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

文档序号:6574335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将实验者每次复习的遗忘比例进行记录统计,将得出的实验的遗忘比例与遗忘比例标准值比较,再通过调整达标时间而使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接近遗忘比例标准值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单词循环记忆方法目前中学英语教学和辅助英语教学的软件设计中,都运用循环记忆的方法,所谓循环记忆是指在单词初记后每间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并且复习间隔时间逐步拉长的方法。使用这些方法的软件中都声称应用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豪斯著名的遗忘曲线。艾宾豪斯遗忘曲线是阐明时间与遗忘率之间关系的理论。遗忘曲线是说记忆对象会在时间中以减速方式被遗忘(见图1)。即在T1和T2时间分别对对象遗忘LN和LM。但T1/T2<LN/LM。
但是,这个曲线并不能直接说明为什么记忆后要循环对记忆对象进行复习,也无法推演出复习时间分布究竟怎样安排最合理,甚至不能根据这个曲线提一个确定复习时间分布的标准。
目前所有制作成光盘和编辑成书的学习程序,都只是引用了艾宾豪斯遗忘曲线概念性的原理,都没有提供应用这个原理支持其程序设计的方法。各种软件和书籍种的复习时间的分布都不相同,显示了明显的随意性和无规则性。关于利用遗忘曲线的解释都避开论及遗忘曲线与复习时间分布的数理联系。可以说,方法的发明者与其说是从遗忘曲线理论推理出了循环记忆法,不如说是他从的经验中摸索出这些方法,再用一个著名理论进行了包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1)用一个低的遗忘比例作为标准值,调整记忆程序①将任意数量的单词储存在预设的词库中,并编制每天记忆一个确定单词数量的学习计划;②编制一个每天按计划初记单词,以及以后多次、任意间隔时间对初记单词进行复习的单词记忆程序;③预先确定一个低于50%的遗忘比例标准值;④在单词记忆程序中,设置对应该复习单词的遗忘比例进行检查的功能;⑤在单词记忆程序中设置对每个实验者每次复习的遗忘比例进行记录和统计的功能;⑥组织足够数量的实验者按单词记忆程序和计划进行实验;2)用调整记忆程序复习间隔时间的方法使实验平均遗忘比例接近遗忘比例标准值,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在观测到实验中每次复习的平均遗忘比例高于遗忘比例标准值时,缩短每次复习间隔时间;②在观测到实验中每次复习的平均遗忘比例低于遗忘比例标准值时,加长每次复习间隔时间;③不断调整记忆程序中的复习间隔时间,直至各次复习时间的平均遗忘比例接近遗忘比例标准值。
一种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设置学习的达标程序,在给定复习间隔时间的条件下用调整记忆程序达标时间的方法使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接近遗忘比例标准值,它包括下述步骤1)在每次初记和复习程序结尾设置一达标程序该程序将学习的单词按顺序,以相同的达标时间展示,要求实验者在达标时间内识别;未能在达标时间内识别的单词,要继续熟记,再进行测试,直至全部能在达标时间内识别;2)在需要给定时间长度的复习间隔时,将程序的复习间隔时间按需要进行编制,组织实验并观测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3)若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高于遗忘比例标准值,则缩短达标时间;若平均遗忘比例低于遗忘比例标准值,则加长达标时间;调整后再进行实验,直至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接近标准值。
一种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用变动达标时间的方式使不同日数量计划的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接近遗忘比例标准值,其步骤如下按一定阶梯增加和减少每天记单词数量,对不同阶梯设定不同的达标时间,对各阶梯分别做不同的实验;若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低于遗忘比例标准值,则缩短达标时间;若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高于遗忘标准值,则加长达标时间,反复调整直至实验的遗忘比例接近遗忘比例标准值。
一种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遗忘比例标准值为2-40%。
一种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遗忘比例标准值为3-8%。
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调整记忆程序中的复习间隔时间、达标时间,使平均遗忘比例接近遗忘比例标准值,以便使用者在合理的时间内记忆更多数量的单词,提高记忆的效率。


图1是时间与遗忘率的关系曲线。
图2是初记、重记与记忆数量的关系曲线。
图3.1、3.2是记忆时间与记忆深度的关系曲线。
图4是重记时与遗忘比例的关系。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特举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
