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系统、探测设备、设备及程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208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设备管理系统、探测设备、设备及程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络中的设备管理系统、该设备管理系统中使用的探测设备、该设备管理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及程序,尤其是涉及不进行分别输入位于越过路由器的目的地的网络上设备的IP地址的麻烦作业、就可由管理设备管理位于越过路由器的目的设备的设备管理系统、探测设备、设备及程序。
背景技术
以前,在公司内LAN等网络上设置管理连接在网络上的设备的管理用设备(下面称为管理设备)(例如参照特开平06-338884号公报)。该管理设备在网络上送出将发送目的IP地址设定为255、255、255、255的广播包,通过来自接收该广播包的打印机等各设备的回信,取得管理信息,确认该管理信息中包含的设备销售商名称、型号名称、墨水或调色剂量、印刷张数、设备的设定状况、设备的错误状况等,进行设备管理。
但是,近年来,公司内LAN大规模化,并多通过路由器彼此连接多个网络。从而,在通过路由器彼此连接多个网络的情况下,不限于将管理设备送出的上述广播包发送到越过路由器的目标网络。由于会向路由器目的地发送广播包,并且通过路由器连接的双方网络的信息量增大,所以通例是通常由网络管理者来设定,使广播包不通过路由器。因此,即使在例如连接管理设备a的网络A中进行广播,有时也不能向通过路由器与网络A连接的网络B发送该广播包。即,有时连接在网络A上的管理设备a仅通过在网络A上进行广播,不能取得连接在网络B上的1个或多个设备b的管理信息,不能管理设备b。
因此,这种情况下,分别向管理设备a输入存在于越过路由器的目标网络中的作为管理对象的设备b的IP地址,根据输入的IP地址,在管理设备a与设备b之间收发信管理信息,在管理设备a上管理设备b。
发明所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此分别输入IP地址的作业随着存在于越过路由器的目的地的网络中的管理对象设备B增大,变为非常烦杂的作业。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不进行分别输入位于越过路由器的目的地的网络上设备的IP地址的麻烦作业、就可由管理设备管理位于越过路由器的目的网络中的设备的设备管理系统、探测设备、设备及程序。
解决问题的手段及发明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所述发明是一种设备管理系统,由连接到可经路由器与第1网络通信的第2网络上的管理设备管理连接在上述第1网络上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网络上还具备可与上述管理设备通信的探测设备,该探测设备具备广播单元,对连接该探测设备的上述第1网络,执行请求管理上述设备用管理信息的广播;和传送单元,向上述管理设备传送通过对应于该广播的来自上述设备的应答所得到的上述管理信息,上述管理设备具备管理单元,根据由上述传送单元传送的上述管理信息,管理上述第1网络上的上述设备。
在该设备管理系统中,为了由连接在第2网络上的管理设备来管理连接在第1网络上的设备,在第1网络上具备可与管理设备通信的探测设备。该探测设备对第1网络执行请求管理设备用管理信息的广播,向管理设备传送由对应于广播的来自设备的应答得到的管理信息。因此,管理设备根据从探测设备传送的管理信息,可管理第1网络上的设备。
因此,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管理系统,则由连接在第2网络上的管理设备来识别连接在第1网络上的设备,从而,可管理该设备。另外,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管理系统,则由于仅通过将管理设备与探测设备设定为可通信,就可使管理设备管理连接在第1网络上的设备,所以不必像以前那样进行分别输入连接在第1网络上的管理对象设备的IP地址的麻烦作业。
权利要求21所述发明的探测设备,可与管理设备进行通信地设置在第1网络上,其中具备广播单元,对连接探测设备的第1网络,执行请求管理设备用管理信息的广播;和传送单元,向管理设备传送通过对应于广播的来自设备的应答所得到的管理信息。若使用该探测设备,则可构成上述设备管理系统,可实现对权利要求1所述设备管理系统描述的作用、效果。
另外,权利要求22所述的程序,其中在与管理设备可通信地设置在第1网络上的探测设备中执行广播处理,对连接探测设备的第1网络,执行请求管理设备用管理信息的广播;和传送处理,向管理设备传送通过对应于广播的来自设备的应答包(packet)所得到的管理信息。若在探测设备中执行该程序,则可实现对权利要求1所述设备管理系统描述的作用、效果。
作为从探测设备向管理设备传送连接于第1网络上的设备的设备信息的方法,考虑各种形态。例如,也可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那样,传送单元在每次通过对应于广播的来自设备的应答得到管理信息时,依次向管理设备传送管理信息。
另外,也可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那样,在探测设备中具备存储单元,存储通过对应于广播的来自设备的应答所得到的管理信息,传送单元也可以向管理设备传送通过对应于广播的、来自设备的应答所得到的新的上述管理信息中、与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过去的管理信息不同的管理信息。从而,因为不从探测设备向管理设备传送不用传送的管理信息,所以减轻了从多个探测设备接收管理信息的管理设备接收该管理信息的接收处理所需的处理负担。
最好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那样,管理设备具备通知单元,向探测设备通知作为管理对象的设备的条件,传送单元向管理设备传送满足由通知单元通知条件的设备的管理信息。从而,因为不从探测设备向管理设备传送不用传送的管理信息,所以减轻了从多个探测设备接收管理信息的管理设备接收该管理信息的接收处理所需的处理负担。
下面,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由连接到可经路由器与第1网络通信的第2网络上的管理设备管理连接在上述第1网络上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网络上还具备可与上述管理设备通信的探测设备,该探测设备具备广播单元,对连接该探测设备的上述第1网络,执行指令上述设备的广播,以向上述管理设备发送管理上述设备用的管理信息,上述设备具备目的地设定发送单元,根据经上述广播单元的指令,对上述管理设备设定对上述广播的应答目标,发送上述管理信息,上述管理设备具备管理单元,根据从上述设备接收到的上述管理信息,管理上述第1网络上的上述设备。
在该设备管理系统中,因为由连接到第2网络上的管理设备管理连接在第1网络上的设备,在第1网络上具备可与管理设备通信的探测设备,该探测设备对第1网络执行请求管理设备用的管理信息的广播。于是,设备根据经广播单元的指令,对管理设备设定对广播的应答目标,向管理设备发送管理信息。因此,管理设备根据从设备接收到的管理信息,可管理第1网络上的设备。
因此,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管理系统,则由连接在第2网络上的管理设备来识别连接在第1网络上的设备,从而,可管理该设备。
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探测设备,可与管理设备进行通信,设置在第1网络上,其中具备广播单元,对连接探测设备的第1网络,执行指令上述设备的广播,以向管理设备发送管理设备用的管理信息。若使用该探测设备,则可构成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可实现对权利要求5所述设备管理系统描述的作用、效果。
另外,权利要求24所述的程序,其中在可与管理设备进行通信的、设置在第1网络上的探测设备中执行广播处理,对连接探测设备的第1网络,执行指令设备的广播,以向管理设备发送管理设备用的管理信息。因此,若在探测设备中安装该程序,则可构成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的探测设备,可实现对权利要求5所述设备管理系统描述的作用、效果。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连接在第1网络上,其中具备目的地设定发送单元,在从探测设备通过广播进行指令,以向管理设备发送管理设备用的管理信息时,在管理设备中设定目的地,发送管理信息。若使用该设备,则可构成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可实现对权利要求5所述设备管理系统描述的作用、效果。
另外,权利要求26所述的程序,执行目的地设定发送处理,在从探测设备通过广播指令连接在第1网络上的设备、以向管理设备发送管理设备用的管理信息时,在管理设备中设定目的地,发送上述管理信息。因此,若在设备中安装该程序,则可构成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的设备,可实现对权利要求5所述设备管理系统描述的作用、效果。
下面,也可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那样,管理设备具备通知单元,向探测设备通知作为管理对象的设备的条件,广播单元对第1网络执行向满足由通知单元通知的条件的设备请求管理信息的广播。从而,因为不是管理对象的设备不对管理信息的请求进行应答,所以对无用通信防患于未然。
下面,也可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那样,探测设备具备判断单元,判断第1网络上是否连接了新的设备,在由判断单元判断为第1网络上连接了新的设备时,执行广播。在该设备管理系统中,若第1网络上连接了新的设备,则通过探测设备来进行广播,由管理设备来识别新连接的设备。因此,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管理系统,则仅通过向网络新连接设备,就可由管理设备自动管理该设备。
下面,也可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那样,在从管理设备接收到执行广播意思的请求时,广播单元执行广播。从而,管理设备可在必需时取得最新的设备管理信息。
下面,也可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那样,上述管理设备对事先登录的探测设备执行上述广播。从而,可利用登录的探测设备来收集管理信息。
下面,也可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那样,在上述第1网络中不存在登录的探测设备的情况下,连接到上述第2网络上的管理设备对连接到上述第1网络上的设备执行请求管理信息的单独计算(unicast)。从而,即使在第1网络上不存在探测设备的情况下,也可收集管理信息。
下面,也可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那样,在上述第1网络中不存在登录的探测设备的情况下,连接在存在于第3网络与上述第1网络之间的路由器的数量比存在于上述第1网络与管理设备之间的路由器的数量少的第3网络上的探测设备,对连接到上述第1网络上的设备执行请求管理信息的单独计算。从而,通过在网络间距离远(存在于网络间的路由器的数量多)的两者间执行更多单独计算,可删除所谓对存在于两者间的网络造成负荷的缺点。另外,若在网络间距离远的两者间执行单独计算,则存在于网络间的路由器的中继处理增加,结果,收集管理信息用的时间增大,但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在网络间距离近的两者间收集管理信息,所以可削减该时间。
下面,也可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那样,在确认未登录探测设备的网络中存在探测设备的情况下,重新登录该探测设备。从而,可节省登录探测设备的工夫。
下面,也可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那样,在确认未登录探测设备的网络中存在可用作探测设备的设备的情况下,向该设备发送使之用作探测设备的程序,使该设备用作探测设备,并且,将该设备作为探测设备登录在管理设备中。从而,除节省将探测设备登录在管理设备中的工夫外,因为可使设备用作探测设备,所以还可高效率地收集管理信息。
