控计时,并可以根据目标对象是否到达结束位置确定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该方案可以提高对两个节点间的转运操
作的监控的准确性、合理性和便捷性,从而可以准确判定目标对象是否超时。确保目标对象在自动化流程中的有效性。
66.示例性地,第一计时操作利用计时器实现。如前所述,可以利用计时器执行第一计时操作。例如执行至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关联的子操作时,可以启动计时器并加入监控中心,以监控对应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即可以通过处理计时器来监控当前时刻是否存在超时事件。在步骤s1400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超时之前,方法还包括步骤s1340和步骤s1350。
67.在步骤s1340,判断当前时刻是否存在计时器;以及在步骤s1350,对于当前时刻不存在计时器的情况,等待预设时长后再次判断是否存在计时器。
68.容易理解,在自动化流程中,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设置可以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的,对于无需进行时间约束的节点或操作可以不设置时间约束信息。因此,自动化流程运行过程中的某些操作可以不涉及对应的监控计时。当自动化流程运行至这些操作时,监控中心中可以不存在计时器,这种情况则无需处理计时器以判定当前是否存在超时事件。可以继续等待例如200毫秒的预设时长,然后再次判断是否存在计时器。如此,直至监控中心中存在至少一个计时器的情况,则可以处理该计时器并判断当前是否存在超时事件。
69.步骤s1400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包括步骤s1410。在步骤s1410,对于当前时刻存在计时器的情况,基于每个计时器开始执行第一计时操作的先后顺序依次确定每个计时器所计的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
70.如前所述,可以在自动化流程运行至第一时间约束信息所关联的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启动计时器,并可以利用监控中心对该计时器进行监控,以确定当前是否存在超时事件。对于在当前时刻同时执行对多个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的情况,则可以利用多个计时器同时分别监控每个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的执行时间。例如,对于相邻两个节点间涉及对多个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的情况,或者转运多个目标对象的多组相邻两个节点的上游节点或下游节点是同一个节点的情况,均涉及同一时刻存在多个计时器执行计时操作。在这些情况下,可以按照每个计时器启动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对每个计时器进行处理,以基于该计时器的计时情况确定当前是否存在超时事件。例如,对于图2所示的自动化流程,可以基于移液工作站分别对3个耗材执行完移液操作的结束时刻的先后顺序(也可以是同时),依次(或同时)处理相应的3个计时器。
71.根据上述方案,可以利用计时器对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的执行时间的进行监控。并可以在当前时刻存在多个待处理的计时器时,根据每个计时器的启动时刻,依次处理每个计时器以判定当前时刻每个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该方案计算量较小,处理效率更高。执行逻辑也较合理,可以实现实时、有序且准确地超时判定。确保目标对象在自动化流程中的有效性。
72.示例性地,步骤s1400自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开始执行第一计时操作,在第一计时操作过程中,基于第一计时操作的当前所计时间、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以及转运操作的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包括步骤s1420、步骤s1430和步骤s1440。
73.在步骤s1420,自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的绝对时间开始执行第一计时操作,在第一计时操作过程中,以预设频率获取第一计时操作的当前所计时间。根据本申
请实施例,可以基于转运操作在自动化流程执行过程中的绝对时间执行第一计时操作。例如,对于在设备节点a和设备节点b之间执行的对耗材的转运操作,其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可以是设备节点a对应的主操作的结束时刻。例如,在自动化流程开始运行后的第13点30分0秒,其主操作执行结束。则可以将该绝对时间13点30分0秒作为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在该时刻启动计时器以开始执行第一计时操作。如前所述,当前所计时间可以是开始计时后的任何时刻。第一频率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任意设置的频率。例如每10毫秒获取一次当前所计时间,或者每秒获取一次当前所计时间。当前所计时间也是当前操作的绝对时间。例如13点30分1秒、13点30分2秒
……
74.在步骤s1430,基于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的绝对时间和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确定超时时刻

示例性而非限制性地,可以将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的绝对时间和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相加,将加和后的绝对时间作为超时时刻。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例如包括过期时间信息,如预设的过期时间信息所示的最大安全时长为30秒。则可以在此步骤确定超时时刻为13点30分30秒。
75.在步骤s1440,基于超时时刻、第一计时操作的当前所计时间以及转运操作的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其中,在第一计时操作的当前所计时间晚于超时时刻且转运操作的结束子操作尚未执行结束时,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超时。例如,对于在设备节点a和设备节点b之间执行的对耗材的转运操作的计时监控中,可以在第一计时操作的当前所计时间晚于该超时时刻13点30分30秒,并且设备节点b对应的主操作尚未开始执行的情况下,确定耗材的转运操作超时。例如,每1秒获取一次当前所计时间。可以在当前所计时间为13点30分31秒时,若识别到设备节点b对应的主操作尚未开始执行,即可确定耗材的转运操作超时。在上述绝对计时的示例中,第一计时操作的结束时刻并非是根据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设置的超时时刻,而可以是转运操作的结束子操作的实际结束时刻。即,第一计时操作的当前所计时间达到超时时刻之后仍可以继续计时。容易理解,由于节点间的转运操作可能涉及较复杂的子操作,采用上述绝对计时的方法可以适应转运操作的多种复杂情况。不仅可以准确获取当前转运操作的实际执行时间,还可以较完整、且准确地监控整个自动化流程中的各个转运操作。可以实时准确地确定超时的目标对象,确保目标对象在自动化流程中的有效性。
