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电子器件安装到计算机主体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53068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将电子器件安装到计算机主体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计算机,更具体地讲,涉及将盘驱动器或电子板卡之类的电子器件安装到计算机主体的结构。
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周知,大多数种类的计算机都具有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盘驱动器。这种计算机盘驱动器一般安装在计算机主体的计算机机架上。一般使用的盘驱动器有用于3.5英寸软盘的软盘驱动器和用于CD-ROM的CD-ROM驱动器。每个盘驱动器具有容纳多个组成元件的外壳,并安装在计算机主体的机架上。
根据现有安装技术,当在计算机主体中同时使用一个软盘驱动器和一个CD-ROM驱动器时,它们位于机架内相同空间。用多个位于机架内部的不同保持架和托架来固定盘驱动器。结果,增加了用以将盘驱动器安装机架上的部件的数量,安装盘驱动器到机架上的工作即复杂又困难。
此外,计算机一般带有插在机架底板上的主板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板卡。计算机包装在容器中并且是在电子板卡安装在主板中的状态运输的。因而,在计算机包装和运输期间,冲击或震动负荷可能会损坏电子板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一种能够牢固地将电子板卡夹持在机架内部,因而防止板卡被冲击或震动负荷损坏的技术。
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做出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把电子器件安装到计算机主体上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安装器件的工作简单方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电子器件安装到计算机主体上的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减少将器件安装到计算机主体上所用的部件的数量。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电子器件安装到计算机主体上的结构,这种结构能够牢固地把电子板卡夹持在机架的内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把电子器件安装到计算机主体上的结构,该结构包括一个具有第一垂直板、第二垂直板和使第一和第二垂直板相互连接的底板的机架;一个位于机架内和靠近第一垂直板的第一器件保持架,一个位于机架内和靠近第一垂直板并且平行于第一器件保持架的第二器件保持架,以及一个其第一端固定于第一垂直板其第二端固定于第二垂直板同时横跨机架的并啮合且压住第一和第二器件保持架的压杆。
该结构可进一步包括一个安装到计算机主板的竖板插槽,和一个插入到竖板插槽中并且其上部被压杆压住的竖板卡。
竖板卡可以由一个设置在压杆一侧的具有一沟槽的夹持件压住。
压杆在夹持件的两端可以带有一个或多个螺钉孔,并且竖板卡可以设有与压杆螺钉孔相对应的螺钉孔,以便用螺钉来固定竖板卡。
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在第一和第二器件保持架之间固定在第一垂直板上并且从压杆下方支撑压杆的托架。
第一垂直板可以设有一个从第一垂直板的上缘水平向内伸出的设有孔的第一折边,托架可以设有一个突出部分,压杆的第一端可以设有插入到第一折边的孔中的凸台和一个与托架的突出部分啮合的孔。
第二垂直板可以设有一个从第二垂直板的上缘水平向内伸出的设有螺钉孔的第二折边,固定于第二折边的压杆的第二端可以设有与第二折边的螺钉孔相对应的孔。
第一器件保持架可以固定一个硬盘驱动器和一个软盘驱动器。
第二器件保持架可以固定一个CD-ROM驱动器。
机架的顶部可以是敞开的,压杆可以被固定于机架的第一和第二垂直板的顶部中央,同时平行于机架顶部延伸。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用于把电子器件安装到计算机主体上的结构,包括一个具有侧壁的机架,至少一个位于机架内的器件保持架,和一个横跨机架、两端固定于侧壁的并啮合于且压住器件保持架的压杆。
通过下面的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可以对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其它优点有更清楚的了解,其中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主体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图2a和2b是显示图1的压杆,压杆支撑托架和第一及第二垂直板的详细分解透视图;图3a至3c是显示压杆、托架和电子器件安装到机架的方法的分解透视图;图4a至4c是显示压杆安装到机架的方法的局部剖面侧视图;图5a和5b是显示压杆与第一器件保持架啮合的方法的局部透视图;图6a和6b是显示压杆与第二器件保持架啮合的方法的局部透视图;和图7a和7b是显示压杆与竖板卡啮合的方法的透视图。