下面,也可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那样,上述管理设备向上述探测设备通知收集管理信息的网络范围,上述探测设备使用广播和单独计算,向属于通知的网络范围的设备请求管理信息。从而,可减轻管理设备的负荷。
另外,权利要求27所述的探测设备,具备广播单元,在从上述管理设备通知收集管理信息的网络范围时,对属于上述网络范围内的设备执行请求管理信息的广播;和单独计算执行单元,执行请求管理信息的单独计算。若使用该探测设备,则可构成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可实现对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描述的作用、效果。
另外,权利要求28所述的程序,在上述探测设备中,执行广播处理,在从上述管理设备通知收集管理信息的网络范围时,对属于上述网络范围内的设备执行请求管理信息的广播;和单独计算执行处理,执行请求管理信息的单独计算。因此,若将该程序安装在探测装置中,则可构成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的探测设备,可实现对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描述的作用、效果。
下面,最好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那样,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中,上述管理设备具备程序发送单元,判断根据上述管理信息管理的设备可否用作上述探测设备,向判断为可用作上述探测设备的设备发送使该设备用作上述探测设备用的探测化程序,由上述程序发送单元发送探测化程序的设备具备安装上述探测化程序的安装单元。根据该设备管理系统,可探测设备化用作探测设备的设备。因此,若使用该设备管理系统,则即使探测设备发出故障,也可通过探测设备化设备,来继续设备的管理。
可是,作为探测设备化设备的定时,也可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那样,管理设备在不与上述探测设备进行通信时进行。
另外,在确认多个用作探测设备的设备的情况下,也可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那样,对优先级高的设备发送上述探测化程序。该优先级以管理设备中的管理履历老的事物或运转率高的事物优先等,适当设定。
下面,也可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那样,在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中,上述设备是印刷装置,上述管理信息包含表示印刷装置的设定和印刷装置的装置状态至少一方的信息。从而,可根据管理信息来把握印刷装置的设定或印刷装置的装置状态。
下面,也可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那样,在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中,上述管理信息包含表示印刷装置的设定和印刷装置的装置状态至少一方的信息,上述探测设备是印刷装置,在从上述管理设备接收执行广播意思的请求时,向上述管理设备发送该探测设备的管理信息。从而,因为在从管理设备接收执行广播意愿的请求时,向管理设备发送探测设备的管理信息,所以管理设备不需要另外请求探测设备自身的管理信息,可容易管理探测设备。
下面,也可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那样,在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中,上述管理信息包含表示印刷装置的设定和印刷装置的装置状态至少一方的信息,上述探测设备是印刷装置,在从上述管理设备接收收集管理信息的网络范围的通知时,向上述管理设备发送该探测设备的管理信息。从而,因为在从管理设备接收收集管理信息的网络范围通知时,向管理设备发送探测设备的管理信息,所以管理设备不需要另外请求探测设备自身的管理信息,可容易管理探测设备。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设备管理系统的公司内LAN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管理设备、探测设备、设备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设定管理对象用的信息收集设定窗口的图。
图4是表示收集管理信息时使用的OID表的图。
图5是表示登录了可收集管理信息的设备的IP地址的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图。
图6是说明由实施例1的设备管理系统进行的整体处理用的模式图。
图7是表示[SNMP REPLY]包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中管理设备第1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1中管理信息请求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1中广播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中单独计算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1中管理设备第2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1中管理信息挑选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1中设备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1中探测设备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一览表示过去接收的包的内容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2中单独计算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2中网络间的距离算出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实施例3中探测设备登录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实施例3中安装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实施例4中SNMP REPLY包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实施例5中监视处理的流程图。
发明实施例实施例1下面,说明作为适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设备管理系统。
这里,图1是表示适用本实施例的设备管理系统的公司内LAN的结构图。
如图1示出的公司内LAN1所示,本实施例的设备管理系统适用于由路由器2a-2e来彼此连接多个网络1a-1f的通信网络。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公司内LAN1构筑成由路由器2a-2e来彼此连接设置在各层中的网络1a-1f的通信网络,在各层(图1中为1层-6层)的网络1a-1f中,连接个人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FAX等各种各样的网络设备。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简化说明,仅图示说明连接在网络1a-1f上的各种网络设备中与本实施例关系密切的打印机及个人计算机。这里,设备a-n及探测设备5b-5f是打印机,管理设备3是个人计算机。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作为管理设备3的个人计算机管理作为设备a-n及探测设备5b-5f的打印机的实例。
如图1所示,在网络1a中连接管理位于公司内LAN1上的探测设备5b-5f及设备a-n的管理设备3,在其它网络1b-1f中连接辅助管理设备3的设备管理的探测设备5b-5f。
这里,设公司内LAN1的通信协议是TCP/IP。
另外,设管理设备3及探测设备5b-5f构成为指定对方的IP地址,可进行越过单独计算的路由器2a-2e的通信。
此外,设本实施例的各设备(管理设备3、探测设备5b-5f、设备a-n)是监视连接在网络上的网络设备的协议,对应于由RFC(Request For Comments)1157或RFC1441定义的版本1或版本2的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易网络管理协议)。
另外,设作为管理对象的设备(探测设备5b-5f及设备a-n)数据库化关于该设备的管理信息,具备由RFC1156或RFC1213等定义的MIB(ManagementInformation Base)。所谓MIB是存在于对应于SNMP的网络设备中的数据库,存储该网络设备的管理信息。在该MIB中,将管理信息称为Object,向每个Object分配唯一的数字(OID(Object ID)),构筑基于该OID的树形结构数据库。在下面说明中,将管理信息适当称为Object。
另外,在SNMP中,向对应于SNMP的网络设备发送指定想收集的管理信息OIS的[SNMP GET]包,接收该包的网络设备与之对应地将对应于指定OID的管理信息存储在[SNMP REPLY]包中并回信,由此来进行管理信息的收发信。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将分配给网络1a-1f每一个的网络地址(这里设为级别C(主机地址部为8比特))分别依次说明为10.123.21.0、10.123.22.0、…10.123.26.0。另外,将分配给每一个连接在各网络1a-1f上的各设备(管理设备3、探测设备5b-5f、设备a-n)的主机地址对每个层分别从图1中的左方顺序说明为1、2…。此外,说明为由网络管理者来设定各路由器2a-2e,以便不向连接于同一路由器上的另一网络送出在连接于路由器上的一方网络内送出的广播包(将发送目的IP地址设定为255.255.255.255的包)。
这里,管理设备3、探测设备5b-5f及设备a-n分别为图2的(a)-(c)所示结构。
即,如图2(10)所示,管理设备3由网络接口(网络I/F)10、CPU12、ROM14、RAM16、硬盘驱动器(HDD)18、显示部20、用户接口(用户I/F)22等构成。另外,网络I/F10经网络1A收发信包。ROM14是存储各种控制程序的非易失性生存储器,RAM16是暂时存储各种数据的处理结果的易失性存储器。另外,HDD18是存储如后详细描述的OID表(参照图4)、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参照图5)、关于图8-13流程图所示处理的程序、从设备收集的管理信息等的存储媒体。另外,显示部20由LCD等构成,显示各种数据的处理结果。此外,用户I/F22例如由键盘或鼠标等构成,输入用户的选择操作等。由总线24来连接这些结构,由CPU12统一管理。
探测设备5b-5f例如是打印机,如图2(b)所示,具备与上述管理设备3一样的功能,由网络I/F30、CPU32、ROM34、RAM36、HDD38、用户I/F42、总线44等构成,同时具备打字由网络I/F30接收的打字数据的打字部40。其中,与管理设备3不同之处在于,在ROM34中存储关于图14的流程图所示处理的程序,在RAM36中存储MIB,该MIB存储该探测设备5b-5f的管理信息,另外,HDD38中存储关于图15流程图所示处理的程序。
此外,设备a-n例如是打印机,如图2(c)所示,配备具备与探测设备5b-5f一样功能的网络I/F50、CPU52、ROM54、RAM56、打字部58、用户I/F60、总线62等。其中,与管理设备3不同之处在于,在ROM54中存储关于图14流程图所示处理的程序,另外,在RAM56中存储MIB,该MIB存储该设备a-n的管理信息。
另外,这里,作为设备a-n的一例,举例为不具备HDD,但设备a-n也可具备HDD。另外,作为探测设备5b-5f、设备a-n的一例,可以举打印机为例,但也可如上所述,为个人计算机、扫描仪或FAX等。
