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风扇的壳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946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风扇的壳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壳座,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风扇的壳座。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一般散热扇的壳座1,主要是由一基板11、一设于该基板11上的环形围墙13、一设于该围墙13内的座板14,及数个连接于座板14与围墙13间的支杆15。该座板14是用以供一扇轮2枢设,而每一支杆15与座板14及围墙13内壁间的间隙形成气流通道。再者,该围墙13的内环壁面18与座板14呈非90°夹角的倾斜壁面。
该散热扇的壳座1于使用上,借由该扇轮2与壳座1的围墙13内环壁面18间形成不等的间距,而可降低扇轮2于旋转时的风切噪音。同时,借由该内环壁面18由大渐小的设计,使得由该壳座1所导入的风量,可使该内环壁面18所形成的倾斜面获得较宽广的导入效果,进而能产生较大的进风量。
然而,该散热扇的壳座1在设计上,具有结构强度不足及使用状态受限的缺失。如图1所示,该座板14与围墙13之间只借由数个的支杆15相互连接。当该散热扇的扇轮2运转时,所造成的强大气流必定会吹袭该围墙13,而使该围墙13连带该基板11与每一支杆15发生晃动,当使用时日一久,该支杆15便会发生龟裂,甚至折断。续如前述,只以支杆15连接该座板14与围墙13,其结构较为脆弱而不堪长期使用,且因结合强度不足而无法增大该围墙13的体积,而该壳座1用以导引气流的围墙13在设置体积受限之下,并无法再扩大其导风量,所以难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因此,一般散热扇的壳座1在设计上,仍具有上述的缺失亟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达到更稳固的结合效果,及更大支撑强度的散热风扇的壳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风扇的壳座,供一扇轮置设,该散热风扇的壳座包含一基架,及一框架,该基架具有一架板,及数个设置于该架板周缘的支撑板,该框架是环设于该基架周缘而与每一支撑板相连设,该框架具有一进风面,及一反向于该进风面的出风面,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风扇的壳座更包含有至少一导流单元,该导流单元包括二导流板,该二导流板是对应设于该框架的进风面周缘上,且该二导流板皆分别朝框架外侧倾斜设置而与进风面成一钝角。
所述散热风扇的壳座,其特征在于该导流单元的二导流板与该框架的进风面的相对角度为100°~175°。
所述散热风扇的壳座,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风扇的壳座是包含有二导流单元,且该二导流单元的每一导流板是呈交错设置且相互接触。
所述散热风扇的壳座,其特征在于该框架更具有二对应设于进风面周缘的卡制条,且该导流单元的二导流板更具有与前述卡制条对应卡合设置的卡合槽。
所述散热风扇的壳座,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风扇的壳座是包含有二导流单元,该二导流单元的每一导流板是呈交错设置且相互接触,而该框架更具有四条环设于进风面周缘的卡制条,且前述二导流单元的二导流板皆具有与每一卡制条对应卡合设置的卡合槽。
所述散热风扇的壳座,其特征在于该导流单元更具有数个分设于二导流板上的补强片,且每一补强片是由相对应的导流板外侧面朝框架周面方向延伸设置而与该框架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借由将导引气流的导流单元的二导流板设于框架的进风面周缘上,使得二导流板与框架之间形成线状的连接状态,而能达到更稳固的结合效果,及更大的支撑强度。因此,在长期使用下,不致使该基架的支撑板发生龟裂或折断的现象。

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壳座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般散热扇的壳座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壳座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壳座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壳座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壳座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该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2、3,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壳座3的第一实施例包含一基架31、一框架32,及一导流单元33。
该基架31具有一用以供该扇轮4置设的架板311,及数个由该架板311周缘向外延伸的支撑板312。
该框架32是环设于该基架31周缘而与每一支撑板312相连结,该框架32具有一进风面321,及一反向于该进风面321的出风面322。
而该导流单元33是由二导流板331所组成。该二导流板331是对应设于该框架32的进风面321周缘上,且该二导流板331皆分别朝框架32外侧倾斜而与该进风面321形成一100°~175°间的钝角。在本实施例中,该导流单元33的二导流板331皆分别与该框架32的进风面321形成150°角。
续参阅图3,当设于该基架31上的扇轮4进行运转时,借由该导流单元33的二导流板331皆由该框架32方向朝外侧呈150°倾斜,使得由进风面321四周所吸入的气流可被导引至框架32内,再朝出风面322方向吹送出。因此,如图中箭头所示,当气流由直向引进再由大面至小面的方式流动时,就可缓和、压缩该气流于该框架32与导流单元33内所造成的强风吹袭,进而能降低风扇4运转时所产生的风切噪音。同时,借由该框架32与导流单元33共同构成一由大渐小的通风流道,使得由该框架32的进风面321所导入的气流可在逐渐缩小的范围内吹送,而能提高整体进风量,进而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特别是,本实施例散热风扇的壳座3在设计上,是将导引气流的导流单元33的二导流板331直接设于该框架32的进风面321周缘上,而非与支撑板312相连接,使得该导流单元33的二导流板331与该框架32之间形成线状的连接状态,以达到更稳固的结合效果,及更大的支撑强度。因此,当该扇轮4进行运转而使气流于该框架32与二导流板331的内侧面吹袭时,该基架31周缘的二导流板331具有更高的结合力以承受风压,使得该散热风扇的壳座3在长期使用下,不致使该基架31的支撑板312发生龟裂或折断的现象。
