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2084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桥接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计算机主机中的桥接装置有关,涉及一种桥接电路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机架式服务器中用来联接传递主机板与硬盘背板间讯号的桥接电路板(bridge board)。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生活中,不论对公司、企业、以至于个人消费者而言,计算机已成为最广泛的利用工具。特别是由于电子科技快速的发展与进步,使得新一代的计算机或计算器具备了强大的运算功能,而能充分提升工作、业务的效率。并且,随着网络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成熟,为了有效的联接这些计算机,以便传递或交换各式各样的讯息与数据,在大部分的公司或企业中,均会装设讯号缆线与服务器,以构筑所需的内部网络。
一般而言,不论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或是其它各种规格尺寸的计算机,在系统主机的机壳中均会装设主机板、储存装置、以及电源供应器。其中,在主机板上的组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芯片组、以及额外扩充的适配卡,以提供整个计算机系统相关的运算与操作功能。至于,常见的储存装置则包括了用来储存计算机操作系统与数据的硬盘,以及用来读取盘片数据的光驱或磁盘驱动器。
为了有效的将上述主机板、硬盘、光驱或磁盘驱动器联接在一起,在现有的计算机机壳中往往使用了大量的排线,来传送相关的数据、讯号,或是供应组件进行操作所需的电力。然而,这些跨连于不同组件间的排线,往往会使机壳内部显得杂乱无章,而降低了机壳内部的空间运用。并且,对于某些特定用途的计算机主机而言,由于其机壳内部的联接排线较多,因此除了造成组件组装的困扰之外,也增加了后续线路整理的难度。再者,过多的联接线路,也会占据大量的机壳空间而增加风阻。如此一来,将会大幅降低计算机主机中冷却风扇的运作效率,而导致系统散热困难。
请参照图1,以典型的机架式服务器10为例,由于其厚度仅有4.45公分(1U),因此扁平的机壳设计所能提供的内置空间相当有限。特别是为了提供服务器档案备份与储存的功能,其机壳前端大约三分之一的空间,配置了一块硬盘背板100,并且在此块硬盘背板上会装设四个硬盘102。而在机壳后端的三分之二空间内,则装设了系统风扇110、电源供应器120与主机板130。因此,为了让主机板130可存取硬盘102中的数据,在主机板130与硬盘背板100间会联接所需的讯号线与电源线。
然而,由于硬盘背板100上的硬盘数量多达四个,所以用来驱动、控制四个硬盘的联接排线数量会更多且更繁复,而造成整理线路上的困扰。再加上机架式服务器10内部的空间相当狭窄,因此这些繁杂的联机除了会占用过多空间,增加系统内部风阻,而造成系统散热不易之外,在组装上也需要耗费相当的人力进行这些线路的焊接或联接。如此一来,将使整体系统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使用排线来联接主机板与硬盘背板的桥接电路卡设计。借由桥接电路卡的设计,本实用新型并能降低计算机主机中的风阻,而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桥接电路板,应用于一电子产品中,该电子产品机壳内部具有彼此分离的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桥接电路板至少包括电路图案,分布于该桥接电路板上且横跨沿伸至该桥接电路板左、右两端;第一连接头,位于该桥接电路板左端,插置联接至该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插槽;及第二连接头,位于该桥接电路板右端,插置联接至该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插槽,而使该第一电路板与该第二电路板能借由该桥接电路板产生电性联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桥接电路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桥接电路板为一矩形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桥接电路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矩形电路板的四个角落上分别具有螺孔,以螺丝锁固的方式,将该桥接电路板分别锁同于该第一电路板与该第二电路板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桥接电路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电路板的板面与该第二电路板的板面呈现平行分布。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桥接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当上述第一电路板的板面高于该第二电路板的板面时,该第二连接头的高度会大于该第一连接头的高度,而使该桥接电路板的板面,平行于该第一电路板与该第二电路板的板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桥接电路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电路板为一主机板,且在该主机板上装置了中央处理器、内存与芯片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桥接电路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电路板为硬盘背板,且在该硬背板上装置了至少一个硬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桥接电路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硬盘背板侧边具有一凸出的延伸板块,且该第二插槽制作于该延伸板块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桥接电路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产品为一机架式服务器。