下面,参照图3来说明在本实施例的设备管理系统中,当用管理设备3来管理探测设备5b-5f及设备a-n时,进行作为管理对象的网络范围指定或作为管理对象的设备种类指定的设定输入画面。
图3是表示在管理设备3的显示部20中的信息收集设定窗口。信息收集设定窗口100由管理范围设定区域102、子网时标(mask)设定区域104、管理对象设备的出售者名设定区域106、管理对象设备的机型名设定区域108、确定按钮110、取消按钮112等构成。通过设置在管理设备3中的由键盘或鼠标等构成的用户I/F22,可构成由用户选择或输入。
管理范围设定区域102是由IP地址来设定送出[SNMP GET]包的范围的区域,这里,表示设定共计4个范围的实例。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范围的设定方法,可如[10.123.21.0-10.123.23.254]那样,用IP地址的始点和终点来设定范围,如[10.123.25.*](*相当于所谓的通配符)那样,用IP地址的部分一致来设定范围。因此,可节省象以前那样直接分别输入[10.123.24.2]或[10.123.26.3]等分配给作为管理对象的设备的IP地址的工夫。
子网时标设定区域104是设定子网时标的区域,在后述的算出网络地址的处理中利用设定在该区域中的子网时标。
管理对象设备的出售者名设定区域106是在想限定作为管理对象的设备时,设定作为管理对象的设备的出售者名的区域,在后述的挑选作为管理对象的设备的处理中利用设定在该区域中的出售者名。
管理对象设备的机型名设定区域108是在想限定作为管理对象的设备时,设定作为管理对象的设备的机型名的区域,在后述的挑选作为管理对象的设备的处理中利用设定在该区域中的机型名。
确定按钮110是在将设定在各设定区域102-108中的内容写保存在HDD18中后,该设定有效时按压的按钮。取消按钮112是在不将设定在各设定区域102-108中的内容写保存在HDD18中,该设定无效(仍为以前的设定不变)时按压的按钮。
另外,图3所示信息收集设定窗口100不限于管理设备3的显示部20,也可显示在设置于可与管理设备3通信连接的未图示的个人计算机中的显示器中。另外,此时,最好使用设置在该个人计算机中的键盘或鼠标,对信息收集设定窗口100进行设定或输入。
参照图4来说明管理设备3根据SNMP来管理设置在公司内LAN1上的探测设备5b-5f及设备a-n时使用的表(下面称为OID表)。
该OID表除将对应于作为管理设备3收集对象的管理信息(Object)的OID存储在[OID]栏中外,若对应于各OID的管理信息(Object)是何值,则将作为管理对象的设备来处理存储在[筛选值]的栏中。即,管理设备3收集对应于OID表的[OID]栏中示出的4个OID的管理信息(Object)。其中,此时,仅收集满足[筛选值]所示全部值[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设备条件]的管理信息。由此,可构成为即使数量膨大的设备存在于网络内,也可缩小、高效率地管理对象。
该OID表以与当前版本序号(每次更新OID表时分配的序号,在图4所示OID表的情况下,版本序号为42)相关联的状态存储在管理设备3及探测设备5b-5f的HDD18及HDD38中。如后详细描述,当判断管理设备3及探测设备5b-5f中存储的OID表彼此是否一致时利用该版本序号。另外,由位于图4所示OID表中的各OID和对应于该OID的Object构成的MIB相当于由RFC1759定义的[Print]MIB,是为了管理打印机而设定的MIB。另外,这里,构成MIB,以分别对于位于OID表第1行的所谓[1.3.6.1.2.1.43.8.2.1.14.1]的OID,存储特定打印机的出售者名的Object(一般称为[prtlnputVenderName]Object),对于位于OID表第2行的所谓[1.3.6.1.2.1.43.8.2.1.15.1]的OID,存储特定打印机的机型名的Object(一般称为[prtlnputmodel]Object),对于位于OID表第3行的所谓[1.3.6.1.2.1.43.10.2.1.4.1]的OID,存储特定打印机的打印张数的Object(一般称为[prtMarkerLifeCount]Object),对于位于OID表第4行的所谓[1.3.6.1.2.1.43.18.1.1.1.1]的OID,存储特定安装几组[prtAlert]Object的Object(一般称为[prtAlertIndex]Object)。这里,所谓[prtAlertIndex]Object表示安装几组数据库化关于打印机的卡纸或缺纸等错误信息等的[1.3.6.1.2.1.43.18]以下的[prtAlert]Object组。因此,对于在[prtAlertIndex]Object中存储了值的打印机,通过发送指定对应于想取得的错误信息等的[prtAlert]Object的OID的[SNMP GET]包,可容易知道当前的打印机的状况等。
可是,图4所示OID表的情况具体如下,关联OID与筛选器。
对于位于OID表第1行的所谓[1.3.6.1.2.1.43.8.2.1.14.1]的OID,如上所述,存储特定打印机的出售者名的Object,这里,与该OID关联所谓[Bro]的筛选值。即,如下面详细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对应于该OID的Object,并且,仅将对应于该OID的Object中包含所谓[Bro]的字符串的设备处理为管理对象的设备。另外,对应于本OID的筛选值[Bro]是用户对位于图3所示信息收集设定窗口100中的管理对象设备的出售者名设定区域106进行设定的值。
对于位于OID表第2行的所谓[1.3.6.1.2.1.43.8.2.1.15.1]的OID,如上所述,存储特定打印机的机型的Object,这里,对该OID关联所谓[L12、L16、L26、L40]的筛选值。即,如下面详细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对应于该OID的Object,并且,仅将对应于该OID的Object中包含[L12]、[L16]、[L26]、[L40]之一的字符串的设备处理为管理对象的设备。另外,对应于本OID的筛选值[L12、L16、L26、L40]是用户对位于图3所示信息收集设定窗口100中的管理对象设备的机型名设定区域108进行设定的值。
对于位于OID表第3行的所谓[1.3.6.1.2.1.43.10.2.1.4.1]的OID,如上所述,存储特定打印机的打印张数的Object,这里,对该OID不关联筛选值(不设定筛选值)。即,如下面详细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仅将具有对应于该OID的Object的设备处理为管理对象设备,根据对应于该OID的Object,不挑选作为管理对象的设备。另外,在根据打印机的打印张数想挑选作为管理对象的设备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对该OID关联所谓[10000]的筛选值,将对应于该OID的Object大于(或小于)10000的设备处理为管理对象的设备即可。此时,最好构成为在信息收集设定窗口100中重新设定关于印刷张数的设定区域,对该设定区域利用用户设定的值。
对于位于OID表第4行的所谓[1.3.6.1.2.1.43.18.1.1.1.1]的OID,如上所述,存储特定是否具备[prtAlert]Object用的Object,具体而言,在具备[prtAlert]Object的情况下,存储大于[1]的值(所有组数的值)作为对应于该OID的Object。因此,若指定该OID所得到的Object大于[1],则判断为具备[prtAlert]Object,否则判断为不具备[prtAlert]Object。这里,对于该OID,将[1]设定为筛选值。即,如下面详细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仅将具有对应于该OID的Object的设备(仅设定大于[1]的值的设备)处理为管理对象设备。另外,就对该OID的筛选值而言,用户不设定,由默认来设定。
下面,参照图5来说明存储有管理设备3的HDD18中的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该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是表示可发送请求管理信息发送的[SNMPGET]包的设备(相当于管理设备3及探测设备5b-5f,下面适当称为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的IP地址的目录。分别在图5所示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的第1行中存储管理设备3的IP地址,在第2行中存储探测设备5b的IP地址,在第3行中存储探测设备5c的IP地址。在本实施例1中,用户经管理设备3的用户I/F22输入IP地址,由此登录该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其中,就管理设备3的IP地址而言,也可构成为通过取得分配给管理设备3的IP地址,并登录在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中,用户不输入IP地址就可进行登录。另外,向该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的登录不限于设置在管理设备3中的用户I/F22,也可经设置在可与管理设备3通信的未图示个人计算机中的键盘或鼠标来进行。
下面,说明由本实施例1的设备管理系统进行的整体处理的概要。
这里,图6是说明由本实施例1的设备管理系统进行的整体处理概要用的模式图,图7是回信包的说明图。另外,为了简化说明,图6仅表示图1的公司内LAN中的网络1a、1b、1d。另外,省略对连接于网络1a上的设备a-c的图示。
在本实施例1的设备管理系统中,当从属于设定在图3所示信息收集设定窗口100的管理范围设定区域102中的管理范围的设备收集管理信息时,如图6(a)所示,若有存在于管理范围网络上的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这里,表示探测设备登录在管理信息可收集目录中,并且,存在于管理范围的网络上的情况下的实例),则从管理设备3越过路由器2a通过单独计算向探测设备5b发送委托[SNMP GET]包的广播的包。另外,对于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不存在于网络上的管理范围而言(这里,表示在网络1d上不存在登录在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中的设备,连接在同一网络上的设备i存在于管理范围内的情况的实例),管理设备3通过单独计算向设备i发送[SNMP GET]包。
之后,如图6(b)所示,接受委托的探测设备5b向网络1b上广播[SNMP GET]包。另外,在上述[SNMP GET]包中存储图4的OID表所示的4个OID。
之后,如图6(c)所示,各设备d-f根据存储在[SNMP GET]包中的各OID,向探测设备5b回信关联各OID与Object的回信包([SNMP REPLY]包)。
之后,如图6(d)所示,一旦探测设备5b从各设备d-f接收回信包,则判断该回信包是否从管理对象的设备回信的包(判断是否存在对应于图4的OID表所示OID的Object,并且,满足筛选值的条件的包),根据该判断,向管理设备3仅发送从管理对象的设备回信的回信包。另外,即使对通过单独计算从管理设备3接收[SNMP GET]包的设备I,也可向管理设备3发送关联各OID和Object的回信包。另外,在图6中,举例说明了存在于管理范围的网络上的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是探测设备5b的情况下的实例,但即使对探测设备5c-5f也可进行同样的处理。另外,在登录在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中,并且存在于管理范围的网络上的设备为管理设备3的情况下,不发送委托图6(a)所示广播的包,管理设备3在网络1a上广播[SNMP GET]包。
这里,图7表示从上述设备回信的回信包的一例。这里,如图7(a)所示,从一个都不具备对应于上述4个OID的Object(没有关联于上述4个OID的MIB)的设备对构成[SNMP REPLY]包的所有OID,关联称为[No such]的Object。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因为上述4个OID都是关联于打印机的OID,所以作为回信图7(a)所示包的设备,例如可以举出未图示的个人计算机或扫描仪等。