一、对本发明的一些说明一)通过实验达到获取最高记忆效率程序的方法只要花足够的时间,任何方法都能记住单词,区别只在于哪一种方法的效率高。也就是将同样数量单词记住并保持同样长时间,所用时间最短。本发明的目标是追求效率最高的记忆程序。
要实现一种所谓“最高”的指标,必须使学习程序能够通过“实验”而不是经验来获取。完成一个实验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确定一个观测指标;第二,证明观测指标是合理的;第三,设计一种能够进行观测的方法步骤。
以下我们通过分析遗忘曲线的原理找到可以进行实验的观测指标并证明指标的合理性。
遗忘曲线理论完整的描述包括以下两个意义一、记忆对象会在时间中以减速形式被遗忘;二、当记忆对象被遗忘后,重新记忆(重记)所花时间小于初记所花时间,但效率递减(见表1、图2)。表1

注表1数据来源艾宾豪斯。引自《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P251表14。
图2中t为初记所用时间,L为记忆对象数量。
在T1时间重记,所花时间为t-N,节约N-O时间,在T2时间重记,所花时间为t-M,节约时间M-O。同时,在T1和T2时间分别对对象遗忘LN和LM。
经过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记忆深度的不同,遗忘曲线的弯度也不同(参阅《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P253)(见图3.1)。也就是说,印象深忘的慢。
在图3.1中,记忆深度高的S2比记忆深度浅的S1平缓。
图3.2中,随着在T1和T2时间重记和复习,S2、S3逐渐平缓。
复习和对遗忘的对象重记会加深记忆,所以每次复习都使遗忘曲线进一步平缓,进一步靠近L线(图3.2)。当复习达到一定程度,遗忘比例和每个对象遗忘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遗忘曲线说明,在初记后记忆对象会以减速方式被遗忘,被遗忘的对象达到初记的记忆水平所用时间以减速方式被节约。因此,一个确定的间隔时间都对应了一个确定的遗忘比例,同时也对应了一个重记所需时间。同样可以说,一个确定的遗忘比例都对应了一个确定的间隔时间,同时也对应了一个重记所需时间。
根据以上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低遗忘比例所产生的间隔时间,比高遗忘比例所产生的间隔时间在重记记忆对象时所用时间要少,两者的差距大约是遗忘比例差别倍数的平方。
证明如图4所示,在时间T1遗忘了LN数量,每个对象重记用时为tN;时间T2遗忘了LM数量,每个对象重记用时为tM。
在T1重记用时为tN*LN在T2重记用时为tM*LM由于由于tN=LN,tM=LM,所以T1复习用时为tN2或LN2,T2复习用时为tM2或LM2。
因此,T1重记用时/T2重记用时=(LN/LM)2也就是说,低遗忘比例确定的复习时间比高遗忘比例所确定的复习时间要大大节省重记所需时间。假定T1遗忘比例是10%,T2的遗忘比例是50%,在重记时T2用时是T1用时的接近25倍。
由于遗忘比例的高低决定了复习所用时间,因此在实验中,遗忘比例应该是基本观测指标。一个足够低的遗忘比例所确定的程序是“最优”程序。应该首先确定一个足够低的遗忘比例,在实验中调整、修正其他所有参数,做出适应该指标的程序。
二)最优状态观测指标的确定方法“足够低的遗忘比例”是多少?是否是遗忘比例为零为最优?根据心理学原理和实验的可能性,最佳遗忘比例应该是大于零的一个数值。
要达到接近零的遗忘比例,实际是要求记忆深度足够高,而且复习间隔时间足够短。
我国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学习的程度越高(一次将记忆对象反复识记次数越多),记忆曲线越平缓。但学习程度达到一定高水平时,“效果并不随之再有明显的增长(见《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P253)。因此,将单词一次重复记忆过多次数,不仅也要花时间,而且并不能保持无限长的时间。无限缩短复习间隔时间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实用的产品不可能要求使用者在初记后间隔很短时间进行复习,复习间隔必须有一定长度。第三,由于实验者应用程序的方法总会有差别,记忆能力也不同,追求零遗忘比例所花的代价反而很大。
三)规定不同类型实验者达到同一遗忘曲线的方法我们试图通过一个确定的遗忘比例与一个确定的遗忘曲线相交产生一个确定的复习间隔时间。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记忆能力不同,而且同一个人每次学习的学习程度(记忆深度)也可能不相同,因此每个人或每次的遗忘曲线也会有差异,一个确定的直线(遗忘比例)与一个不确定的遗忘曲线相交会产生很多不确定的复习间隔时间。这样状态不能完成可观察的实验。
在心理学实验中,记忆深度是用对记忆对象的反应时间来测定的。及当实验者看到“能指”(符号学术语,类似英语单词)后多长时间能够说出“所指”(类似该单词的汉语释义)。时间短则记忆深度高,长则记忆深度低。
我们用一种类似的方法使所有实验者的初记和复习的记忆深度(略等于学习程度)接近,从而使他们的遗忘曲线接近。这种方法就是在实验者初记和复习的结尾程序中增加一个“达标程序”。
达标程序是在规定时间内对记忆对象做出正确识别的程序。比如在实验者确认自己记住所有记忆对象后,达标程序将记忆对象在规定时间(如每2秒)内逐个展现出来,实验者对每个单词在2秒中内正确识别,则展现下一个并记录为达标,如果不能在两秒中内正确识别则程序自动展现下一个,并记录为该单词没有达标。对没有达标单词要再次熟记并实现达标。由于达标的时间相同,所以实验者对对象的记忆深度也基本相同。这时,记忆力好的实验者与记忆力差的实验者区别主要在于前者学习或复习总用时少。而且不管实验者情绪或注意力程度如何,都完成了相同的记忆程度。从而使遗忘曲线在最小范围内摆动。