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机架式服务器,借由电路卡的连接设计而增加机壳内部的使用空间,并且同时降低制作组件的成本、以及降低线上组装的人工成本。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接电路板,其应用于一电子产品中。此电子产品机壳内部具有分离的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所述桥接电路板至少包括了电路图案,分布于桥接电路板上且横跨沿伸至桥接电路板左、右两端;第一连接头,位于桥接电路板左端,用以插置联接至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插槽;第二连接头,位于桥接电路板右端,用以插置联接至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插槽,而使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能借由桥接电路板产生电性联接。
此外,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桥接电路板,而设计一种计算机主机。此种计算机主机至少包括主机板,装置了中央处理器、内存与芯片组,主机板边缘具有第一插槽;硬盘背板,装置了至少一个硬盘,硬盘背板边缘具有第二插槽;以及一桥接电路板,其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能分别插置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而使主机板与硬盘背板间产生电性联接。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典型的机架式服务器内部架构;图2A与图2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桥接电路板的上、下两个表面;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应用于机架式服务器的主机板;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机架式服务器的硬盘背板;图5为将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桥接电路板、以及搭配的主机板、硬盘背板组装于机架式服务器中的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2A与图2B,其分别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桥接电路板20的上、下两个表面。如图2A所示,此桥接电路板20为一矩形的电路板块,并且在其下表面具有沿伸横跨于桥接电路板20左右两端的电路图案201。在此电路图案201的左、右两端,也即在桥接电路板20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则分别制作了第一连接头210与第二连接头220。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头210共有两组,且沿着桥接电路板20一侧边平行配置;至于沿着桥接电路板20另一侧边配置的第二连接头220也有两组,同样是呈现彼此平行的分布配置关系。
如图2B所示,由桥接电路板20上表面观之,其上表面也具有沿伸横跨整个桥接电路板20的电路图案202。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电路图案202的两端,会经由桥接电路板20的内部联机(via),而分别联接至位于下表面的第一连接头210与第二连接头220。此外,在桥接电路板20的四个角落上,则分别制作了贯穿的螺孔230,以方便后续将此桥接电路板20锁固于其它电路板上。
如上所述,借着将桥接电路板20两端的第一连接头210与第二连接头220,分别插置于两块电路板上的连接插槽,能使两块彼此分离的电路板间产生所需的电性联接。以机架式服务器而言,则可利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桥接电路板20,来连通其主机板与硬盘背板。
请参照图3,此图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设计机架式服务器的主机板30。众所周知,在主机板30上会装设所需的中央处理器、系统内存、芯片组、或是额外扩充的功能适配卡。因此,在主机板30上的布局配置中,会包括了一个用来安装中央处理器的处理器插槽301;四组用来安装系统内存模块的DIMM插槽302;一个用来安装PCI适配卡的扩充插槽303。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使主机板30能与上述桥接电路板20产生电性联接,在主机板30的侧边边缘并会配置两组第一插槽310。此两组第一插槽310也呈现平行分布的关系,且正好对应于桥接电路板20上的第一连接头210。
请参照图4,此图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设计机架式服务器的硬盘背板40。如图中所示,此硬盘背板40为一矩形的电路板,可置放于服务器主机机壳内部的前端位置。在较佳实施例中,此硬盘背板40能司时组装四个可抽换的SCSI硬盘,因此在其侧边边缘上会配置四个可热插拔硬盘插槽401,用来安装所需的硬盘组件。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与上述桥接电路板20产生电性联接,在硬盘背板40的侧边并具有一向外凸出的延伸板块410,并且在这个延伸板块410上配置了两组彼此平行的第二插槽420,以便与桥接电路板20上的第二连接头220接合。
接着,请参照图5,此图显示了将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桥接电路板20、以及搭配的主机板30、硬盘背板40组装于机架式服务器中的情形。如同上述,硬盘背板40装设于机壳内前侧位置。并且,在硬盘背板40上组装了四个硬盘装置402。至于主机板30则装设于机壳内部后侧位置,并且在其邻侧配置了一电源供应器50,用以提供整个服务器系统所需的电能。在主机板30与硬盘背板40间,也即约略在机壳中央位置处,则具有由八个40 mm风扇所构成的系统风扇模块60,用以提供冷却散热的效果。
