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远程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873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掌上远程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设备,更准确地说,是涉及一种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远程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设备。
一种公知的用于远程医疗系统前端的多通道信息采集器,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医疗的信息采集技术。包括相互连接的PC机并口扩展电路,单片机单元电路和A/D转换电路三部分,所说的三部分电路均安装在一可插入PC机ISA总线的接口卡上。这种装置只实现了将模拟量通过模拟/数字(即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是一种单向的(A/D)计算机输入装置。而远程医学系统应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双向视听通信技术、计算机及遥感技术,向远方病人传送医学服务或医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美国学者还对远程医学系统的概念作了如下定义远程医学系统是指一个整体,它通过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给特定人群提供医学服务。这一系统包括远程诊断、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等多种功能,它是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针对医学资料(包括数据、文本、图片和声像资料)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远距离视频、音频信息传输、存储、查询及显示。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面向个人的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以达到采集患者信息进行疾病诊断,输出信息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实现双向视听通信技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本发明针对的是能使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经远红外探测部件、脉象监测部件、呼吸频率检测部件、体温检测部件收集到的人体信息通过主机放大后输入多媒体电脑声卡游戏(GAME)口、I/O接口进行转换后,由系统主控软件的显示模块显示,供操作者判断,也可将这些人体信息经互联网上传至本系统中心网站供医疗专家进行诊断。专家可通过互联网,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使用者的多媒体电脑主控软件发送治疗处方或数码信号经过多媒体电脑声卡音频输出口(LINEOUT)、I/O接口输出至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放大,经全息治疗部件对人体疾病反应阳性部位进行治疗,全息治疗部件的治疗因子包括声音、中频、低频、音频、磁场、热量、光量、及经皮药物输入。
本发明所说的一种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远程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装置在以上述的方式运行时,将会获得互联网双相服务,同时使得多媒体电脑声卡、I/O接口的数据转换功能得到扩展。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要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说明计算机主控软件的流程图。
图3是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的方框图。
图4是掌上远程医疗装置远红外探测部件剖面图。
图5是掌上远程医疗装置脉象监测部件剖面图。
图6是掌上远程医疗装置呼吸频率检测部件剖面图。
图7是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体温检测部件剖面图。
图8是掌上远程医疗装置脉象监测部件正面透视图。
