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机舱支撑主体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300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车辆机舱支撑主体框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机舱支撑主体框架,包括车辆侧围、与车辆机舱固连并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机舱主纵梁、以及固连于两个机舱主纵梁之间的前防撞梁,在靠近车辆机舱处的两个机舱主纵梁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梁。本车辆机舱支撑主体框架可有效的增强机舱整体强度,同时能够有效的对车辆碰撞时的碰撞力进行吸收,且其结构简单。
【专利说明】车辆机舱支撑主体框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主体框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机舱支撑主体框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车辆机舱支撑主体框架结构中,主要包括车辆侧围、与车辆机舱固连的两个沿车辆宽度方向间距设置的机舱主纵梁,机舱主纵梁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两个机舱主纵梁的最前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前防撞梁,在靠近车辆侧围处的各机舱主纵梁上,还固定连接有机舱减震器支座,如上结构的设置,使得车辆在正碰过程中,前防撞梁接收碰撞力,并通过机舱主纵梁,直接将碰撞力传递至车辆侧围处,其强度较低;而在车辆发生侧碰时,碰撞力加载在减震器支座上,由于减震器支座的侧向刚度较弱,碰撞力容易导致机舱部件产生内变形缺失,使得机舱部件易损坏。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的提高机舱整体强度以在发生碰撞时有效的对碰撞能量进行吸收的车辆机舱支撑主体框架。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机舱支撑主体框架,包括车辆侧围、与车辆机舱固连并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机舱主纵梁、以及固连于两个机舱主纵梁之间的前防撞梁,在靠近车辆机舱处的两个机舱主纵梁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梁。
[0005]通过下支撑梁的设置,以加强车辆侧围处两个机舱主纵梁的强度,同时,下支撑梁、两个机舱主纵梁以及前防撞梁形成闭合的受力结构,使其承载碰撞力的强度增加,有效的提高了机舱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能。
[0006]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下支撑梁为沿车身长度朝车辆机舱方向突出的弧形。通过将下支撑梁的弧形设置,在其承载机舱主纵梁传递的前防撞梁的碰撞力时,使下支撑梁的弧度方向与碰撞力的方向相同,进而提高了该下支撑梁由于弧度的设置而抵御碰撞力强度,同时在车辆侧碰时,还可在侧碰力传递至下支撑梁时,提高支撑梁的侧面碰撞承受能力,并在碰撞力较大时,能够引导碰撞力于下支撑梁处改变方向,有效的提高了整体的碰撞力吸收效果。
[0007]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前防撞梁、机舱主纵梁以及下支撑梁因固连而闭合围成鼓形。
[0008]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在下支撑梁上方设有固连在机舱减震器支座上的上支撑梁。通过上支撑梁的设置,增强了机舱减震器支座抵御侧碰力的强度,实现了对机舱部件的保护。
[0009]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上支撑梁为沿车身长度朝车辆机舱方向突出的弧形。通过上支撑梁弧形的设置,在对机舱减震器支座支撑的基础上,可引导车辆侧碰力于上支撑梁的弧度方向上改变方向,提高对侧碰力的吸收效果。
[0010]作为对上述方式的改进,所述的上支撑梁的弧度小于下支撑梁的弧度。通过上支撑梁和下支撑梁的弧度关系设置,使上支撑梁和下支撑梁之间,于空间上形成一个空腔,而在车辆发生侧碰时,由上支撑梁承受的碰撞力,在上支撑梁的引导下,由构成的空间空腔进行吸收,并由大曲率的下支撑梁进行再次引导吸收,其对碰撞力吸收效果较优。
[0011]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有效的增强机舱整体强度,同时能够有效的对车辆碰撞时的碰撞力进行吸收,其结构简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下支撑梁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上支撑梁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车辆侧围;2、机舱主纵梁;3、前防撞梁;4、机舱减震器支座;5、下支撑梁;501、第一连接板;502、第二连接板;6、上支撑梁;601、第三连接板;602、第四连接板;7、车辆机舱;
8、立体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机舱支撑主体框架,由图1所示,其包括车辆侧围1,车辆机舱7,固连于车辆机舱7上的两个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机舱主纵梁2,两个机舱主纵梁2之间于车辆宽度方向设有间距,于机舱主纵梁2的前端,设有固连于两个机舱主纵梁2之间的前防撞梁3,在两个机舱主纵梁2上分别配合连接有机舱减震器支座4,如上构件及构件之间的连接位置关系,均可采用现有的结构。
[0014]本发明的创新之处是在靠近车辆机舱处的两个机舱主纵梁2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梁5。由图2所示,下支撑梁5为内部中空设计,其由类似于直板状的第一连接板501、与第一连接板501固连的呈U形的第二连接板502构成,第一连接板501靠近车辆侧围I设置,下支撑梁5、两个机舱主纵梁2以及前防撞梁3共同围成类矩形的封闭结构。
[0015]此外,在下支撑梁5上方,设有固连在两个机舱减震器支座4上的上支撑梁6。上支撑梁6同样采用中空设计,由图3所示,上支撑梁6由第三连接板601和第四连接板602扣合而成,第三连接板601和第四连接板602具有类似的对称设置的梯形结构。
[0016]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碰撞能量由前防撞梁传递给机舱主纵梁和车辆侧围,由于上支撑梁的支撑作用,保证机舱减震器支座位置的横向支撑刚度,减少内向变形趋势,由于下支撑梁的支撑作用,保证车辆前围的刚度,减小向内变形趋势,有效的保证了整个机舱的刚度,有效的确保机舱零部件不受损害,提高整车安全性;在车辆侧碰时,碰撞能量通过侧围传递给上支撑梁和下支撑梁,由于两个支撑梁因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保证机舱变形小。
[0017]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的车辆机舱支撑主体框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支撑梁、下支撑梁于空间的布置,为了对如上的不同之处进行清楚的说明,图4仅示意出上支撑梁、下支撑梁、机舱主纵梁以及前碰撞梁的连接关系及位置关系的简单示意图,其是由车辆机舱支撑主体框架的上方向下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下支撑梁5为沿车身长度朝车辆机舱方向突出的弧形,而前防撞梁3为沿车身长度方向向外突出的弧形,该弧形的设置,使得下支撑梁5、两个机舱主纵梁2以及前防撞梁3因固连而闭合围成鼓形。位于下支撑梁5上方的上支撑梁6同样为沿车身长度朝车辆机舱方向突出的弧形,且上支撑梁6的弧度小于下支撑梁5的弧度,这样,上支撑梁6和下支撑梁5在具有相同的弧度朝向时,二者之间于空间上形成一个立体空腔8,该立体空腔8使得在车辆碰撞时,能够对碰撞力实现更好的吸收,同时结合上支撑梁和下支撑梁的内部空腔结构,可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更为有效的在碰撞时对车辆机舱的零部件进行保护。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机舱支撑主体框架,包括车辆侧围、与车辆机舱固连并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机舱主纵梁、以及固连于两个机舱主纵梁之间的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在靠近车辆机舱处的两个机舱主纵梁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机舱支撑主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支撑梁为沿车身长度朝车辆机舱方向突出的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机舱支撑主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防撞梁、机舱主纵梁以及下支撑梁因固连而闭合围成鼓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机舱支撑主体框架,其特征在于:在下支撑梁上方设有固连在机舱减震器支座上的上支撑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机舱支撑主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撑梁为沿车身长度朝车辆机舱方向突出的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机舱支撑主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撑梁的弧度小于下支撑梁的弧 度。
【文档编号】B62D25/00GK103600776SQ201310619984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发明者】申力伟, 王超, 邹云生, 卢曦, 李东杰, 许明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