为了使主机板30与硬盘背板40产生电性联接,以传送所需的讯号、数据与电力供应,可使桥接电路板20的第一连接头210插置于主机板30上的第一插槽310,同时第二连接头220则插置于硬盘背板40上的第二插槽420。如此一来,能借由桥接电路板20上的电路图案201、202以及内部联机,使主机板30与硬盘背板40电性联接在一起。在安装完毕后,并可借由螺丝锁固的方式,透过桥接电路板20四个角落上的螺孔230,将桥接电路板20的两侧分别锁固于主机板30与硬盘背板40上。
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机架式服务器的设计中,会使主机板30与硬盘背板40的板面,呈现平行分布的关系,然而当主机板30与硬盘背板40具有不同的板面高度时,而造成阶梯高度差异时,也可借着调整桥接电路板20上第一连接头210与第二连接头220的高度,而使桥接电路板20仍然可以顺利的插置于主机板30与硬盘背板40上的第一插槽310与第二插槽420。例如,当机架式服务器的设计为硬盘背板40的板面在高于主机板30的板面时,则在桥接电路板20的设计上,便可缩短第二连接头220的高度,或是增加第一连接头210的高度,来克服两块电路板板面高度差异的问题。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具有相当多的优点。首先,由于不需使用大量的排线来联接主机板与硬盘背板,所以完全没有线路整理上的困扰,也不至于占用过多机壳内部空间而造成风阻增加、系统散热困难等问题。此外,由于使用了桥接电路板来联接主机板与硬盘背板,因此在组装上可更加方便,而系统整体也会较会干净、整洁。并且,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桥接电路板,能更进一步的降低风阻,而增进整个系统的操作效能。同时,由于完全不需要使用联接复杂的排线,因此可降低零件成本,并减少生产线上进行组装的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虽以较佳实例阐明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精神与实用新型实体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当可轻易了解并利用其它组件或方式来产生相同的功效。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内所作的修改,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桥接电路板,应用于一电子产品中,该电子产品机壳内部具有彼此分离的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桥接电路板至少包括电路图案,分布于该桥接电路板上且横跨沿伸至该桥接电路板左、右两端;第一连接头,位于该桥接电路板左端,插置联接至该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插槽;及第二连接头,位于该桥接电路板右端,插置联接至该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插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接电路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桥接电路板为一矩形电路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接电路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矩形电路板的四个角落上分别具有螺孔,以螺丝锁固的方式,将该桥接电路板分别锁同于该第一电路板与该第二电路板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接电路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电路板的板面与该第二电路板的板面呈现平行分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接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电路板的板面高于该第二电路板的板面时,该第二连接头的高度大于该第一连接头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接电路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电路板为一主机板,且在该主机板上装置了中央处理器、内存与芯片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桥接电路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电路板为硬盘背板,且在该硬背板上装置了至少一个硬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桥接电路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硬盘背板侧边具有一凸出的延伸板块,且该第二插槽制作于该延伸板块上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接电路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产品为一机架式服务器。
专利摘要一种桥接电路板,应用于一电子产品中。此电子产品机壳内部具有分离的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所述桥接电路板至少包括下列组件电路图案,分布于桥接电路板上且横跨沿伸至桥接电路板左、右两端;第一连接头,位于桥接电路板左端,用以插置联接至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插槽;以及,第二连接头,位于桥接电路板右端,用以插置联接至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插槽,而使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能借由桥接电路板产生电性联接。
文档编号G06F1/16GK2616939SQ03246540
公开日2004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9日
发明者官焱 申请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