在详细讨论本发明前,涉及互联网和典型多媒体电脑的一般考虑由以下背景技术提供,典型的互联网和一个多媒体电脑由六个主要单元组成(a)互联网传输系统;(b)一个中央处理机(CPU);(c)一个存储器(d)声音输入/输出口;(e)多个输入/输出I/O口(f)游戏(GAME)及MIDI口。互联网传输系统可将医学资料(包括数据、文本、图片和声像资料)进行远距离视频、音频信息传输、存储、查询及显示,存储器起存储指令及音、像数据的作用,编程指令为指导CPU动作的信息编码部分,音、像数据是由CPU处理过的信息编码部分。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一组逻辑关系的指令被称为程序。因此CPU从存储器中以逻辑顺序“读”取每个指令,并用它启动处理操作。如指令顺序是相干的,则处理的程序将产生相应且令人满意的预期结果。
如上所述,互联网传输系统可将医学资料进行远距离视频、音频信息传输、存储、查询及显示。存储器还用来存储指导操作的指令和待操作的音、像数据。该程序的结构必须使CPU在它认为是指令时,不读非指令语句。CPU能高速存取任何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数据,但是经常需要处理的数据是事先不知道的或者是由所存在的信息中不能得到的。这一问题是由配置的声音输入/输出口,多个输入/输出I/O口,游戏(GAME)及MIDI口的多媒体电脑解决。然后CPU编址这些端口,并将来自与其耦合的外部设备的数据输入或将数据输出到该外部设备。一种与外部设备联系的替代方法是与每个具有唯一编址的设备联接,从而允许CPU象处理存储单元那样处理这些设备。例如,经互联网上传或接受指令,可输出到多媒体电脑的显示器上,或经声卡、I/O口将数码信息输出到本发明的主机再输出到其治疗部件上,或将各检测部件收集到的人体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输出可以构成程控信号指导其他系统运行,本发明中包含实用特诊医学管理系统,实用全科医师诊断治疗系统(简称全科医师)的单用户版和网络版及其全部系列升级版本,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及其配置远红外探测部件,脉象监测部件,呼吸频率检测部件,体温检测部件。声音输入/输出口,多个I/O输入/输出口,游戏(GAME)及MIDI口允许CPU和存储器与外部领域联系。
针对以上所述,本发明是以掌上远程医疗装置的多媒体电脑控制系统和它的诊断、治疗装置进行构思的,从而实现了远距离视频、音频信息传输、存储、查询及显示,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双相交互。例如,运用脉象监测部件在传统中医诊脉部位寸、关、尺提取信息,放大后经多媒体电脑游戏(GAME)及MIDI、I/O口进行转换(A/D)再经CPU数据处理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输出可以构成程控信号指导诊断和治疗、及其他系统的运行。
根据这些要求得出五个任务。首先,多媒体电脑的控制系统软件能够处理来自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的种种人体信息,例如,(a)远红外探测部件探测的人体各部位信息;(b)脉象监测部件探测到的传统中医诊脉部位寸、关、尺脉象信息;(c)呼吸频率检测部件探测到的人体呼吸频率信息;(d)体温检测部件检测到的人体温度信息,并可将这些信息处理结果进行判断和显示出来。第二,为了将人体信息输入到多媒体电脑CPU能识别的编码,其信息要经过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放大后经多媒体电脑游戏(GAME)及MIDI、I/O口进行转换(A/D)再经CPU数据处理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输出可以构成程控信号指导诊断。第三,多媒体电脑CPU依据指导诊断信息,选择治疗方案(处方及医嘱),输出到显示器,经I/O输出到打印机,调用存储器中数码信号经(D/A)转换后由声卡音频输出口(LINE OUT)、或I/O接口输出到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第四,来自音频输出口(LINE OUT)、或I/O接口的数码信息经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放大后输出到各治疗部件对人体进行治疗。第五,用户多媒体电脑CPU处理的诊断和治疗信息都可以经过互联网上传到该系统专业网站,由“实用特诊医学管理系统”,“实用全科医师诊断治疗系统(简称全科医师)”的相关指令系统进行处理。第五,系统专业网站能够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或将诊断和治疗指令传回用户多媒体电脑,结果可以储存在网站存储器或经互联网传回用户用户多媒体电脑经CPU处理后执行相关指令从而实现掌上远程医学装置双向视听通信技术、计算机及遥感技术。
应当指出,上述五个任务中第四与第五计算机指令是相似的,不同的是第四只能在第五中获得属于自己唯一的信息存储编码并存储自身的信息,而第五可以存储多个来自第四的信息并进行管理。