另外,如图7(b)所示,从不具备部分对应于上述4个OID的Object(上述4个OID内,没有与任一OID关联的MIB)的设备回信的回信包,对构成[SNMPREPLY]包的OID中不具备Object的OID(这里为第4行OID),关联称为[No such]的Object。
另外,如图7(c)所示,从具有对应于上述4个OID的所有Object的设备回信的回信包,对构成[SNMP REPLY]包的所有OID,关联Object。
即,在本实施例中,仅向管理设备3发送从管理对象的设备发送的管理信息。因此,因为从探测设备5b向管理设备3仅回信存储作为管理对象设备的管理信息的回信包,所以若使用该设备管理系统,则可越过路由器2a-e来管理想由管理设备管理的设备,同时,可有效管理设备。
下面,参照图8-图13的流程图来详细说明根据实施例1的设备管理系统中管理设备3的处理。另外,图8-图13所示管理设备3的处理通过管理设备3的CPU12执行关于图8-图13的流程图的程序来实现。
图8是关于[管理设备第1处理]的流程图。通常从管理设备3的电源接通时开始到电源切断时为止来执行基本该流程图的处理。
一旦开始该[管理设备第1处理],则在S101中,未图示的计时器启动从0开始的计时,之后,转移到S102的处理。该计时器的计时被用于在后说明的S104的处理中。
在S102中,执行请求设备发送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之后,转移到S103的处理。另外,后面参照图9-图11来详细描述S102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
在S103中,通过复位在S101中启动计时的计时器,在计时器中再次开始从0开始的计时,转移到S104的处理。
在S104中,判断计时器的计时是否经过10分钟,在判断为经过10分钟的情况下(S104是),则返回上述S2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在判断为未经过10分钟的情况下(S104否),转移到S105的处理。
在S105中,判断是否更新图4所示OID表,在判断为更新了OID表、即按下图3所示信息收集设定窗口100的确定按钮110、增加OID表的版本序号的情况下(S105是),转移到S106的处理,否则(S105否),转移到S107的处理。
在S106中,在进行向登录在图5所示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中的探测设备5b-5f(在图5的情况下,相当于探测设备5b及5c)发送最新的OID表的处理后,转移到S107的处理。
在S107中,判断是否有来自用户的管理信息显示请求,在判断为有来自用户的管理信息显示请求、即有经管理设备3的用户I/F22在显示部20中显示管理信息的意思的请求的情况下(S107是),转移到S108的处理,否则(S107否),返回S104的处理。另外,该管理信息的显示请求不限于设置在管理设备3中的用户I/F22,也可经设置在与管理设备3可通信的未图示的个人计算机中的键盘或鼠标来进行。
在S108中,进行在显示部20中显示存储在管理设备3的HDD18中的管理信息的处理,返回S104的处理。通过确认由S108的处理显示的管理信息,用户可把握管理对象设备的状况。另外,该管理信息的显示不限于设置在管理设备3中的显示部20,也可经设置在与管理设备3可通信的未图示的个人计算机中的显示器来进行。
如上所述,在图8所示[管理设备第1处理]中,计时器的计时每次经过10分钟时(S104是),执行S2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在计时器的计时未经过10分钟期间)S104否),执行OID表的更新确认(S105)或管理信息的显示请求确认(S107)等的处理。
下面,参照图9-图11来说明上述[管理信息请求处理](S102)的细节。
一旦图9所示[管理信息请求处理](S102)开始,则在S201中,执行使用广播来请求设备发送管理信息的[广播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之后,转移到S202的处理。
这里,参照图10来说明该[广播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S201)。
一旦[广播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开始,则首先在S301中,执行将设置在管理设备3的RAM16中的计数器n设定为[1]的处理,之后,转移到S302的处理。计数器n用作所谓的指针,在之后的处理中,在特定位于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参照图5)的多个IP地址中成为参照目的地的IP地址时使用。
在S302中,将存储在管理设备3的HDD18中的管理范围(设定在图3的管理范围设定区域102中的管理范围)作为[残存范围]存储在管理设备3的RAM16中(将存储在HDD18中的管理范围复制在RAM16中),之后,转移到S303的处理。在以后的处理中,为了特定不请求发送管理信息的IP地址范围而利用该[残存范围]。
在S303中,判断是否对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参照图5)所示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的全部IP地址执行以下的S304-S310的处理,在判断为全部执行的情况下(S303是),结束本[广播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转移到图9的S202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未全部执行的情况下(S303否),转移到S304的处理。
在S304中,根据设定在图3所示信息收集设定窗口100的子网时标设定区域104中的子网时标,对从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参照图5)的上面开始表示为第n个的IP地址算出其网络地址后,转移到S305的处理。根据该算出网络地址的处理(S304),在从图5的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的上面开始第n个中登录所谓[10.123.21.1]的IP地址,在图3的子网时标区域104设定所谓[255.255.255.0]的子网时标的情况下,算出所谓的[10.123.21.0]的网络地址。
在S305中,判断在S304中算出的网络地址是否与存储在RAM16中的残存范围重叠,在判断为重叠的情况下(S305是),转移到S306的处理,在判断为不重叠的情况下(S305否),转移到S310的处理。根据S305的判断处理,例如,在S304中算出所谓[10.123.21.0]的网络地址,在RAM16中存储称为[10.123.21.0-10.123.23.254]的残存范围的情况下,因为所谓[10.123.21.0]的网络地址与所谓[10.123.21.0-10.123.23.254]的残存范围在[10.123.21.0-10.123.21.255]的范围内重叠,所以在S305中判断为重叠(S305是)。
在S306中,判断上述第n个IP地址是否是管理设备3的IP地址,在判断为上述第n个IP地址是管理设备3的IP地址的情况下(S306是),转移到S307的处理,否则(S306否),转移到S308的处理。
在S307中,向自身网络1a内广播指定图4的OID表中所示的4个OID的[SNMP GET]包(送出将发送目的IP地址指定成255.255.255.255的广播包),转移到S309的处理。
在S308中,通过单独计算将存储指定上述4个OID的[SNMP GET]包的广播执行委托的包(存储图4所示OID表的版本序号和广播执行委托的包)发送到上述第n个IP地址目的地,之后,转移到S309的处理。另外,在后面详细描述,接受该广播执行委托的探测设备5b-5f根据该委托,向连接该探测设备5b-5f的网络1b-1f内广播指定上述4个OID的[SNMP GET]包。
在S309中,从存储在RAM16中的残存范围中删除在S304中算出的网络地址、即在S307中执行[SNMP GET]包的广播后的网络地址、或在S308中将[SNMPGET]包的广播执行委托给探测设备5b-5f的网络地址,转移到S310的处理。根据S309的处理,例如,在S304中算出所谓[10.123.21.0]的网络地址,在RAM16中存储所谓的[10.123.21.0-10.123.23.254]的残存范围的情况下,从存储在RAM16中的所谓[10.123.21.0-10.123.23.254]的残存范围中删除所谓[10.123.21.0]的网络地址。结果,存储在PAM16中的残存范围变为[10.123.21.0-10.123.23.254],在下次以后的S305的处理或S309的处理中,基于该新的残存范围来进行处理。
在S310中,进行将计数器n增加1的处理,返回S303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图10所示[广播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中,依次确认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参照图5)所示IP地址(S310),在存在属于残存范围的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的情况下(S305是),执行通过广播向该设备(管理设备3或探测设备5b-5f)发送[SNMP GET]包(S307、S308)。
下面,返回图9,进行S202以后的说明。
在S202中,在执行使用单独计算向设备请求发送管理信息的(单独计算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后,结束本[管理信息请求处理],转移到图8的S103的处理。
这里,参照图11来说明[单独计算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S202)。
一旦开始[单独计算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S202),则首先在S401中,判断是否存在存储在RAM16中的残存范围,即是否存在不进行广播管理信息发送请求的管理范围,在存在残存范围的情况下(S401是),转移到S402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不存在残存范围的情况下(S401否),结束本[单独计算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经过图9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的结束后,转移到图8的S103的处理。
在S402中,进行从存储在RAM16中的残存范围中选择任一IP地址的处理,之后,转移到S403的处理。
在S403中,通过单独计算向在S402中选择的IP地址发送[SNMP GET]包后,转移到S404的处理。
在S404中,进行从RAM16中存储的残存范围中删除在S403中进行单独计算的IP地址的处理,之后,返回S401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图11所示[单独计算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中,执行重复通过单独计算向属于残存范围的IP地址发送[SNMP GET]包的处理(S402、S403)的处理,直到没有残存范围为止(S401、S404)。
下面,参照图12所示流程图来说明[管理设备第2处理]。根据该图12所示流程图的[管理设备第2处理]与[管理设备第1处理](参照图8)一样,通常在从管理设备3的电源接通时开始到电源切断时为止执行。另外,两个处理是彼.此独立的处理,在两者并行的状态下进行处理。
一旦开始该[管理设备第2处理],则在S501中,判断是否经网络I/F10接收到包,在判断为未接收到包的情况下(S501否),通过再次返回S501的处理,监视包的接收,在判断为接收包的情况下(S501是),转移到S502的处理。
在S502中,判断在S501中判断为接收的包是否是存储请求发送OID表的内容的包,在判断为是存储请求发送OID表的内容的包的情况下(S502是),转移到S503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S502否),转移到S504的处理。另外,在后述探测设备5b-5f进行的处理中,存储请求发送OID表的内容的包,是探测设备5b-5f发送到管理设备3目的的包。
在S503中,通过单独计算向请求OID表的探测设备5b-5f发送存储在HDD18中的最新OID表,返回S501的处理,监视包的接收。