76.示例性地,第一时间约束信息包括过期时间信息和/或最大等待时间信息。如前所述,过期时间信息可以是预设的对目标对象的相关操作的最大安全时长,以在超出该时长时对目标对象执行相应的过期处理。最大等待时间信息可以是预设的对目标对象的相关操作的最大有效时长,以在超出该时长时对目标对象执行相应的无效和/或丢弃处理。该相关操作可以包括转运操作。
77.在步骤s1400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超时之后,该方法1000还包括步骤s1510和步骤s1520。在步骤s1510,对于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超过过期时间信息的预设时间的情况,对目标对象进行第一标记操作。第一标记操作可以是过期标记。例如耗材1的过期时间信息中预设时间为最大安全时长55秒,可以在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的执行时间超过55秒时,将耗材1标记为“已过期”。以提醒用户注意该过期耗材。
78.在步骤s1520,对于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超过最大等待时间信息的预设时间的情况,对目标对象进行第二标记操作,并将目标对象搬运至丢弃位置。第二标记操作可以
是丢弃标记。例如耗材1的最大等待时间信息中预设时间为最大有效时长80秒,可以在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的执行时间超过80秒时,将耗材1标记为“已放弃”,并可以将该耗材1搬运至预设的丢弃位置。容易理解,对于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的实际执行时间超过最大等待时间信息的预设时间的情况,可以视作该目标对象已经无效。可以通过对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时间的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无效的目标对象,以避免自动化流程的无效运行。
79.根据上述方案,通过对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的实际执行时间的监控,及时发现并标记过期的目标对象和/或无效的目标对象,并及时将无效的目标对象搬运至丢弃位置。可以尽可能保证目标对象的有效性和可用性,并避免无效的目标对象对自动化流程的不利影响。由此,可以保证自动化流程的顺利、有效执行。
80.示例性地,该方法1000还包括步骤s1610和步骤s16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对在设备内完成的对目标对象的主操作的执行时间进行监控。
81.在步骤s1610,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二时间约束信息。其中,第二时间约束信息用于约束当前节点对应的设备执行的自身操作的执行时间。第二时间约束信息的设置方式和约束方式可以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类似,只是两者所约束的操作不同。可以预先将设备内的第二时间约束信息与设备的主操作的的起始端和结束端关联起来。在设备执行主操作之前,可以获取与该主操作关联的第二时间约束信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地,第二时间约束信息也可以包括过期时间信息和/或最大等待时间信息。例如,可以获取对目标对象执行主操作的最大安全时长和/或最大有效时长。
82.在步骤s1620,自自身操作的开始时刻开始执行第二计时操作,在第二计时操作过程中,基于第二计时操作的当前所计时间、第二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以及自身操作是否执行结束,确定自身操作是否超时。步骤s1620的实施方式与步骤s1400类似。
83.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自动化流程中的离心机开始对耗材执行离心操作的开始时刻,如果识别到该操作设置了过期时间信息例如最大安全时长20秒,则可以启动计时器。该计时器可以采用相对计时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绝对计时的方式。以相对计时方式为例,可以在离心操作的开始时刻启动计时器并从0开始计时,并可以设置计时器达到20秒时停止计时。若计时器计时超过20秒且该主操作还未结束,则可以触发设备内超时事件,并将该超时事件转发给超时处理器进行处理。超时处理器进而可以将该耗材标记为已过期,并可以向用户发出报警信息。
84.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前述步骤s1400的方案,可以理解步骤s1620的多种实现方式,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85.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化流程的管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所示,在运行自动化流程的过程中,可以实时获取当前子操作关联的第一时间约束信息或第二时间约束信息,并利用计时器对第一时间约束信息或第二时间约束信息关联的子操作的执行时间进行计时监控。具体地,可以在当前子操作开始执行时,判断是否存在与其关联的“开始-开始型”的第一时间约束信息,若是,则可以获取该时间约束信息,并开始计时监控。可以在当前子操作执行结束时,判断是否存在与其关联的“结束-开始型”或“结束-结束型的第一时间约束信息,若是,则可以获取该第一时间约束信息,并开始计时监控。在自动化流程的运行过程中,可以实时判断当前时刻是否存在计时器。若否,则可以等待200毫秒再次判断。若存在计时器,则可以基于计时器的启动时刻的先后顺序依次对每个计时器
进行处理。对于每个计时器,可以首先判断当前所计时间是否大于预设的超时时刻。该超时时刻可以是基于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中的预设时间设置的。若当前所计时间晚于超时时刻,再判断该计时器对应的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的类型。若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为开始-开始型或者结束-开始型,而且关联的子操作(相邻两个节点中的下游节点对应的主操作)还未开始执行,则可以判定为该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超时。如果是结束-结束类型的第一时间约束信息,而且关联的子操作(转运操作的结束子操作)还没结束,或者目标对象还未到达结束节点对应的设备中,则可以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超时。可以利用超时处理器对确定超时的目标对象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可以对转运操作超过预设的最大安全时长的目标对象标记为“已过期”,以提醒用户注意该目标对象。可以对转运操作超过预设的最大有效时长的目标对象标记为“已放弃”,并可以将该目标对象搬运至丢弃位置。