参照附图,图1是本发明主要电路结构的方框图。标号10表示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主机由一个工程塑料注塑壳体,壳体的长度不大于200mm、宽度不大于160mm、高度不大于80mm,内部含有接受来自检测部件信号的二级放大芯片,及连接电路,标号20的为多媒体电脑,标号40的为远红外探测部件,标号50的为脉象探测部件,标号60的为呼吸监测部件,标号70的为体温检测部件。在图3中标号110的为通用高精度放大芯片,其增益应大于1000,经180输出接口通过电缆与多媒体电脑数据输入接口联接,它通过转换开关112的通、断接受一路来自120、122、124、126的第一级放大芯片的信号,标号150、152、154、156的为连接检测部件的输入接口。在图3中标号130、132、134为第二级放大芯片接受来自标号140的第一级放大芯片的信号,标号170为数据输入接口通过电缆与多媒体电脑数据输出接口联接,标号160、162、164为数据输出接口用以连接各治疗部件。
在上述方案中对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的基本结构进行了描述,它的特征是主机由一个工程塑料注塑壳体,壳体的长度不大于200mm、宽度不大于160mm、高度不大于80mm,内部含有接受来自检测部件信号的二级放大芯片,及连接电路,应用了110的通用高精度放大芯片,其增益应大于1000,经180输出接口通过电缆与多媒体电脑数据输入接口联接,它通过转换开关112的通、断接受一路来自120、122、124、126的第一级放大芯片的信号。并将130、132、134为第二级放大芯片接受来自140的第一级放大芯片的信号,170为数据输入接口通过电缆与多媒体电脑数据输出接口联接,输出的数据可取自多媒体电脑声卡音频输出口(LINEOUT)、或I/O口将数码信息输出到本发明的主机再输出到其治疗部件上,160、162、164为数据输出接口用以连接各治疗部件。
图2是说明计算机主控软件的流程图,标号200为用户多媒体电脑,标号220的为互联网的调制解调设备,标号230的为互联网站,标号210的为系统主控软件包括“实用特诊医学管理系统”,“实用全科医师诊断治疗系统(简称全科医师)”组成,它具有危重疾病专家鉴别诊断,人体生物信息检测,多系统疾病全息治疗,对胎儿进行胎教,处方及临床医嘱,危急重症抢救成功及死亡评分,门诊各种检测及门诊病历管理,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查询,医疗文本编辑,图象处理等指令系统。来自215人体生物信息经(A/D)转换后再由CPU处理,由211的诊断模块进行判断,符合诊断结果则选择212治疗方案,用户依据212结果选择214的处方及医嘱或213的全息治疗,不符合诊断结果则返回。来自216的指令经CPU处理编码由211的诊断模块进行判断,符合诊断结果则选择212治疗方案,用户依据212结果选择214的处方医嘱或213的全息治疗,不符合诊断结果则返回。标号200的全部指令可通过标号220的互联网的调制解调设备上传标号230的互联网站,也可接受来自230的互联网站指令。标号232为公司服务网站,234、236为掌上远程医疗装置数据处理系统,它由实用特诊医学管理系统和实用全医师诊断治疗系统组成。
在上述方案中表述了掌上远程医疗装置数据处理系统组成,为实现其预定功能用户多媒体电脑将安装名为《实用特诊医学管理系统》和《实用全医师诊断治疗系统》的主控计算机软件,其特征是主控软件具有危重疾病专家鉴别诊断,人体生物信息检测,综合治疗,对胎儿进行胎教,处方及临床医嘱,危急重症抢救成功及死亡评分,门诊各种检测及门诊病历管理,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查询,医疗文件编辑管理,医学图象处理等指令系统。并且具有互联网连接功能。
图4标号400是掌上远程医疗装置远红外探测部件剖面图,目的是为测量患者体表不同部位所散发的远红外热量装置,它的制作方法是,401为工程塑料注塑外壳,外壳的外型为圆形或长方型其壳壁厚度应不小于1.5mm、外径应小于50mm以便于操作,402为工程塑料注塑内壳,其厚度应不小于1mm,内、外壳之间间距应有不小于3mm的空间,用以充填隔热材料。403为远红外光敏元件,为了提高收集患者病变部位所产生的远红外热量的灵敏度,本实施例采用在远红外区敏感的硫化铝(PbS)或锑化铟(InSb)作成的光敏电阻。404为硬质透光塑膜,其直径应为光敏电阻受光面的2倍以上而保证光敏元件对光的最大范围的接受面。405为透明胶粘剂,406为匹配平衡电阻,其电阻值与光敏电阻的起始值相等。407为导线,它的另一端通过一个二芯插头与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150相连。408为隔热材料可用石棉粉或石膏粉充填。
上述装置的制作其特征是本实施例采用在远红外区敏感的硫化铅(PbS)或锑化铟(InSb)作成的光敏电阻,以提高收集患者病变部位所产生的远红外热量的灵敏度。404为硬质透光塑膜,其直径应为光敏电阻受光面的2倍以上而保证光敏元件对光的最大范围的接受面。406为匹配平衡电阻其电阻值与光敏电阻的起始值相等。408为隔热材料可用石棉粉或石膏粉充填。