在S504中,判断在S501中判断为接收的包是否是存储管理信息的包,在判断为不是存储管理信息的包的情况下(S504否),在S505中,执行对应于该包的其它处理后,返回S501的处理,监视包的接收,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是存储管理信息的包的情况下(S504是),转移到S506的处理。另外,存储管理信息的包相当于从应答上述[SNMP GET]包的发送的设备发送的[SNMP REPLY]包。
在S506中,根据包的内容来确认管理信息的发送源IP地址、即应答[SNMPGET]包后发送[SNMP REPLY]包的设备的IP地址,判断该IP地址是否属于存储在HDD18中的管理范围,在判断为不属于管理范围的情况下(S506否),转移到S507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属于管理范围的情况下(S506是),转移到S508的处理。另外,因为不必收集管理范围以外的管理信息,所以为了根据管理范围来判断是否是应收集的管理信息,切换以后的处理而进行该506的处理。
在S507中,进行废弃接收的管理信息的处理,返回S501的处理,监视包的接收。
在S508中,判断接收到的包是否是从探测设备5b-5f发送的,在判断为是从探测设备5b-5f发送的情况下(S508是),转移到S511的处理,在否的情况下(S508否),转移到S509的处理。另外,在后面详细描述,但在本实施例1中,即使对探测设备5b-5f也进行与后述的[管理信息挑选处理](S509)实质相同的处理,所以该S508的处理是避免重复进行[管理信息挑选处理]浪费的处理。
在S509中,进行[管理信息挑选处理],之后,转移到S510的处理。
这里,参照图13来说明[管理信息挑选处理](S509)。
一旦开始[管理信息挑选处理],则首先在S601中,执行对设置在管理设备3的RAM16中的计数器m设定[1]的处理,之后,转移到S602的处理。计数器m用作所谓的指针,在之后的处理中,在特定图4所示OID表的参照位置及图7所示返回包的参照位置时使用。
在S602中,对于对应于上述[SNMP GET]包从设备返回的返回包(参照图7),判断与位于从该返回包的上面开始第m个OID关联的Object是否是[No Such](参照图7),在判断为是[No Such]的情况下(S602是),转移到S607的处理,在判断为不是[No Such]的情况下(S602否),转移到S603的处理。
在S603中,判断位于从图4所示OID表的上面开始第m个OID中是否设定筛选值(是否空栏),在判断为设定筛选值的情况下(S063是),转移到S604的处理,在判断为未设定筛选值的情况下(S063否),转移到S605的处理。
在S604中,判断位于从返回包的上面开始第m个的Object是否满足由位于从OID表的上面开始第m个的筛选值特定的条件,在判断为满足条件的情况下(S604是),转移到S605的处理,在判断为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S604否),转移到S607的处理。即,在S604中,确认返回包中存储的Object,特定出售者名或机型名,判断是否对应于管理对象设备。
在S605中,根据计数器来判断是否调查到OID表的最后,即是否对OID表全部进行S602-S604的处理(在图4所示OID表的情况下,根据计数器m是否为4来进行判断),在判断为调查到最后的情况下(S605是),结束本[管理信息挑选处理],转移到图12的S510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未调查到最后的情况下(S605否),转移到S606的处理。
在S606中,进行将计数器m增加1的处理,返回S602的处理。
在S607中,在废弃管理信息、即接收的返回包后,结束本[管理信息挑选处理]后,转移到图12的S510的处理。即,根据图13所示[管理信息挑选处理],对指定的OID挑选、废弃存储[No such]的包(S062是)、或对应于指定OID的Object满足由筛选值来特定的条件的包(S604否)(S607)。
再返回图12来说明S510以后的处理。
在S510中,进行[管理信息挑选处理](S509)的结果,判断是否通过上述S607废弃管理信息,在判断为未废弃还剩余管理信息的情况下(S510是),转移到S511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废弃管理信息的情况下(S510否),返回S501的处理,监视包的接收。
在S511中,进行将接收的管理信息存储在HDD18中的处理,返回S501,监视包的接收。
接着,参照图14来详细说明在根据实施例1的设备管理系统中的管理对象设备(设备a-n及探测设备5b-5f)中进行的[设备处理]。另外,通过设备a-n的CPU52a-52n或及探测设备5b-5f的CPU32b-32f执行关于图14的流程图的程序来实现图14所示[设备处理]。
一旦开始[设备处理],则在S701中判断是否经网络I/F30b-30f、50a-50n接收包,在判断为未接收包的情况下(S701否),通过再次返回S701的处理,监视包的接收,在判断为接收包的情况下(S701是),转移到S702的处理。
在S702中,判断在S701中判断为接收的包是否是从管理设备3或探测设备5b-5f发送的[SNMP GET]包,在判断为是[SNMP GET]包的情况下(S702是),转移到S703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不是的情况下(S702否),转移到S704,执行对应于该包的其它处理,返回S701的处理,监视包的接收。
在S703中,从RAM56中存储的MIB中读取对应于[SNMP GET]包中存储的4个OID的管理信息(Object),形成存储该读取的管理信息的[SNMP REPLY]包,向发送[SNMP GET]数据包发送源返回该[SNMP REPLY]包(参照图7),返回S701的处理,监视包的接收。
接着,参照图15来详细说明在根据实施例1的设备管理系统中的探测设备5b-5f中进行的[探测设备处理]。另外,通过探测设备5b-5f的CPU 32b-32f执行关于图15的流程图的程序来实现图15所示[探测设备处理]。
一旦开始[探测设备处理],则在S801中,判断是否经网络30b-30f接收包,在判断为未接收包的情况下(S801否),通过再次返回S801的处理,监视包的接收,在判断为接收饭情况下(S801是),转移到S802的处理。
在S802中,判断在S801中判断为接收的包是否是存储在通过管理设备3的S106(参照图8)或S503(参照图12)的处理发送的OID表的包,在判断为是存储OID表的包的情况下(S802是),转移到S803,在更新存储在HDD38中的OID表后,返回S801的处理,监视包的接收,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不是存储OID表的包的情况下(S802否),转移到S804的处理。
在S804中,判断在S801中判断为接收的包是否是存储通过管理设备3的S308(参照图10)的处理发送的[SNMP GET]包的广播执行委托的包,在判断为是存储广播执行委托的包的情况下(S804是),转移到S805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不是的情况下(S804否),转移到S808的处理。
在S805中,判断存储在上述包中的OID表的版本序号是否与存储在HDD38中的OID表的版本序号一致,在判断为不一致的情况下(S805否),转移到S806的处理,在判断为一致的情况下(S805是),转移到S807的处理。
在S806中,对管理设备3发送请求的包,以发送最新的OID表,返回S801的处理,监视包的接收。另外,接收在S806中发送的包的管理设备3在S503(参照图12)的处理中发送最新的OID表,另外,由此在管理设备3具有的OID表与探测设备5b-5f的OID表中不产生错位。
在S807中,向连接自身的网络内广播存储HDD38中存储的OID表所示的4个OID后的[SNMP GET]包后(将发送目的地IP地址设定为255.255.255.255并发送包后),经由后述的S820-S822处理的部分或全部,返回S802的处理,监视包的接收。
在S808中,判断在S801中判断为接收的包是否是存储管理信息的包,在判断为不是存储管理信息的包的情况下(S808否),转移到S809,执行对应于该包的其它处理,返回S801的处理,监视包的接收,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是存储管理信息的包的情况下(S808是),转移到S810的处理。
在S810中,执行与在上述管理设备3中执行的[管理信息挑选处理](参照图12的S509及图13)实质相同的处理,对指定的OID挑选并废弃存储[No such]的包或对应于指定OID的Object不满足由筛选值特定的条件的包后,转移到S811的处理。另外,在管理设备3中进行的[管理信息挑选处理]和探测设备5b-5f中进行的[管理信息挑选处理]中,不同之处在于在管理设备3的情况上,将计数器m存储在RAM16中,参照存储在HDD18中的OID表,相反,在探测设备5b-5f的情况下,将计数器m存储在RAM36中,参照存储在HDD38中的OID表,此外,处理的流程自身是相同的,所以这里为了简化,省略详细说明。
在S811中,进行[管理信息挑选处理](S810)的结果,判断是否废弃管理信息,当判断为未废弃还剩余管理信息的情况下(S811是),转移到S812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废弃管理信息的情况下(S811否),返回S801的处理,监视包的接收。另外,通过进行S810及S811的处理,废弃与OID表的内容不一致的无用的管理信息,不向管理设备3发送这种无用的管理信息,从而,可实现减少无用管理信息的收发信的效果,但在不必这种效果的情况下,也可构成为不执行该两个处理(也可删除两处理)。可是,在删除这两个处理的情况下,因为在管理设备3中不能省略[管理信息挑选处理](S509),所以还删除[管理设备第2处理](参照图12)的S508的处理。
在S812中,通过判断在S801中判断为接收的包的发送源MAC地址是否存储在HDD38中,判断过去是否向管理设备3发送了具有该发送源MAC地址的设备的管理信息,在判断为过去向管理设备3发送的情况下(S812是),转移到S813的处理,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S812否),转移到S814的处理。即,如图16所示,在探测设备5b-5f的HDD38中,存储过去对管理设备3传送的返回包的内容,对应相对附加到返回包的MAC地址的IP地址、出售者名(相当于图4所示OID表的第1行)、机型名(相当于图4所示OID表的第2行)、打印张数(相当于图4所示OID表的第3行)、[prtAlert]Object的所有数量(相当于图4所示OID表的第4行)等信息。
在S813中,比较这次接收的包的内容和存储在HDD38中的包的内容(参照图16),判断出售者名、机型名、打印张数、警报信息是否全部相同,在判断为相同的情况下(S813是),返回S801的处理,监视包的接收,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不相同的情况下(S813否),转移到S814的处理。即,通过该处理,避免对与过去发送到管理设备3的管理信息相同的管理信息(与上次相比无变化的管理信息)双重发送相同内容。另外,通过进行S812和S813的处理,可实现减少无用管理信息的收发信的效果,但在不必这种效果的情况下,也可构成为不执行该两个处理(也可删除两处理)。
在S814中,执行向管理设备3发送返回包的处理,转移到S815的处理。
在S815中,执行将返回包的内容存储在探测设备5b-5f的HDD38中的处理(更新图16所示信息),返回S801的处理,监视包的接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探测设备5b-5f本身也是管理对象设备,所以也必需向管理设备3发送探测设备5b-5f自身的管理信息。因此,在上述S807中广播[SNMP GET]包后,在S820-S822中,执行与S813-S815类型的以下处理。
即,与图16一样,在探测设备5b-5f的HDD38中存储探测设备5b-5f过去对管理设备3发送的包的内容(IP地址、出售者名、机型名、打印张数等)(例如既可向图16中追加探测设备5b-5f的信息,也可另外确保探测设备5b-5f用的存储区域),在S820中,比较存储在RAM36中的MIB的当前管理信息和存储在HID38中的包的内容,判断出售者名、机型名、打印张数、警报信息是否全部相同,在判断为相同的情况下(S820是),返回S801的处理,监视包的接收,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不相同的情况下(S820否),转移到S821的处理。即,通过该处理,避免对与过去发送到管理设备3的管理信息相同的管理信息(与上次相比无变化的管理信息)双重发送相同内容。另外,通过进行S820的处理,可实现减少无用管理信息的收发信的效果,但在不必这种效果的情况下,也可构成为不执行该两个处理(也可删除两处理)。