四)达到最佳复习时间分布的方法和实验步骤实验条件1、做一个可以观测学习用时和复习遗忘比例的,基于微机的单词记忆程序,程序包括一个初记程序,一个确定的达标时间和一个假定的时间间隔(比如第一次复习12小时,其后以天为单位)的多次复习程序;2、组织足够的实验者(比如组织30——40个高中以上学历的实验者);3、教会实验者统一的使用方法;4、所有实验者都从生词开始学习(我们可以让每个实验者从其最高英语学习阶段再高两册以上课本开始学习);5、每个实验者都每天初记同样数量的单词。
二、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一本发明是一种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先设定一个低的遗忘比例作为标准值,调整记忆程序,使实验的遗忘比例标准值接近标准遗忘比例,一般包括下述步骤①将任意数量的单词储存在预设的词库中,词库可以包括是初中、高中、大学四、六级的单词,也可以是新概念、托福等单词,还可以是其他语种的单词;并编制每天记忆确定单词数量的学习计划;②编制一个每天按计划初记单词,以及以后多次、任意间隔时间对初记单词进行复习的单词记忆程序;③预先确定一个低于50%的遗忘比例标准值;该标准值对记忆效率的影响很大,如果定得过低,会使记忆的时间增加很多,遗忘比例标准值选在2%-40%;以3%-8%更好;本实施例选择5%。
④在单词记忆程序中,设置对应该复习单词的遗忘比例进行检查的功能;⑤在单词记忆程序中设置对每个实验者每次复习的遗忘比例进行记录和统计的功能;随机组织足够多的实验者,一般不少于30个,本发明取35人。
⑥组织实验者按单词记忆程序和计划进行实验;让实验人按照已编制的记忆程序的步骤学习新单词。
在实验者学习的过程中,记忆程序统计每个实验者复习的平均遗忘比例和学习所用时间。
2)用调整记忆程序复习间隔时间的方法使实验平均遗忘比例接近遗忘比例标准值,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在观测到实验中每次复习的平均遗忘比例高于遗忘比例标准值时,调整记忆程序,缩短每次复习间隔时间;②在观测到实验中每次复习的平均遗忘比例低于遗忘比例标准值时,调整记忆程序,加长每次复习间隔时间;③不断调整记忆程序中的复习间隔时间,直至各次复习时间的平均遗忘比例接近遗忘比例标准值。
实施例二遗忘比例标准值取在2%,其余方法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遗忘比例标准值取3%,其余方法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四遗忘比例标准值取8%,其余方法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五遗忘比例标准值取40%,其余方法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六由于产品最终使用者不可能随时进行复习,我们将使用者每天可能学习的次数安排为两次。即间隔8-12小时做第一次复习。
但是,记忆对象在初记后离初记时间越近,遗忘比例越高。这样,对第一次复习来讲,由于复习间隔时间是确定的,遗忘比例是要求达到的,因此必须使遗忘曲线足够的平缓才能适应这个状态。
由于反应时间的长短可以表现记忆深度,而记忆深度决定了遗忘曲线的形状,我们用达标时间的长短来控制遗忘曲线。直至实验的遗忘比例达到遗忘比例标准值(达标时间理论上不可能过短,因为图象和声音识别本身也有个最短反应能力问题。我们用1.3——1.5秒做初记达标,可以实现间隔8——12小时,5%的遗忘比例。但要实现间隔24小时,5%的遗忘比例,将达标时间缩短到1秒以内,实验者很难做出反应,因此无法实现间隔一天以上的复习安排)。
通过确定足够短的达标时间对拉长其他复习时间也有作用。方法步骤同前。
本实施例的方法是除了具有实施例一的1)、2)的方法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一个设置学习的达标程序,在给定复习间隔时间的条件下用调整记忆程序达标时间的方法使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接近遗忘比例标准值,它包括下述步骤1)在每次初记和复习程序结尾设置一达标程序该程序将学习的单词按顺序,以相同的达标时间展示,要求实验者在达标时间内识别;如果实验者在规定的达标时间内未能识别该单词,则程序将单词做为遗忘处理,对被遗忘的单词,要继续熟记,由程序再进行测试,直至全部能在达标时间内识别;
2)在需要给定时间长度的复习间隔时,将程序的复习间隔时间按需要进行编制,组织实验并观测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实验者的样本取得及数量与实施例一相同。
3)若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高于遗忘比例标准值,则缩短达标时间;若平均遗忘比例低于遗忘比例标准值,则加长达标时间;调整后再进行实验,直至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接近标准值。
本实施例中达标时间取1.3秒,复习间隔时间取8小时。
实施例七本实施例中达标时间取1.5秒,复习间隔时间取12小时,其余同实施例六。
实施例八本实施例中达标时间取1.4秒,复习间隔时间取10小时,其余同实施例六。
实施例九根据心理学原理,记忆不同数量的对象,平均每个对象用时不同,遗忘曲线也不同(见《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P253)。通常是记忆数量越少,平均用时越少,遗忘曲线越陡;记忆对象越多,平均每个对象用时越多,但遗忘曲线越平缓。如果确定了一个共同的复习间隔时间,选择不同的学习数量计划,遗忘比例就难以保障在理想范围。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是变动达标时间。