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壳座3的第二实施例是包含一基架31、一框架32,及二导流单元33、33′。该基架31与框架32的结构与设置位置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而该二导流单元33、33′的每一导流板331、331′是呈交错设置且相互接触,使得该框架32的进风面321上构成有数个密集环设的导流板331、331′。而本实施例散热风扇的壳座3在使用上,可使由进风面321导入的气流,受该等密集环设的导流板331、331′的导引而朝该框架32的出风面322方向向外吹送出。
因此,该散热风扇的壳座3在设计上,更能有效降低风扇4运转时的风切噪音,同时达到提高进风量的使用功效。此外,该二导流单元33、33′的每一导流板331、331′也是直接设于该框架32的进风面321上,使每一导流板331、331′与该框架32之间形成线状的连接状态,而同样能达到更加稳固的结合效果,及更大的支撑强度。
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壳座3的第三实施例同样是包含一基架31、一框架32,及一导流单元33。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该框架32更具有二对应环设于进风面321周缘的卡制条323,且该导流单元33的二导流板331更具有一可供前述卡制条323对应卡合的卡合槽330,使得该框架32与导流单元33的二导流板331可相互卡制而结合。且当该二导流板331卡合于框架32的进风面321周缘上后,该二导流板331皆可分别朝框架32外侧倾斜而与该进风面321形成150°的钝角(该导流板331的卡合槽330与框架32的卡制条323的接触面是呈紧迫合的状态,而得以使该导流板331以150°的预设角度定位于该进风面321上)。
参阅图6、7,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壳座3的第四实施例,大致与第三实施例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该散热风扇的壳座3是包含有二导流单元33、33′,该二导流单元33、33′皆具有数个分设于其二导流板331、331′上的补强片333、333′,且每一补强片333、333′皆是由相对应的导流板331、331′外侧面朝框架32周面方向延伸,而可与该框架32相接触。在组装时,是使该二导流单元33、33′的每一导流板331、331′是呈交错设置且相互接触,而该框架32更具有四环设于进风面周缘的卡制条323,且该二导流单元33、33′的二导流板331、331′皆具有一可供每一卡制条323对应卡合的卡合槽330、330′,使得该框架32与该二导流单元33、33′的每一导流板331、331′可相互卡制而结合,进而构成有密集环设的导流板331、331′。另外,借由该二导流单元33、33′的每一补强片333、333′皆抵触于框架32周面上,使得每一导流板331、331′更能稳固的定位于该框架32上,而具有更大的支撑强度。
续前所述,本实施例散热风扇的壳座3在使用上,可视使用环境灵活组装该导流单元33的导流板331,同时调整该导流板331与进风面321的相对角度。如果组设空间较小,则可以规格较小的导流板331进行组装,或适当调整该导流板331与进风面321的相对角度;如果组设空间较大,当可以规格较大的导流板331进行组装,且以规格较大的导流板331组装于框架32上,更加能降低风扇4运转时的风切噪音,同时能大幅提高进风量。因此,本实施例散热风扇的壳座3更可接设不同规格的导流板331,及达到调整导流板331的角度的灵活组装功能。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壳座3在设计上,借由将导引气流的导流单元33的二导流板331设于该框架32的进风面321周缘上,使得该导流单元33的二导流板331与该框架32之间形成线状的连接状态,而能达到更稳固的结合效果,及更大的支撑强度。因此,该散热风扇的壳座3在长期使用下,不致使该基架31的支撑板312发生龟裂或折断的现象,而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风扇的壳座,供一扇轮置设,该散热风扇的壳座包含一基架,及一框架,该基架具有一架板,及数个设置于该架板周缘的支撑板,该框架是环设于该基架周缘而与每一支撑板相连设,该框架具有一进风面,及一反向于该进风面的出风面,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风扇的壳座更包含有至少一导流单元,该导流单元包括二导流板,该二导流板是对应设于该框架的进风面周缘上,且该二导流板皆分别朝框架外侧倾斜设置而与进风面成一钝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风扇的壳座,其特征在于该导流单元的二导流板与该框架的进风面的相对角度为100°~17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散热风扇的壳座,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风扇的壳座是包含有二导流单元,且该二导流单元的每一导流板是呈交错设置且相互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散热风扇的壳座,其特征在于该框架更具有二对应设于进风面周缘的卡制条,且该导流单元的二导流板更具有与前述卡制条对应卡合设置的卡合槽。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散热风扇的壳座,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风扇的壳座是包含有二导流单元,该二导流单元的每一导流板是呈交错设置且相互接触,而该框架更具有四条环设于进风面周缘的卡制条,且前述二导流单元的二导流板皆具有与每一卡制条对应卡合设置的卡合槽。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散热风扇的壳座,其特征在于该导流单元更具有数个分设于二导流板上的补强片,且每一补强片是由相对应的导流板外侧面朝框架周面方向延伸设置而与该框架相接触。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风扇的壳座,包含一基架、一环设于该基架周缘的框架,及至少一导流单元。该框架具有一进风面,及一反向于该进风面的出风面。该导流单元是由二导流板所组成,而该二导流板是对应设于该框架的进风面周缘上,且分别朝框架外侧倾斜而与该进风面成一钝角。借由将导流单元的二导流板设于框架的进风面周缘上,使得二导流板与框架之间形成线状的连接状态,而能达到更稳固的结合效果,及更大的支撑强度。
文档编号G06F1/20GK2680909SQ20042000129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1日
发明者陈建荣, 段健忠, 孙新诚 申请人: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