在S821中,执行向管理设备3发送存储管理信息的包的处理,转移到S822的处理。
在S822中,执行将S821中发送的包的内容存储在探测设备5b-5f的HDD38中的处理,返回S801的处理,监视包的接收。
若使用以上说明的根据实施例1的设备管理系统,管理连接在上述公司内LAN等上的设备,则具有如下效果。
若使用本实施例1的设备管理系统,则即使由在一方网络上进行的广播不通向另一方网络的路由器2连接网络1b-1f(本实用新型的第1网络)和网络1a(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2网络),也不用进行分别输入存在于路由器2的目的网络上的所有管理对象设备的IP地址的麻烦作业,通过连接在网络1a上的管理设备3来管理连接在网络1b-1f上的管理对象设备。
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设备管理系统中,在管理设备3的S106(参照图8)或S503(参照图12)的处理中,向探测设备5b-5f发送OID表(参照图4),仅将包含符合由该OID表的筛选值特定的条件的管理信息的返回包传送到管理设备3,所以不会从探测设备5b-5向管理设备3传送不用传送的返回包。因此,可得到减轻管理设备3的处理负担的效果或抑制网络通信量增大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设备管理系统中,因为在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中执行[SNMP GET]包的广播,所以与通过单独计算来分别发送[SNMP GET]包的情况相比,可有效收集管理信息。
(实施例2)下面,说明适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符号,省略说明,主要说明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这里,在上述实施例1与本实施例2中,上述[单独计算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在以下方面不同。即,不同之处在于在上述实施例1中,管理设备3分别对进行广播的管理信息发送请求的[残存范围]进行单独计算(参照图1),但在实施例2中,与作为单独计算目的的管理对象设备的网络距离(根据存在于网络间的路由器数量算出的距离)最近的管理设备3或探测设备5b-5f进行单独计算。
下面,参照图17-18来详细说明根据实施例2的[单独计算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另外,执行以下图12-18所示根据实施例2的[单独计算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来取代图11所示根据实施例1的[单独计算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
一旦开始[单独计算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S202),则首先在S901中,判断是否存在存储在RAM16中的残存范围,即是否存在不进行广播管理信息发送请求的管理范围,在存在残存范围的情况下(S901是),转移到S902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不存在残存范围的情况下(S901否),结束本[单独计算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经过图9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的结束后,转移到图8的S103的处理。
在902中,对每个网络地址分割残存范围后,转移到S903的处理。例如,在残存范围为[10.123.25.0-10.123.26.255],且子网时标为[255.255.255.0]的情况下,分割成[10.123.25.0-10.123.25.255]和[10.123.26.0-10.123.26.255]。
在S903中,在从由S902分割的残存范围中选择一个残存范围后,转移到S904的处理。
在S904中,在对登录在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参照图5)中的所有探测设备5b-5f委托执行算出在S903中选择的残存范围的网络1a-1f与探测设备5b-5f的距离的处理(距离算出处理)及返回其结果后,转移到S905的处理。另外,在探测设备5b-5f中执行的[距离算出处理]与在下面S905中管理设备3执行的[距离算出处理]实质相同。另外,在上述探测设备处理(参照图15)的[其它处理](S809)中处理从在该S904中进行的管理设备3对探测设备5b-5f的请求,在[其它处理](S809)中,进行[距离算出处理]及进行该[距离算出处理]的结果的返回。
在S905中,执行[距离算出处理]后,转移到S906的处理。
这里,参照图18来说明在S905中进行的[距离算出处理]。
一旦开始[距离算出处理](S905),则首先在S1001中,从上述S903中选择的残存范围中选择1个IP地址后,转移到S1002的处理。
在S1002中,执行对设置在管理设备3的RAM16中的计数器TTL设定[1]的处理,之后,转移到S1003的处理。另外,对计数器TTL设定的值在以后的处理中存储在包的头部分中,从而可用作包的生存时间(Time To Live)、具体而言为包的可生存反弹数(路由器传送该包的次数)。这里,具备如下功能当路由器接收包时,将存储在头部分中的计数器TTL的值减去1,在该值不为0的情况下,向下一路由器传送该包,另一方面,在该值为0的情况下,判断为该包的生存时间结束,废弃该包。另外,路由器具备在废弃包的情况下,通过将ICMP TimeExceeded(超时)包发送到发送源来通知废弃该包的意思的功能。在[距离算出处理]中,利用路由器中具备的上述功能,慢慢增加指定期望IP地址的ICMP EchoRequest包的生存时间(计数器TTL),并尝试可否与分配该IP地址的网络设备进行通信,通过特定未接收ICMP Time Exceeded包(从分配上述期望IP地址的网络设备接收ICMP Echo Reply包、即可与该网络设备通信)时的计数器TTL,算出网络间的距离。即,计数器TTL的值越大,存在于两网络间的路由器数量越多,网络间距离越远。另外,上述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是由RFC792定义的、进行包的错误通知或通信状态诊断用的公知协议,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S1003中,对在S1001中选择的IP地址发送关联计数器TTL的值的ICMPEcho Request包后,转移到S1004的处理。
在S1004中,判断是否从路由器接收上述ICMP Time Exceeded包,在判断为接收该包的情况下(S1004是),执行将计数器TTL加1后的ICMP Time Exceeded包的再发送,另一方面(S1005及S1003),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S1004否),转移到S1006的处理。
在S1006中,判断是否从在S1003中发送的ICMP Echo Request包的发送目的接收ICMP Echo Reply包,在判断为接收该包的情况下(S1006是),结束本[距离算出处理],转移到图17的S906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S1006否),转移到S1007的处理。另外,在S1006中,在判断为接收ICMP Echo Reply包时(S1006是)设定的计数器TTL相当于网络间的距离。
在S1007中,判断是否从路由器接收ICMP Destination Unreachable包(由于分配指定的IP地址的网络设备的电源未接通等理由而不能通信的情况下,路由器发送的包),在判断为接收该包的情况下(S1007是),转移到S1008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S1007否),返回S1004的处理。
在S1008中,判断是否对属于S1001中选择的残存范围内的所有IP地址执行S1002-S1007的处理,在判断为执行的情况下(S1008是),转移到S1009,并将计数器TTL设定为0后,结束本[距离算出处理],转移到图17的S906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S1008否),转移到S1010,在选择一个属于残存范围的未选择IP地址后,返回S1002的处理。另外,在S1008中,在判断为对属于残存范围中的所有IP地址执行S1002-S1007的处理的情况下(S1008是),将计数器TTL设定为0(S1009),这意味着不能算出网络间的距离。
但是,如上所述,对本[距离算出处理]而言,在探测设备5b-5中也进行实质相同的处理。具体而言,在探测设备5b-5f执行的探测设备处理(参照图15)的[其它处理](S809)中执行本[距离算出处理]。另外,此时,对在S1001的处理中必需的残存范围而言,在图17的S904中进行的处理中,从管理设备3来指定。另外,将在S1002的处理等中必需的计数器TTL设置在探测设备5b-5f的RAM38中。另外,对于执行本[距离算出处理]的结果所得到的计数器TTL的值而言,同样在[其它处理](S809)中,从探测设备5b-5f向管理设备3发送。对于从探测设备5b-5f向管理设备3发送的计数器TTL的值而言,在[管理设备第2处理](参照图12)的[其它处理](S505)中被接收。
接着,返回图17来说明S906以后的处理。
在S906中,管理设备3及探测设备5b-5f中进行的[距离算出处理]的结果,确认与作为对象的残存范围(网络)的网络间距离最近的设备(确认上述计数器TTL最小的设备(其中,计数器TTL为0的设备除外)),判断是否是自身(管理设备3),在判断为管理设备3最近的情况下(S906是),转移到S907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S906否),转移到S908的处理。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由于计数器TTL的值都为0,或计数器TTL的值都相同等理由,所以不能比较网络间距离的情况下(S906是),也转移到S907的处理。
在S907中,对于属于在S903或后述的S911的处理中选择的残存范围中的所有IP地址,在进行通过单独计算分别发送指定存储在OID表(参照图4)中的4个OID的[SNMP GET]包的处理后,转移到S909的处理。另外,因为该S909的处理是与上述图11所示处理基本相同的处理,所以这里为了简化,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S908中,在委托残存范围的网络中最近(计数器TTL的值最小)的探测设备5b-5f,以进行与上述S907一样的处理、即通过单独计算来分别向属于残存范围的所有IP地址发送[SNMP GET]包的处理后,转移到S909的处理。另外,接受S908的处理委托的探测设备5b-5f在探测设备处理(参照图15)的[其它处理](S809)中执行与S907一样的处理。
在S909中,以删除由S903或后述的S911的处理选择的残存范围、即进行S907或S908的处理的残存范围后,转移到S910的处理。
在S910中,判断在S902中分割的残存范围中是否有还未在S903或后述的S911中选择的残存范围,在判断为有未选择的残存范围的情况下(S910是),转移到S911的处理,在从未选择的残存范围中选择任意的残存范围后,返回S904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没有未选择的残存范围的情况下(S910否),结束本[单独计算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经图9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的结束,转移到图8的S103的处理。
另外,如上所述,接受S908的处理委托的探测设备5b-5f在探测设备处理(参照图15)的[其它处理](S809)中执行与S907一样的处理,但此时也可执行与上述S820-S822一样的处理。即,也可是接受S908的处理委托的探测设备5b-5f以接收委托为契机,执行与S820-S822一样的处理,向管理设备3发送探测设备5b-5f的管理信息。
