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式的影像拾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50024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折叠式的影像拾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影像拾取装置,特别是一种可折叠式的影像拾取装置,其形成一个三连杆装置,三连杆装置的各部分的相对角度可以调整,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状态。
数字影像拾取装置,如录像机或照相机,逐渐成为手提电脑的标准配备之一,其功能在于可直接转换影像(模拟视频信号)成为数字信号,使影像得以数字方式储存或传播,现已广泛地运用在照片、投影片与网页制作及视信会议等场合。
现有用于手提电脑的数字影像拾取装置可分为固定式与分离式装置,其中固定式是指拾取装置与手提电脑合为一体,通常位于屏幕上方,使用时须调整手提电脑以对准目标物;而分离式则与电脑主机以信号传输线相连,可与电脑分离或藉助简易装置,如夹子,固定在屏幕上方或侧边,需根据使用状况而定。虽然现有分离式数字影像拾取装置大多提供有多角度的摄像装置,使影像拾取装置在某一定位时无须移动位置,便可改变镜头方向而对准目标物,但并未提供保护镜头的装置,故携带时需利用保护套,以防镜头受损,不方便携带。且固定在屏幕旁的分离式影像拾取装置常会使屏幕无法盖下,使用不方便。
现有技术中,分离式影像拾取装置与手提电脑连接的方式通常是利用从该装置延伸出的一个固定长度的信号连接线,此连接线以某种方式固定在手提电脑上,也造成使用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保护镜头的影像拾取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式的影像拾取装置,不影响屏幕的开合。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多种使用方式的影像拾取装置,便于手持、站立或固定于手提电脑上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措施本发明的一种可折叠式的影像拾取装置,包括一个摄像本体,其一侧具有一个用以聚焦成像的镜头;一个连接板,与摄像本体以第一铰链装置相接,连接板的一侧具有一个用以连接电脑的信号连接接口;一个保护盖,与连接板以第二铰链装置相接;第一铰链装置供摄像本体相对连接板以第一角度范围旋转,第二铰链装置供连接板相对保护盖以第二角度范围旋转。
其中,所述摄像本体一侧形成一个供所述信号连接接口隐藏的凹入空间。
其中,在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及第二角度范围,所述信号连接接口可直接插接入电脑上用作信号传输的插槽。
其中,所述信号连接接口为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其中,所述摄像本体具有无线传输通信模组。
其中,所述无线传输通信模组可为IEEE 802.11或蓝芽技术通信模组。
其中,所述摄像本体上可具有一个控制钮。
其中,所述信号连接接口与摄像本体以穿过第一铰链装置间的连接线路作信号传输线。
其中,在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及第二角度范围内,该装置以所述保护盖为座,呈站立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可为270度。
其中,所述第二角度范围可为210度。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详细说明如下附图简要说明

图1A、图1B分别为本发明影像拾取装置的立体组合及分解图;图2A、图2B分别为本发明影像拾取装置的正视图及侧视图;图3A、图3B、图3C分别为本发明的影像拾取装置折收状态的立体图、侧视图及侧视剖视图;图4A、4B、4C分别为本发明影像拾取装置与手提电脑主机分离时的手持、站立、另一站立状态的示意图;图5A至图5D本发明的影像拾取装置与手提电脑主机结合过程与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的影像拾取装置的立体图,其中,本发明的影像拾取装置10,主要包括摄像本体1、连接板2及保护盖3。摄像本体1以铰链装置4与连接板2相接,连接板2以铰链装置5与保护盖3相接。这样,摄像本体1、连接板2及保护盖3三者构成一个三连杆装置。
摄像本体1的一侧具有镜头11,用于拾取影像。摄像本体1的顶部另具有快门钮12,用以控制并操作摄像本体1。摄像本体1内含机械及电子构件,用于处理由镜头11所得的视频信号。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摄像本体1为一个数字相机,仅可拍摄静态影像,例如人像或景物等。其快门钮12即为镜头11的快门开关。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摄像本体1为一个数字录像机,可通过镜头11录取动态影像,以供视信会议或电影制作等不同场合运用。其快门钮12用以控制开始录像或暂停录像的功能。当然,快门钮12亦可设为录像中捕捉瞬间画面的开关,这样,摄像本体1便具有拍摄动态与静态影像的能力。连接板2上,靠近摄像本体1的一端具有一个结合座22,结合座22内即装设信号连接接口13,连接接口13用以提供摄像本体1与手提电脑主机间的数字信号传输,结合座22的作用在于承载信号连接接口13,使连接接口13可通过铰链装置4与摄像本体1连接,以达到传输目的,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信号连接接口13为一个通用串行总线连接接口。