86.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自动化流程的管理装置。图4示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化流程的管理装置400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400包括获取模块410和确定模块420。
87.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自动化流程所作用的目标对象的第一时间约束信息,其中第一时间约束信息用于约束目标对象在自动化流程的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转运操作的执行时间。
88.确定模块420,用于自转运操作的起始子操作的开始时刻开始执行第一计时操作,在第一计时操作过程中,基于第一计时操作的当前所计时间、第一时间约束信息中预设时间以及转运操作的结束子操作是否执行结束,确定目标对象的转运操作是否超时。
89.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图5示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5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10和存储器520。其中,存储器520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510运行时用于执行上述自动化流程的管理方法1000。
90.根据本技术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在存储介质上存储了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在运行时用于执行上述自动化流程的管理方法。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平板电脑的存储部件、个人计算机的硬盘、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d-rom)、usb存储器、或者上述存储介质的任意组合。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任意组合。
91.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上述有关自动化流程的管理方法的相关描述,可以理解上述自动化流程的管理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的具体实现方案及其有益效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92.尽管这里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示例实施例,应理解上述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图将本技术的范围限制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偏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所有这些改变和修改意在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技术的范围之内。
9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子操作,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
出本技术的范围。
94.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设备,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95.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96.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技术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技术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本技术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相应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其发明点在于可以用少于某个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的特征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技术的单独实施例。
97.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了特征之间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98.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技术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99.本技术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自动化流程的管理装置中的一些模块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技术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技术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100.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子操作。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技术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10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对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本技术的保护
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