图5标号500是掌上远程医疗装置脉象监测部件剖面图,501为尼龙搭扣,502为泡膜塑料环,其外径为10mm±0.5mm,内径6mm±0.5mm,厚度5mm±0.5mm,并以用强力胶固定在506的金属板中央。503为方型金属板,厚度应不小于0.5mm,边长10mm±0.5mm,它的另一面用胶合剂粘合在508的透气布料中部。504为压敏元件,本实施例采用应变电阻片,其频率响应为0~20kHz,它用胶合剂粘合在506的金属板中央。505为尼龙搭扣,506为金属板,厚度应不小于0.5mm,边长12mm±0.5mm,它的另一面用胶合剂粘合在508的透气布料中部。507为导线,它的另一端通过一个二芯插头与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152相连。508为透气布料。在本实施例中,应按照上述要求制作成三个规格一样联接在一起的装置,制作方法参照图8标号500-1该装置的正面透视图,501-1为尼龙搭扣,502-1为泡膜塑料环,503-1为金属板,504-1为压敏元件,505-1为尼龙搭扣,506-1为金属板,507-1为导线,508-1为透气布料。
上述装置的制作其特征是504为压敏元件,本实施例采用应变电阻片,其频率响应为0~20kHz,在本实施例中,应按照上述要求制作成三个规格一样和并联在一起的装置,它可以实现在应用是同时检测到人体腕部桡动脉即中医所称寸、关、尺的瞬时脉象变化信息。
图6标号600是掌上远程医疗系统呼吸频率检测部件剖面图,目的是为检测患者呼吸频率和强度的装置,它的制作方法601为多孔金属板,其厚度应不小于0.5mm,也就是要保证它在气流通过时不随气流而移动或发生共振,其孔径应不小于2mm,孔数应不少于6个,多孔金属板用强力胶固定在617注塑外壳的中部。602为紧固金属环,用以固定603的多孔弹性膜。603为多孔弹性膜,其厚度应小于0.3mm,也就是要保证它在气流通过时可随气流移动,其孔径应不小于2mm,孔数应不少于6个,604为紧固金属环,用以固定603多孔弹性膜。605注塑导气管,它与患者口唇接触端的直径应制作成大(直径25mm±1mm)、中(直径20mm±1mm)、小(直径15mm±1mm)三种,以适应成人、及婴、幼儿检测需要,另一端作成喇叭状并使其能紧密的套入617的注塑外壳上而又能自由撤卸。606为多孔金属网,可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频率检测部件内部,而起保护作用。607为圆形金属板,它的厚度为0.2mm,直径0.8mm±0.05mm,它的近多孔弹性膜面用胶合剂粘合,它与608的压敏元件应紧密接触,压敏元件的另一面应用胶合剂粘贴在601多孔金属板上,本实施例采用应变电阻片,其频率响应为0~20kHz。标号609与602、610与608、611与604、612与607、613与603的制作方法相同。标号614为多孔金属网,标号615、616为导线,它的另一端通过一个二芯插头与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154相连。617为注塑外壳。
上述装置的制作特征是本实施例采用的应变电阻片,其频率响应为0~20kHz。605注塑导气管,它与患者口唇接触端的直径应制作成大(直径25mm±1mm)、中(直径20mm±1mm)、小(直径15mm±1mm)三种,以适应成人、及婴、幼儿检测需要,另一端作成喇叭状并使其能紧密的套入617的注塑外壳上而又能自由撤卸。标号609与602、610与608、611与604、612与607、613与603的制作方法相同,这样在检测时无论患者是吸气或呼气状态本装置都可获得一个作用于应变电阻片的外力,而产生电阻值的变化。
图7标号700是掌上远程医疗系统体温检测部件剖面图,701为导热金属管,金属管壁厚1mm±0.01mm,长60mm±0.5mm,管径6mm±0.5mm。702为导热硅胶,703为热敏元件,在本实施例中要求选用短时间常数并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其温度常数在2000~4500K之间。704为匹配电阻,其阻值在47K范围调节。705为导线,它的另一端通过一个二芯插头与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156相连。706为工程塑料注塑外壳,其壁厚1.5mm±0.01mm,长50mm±0.5mm,管径10mm±0.5mm,并与701导热金属管以胶合剂粘粘接。
上述装置的制作其特征是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短时间常数并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其温度常数在2000~4500K之间。704为匹配电阻,其阻值在47K范围调节。701为导热金属管,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导热效率高的高纯度铜材或银材或铜银合金制成。702为导热硅胶应充满整个701导热金属管,以保证人体温度的有效传导。
权利要求