本发明中的信号连接接口13可直接与手提电脑上相对应的连接接口连接,如图4A,使影像拾取装置10固定在手提电脑上,免除了连接线带来的不方便。当然,信号连接接口13可另以一个延长的信号连接线与手提电脑相连,使影像拾取装置10得以与手提电脑分离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摄像本体1尚可以无线传输通信模组取代通用串行总线连接接口,例如IEEE 802.11通信模组或蓝芽技术通信模组,以无线方式与手提电脑沟通。这样,摄像本体1所摄取的影像,即可依使用者的不同需求,通过有线或无线两种方式输予手提电脑,达到使用上的便利性。
请参阅图1B的组合图,其中,连接接口13与摄像本体1的信号传输是利用穿过铰链装置4间的连接线路131实现。由于连接板的2能以铰链装置3为轴旋转,可将连接线路131隐藏在结合座22及铰链装置4之中,不但避免线路外露,更可充分运用装置内部的空间,使整体造型更为简洁。
在摄像本体1上靠近铰链装置4处形成一个内凹空间50,用以容纳结合座22及连接接口13(请参考图3c)。因此,当连接板2以铰链装置4为轴旋转时,结合座22及连接接口13可在内凹空间50中运动。这样,除了使连接板2可以自由旋转外,在将影像拾取装置10折收后(如图3所示),连接接口13即被隐藏在内凹空间50中,以免暴露在外造成不当碰撞或损坏。
如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的影像拾取装置正视图及侧视图,其中,摄像本体1、连接板2及保护盖3,三者构成一个三连杆装置。铰链装置4、5用以提供摄像本体1、连接板2及保护盖3旋转及定位功能,使三连杆彼此间得以改变角度,并利用磨擦力的作用使个部分固定,形成所需要的各种使用状态。
铰链装置4、5所容许的角度变化范围可根据需要设计,如图2B中虚线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连接板2以铰链装置4为轴,相对于摄像本体1的底沿在m1角度范围内旋转。由于连接板2转动时,带动结合座22及连接接口13运动,当连接板2的旋转角在m2角度范围内时,连接接口13已隐入内凹空间50内,即无法用以外接信号线。换言之,欲通过连接接口13接合一个外接信号线,必需将连接板2转至旋转角大于m2角度范围的位置。反之,若连接接口13已与一个外接信号线接合,则连接板2的旋转角无法小于m2角度范围,所连接的信号线将与摄像本体1相干涉。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m1角可为270度而m2角为45度。当然,m1、m2角度可依需要做不同改变。
另一方面,保护盖3能以铰链装置5为轴,相对于连接板2的前侧面作n1至n2角度范围内的旋转。当保护盖3的旋转角为n1、连接板2的旋转角为0度时,保护盖3恰盖在镜头11上,以保护其中的光学元件。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n1角为90度,n2角为320度。n1、n2角度亦可依需要设计。
如图3所示,其表示本发明的影像拾取装置折收状态图,欲将影像拾取装置10折收时,先将连接板2紧靠摄像本体1的底沿,即将连接板2的旋转角转至0度位置,再将保护盖3盖于镜头11上方,即将保护盖3转至n1角的位置。此时,连接接口13收入摄像本体1下方的内凹空间50。由于折收后,连接接口13与镜头11均与外界隔绝,而得到适当保护,析收后装置整体外型轻巧,可置入一般衣物口袋中,方便携带。
如图4所示,其表示本发明的影像拾取装置与手提电脑主机分离时各种使用状态。其中,欲以手特方式使用时(图4A),即将摄像本体1、连接板2及保护盖3组成的三连杆展开,增加装置中可握持部分,以利手掌握特。根据上述说明,若摄像本体1是通过连接接口13输出信号,则连接板2需转至旋转角大于m2角的位置。当然,若摄像本体1利用无线通信功能,便无此限制,只要展开后易于握持即可。
若使影像拾取装置10站立(如图4B),使用者可调整铰链装置4、5的角度,即可以连接板2为座,将影像拾取装置10放置在一个平面上,呈站立状态时,摄像本体1、连接板2及保护盖3三者彼此间角度的不同而使镜头11有不同的仰角或俯角,以适应不同的拍摄情况。
如图5所示,其表示本发明的影像拾取装置与手提电脑主机结合的过程与使用状态,其中,手提电脑500的显示面板501的上沿具有插槽523,是配合连接接口13而设置。欲将影像拾取装置10与手提电脑500结合时,如图5A、5B所示,仅需将摄像本体1、连接板2及保护盖3三连杆展开,并将位于连接板2上的连接接口13插入显示面板501上沿的插槽523即可。再如图5C所示,连接板2已固定在手提电脑500上时,调整摄像本体1与连接板2所夹角度,即可使镜头11朝向显示面板501的两侧,以适应不同使用状况。
此外,连接接口13插入插槽523后,结合座22仅与显示面板501的上沿533接触,因此,当显示面板501与底座502盖合时,结合座22不致与底座502产生干涉,而使其无法有效闭合。即,如图5D所示,本发明的影像拾取装置10在与手提电脑500接合后,不影响显示面板501与底座502的开合动作,使用者可不受插接的影像拾取装置10所限制,可随意操作手提电脑,此为习知技术所无法达到的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综上所述,本发明可利用调整摄像本体1、连接板2及保护盖3三连杆间的角度,可使影像拾取装置10以多种不同的状态操作,更可保护镜头、方便携带,不影响屏幕开合等功能。
本发明可将拾取装置的连接线路隐藏在结合座及铰链装置之中,不但避免线路外露,更可充分运用装置内部的空间,使整体造型更为简洁;本装置可折叠,整体外型轻巧,可置入一般衣物口袋中。