若使用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例2的设备管理系统,管理连接于上述公司内LAN等上的设备,则具有如下效果。
若使用本实施例2的设备管理系统,则除实施例1的设备管理系统得到的效果外,还在通过单独计算请求发送管理信息时,由于与作为单独计算目的地的管理对象设备的网络距离最近的管理设备3或探测设备5b-5f执行单独计算,所以与实施例1相比,可实现减轻管理设备3的负荷的效果。另外,在网络距离远的两者间的通信对存在于其间的网络或路由器施加负荷,但在进行上述单独计算的情况下,因为由两者间网络距离较近的管理设备3或探测设备5b-5f进行,所以还可实现减轻网络或路由器负荷的效果。另外,若在网络间距离远的两者间执行单独计算,则存在于网络间的路由器的中断处理增加,结果,收集管理信息用的时间增大,但根据上述实施例2,因为在网络间距离近的两者间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所以可削减该时间。
(实施例3)下面,说明适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符号,省略说明,主要说明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这里,在上述实施例1与本实施例3中,[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参照图5)的登录方法在以下方面不同。即,不同之处在于上述实施例1中的[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通过用户经管理设备3的用户I/F22输入IP地址来登录,而本实施例3的[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由管理设备3自动登录。
下面,参照图19-20来详细说明实施例3。图19是由管理设备3执行的[探测设备登录处理],图20是在位于图14所示[设备处理]中的[其它处理](S704)中进行的[安装处理]。另外,分别将[探测设备登录处理]存储在管理设备3的HDD18中,将[安装处理]存储在探测设备5b-5f的ROM34或设备a-n的ROM54中。
首先,参照图19来说明[探测设备登录处理]。
图19所示[探测设备登录处理]主要是为了将IP地址登录在[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参照图5)中所进行的处理。该[探测设备登录处理]例如在用户经管理设备3的用户I/F22指示执行时开始。
若执行该[探测设备登录处理],则首先在S1101中,从存储在HDD18中的管理信息(此前收集的管理信息)中选择开头的管理信息后,转移到S1102的处理。
在S1102中,判断是否对存储在HDD18中的所有管理信息执行后述的S1103-S1108的处理,在判断为执行的情况下(S1102是),结束[探测设备登录处理],另一方面,在否的情况下(S1102否),转移到S1103的处理。
在S1103中,判断连接发送选择中管理信息的设备的网络上是否存在探测设备5b-5f在判断为存在的情况下(S1103是),转移到S1108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S1103否),转移到S1104的处理。另外,根据发送选择中管理信息的设备的网络地址与登录在[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中的设备的网络地址是否一致来进行该判断。
在S1104中,判断发送选择中管理信息的设备是否是可作为探测设备动作的设备,在判断为是可作为探测设备动作的设备的情况下(S1104是),转移到S1105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S1104否),转移到S1108的处理。另外,例如确认包含在选择中管理信息中的机型名,根据该设备是否是可作为探测设备动作的设备来进行该判断。
在S1105中,判断发送选择中管理信息的设备是否已探测设备化,即是否安装完作为探测设备动作时必需的程序(下面称为探测化程序),在判断为未安装完的情况下(S1105否),转移到S1106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安装完的情况下(S1105是),转移到S1107的处理。另外,例如确认选择中管理信息中包含的机型名,根据从最初开始安装上述探测化程序的机型或从后面安装上述探测化程序必需的某个机型来进行该判断。另外,所谓探测化程序相当于执行上述[探测设备处理](参照图15)必需的程序。此外,上述探测化程序被存储在管理设备3的HDD18中。
在S1106中,在对发送选择中管理信息的设备发送上述探测化程序后,转移到S1107的处理。另外,在后面参照图20进行说明,接收上述探测化程序的设备进行该探测化程序的安装处理。
在S1107中,在进行将发送选择中管理信息的设备的IP地址追加登录在[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中的处理后,转移到S1108的处理。
在S1108中,在选择下一管理信息后,返回S1102的处理。
下面,参照图20来说明[安装处理]。
图20所示[安装处理]如上所述,是在位于图14所示[设备处理]中的[其它处理](S704)中进行的处理,具体而言,在接收在上述S1106的处理中发送的探测化程序时执行。
一旦执行该[安装处理],则首先在S1201中,分解探测化程序的头部分后,转移到S1202的处理。
在S1202中,根据在S1201的处理中进行的分解结果,判断可否安装该探测化程序,在判断为可安装的情况下(S1202是),转移到S1203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不能安装的情况下(S1202否),结束本[安装处理],返回[设备处理](参照图14)的S701。另外,根据例如可否确保仅安装探测化程序的存储容量来进行在该S1202中进行的可否安装的判断。
在S1203中,在进行安装该探测化程序的处理后,结束本[安装处理],返回[设备处理](参照图14)的S701。另外,安装了该探测化程序的设备以后可根据该探测化程序来执行[探测设备处理](参照图15),用作探测设备。
可是,在上述实施例3中,在判断连接选择中设备的网络上不存在登录在[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的设备时(S1103否),发送探测化程序,但不限于此,也可构成为不进行该判断(S1103),也可构成为进行能否与登录在[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中的探测设备通信的判断来取代该判断(S1103)。即,在不能与登录在[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中的设备通信的情况下,发送探测化程序,登录新的探测设备。另外,在一个网络上存在多个安装探测化程序的设备候补的情况下,也可根据预定的优先级来向优先级高的设备发送探测化程序。这里,作为优先级,考虑以在网络上存在久的设备优先,或运转率高的设备优先。尤其是若运转率高的设备优先,则用作探测设备的概率变高。
若使用以上说明的根据实施例3的设备管理系统,管理连接在上述公司内LAN等上的设备,则具有如下效果。
若使用本实施例3的设备管理系统,则除实施例1的设备管理系统得到的效果外,还因为用户也可不对[管理信息可收集设备目录]输入可收集管理信息的设备的IP地址,所以可实现进一步节省用户工夫的效果。另外,因为可向设备发送用作探测设备必需的探测化程序,使该设备用作探测设备,所以可实现通过利用该探测设备来较顺利地进行管理信息收集的效果。
(实施例4)下面,说明适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符号,省略说明,主要说明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这里,在上述实施例1与本实施例4中,[SNMPREPLY]包的发送目的地在以下方面不同。即,不同之处在于在上述实施例1中,将[SNMP REPLY]包返回[SNMP GET]包的发送源(管理设备3或探测设备5b-5f),但在实施例4中,不经由探测设备5b-5f,直接返回到管理设备3。另外,在本实施例4中,将管理设备3的IP地址存储在管理设备3或探测设备5b-5f发送的[SNMP GET]包中。
下面,参照图21来详细说明实施例4。另外,图21是实施例4中位于图14所示[设备处理]中的[SNMP REPLY包发送处理](S703)的流程图。
一旦执行[SNMP REPLY包发送处理],则首先在S1301中,判断接收的[SNMP GET]包中是否存储管理设备3的IP地址,在存储的情况下(S1301是),转移到S1302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未存储的情况下(S1301否),转移到S1303的处理。另外,实施例4的管理设备3及探测设备5b-5f在发送[SNMP GET]包时,存储管理设备3的IP地址后发送。
在S1302中,使用存储在[SNMP GET]包中的管理设备3的IP地址,将[SNMPREPLY]包发送到管理设备3目的后,结束[SNMP REPLY包发送处理],返回图14的S701的处理。
在S1303中,在将[SNMP REPLY]包发送到发送[SNMP GET]包的发送源后,结束[SNMP REPLY包发送处理],返回图14的S701的处理。
若使用以上说明的根据实施例4的设备管理系统,管理连接在上述公司内LAN等上的设备,则具有如下效果。
若使用本实施例4的设备管理系统,则除实施例1的设备管理系统得到的效果外,还因为不经由探测设备5b-5f而直接向管理设备3发送[SNMP REPLY]包,所以可实现减轻探测设备5b-5f的处理负荷的效果。
(实施例5)下面,说明适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
在实施例5中,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符号,省略说明,主要说明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这里,本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除实施例1外,管理设备3或探测设备5b-5f还执行图22所示监视处理。
下面,参照图22来详细说明实施例5。另外,图22是表示管理设备3及探测设备5b-5f至少之一执行的[监视处理]的流程图。另外,该[监视处理]是管理设备3或探测设备5b-5f从电源接通时开始到电源切断时为止经常执行的处理。
一旦执行[监视处理],则首先在S1401中,通过监视经网络I/F10或30在网络上流动的包,判断是否在连接自身的网络上发现新的设备,即,是否发现作为属于连接自身的网络的IP地址,且最初确认的IP地址,在判断为发现的情况下(S1401是),转移到S1402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未发现的情况下(S1401否),再返回S1401的处理,继续包的监视。另外,构成为将经网络I/F10或30监视的包的IP地址存储在HDD18或38中,通过比较存储在HD或38中的IP地址与监视的包的IP地址,根据是否发现新的设备来进行S1401的处理。
在S1402中,在连接自身的网络内广播上述[SNMP GET]包(作为管理信息的发送请求包,指定OID表中所示4个OID的包)后,返回S1401的处理,继续包的监视。
若使用以上说明的根据实施例5的设备管理系统,管理连接在上述公司内LAN等上的设备,则具有如下效果。