1.一种面向个人的掌上远程医疗装置,它具有一个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10)和一个与该设备联接的安装有实用特诊医学管理系统和实用全科医师诊断治疗系统,简称为全科医师的多媒体电脑(20),多媒体电脑(20)通过一个MODEM(220)经互联网与互联网站(230)实现信息交换,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10)还通过输入口(150)、(152)、(154)、(156)与外部配套装置远红外探测部件(40)、脉象监测部件(50)、呼吸频率检测部件(60)、体温检测部件(70)相联接,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10)还通过输出口(160)、(162)、(164)与外部配套装置全息治疗部件(213)相联接。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多媒体电脑(20)收集到的人体信息通过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10)放大后输入多媒体电脑声卡游戏(GAME)口、或I/O接口进行转换后,由系统主控软件的显示模块显示,供操作者判断,也可将这些人体信息经互联网上传至本系统中心网站供医疗专家进行诊断,专家可通过互联网,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使用者的多媒体电脑主控软件发送治疗处方或数码信号经过使用者多媒体电脑声卡音频输出口(LINE OUT)、或I/O接口输出至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放大,经全息治疗部件对人体疾病反应阳性部位进行治疗,全息治疗部件的治疗因子包括声音、中频、低频、音频、磁场、热量、光量、及经皮药物输入,当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远程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装置在以上述的方式运行时,将会获得互联网双相服务,同时使得多媒体电脑声卡、I/O接口的数据转换功能得到扩展。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掌上远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多媒体电脑(20)由六个主要单元组成,包括互联网传输系统,一个中央处理机CPU,一个存储器,声音输入/输出口,多个输入/输出I/O口,游戏GAME及MIDI口,互联网传输系统可将医学资料,包括数据、文本、图片和声像资料进行远距离视频、音频信息传输、存储、查询及显示,存储器起存储指令及音、像数据的作用,编程指令为指导CPU动作的信息编码部分,音、像数据是由CPU处理过的信息编码部分,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一组逻辑关系的指令被称为程序,CPU从存储器中以逻辑顺序“读”取每个指令,并用它启动处理操作,如指令顺序是相干的,则处理的程序将产生相应且令人满意的预期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掌上远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多媒体电脑(20)安装有实用特诊医学管理系统和实用全科医师诊断治疗系统简称全科医师(210)它具有危重疾病专家鉴别诊断,人体生物信息检测,多系统疾病全息治疗,对胎儿进行胎教,处方及临床医嘱,危急重症抢救成功及死亡评分,门诊各种检测及门诊病历管理,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查询,医疗文本编辑,图象处理等指令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掌上远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由一个工程塑料注塑壳体(10),壳体的长度不大于200mm、宽度不大于160mm,高度不大于80mm,内部含有接受来自检测部件信号的二级放大芯片,及连接电路,应用了通用高精度放大芯片(110),其增益应大于1000,经输出接口(180)通过电缆与多媒体电脑数据输入接口联接,它通过转换开关(112)的通、断接受一路来自第一级放大芯片(120)、(122)、(124)、(126)的信号,放大芯片(130)、(132)、(134)接受来自第一级放大芯片(140)的信号,数据输入接口(170)通过电缆与多媒体电脑数据输出接口联接,放大芯片(130)、(132)、(134)接受来自第一级放大芯片(140)的信号,经数据输出接口(160)、(162)、(164)用以连接各治疗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掌上远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系统主控软件(210)包括实用特诊医学管理系统、实用全科医师诊断治疗系统简称全科医师组成,它具有危重疾病专家鉴别诊断,人体生物信息检测,多系统疾病全息治疗,对胎儿进行胎教,处方及临床医嘱,危急重症抢救成功及死亡评分,门诊各种检测及门诊病历管理,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查询,医疗文本编辑,图象处理等指令系统,来自人体生物信息(215)经A/D转换后再由CPU处理,由诊断模块(211)进行判断,符合诊断结果则选择治疗方案(212),用户依据其结果选择处方及医嘱(214)或全息治疗(213),不符合诊断结果则返回,来自专家鉴别诊断(216)的指令经CPU处理编码由诊断模块(211)进行判断,符合诊断结果则选择治疗方案(212),用户依据其结果选择处方医嘱(214)或全息治疗(213),不符合诊断结果则返回。