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885885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电源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第四光耦IC4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共接于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与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受控端,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以及第四光耦IC4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共接于地。
[0082]对于图8,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包括:
[0083]第五光耦IC5、第九电阻R9、第一继电器RYl、第三NPN型三极管Q3、第十电阻RlO以及第十一电阻Rll ;
[0084]第五光耦IC5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信号输入端,第五光耦IC5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继电器RYl的常闭触点4共接所形成的共接点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第一继电器RYl的静触点3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一继电器RYl的第一控制触点I与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电源端,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连接第五光耦IC5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五光耦IC5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电源控制端,第一继电器RYl的常开触点5空接,第三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继电器RYl的第二控制触点2,第十电阻RlO的第一端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受控端,第十电阻RlO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Rll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三NPN型三极管Q3的基极,第i^一电阻Rll的第二端与第三NPN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共接于地。
[0085]对于图9,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包括:
[0086]第二继电器RY2、第六光耦IC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五NPN型三极管Q5、第十九电阻R19以及第二十电阻R20 ;
[0087]第二继电器RY2的第一控制触点I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信号输入端,第二继电器RY2的第二控制触点2与第六光耦IC6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共接所形成的共接点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第二继电器RY2的静触点3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电源控制端,第六光耦IC6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第二信号输出端,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继电器RY2的常开触点4,第二继电器RY2的常开触点5空接,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与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电源端,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与第六光耦IC6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共接于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与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基极,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受控端,第六光耦IC6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发射极以及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0088]在图1所示的电源电路300中,其包括开关电源模块301和电源控制模块302,开关电源模块301的输出端为电源电路300的第一输出端,电源控制模块302的输入端连接开关电源模块301的输出端,电源控制模块302的受控端和输出端分别为电源电路300的受控端和第二输出端。
[0089]对于电源控制模块104,如图7、图8及图9所示,其包括:
[0090]第十二电阻R12、PNP型三极管Qp、第十三电阻R13、电解电容E1、第四NPN型三极管Q4、第十四电阻R14以及第十五电阻R15 ;
[0091]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与PNP型三极管Qp的发射极的共接点为电源控制模块104的输入端,PNP型三极管Qp的集电极为电源控制模块104的输出端,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与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PNP型三极管Qp的基极以及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共接,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电解电容El的正极,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为电源控制模块104的受控端,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与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共接于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与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以及电解电容El的负极共接于地。
[0092]此外,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能够驱动不同电压需求的室外机负载,电源电路300中还可以包括电压变换模块303 (如图10所示),电压变换模块303的输入端连接电源控制模块302的输出端,电压变换模块303的输出端作为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电压变换模块303用于对电源控制模块302所输出的供电电源进行电压变换。
[0093]以下结合工作原理对图7所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100作进一步说明:
[0094]在空调器整机由室外机上电后,第四光耦IC4通过第六电阻R6从开关电源模块301获取供电电源而导通,当电流环通信电路500通过火线L或零线N发送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kx至电流环通信模块101时,第一光耦ICl导通并将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kx发送至主控制器200的接收端RX,同时,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kx通过第一光耦ICl的发光二极管使第三光耦IC3导通,则此时供电电源可通过第三光耦IC3的光敏三极管进入电源控制模块302以使第四NPN型三极管Q4导通,进而使PNP型三极管Qp也导通,则供电电源便可通过PNP型三极管Qp输出以对主控制器200和室外机的负载供电。由于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kx是脉冲信号,而不是恒定的高电平,其波形如图11中所示,当Skx为高电平时,第一光耦ICl和第三光耦IC3都导通,此时第一电源VCCl才能通过第三光耦IC3进入电源控制模块302,从而使第四NPN型三极管Q4和PNP型三极管Qp导通;当Skx为低电平时,第一光耦ICl和第三光耦IC3均关断,供电电源无法通过第三光耦IC3进入电源控制模块302,则第四NPN型三极管Q4截止,此时供电电源经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给电解电容El充电,PNP型三极管Qp在此充电过程中仍然可以处于导通状态,通过合理选择充电时间,可使充电完成时刻与Skx的下一个高电平到来时刻实现衔接,以使PNP型三极管Qp —直维持在导通状态,从而使得电源控制模块302 —直处于持续导通状态。第四光耦IC4的导通使得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kx经第一光耦ICl的发光二极管、第三光耦IC3的发光二极管以及第四光耦IC4的光敏三极管形成回路以回流至信号线S。
[0095]在主控制器200正常收到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kx后,主控制器200的唤醒控制端Pl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二 NPN型三极管Q2导通,则第四光耦IC4此时因被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短路而关断,所以第四光耦IC4的光敏三极管停止输出信号至信号回流模块104,在输出上述控制信号后,主控制器200可经过预设时间间隔Tl (如图11所示)后通过其发送端TX输出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该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通过第二光耦IC2的光敏三极管、第四电阻R4及第一二极管Dl输出至信号线S以发送至室内机,以使室内机和室外机开始进行正常的电流环通讯。此外,如图11所示,室内机会在收到室外机中的主控制器200所发送的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后延时一段时间间隔T2,再向室外机发送室内侧电流环通讯信号SKX,从而使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实现正常的电流环通讯。
[0096]在室内机与室外机进行正常电流环通讯的过程中,第四光耦IC4已经关断,在主控制器200接收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kx时,主控制器200的发送端TX按照正常的电流环通讯处理规则会输出高电平以使第二光耦IC2导通,此时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kx在火线L(或零线N)、第一光耦IC1、第三光耦IC3、第二光耦IC2、第四电阻R4、第一二极管Dl及信号线S所形成的电流通讯环路中进行传输以维持正常的电流环通讯。如果室内机中的主控芯片600通过上述电流通讯环路发送关机信号至主控制器200,则主控制器200会随即控制室外机中的负载(如压缩机、室外风机)停止工作,由于室内机在发送关机信号后不再发送任何信号至室外机,所以电流通讯环路中不存在电流,则第一光耦IC1、第三光耦IC3及第二光耦IC2均关断,第二 NPN型三极管Q2截止,同时供电电源无法通过第三光耦IC3输出至电源控制模块104,进而导致第四NPN型三极管Q4截止,则PNP型三极管Qp也随之截止,此时开关电源模块300所输出的第一电源VCCl通过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对电解电容El进行充电,电解电容El的电压随着充电过程的进行而不断升高,进而会使PNP型三极管Qp的基极电压随之升高,当PNP型三极管Qp的基极电压高于0.7V时,则PNP型三极管Qp截止,所以此时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不输出供电电源,从而在延时电解电容El的充电时间后使主控制器200和其他负载也随之断电,使室外机能够正常进入待机状态并节省能耗,满足了低功耗要求。
[0097]对于图8所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100,其与图7的主要区别在于:将图7中的第四光耦IC4替换为第一继电器RY1。工作原理的区别主要在于从空调器整机由室外机上电到室内机与室外机实现正常电流环通讯之间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
[0098]在空调器整机由室外机上电后,第一继电器RYl的常闭触点4与开关触点3是保持连通的,所以第一光耦IC1、第五光耦IC5以及第一继电器RYl构成回路,当室内机中的电流环通信电路500通过火线L或零线N发送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kx至电流环通信模块101时,第一光耦ICl导通并将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发送至主控制器200的接收端RX,同时,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kx通过第一光耦ICl的发光二极管使第五光耦IC5导通,则此时供电电源通过第五光耦IC5的光敏三极管进入电源控制模块104以使第四NPN型三极管Q4导通,进而使PNP型三极管Qp也导通,则供电电源便可通过PNP型三极管Qp输出以对主控制器200和室外机中的其他负载供电。
[0099]在主控制器200正常收到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kx后,主控制器200的唤醒控制端Pl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控制第三NPN型三极管Q3导通,从而使第一继电器RYl的常开触点5与静触点3连通,所以第一继电器RYl停止输出信号至信号回流模块104,在输出上述控制信号后,主控制器200经过预设时间间隔Tl (如图11所示)通过其发送端TX输出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该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通过第二光耦IC2、第四电阻R4及第一二极管Dl输出至信号线S以发送至室内机,从而使室内机和室外机开始进行正常的电流环通讯。此外,如图11所示,室内机会在收到室外机中的主控制器200所发送的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后延时一段时间间隔T2,再向室外机发送室内侧电流环通讯信号Skx,从而使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实现正常的电流环通讯。
[0100]除了上述工作过程外,图8所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100的工作原理与图7所示的相同,因此不再赘述。对于图7的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中采用第四光耦IC4进行控制的方式,由于在室外机进入待机状态后,第一电源VCCl会通过电阻(图7中的第六电阻R6) —直驱动光耦(图7中的第四光耦IC4)处于导通状态,这样就会导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