现在参考图1至7b,其中所有不同附图中使用的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类似的组件。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计算机10,它可以是一个台式、膝上型或立式计算机。计算机10包括一个机架20,主板100安装在机架20的底板上。一个中央处理器102,多个存储器件或模块(未示出),和输入-输出器件(未示出)被安装于主板100。此外,安装了多个分别连接到处理器102,存储器件或模块,和输入输出器件的总线(未示出)。一个电源170连接到主板100和分别连接到一个硬盘驱动器140,一个软盘驱动器150和一个CD-ROM驱动器160的电缆(未示出)。一个具有用于水平地接收扩充卡120的水平插槽112的竖板卡110插在竖板卡插槽104中。应当知道还有诸如电线、电路及有关器件之类的其它电子组件(未示出)安装在机架20上。
电子器件在计算机主体上的安装是通过将上述组件安装到机架20内进行的,并且能够使安装在机架20顶部的压杆40顺序地压住一个固定硬盘驱动器140和软盘驱动器140的第一驱动器保持架130,CD-ROM盘驱动器和竖板卡110。机盖180放置在机架20上,因而封闭了机架20。使用的监视器190一般放置在机盖180上表面上。压杆40支撑监视器190,加强机架20的强度,并压住第一驱动器保持架130,CD-ROM驱动器160和竖板卡110。
图2a和2b是显示压杆和压杆压住托架的细节的分解透视图。
参考附图,本发明的计算机设有压杆40。通过把压杆40的两端分别固定到机架20的前和后板24和30上,使压杆40固定于机架20。即,压杆40的前端44固定于机架20的前板24,而压杆20的后端50固定于机架20的后板30。
机架20包括一个底板22,从底板22的前端伸出的前板24,和从底板22后端伸出的后板30。前和后折边26和32分别从机架20的前和后板24和30向内延伸。在前折边26上形成有两个用于固定压杆40前端44的孔28,而带有孔的嵌入件34配合在后折边32中。当然,可以用一个直接形成在后折边32上的螺钉孔代替嵌入件34。嵌入件34的作用是用螺钉54把压杆40的后端50固定到机架20的后折边32。
压杆40包括前端44,后端50和一个将前端44同后端50连接起来的中间部分42。在压杆40的前端44上形成有一个孔46和两个凸台48,压杆40的后端50上形成有一个孔52。从中间部分42分别向下伸出一个第一折边56,一个第二折边60和一个第三折边64,以便压住安装到机架20的盘驱动器和竖板卡110。在第一折边56上形成有两个凹槽58,以便与固定硬盘驱动器140和软盘驱动器150的第一驱动器保持架130的突出部分(以后说明)啮合,两个突出部分62形成在第二折边60上的,以便与CD-ROM驱动器160的孔(以后说明)啮合,和在第三折边64上形成有一个具有沟槽68的夹持件66和两个间隔的孔70,以便与竖板卡110啮合。具体地讲,通过把竖板卡110的上部插入到夹持件66的沟槽68中而使插入到竖板卡插槽104中的竖板卡110与压杆40啮合。此外,如果需要,把螺钉116拧入竖板卡110的孔(以后说明)和第三折边64的孔70中,从而把竖板卡110牢固地固定于压杆40。
托架80固定于固定着压杆40前端44的机架20的前板24的内表面。把托架80固定于压杆40,以便固定和支撑压杆40。托架80由一个放置在机架20的底板22上的水平部分84,一个从水平部分84的一端垂直伸出的垂直部分82,和一个用铆钉固定在垂直部分82的上部一侧的固定部分90等构成。在托架80的垂直部分82的顶部边缘形成有一个用于与压杆40的孔46啮合的突出部分86,和一个导向部分88。托架80的顶部位于形成在机架20的前折边26的孔28的下方。压杆40的前端插在托架80与机架20的前折边26之间,从而固定到机架20。
参考图3a至3c,说明电子器件在计算机主体上的安装。首先,把托架80,电源170,主板100,竖板卡110等安装到机架20上。在此阶段,可以把各种扩充卡插入竖板卡110中,并可以安装其它器件和电缆。接下来,如图3c中所示,将硬盘驱动器140,软盘驱动器150和CD-ROM驱动器160安装到机架20。最后,把压杆40固定到机架20的顶部,使其能够压住硬盘驱动器140,软盘驱动器150,CD-ROM盘驱动器160和竖板卡110。可以用压杆40以各种方式夹持硬盘驱动器140,软盘驱动器150,CD-ROM盘驱动器160和竖板卡110。众所周知,盘驱动器140,150和160每个都具有容纳各种组件并固定到机架20的外壳。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盘驱动器140,150和160是用独立的保持架130和164固定的。通过压杆40防止盘驱动器140,150和160不希望的向上,前后和左右的移动。根据本发明,由于不需要许多部件来防止盘驱动器140,150和160在上述方向上的移动,因而减少了防止移动的部件的数量。此外,由于压杆40是在其它电子器件安装到机架20上之后安装于机架20的,因此可以简化和便利计算机主体的组装。另外,由于竖板卡110由压杆40牢固地压住,从而可以防止在计算机搬动和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竖板卡110,主板100和扩充卡的损坏。
图4a至7b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压杆在机架上安装的视图。
如图4a中所示,把压杆40的前端44沿图4a的箭头所示方向插入到托架80和机架20的前折边26之间。此后,如图4b所示,沿图4b中箭头所示方向把压杆40向下朝机架20的底板22旋转,因而如图4c中所示被固定到机架20。此时,托架80的突出部分86插入到形成在压杆40的前端44上的孔46中,而形成在压杆40前端44上的凸台48插入到形成在机架20的前折边26上的孔28中。
参考图5a和5b,当把压杆40的前端44固定到机架20时,压杆40的第一折边56与固定硬盘驱动器140和软盘驱动器150的第一驱动器保持架130啮合。此时,第一折边56的凹槽58与第一驱动器保持架130的突出部分132啮合。由于这种啮合,防止了第一驱动器保持架130向上、前后和左右的移动。此外,如图6a和6b中所示,当把压杆40的前端44固定于机架20时,压杆40的第二折边60与固定CD-ROM驱动器160的第二驱动器保持架164啮合。此时,第二折边60的突出部分62插入到第二驱动器保持架164的孔162中并与之啮合。由于这种啮合,可以防止第二驱动器保持架164向上,前后和左右的移动。