多媒体电脑(200)的全部指令可通过调制解调设备(220)上传至互联网站(230),也可接受来自互联网站(230)的指令,掌上远程医疗装置数据处理系统由实用特诊医学管理系统(234)和实用全医师诊断治疗系统(236)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掌上远程医疗装置红外探测部件(400),其特征在于,工程塑料注塑外壳(401),外壳外型为圆形或长方型其壁厚度应不小于1.5mm外径应小于50mm以便于操作,工程塑料注塑内壳(402),其厚度应不小于1mm,内、外壳之间间距应不小于3mm的空间,用以充填隔热材料(408),本实施例采用在远红外区敏感的硫化铅(PbS)或锑化铟(InSb)作成的光敏电阻(403),以提高收集患者病变部位所产生的远红外热量的灵敏度,硬质透光塑膜(404),其直径应为光敏电阻受光面的2倍以上而保证光敏元件对光的最大范围的接受面,匹配平衡电阻(406)其电阻值与光敏电阻(403)的起始值相等,隔热材料(408)可用石棉粉或石膏粉充填。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掌上远程医疗装置脉象监测部件,其特征在于,泡膜塑料环(502),其外径为10mm±0.5mm,内径6mm±0.5mm,厚度5mm±0.5mm,并以强力胶固定在金属板中央(506),方型金属板(503),厚度应不小于0.5mm,边长10mm±0.5mm,它的另一面用胶合剂粘合在透气布料中部(508),压敏元件(504)采用应变电阻片,其频率响应为0~20kHz,在本实施例中,应按照上述方法制作成三个规格一样和并联在一起的(500-1)装置,它可以实现在应用中同时检测到人体腕部桡动脉即中医所称寸、关、尺的瞬时脉象变化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掌上远程医疗装置呼吸频率检测部件,其特征在于,多孔金属板(601),其厚度应不小于0.5mm,也就是要保证它在气流通过时不随气流而移动或发生共振,其孔径应不小于2mm,孔数应不少于6个,多孔弹性膜(603),其厚度应小于0.3mm,也就是要保证它在气流通过时可随气流移动,其孔径应不小于2mm,孔数应不少于6个,本实施例所采用应变电阻片(608),其频率响应为0~20kHz,注塑导气管(605),它与患者口唇接触端的直径应制作成大(直径25mm±1mm)、中(直径20mm±1mm)、小(直径15mm±1mm)三种,以适应成人、及婴、幼儿检测需要,另一端作成喇叭状并使其能紧密的套入注塑外壳(617)上而又能自由撤卸。标号(609)与(602)、(610)与(608)、(611)与(604)、(612)与(607)、(613)与(603)的制作方法相同,这样在检测时无论患者是吸气或呼气状态本装置都可获得一个作用于应变电阻片(608)的外力而产生电阻值的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体温检测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短时间常数并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703),其温度常数在2000~4500K之间,匹配电阻(704),其阻值在47K范围调节。导热金属管(701)选用导热效率高的高纯度铜材或银材或铜银合金制成,导热硅胶(702)应充满整个导热金属管(701),以保证人体温度的有效传导。
全文摘要
一种掌上远程医疗装置,通过互联网远程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设备,包含互联网站、用户多媒体电脑控制软件、掌上远程医疗装置主机、远红外探测、脉象监测、呼吸频率检测、体温检测、治疗部件。运用互联网远程采集患者信息进行疾病诊断,输出信息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实现双向视听通信、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治疗时将会获得互联网双相服务,同时使多媒体电脑声卡、I/O接口的数据转换功能得到扩展。
文档编号G06F19/00GK1278630SQ0012155
公开日2001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11日
发明者孙德尉 申请人:孙德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