本实施例的方法是除了具有实施例一和实施例六的方法外,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还包括用变动达标时间的方式使不同日数量计划的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接近遗忘比例标准值,其步骤如下做出几个有一定阶梯数量的不同计划,增加和减少每天记单词数量,对不同的阶梯设定不同的达标时间,对阶梯数量少的计划事先假定一个比较短的达标时间,对数量多的计划事先假定一个比较长的达标时间;对每一阶梯分别做实验,实验方法与实施例一、六相同,若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低于遗忘比例标准值,则缩短达标时间;若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高于遗忘比例标准值,则加长达标时间,反复调整直至所有计划的实验遗忘比例接近遗忘比例标准值。
设定不同的阶梯可以让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计划,时间充裕时,可以安排多记些单词;若工作、学习紧张时间少时,可以安排少记一些单词。
权利要求
1.一种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1)用一个低的遗忘比例作为标准值,调整记忆程序,使实验的遗忘比例标准值接近标准遗忘比例①将任意数量的单词储存在预设的词库中,并编制每天记忆一个确定单词数量的学习计划;②编制一个每天按计划初记单词,以及以后多次、任意间隔时间对初记单词进行复习的单词记忆程序;③预先确定一个低于50%的遗忘比例标准值;④在单词记忆程序中,设置对应该复习单词的遗忘比例进行检查的功能;⑤在单词记忆程序中设置对每个实验者每次复习的遗忘比例进行记录和统计的功能;⑥组织足够数量的实验者按单词记忆程序和计划进行实验;2)用调整记忆程序复习间隔时间的方法使实验平均遗忘比例接近遗忘比例标准值,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在观测到实验中每次复习的平均遗忘比例高于遗忘比例标准值时,缩短每次复习间隔时间;②在观测到实验中每次复习的平均遗忘比例低于遗忘比例标准值时,加长每次复习间隔时间;③不断调整记忆程序中的复习间隔时间,直至各次复习时间的平均遗忘比例接近遗忘比例标准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设置学习的达标程序,在确定复习间隔时间的条件下,用调整记忆程序达标时间的方法使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接近遗忘比例标准值,它包括下述步骤1)在每次初记和复习程序结尾设置一达标程序该程序将学习的单词按顺序,以相同的达标时间展示,要求实验者在达标时间内识别;未能在达标时间内识别的单词,要继续熟记,再进行测试,直至全部能在达标时间内识别;2)在需要给定时间长度的复习间隔时,将程序的复习间隔时间按需要进行编制,组织实验并观测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3)若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高于遗忘比例标准值,则缩短达标时间;若平均遗忘比例低于遗忘比例标准值,则加长达标时间;调整后再进行实验,直至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接近标准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用变动达标时间的方式使不同日数量计划的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接近遗忘比例标准值,其步骤如下按一定阶梯增加和减少每天记单词数量,对不同阶梯设定不同的达标时间,对各阶梯分别做不同的实验;若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低于遗忘比例标准值,则缩短达标时间;若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高于遗忘标准值,则加长达标时间,反复调整直至实验的遗忘比例接近遗忘比例标准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遗忘比例标准值为2-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遗忘比例标准值为3-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遗忘比例标准值为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初记达标时差是为1.3-1.5秒,复习间隔时间为8-12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初记达标时差是为1.3-1.5秒,复习间隔时间为8-12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单词数量少的阶梯设定的达标时间短。
全文摘要
一种编制高效率记忆程序的方法,它是将实验者每次复习的遗忘比例进行记录统计,将得出的实验的遗忘比例与遗忘比例标准值比较,再通过调整记忆程序达标时间而使实验的平均遗忘比例接近遗忘比例标准值的方法。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调整记忆程序中的复习间隔时间、达标时间,使平均遗忘比例接近遗忘比例标准值,以便使用者在合理的时间内记忆更多数量的单词,提高记忆的效率。
文档编号G06F9/45GK1356633SQ0114505
公开日2002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31日
发明者杨松林 申请人:杨松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