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控温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76965阅读:16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程序控温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程序控制与温度控制装置。
温度是工业生产及科学实验的基本参数,而高质量的温度控制,无论对于取得准确的实验数据,或提高工业过程的效率与质量,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不少工业生产与实验过程,还需要将升降温过程程序化。已有的控温仪种类很多,除各种老式表头式控温仪外,仅就化学化工过程中用得较多的程序控温仪而言,有大连化物所研制的8412多功能程序控温仪,上海德华仪器厂生产的TCW-31程序控制器,上海科技大学研制的SWW-1型专用于色谱的温度控制仪,英国欧陆公司生产的800系列控温仪。上述控温仪普遍存在大惯性系统的超调与振荡现象,结构较复杂,智能化程序低。以各种集成电路为核心的专用微机化程序升温控制仪常使用Z-80或8085为CPU的单板微型机,其设计仍较复杂,功能也不尽完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硬件设计十分简单,充分利用软件资源,体积小,将运算的PID三参数控制改为两参数自整定自适应的先进算法,可进行高精度的程序升温控制的程序控温仪。
本实用新型包括测温元件(温度传感器)、模拟开关、前置放大器、A/D转换器、CPU、脉冲调宽电路、电源和控温性能的显示打印或存贮装置。模拟开关输入接测温元件(温度传感器),其输出接前置放大器,再经A/D转换器至CPU,按PID计算后输出,并接脉冲调宽电路经脉宽调制的输出接执行机构,定时触发可控硅;CPU另与控温性能的显示打印或存贮装置连接。
通过模拟开关,将来自测温元件巡回检测所得的信号经前置放大器放大送至A/D转换器,再经CPU并按PID计算输出,通过脉宽调制,定时触发可控硅,控制被控体,形成一闭环反馈体系,通过反馈使温度按预定的程序变化。
最常用的测温元件(温度传感器)可选用热电偶与铂电阻,通过模拟开关切换,能分别测量热电偶的微伏级电压信号与铂电阻的阻值。通过选用四端子接线法的高度温度测量,消除电阻元件的影响,实现高精度温度测量。本控温仪适配各类热电偶及铂电阻传感器,控温范围只决定于传感器的适应范围。
已有的测量仪表往往需标定,对线性化传感器,常用一个定位电位器与增益电位器,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原则进行标定。而本实用新型的标定无需旋钮与电位器,标准化过程已完全数字化,以数字校正取代了常规的电位器,提高了测量精度与仪器的稳定性。例如将反映确定温度的铂电阻值相应的A/D输出的数字存储在有掉电保护的RAM中,本程序控温仪则按相应公式自动计算出被测温度,对某些非线性校正点可作表存于EPROM中,对一般点则经线性插值法求得。
采用按增量式PID算法进行调节,对绝大多数控制对象都能较好的效果。对于温度控制,PID的输出是通过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实现的。导通角越大,可控硅的导通时间越长,输出功率越大。
通常的微机控制PID调节可控硅触发电路是通过D/A转换,将PID的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再通过某些线性电路转化为可控硅的触发信号,使可控硅的导通角θ与PID的输出W之间呈现某种正变关系,但此种线路颇为复杂且精度不高,无法使PID输出W与可控硅导通角θ之间满足Wcc∫Sin2θdθ=θ/2-(1/4)Sin2θ。本控温仪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脉冲调宽触发电路,可通过CPU软件控制延时后发出输出脉冲,再触发可控硅,达到高精度控制可控硅导通角,采用软件校正导通角与功率之间的非线性。这种用软件实现的脉冲调宽精度远高于8位甚至12位的D/A输出,因此可大大地节省硬件资源,又提高了输出精度,改进了PID的反馈控制,将通常的PID三参数控制改为两参数控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成框图。
图2为模拟开关与前置放大器电路原理图。
图3为A/D转换器、CPU及显示接口电路原理图。
图4为脉冲调宽电路原理图。
图5为控温性能的显示电路原理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测温元件(1)、模拟开关(2)、前置放大器(3)、A/D转换器(4)、CPU及接口电路(5)、脉冲调宽电路(6)、控温性能的显示打印或存贮装置(7),通过模拟开关将来自测温元件的信号送至前置放大器,再经A/D至CPU,按PID计算输出,通过脉宽调制定时触发可控硅,并通过反馈使温度按预定的程序变化。
如图2,模拟开关采用U14051,其输出接U4ICL7650的第5脚。
如图3,A/D转换器采用ICL7135,为4位半A/D转换器,输出的范围从-20000到+20000,为了有效地利用这40000个数字输出的动态范围,必须使差动输入电压从负到正,而不是单纯地在正电压的范围内测量。前置放大器与A/D可使用相同的参考电压源(如稳压源MC1403),有助于提高测量精度,减少漂移。CPU选用8031,A/D的21脚、23脚分别接CPU的13脚、14脚。CPU的显示接口由15PIN(J)与显示电路(见图5)连接。脉冲调宽电路由ULN2003的11~14脚输出至可控硅电路。
权利要求1.一种程序控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温元件、模拟开关、前置放大器、A/D转换器、CPU、脉冲调宽电路、电源和控温性能的显示打印或存贮装置,模拟开关输入接测温元件,其输出接前置放大器,再经A/D转换器至CPU,按PID计算后的输出接脉冲调宽电路,经脉宽调制的输出接执行机构,CPU另与控温性能的显示打印或存贮装置连接。
专利摘要涉及程序控制与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测温元件、模拟开关、前置放大器、A/D、CPU、脉冲调宽电路和控温性能显示打印或存贮装置,模拟开关输入接测温元件,输出接前置放大器,经A/D至CPU,接PID计算后的输出接脉调电路,经脉调的输出接执行机构,CPU另与控温性能显示打印或存贮装置连接。该装置硬件设计简单,充分利用软件资源,体积小,将运算的PID三参数控制改为两参数自整定自适应先进算法,可进行高精度程序升温控制。
文档编号G05D23/19GK2200834SQ94220689
公开日1995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5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5日
发明者周泰锦 申请人:厦门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