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压强平衡自动控制装置

文档序号:35097106发布日期:2023-08-10 05:20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压强平衡自动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岩心夹持器驱替装置的,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压强平衡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1、能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化石能源仍是我国能源结构的主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在生产和生活中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在油气开采中建立合适的油气开采方案对推动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实验室在开展模拟地层岩心渗流实验所使用的气体缓冲罐在操作方面存在手动调节气压操作繁琐、气压量不精确等问题。

2、因此,针对现有气体缓冲罐中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气体压强平衡自动控制装置,通过各部件密切配合,实现气体缓冲罐内上下部分的压力平衡自动化,解决实验操作方面存在手动调节气压操作繁琐、气压量不精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气体压强平衡自动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在控制机构控制下通过平衡机构进行气压平衡,利用输出机构进行气体驱替,最终在三大机构密切配合作用下实现气体压强平衡的自动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体压强平衡自动控制装置,包括:

2、控制机构,包括plc控制器、继电器、触摸显示器、控制板、压力传感器i、液压泵,所述气体缓冲罐上设有所述触摸显示屏,所述继电器的一侧与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控制板的另一侧与所述液压泵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另一侧与所述触摸显示屏电连接;

3、平衡机构,包括进气口、出气口、进/出液口、活塞、螺钉、限位环、压力传感器ii、弹簧、密封圈,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气体缓冲罐底部,另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活塞表面设有所述密封圈,所述压力传感器ii通过所述螺钉固定在所述活塞上;

4、输出机构,包括输气管、出气端、控制阀、减压阀、压力传感器iii,所述输气管内安装有所述控制阀与所述减压阀。

5、优选地,所述活塞表面设有所述密封圈。

6、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7、1.在本装置中,设置了控制装置,并使plc控制器作为控制单元,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气体缓冲罐中气压平衡,实现自动化的同时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通过设置触摸显示屏,能够方便实验人员设置实验所需要的压力值,plc控制器通过控制液压泵使活塞移动从而维持气体缓冲罐中气压的平衡。

8、2.在本装置中,设置了弹簧和密封圈。在气体增压和液体增压时弹簧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减弱了活塞与限位环之间的碰撞。密封圈起到了密封效果,避免产生气液之间的相互流动,影响实验仪器进而影响实验数据。



技术特征:

1.一种气体压强平衡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气体压强平衡自动控制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压强平衡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表面设有所述密封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压强平衡自动控制装置。所述一种气体压强平衡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机构、平衡机构、输出机构,控制机构设置有PLC控制器、继电器、触摸显示器、控制板、压力传感器I、液压泵,平衡机构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进/出液口、活塞、螺钉、限位环、压力传感器II、弹簧、密封圈,输出机构设置有输气管、出气端、控制阀、减压阀、压力传感器III,本技术在控制机构控制下通过平衡机构进行气压平衡,利用输出机构进行气体驱替,最终在三大机构密切配合作用下实现气体压强平衡的自动化。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南,张通,杨鑫,周国梁,朱敏,王鸣超,李炳樟,郝志尚,李瑞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