如图4a中所示,在把压杆40的前端44固定到机架20的前板24和把压杆40的后端50固定到后板30的过程中,将竖板卡110插入到压杆40的夹持件66的沟槽68中。此时,形成在压杆40的后端50上的孔52定位在已经插入到机架20的后折边32中的嵌入件34的上表面。通过把螺钉54穿过后端50的孔52拧入嵌入件34的孔中,将压杆40紧固于嵌入件34,因而被固定于机架20。如果需要,可以用螺钉116把竖板卡110紧固于压杆40的第三折边64。由于通过用压杆40压住竖板卡110,防止了外部冲击或震动对竖板卡所造成的损害。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把电子器件安装到计算机主体的结构,因为可以把电子器件牢固地安装到机架上,这种结构能够减少用于把电子器件安装到计算机主体上的部件数量。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把电子器件安装到计算机主体的结构,它能够简化和便利计算机主体的组装,因为可以减少安装电子器件的部件数量,和可以在其它电子器件安装到机架之后再把压杆安装到机架,因而便利了部件的提供和管理,并且减少了计算机的制造成本。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把电子器件安装到计算机主体的结构,因为可以用压杆牢固地压住电子板卡,因而这种结构可以防止电子板卡在计算机的操作和搬运过程中损坏。
尽管为了说明的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可以有各种改造,添加和替代,而不脱离附属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把电子器件安装到计算机主体的结构,包括一个具有第一垂直板,第二垂直板和把第一和第二垂直板相互连接的底板的机架;一个位于所述机架中并靠近第一垂直板的第一器件保持架;一个位于所述机架中、靠近第一垂直板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器件保持架的第二器件保持架;和一个其第一端固定于第一垂直板且其第二端固定于第二垂直板,同时横跨所述机架且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器件保持架啮合并压住它们的压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进一步包括一个安装于计算机主板的竖板插槽,和一个插入到所述竖板插槽并且由所述压杆压住其上端部分的竖板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竖板卡由一具有沟槽的夹持件压住,夹持件设置在所述压杆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压杆设有在夹持件两侧的一个或多个螺钉孔,并所述竖板卡设有与压杆的螺钉孔相对应的螺钉孔,以便用螺钉固定竖板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进一步包括一个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器件保持架之间固定于第一垂直板并从所述压杆下方支撑所述压杆的托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垂直板设有一个从所述第一垂直板的上缘水平向内伸出的设有孔的第一折边,所述托架带有一个突出部分,并且所述压杆的第一端设有一个插入到第一折边的孔中的凸台和一个与托架的突出部分啮合的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垂直板设有从所述第二垂直板的上缘水平向内伸出的设有螺钉孔的第二折边,所述固定到所述第二折边的所述压杆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折边的螺钉孔相对应的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器件保持架固定一个硬盘驱动器和一个软盘驱动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二保持架固定一个CD-ROM驱动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机架的顶部是敞开的,所述压杆固定于所述机架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垂直板的顶部的中央,并且平行于所述机架的顶部延伸。
11.一种把电子器件安装到计算机主体的结构,包括一个具有侧壁的机架;至少一个位于所述机架中的器件保持架;和一个其两端固定于侧壁同时横跨所述机架,并且与所述器件保持架啮合并压住所述保持架的压杆。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用于把电子器件安装到计算机主体的结构。包括机架,第一器件保持架,第二器件保持架,和压杆。机架具有第一垂直板,第二垂直板,和使第一和第二垂直板相互连接的底板。第一器件保持架位于机架中,靠近第一垂直板。第二器件保持架位于机架中,靠近第一垂直板并平行于第一器件保持架。压杆的第一端固定于第一垂直板,第二端固定于第二垂直板,同时横跨机架,并且与第一和第二器件保持架啮合且压住第一和第二器件保持架。
文档编号G06F1/18GK1277372SQ0010777
公开日2000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11日
发明者丁奎烨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