上述内容是利用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即使有人在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稍作变动,仍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折叠式的影像拾取装置,包括一个摄像本体,其一侧具有一个用以聚焦成像的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连接板,与摄像本体以第一铰链装置相接,连接板的一侧具有一个用以连接电脑的信号连接接口;一个保护盖,与连接板以第二铰链装置相接;第一铰链装置供摄像本体相对连接板以第一角度范围旋转,第二铰链装置供连接板相对保护盖以第二角度范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本体一侧形成一个供所述信号连接接口隐藏的凹入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及第二角度范围,所述信号连接接口可直接插接入电脑上用作信号传输的插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连接接口为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本体具有无线传输通信模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通信模组为IEEE 802.11通信模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通信模组为蓝芽技术通信模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本体上具有一个控制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连接接口与摄像本体以穿过第一铰链装置间的连接线路作信号传输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及第二角度范围内,该装置以所述保护盖为座,呈站立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为270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为210度。
13.一种可折叠式的影像拾取装置,包括一个摄像本体,其一侧具有一个用以聚焦成像的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连接板,与摄像本体以第一铰链装置相接,连接板的一侧具有一个用以连接电脑的信号连接接口;一个保护盖,与连接板以第二铰链装置相接;其中,第一铰链装置供摄像本体相对连接板以第一角度范围旋转,第二铰链装置供连接板相对保护盖间以第二角度范围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及第二角度范围,所述摄像本体、连接板及保护盖可折叠,保护盖折叠盖于所述镜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本体的一侧形成一个所述信号连接接口可隐藏入的凹入空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及第二角度范围,所述信号连接接口可直接插接入电脑上用作信号传输的插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连接接口为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本体具有用于信号传输的无线传输通信模组。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通信模组为IEEE 802.11通信模组。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通信模组为蓝芽技术通信模组。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本体上具有一个控制钮。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连接接口与摄像本体以穿过第一铰链装置间的连接线路作信号传输线。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及第二角度范围内,以所述保护盖为座,呈站立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为270度。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为210度。
全文摘要
一种可折叠式的影像拾取装置,包括:一摄像本体,其一侧具有一用以成像的镜头;一连接板,与摄像本体以第一铰链装置相接,连接板的一侧具有一用以连接电脑的信号连接接口;一保护盖,与连接板以第二铰链装置相接;第一铰链装置供摄像本体相对连接板以第一角度范围旋转,第二铰链装置供连接板相对保护盖以第二角度范围旋转。本发明可利用调整摄像本体、连接板及保护盖间的角度,以多种不同的状态操作,更可保护镜头、方便携带。
文档编号G06F1/16GK1363866SQ0110061
公开日2002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11日
发明者张景旭 申请人:宏碁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