若使用本实施例5的设备管理系统,则除实施例1的设备管理系统得到的效果外,还因为在网络上连接新的设备的情况下,管理设备3或探测设备5b-5f发现该设备,广播[SNMP GET]包,所以可实现尽早且容易地在管理设备3上把握网络变化的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可采用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范围内的各种形态。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管理打印机的实例,但本实施例的设备管理系统也可适用于管理传真、扫描仪等任何设备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以10分钟间隔来收集管理信息,但也可构成为根据来自用户的指示收集管理信息。因此,用户可在必要时取得最新的设备的管理信息。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执行[管理信息请求处理](图8S102)的情况下,管理设备3执行[广播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S201)及[单独计算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S202),即,管理设备3决定全部发送[SNMP GET]包的设备,委托给决定的设备,但不限于此。即,也可构成为由探测设备5b-5f来执行与[广播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S201)及[单独计算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S202)实质相同的处理。此时,若由管理设备3来执行[管理信息请求处理](图8S102),则将收集管理信息的管理范围通知给探测设备5b-5f,根据通知的管理范围,探测设备5b-5f进行[广播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S201)及[单独计算的管理信息请求处理](S202)。根据该结构,可实现减轻管理设备3的负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表示并说明接收[SNMP GET]包的广播的设备必需返回[SNMP REPLY]包的实例,但不限于此,也可构成为确认存储在[SNMP GET]包中的OID,仅在具有对应于该OID的Object的情况下返回。根据这种结构,因为管理设备3或探测设备5b-5不接收无用的[SNMP REPLY]包,所以可减轻处理负荷。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说明图4所示表来作为OID表,但不用说也可适当变更OID表的内容。例如,若想收集特定的错误信息,则也可向OID表追加对应于该错误信息的[prtAlert]Object。从而,可节省收集错误信息的工夫。另外,同样,除了错误信息,也可是打印装置的设定信息(例如清晰度或页面设置等)。
权利要求1.一种设备管理系统,由连接到可经路由器与第1网络通信的第2网络上的管理设备管理连接在上述第1网络上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网络上还具备可与上述管理设备通信的探测设备,上述探测设备具备广播单元,对连接该探测设备的上述第1网络,执行请求管理上述设备用管理信息的广播;和传送单元,向上述管理设备传送通过来自响应该广播的上述设备的应答所得到的上述管理信息,上述管理设备具备管理单元,根据由上述传送单元传送的上述管理信息,管理上述第1网络上的上述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传送单元在每次通过来自响应上述广播的上述设备的应答得到上述管理信息时,依次向上述管理设备传送上述管理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探测设备还具备存储单元,存储通过来自响应上述广播的上述设备的应答所得到的上述管理信息,上述传送单元向上述管理设备传送通过对应于上述广播的、来自上述设备的应答所得到的新的上述管理信息中、与上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过去的上述管理信息不同的上述管理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理设备具备通知单元,向上述探测设备通知作为管理对象的设备的条件,上述传送单元向上述管理设备传送满足由上述通知单元通知的上述条件的设备的上述管理信息。
5.一种设备管理系统,由连接到可经路由器与第1网络通信的第2网络上的管理设备管理连接在上述第1网络上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网络上还具备可与上述管理设备通信的探测设备,上述探测设备具备广播单元,对连接该探测设备的上述第1网络,执行指令上述设备的广播,以向上述管理设备发送管理上述设备用的管理信息,上述设备具备目的地设定发送单元,根据经上述广播单元的指令,对上述管理设备设定对上述广播的应答目的地,发送上述管理信息,上述管理设备具备管理单元,根据从上述设备接收到的上述管理信息,管理上述第1网络上的上述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理设备具备通知单元,向上述探测设备通知作为管理对象的设备的条件,上述广播单元对上述第1网络执行向满足由上述通知单元通知的上述条件的设备请求上述管理信息的广播。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探测设备具备判断单元,判断上述第1网络上是否连接了新的设备,在由上述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第1网络上连接了新的设备时,上述广播单元执行上述广播。
8.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从上述管理设备接收到执行广播意愿的请求时,上述广播单元执行广播。
9.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理设备对事先登录的探测设备执行上述广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网络中不存在登录的探测设备的情况下,连接到上述第2网络上的管理设备对连接到上述第1网络上的设备执行请求管理信息的单独计算。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网络中不存在登录的探测设备的情况下,连接在存在于第3网络与上述第1网络之间的路由器的数量比存在于上述第1网络与管理设备之间的路由器的数量少的第3网络上的探测设备,对连接到上述第1网络上的设备执行请求管理信息的单独计算。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之一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确认未登录探测设备的网络中存在探测设备的情况下,重新登录该探测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之一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确认未登录探测设备的网络中存在可用作探测设备的设备的情况下,向该设备发送使之用作探测设备的程序,使该设备用作探测设备,并且,将该设备作为探测设备登录在管理设备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之一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理设备向上述探测设备通知收集管理信息的网络范围,上述探测设备使用广播和单独计算向属于通知的网络范围的设备请求管理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理设备具备程序发送单元,判断根据上述管理信息管理的设备可否用作上述探测设备,向判断为可用作上述探测设备的设备发送使该设备用作上述探测设备用的探测化程序,由上述程序发送单元发送探测化程序的设备具备安装上述探测化程序的安装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理设备在不与上述探测设备进行通信时,通过上述程序发送单元向用作上述探测设备的设备发送探测化程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程序发送单元在确认多个可用作上述探测设备的设备的情况下,向优先级高的设备发送上述探测化程序。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之一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设备是印刷装置,上述管理信息包含表示印刷装置的设定和印刷装置的装置状态至少一方的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理信息包含表示印刷装置的设定和印刷装置的装置状态至少一方的信息,上述探测设备是印刷装置,在从上述管理设备接收执行广播意愿的请求时,向上述管理设备发送该探测设备的管理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理信息包含表示印刷装置的设定和印刷装置的装置状态至少一方的信息,上述探测设备是印刷装置,在从上述管理设备接收收集管理信息的网络范围的通知时,向上述管理设备发送该探测设备的管理信息。
21.一种探测设备,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中,可与上述管理设备进行通信地设置在上述第1网络上,其特征在于具备广播单元,对连接该探测设备的上述第1网络,执行请求管理上述设备用管理信息的广播;和传送单元,向上述管理设备传送通过来自响应该广播的上述设备的应答所得到的上述管理信息,
22.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在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中、可与上述管理设备进行通信的、设置在上述第1网络上的上述探测设备中执行广播处理,对连接该探测设备的上述第1网络,执行请求管理上述设备用管理信息的广播;和传送处理,向上述管理设备传送通过来自响应该广播的上述设备的应答包(packet)所得到的上述管理信息。
23.一种探测设备,用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中,与上述管理设备可通信地设置在上述第1网络上,其特征在于具备广播单元,对连接该探测设备的上述第1网络,执行指令上述设备的广播,以向上述管理设备发送管理上述设备用的管理信息。
24.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在用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中、可与上述管理设备进行通信的、设置在上述第1网络上的上述探测设备中执行广播处理,对连接该探测设备的上述第1网络,执行指令上述设备的广播,以向上述管理设备发送管理上述设备用的管理信息。
25.一种设备,用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中,连接在上述第1网络上,其特征在于具备目的地设定发送单元,在从上述探测设备通过上述广播进行指令,以向上述管理设备发送管理该设备用的管理信息时,在上述管理设备中设定目的地,发送上述管理信息。
26.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中,执行目的地设定发送处理,在从上述探测设备通过该广播指令连接在上述第1网络上的设备,以向上述管理设备发送管理该设备用的管理信息时,在上述管理设备中设定目的地,发送上述管理信息。
27.一种探测设备,用于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中,具备广播单元,在从上述管理设备通知收集管理信息的网络范围时,对属于上述网络范围内的设备执行请求管理信息的广播;和单独计算执行单元,执行请求管理信息的单独计算。
28.一种程序,用于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中,在上述探测设备中执行广播处理,在从上述管理设备通知收集管理信息的网络范围时,对属于上述网络范围内的设备执行请求管理信息的广播;和单独计算执行处理,执行请求管理信息的单独计算。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可容易管理位于越过路由器的目的网络上设备的设备管理系统。在设备管理系统中,首先,从管理设备3越过路由器2a向探测设备5b发送包。此时,探测设备5b在网络1b上执行广播。此时,网络1b上的设备向探测设备5b回信回信包。另外,探测设备5b判断该回信包是否是从管理对象的设备回信的包,仅向管理设备3回信从管理对象的设备回信的回信包。
文档编号G06F13/00GK2686218SQ0324655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11日
发明者河合淳, 大原清孝, 野川英樹, 石本関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